《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課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課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①。
散入珠簾溼羅幕②,狐裘不暖錦衾薄③。
將軍角弓不得控④,都護鐵衣冷難著⑤。
海闌干百丈冰⑥,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⑦。
紛紛暮雪下轅門⑧,風掣紅旗凍不⑨。
輪臺東門送君去⑩,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曾祖岑文字、伯祖岑長倩、伯父岑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晉州刺史。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刻苦學習,遍讀經史。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遊,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於“頻上封章,指述權”(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五課最後一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下面,我將從教材分、學生情況分、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等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八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課文。大綱要求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點,培養他們閱讀詩歌的興趣和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韻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對古文化的涵養。
本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個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歷來必考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瞭解唐朝詩歌發展的基本歷程,做到教學上的點面結合。
B、朗讀背誦詩歌,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掌握初步的詩歌鑑賞方法,提高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豐富學生古典文化修養,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特點和方法,並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重難點:反覆誦讀,掌握朗讀技巧,體會詩人情感。
二、說學生
我同時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學生的基礎也有差異。因而,在備課上應該以備中游為主,兼顧首尾的學習。比如,在詩歌的鑑賞方面,對處後生的要求相對要低很多。而對尖子生,很有必要提高他們的鑑賞能力,因為目前的考試難度逐步加大。而學習詩歌是提高對文學作品鑑賞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我參考了《中國文學發展史》,採用以時間為線索的方式,啟發學生回憶學到過的詩歌及相關的詩人。這樣,使學生對唐詩有一個系統性的瞭解,且便於他們對詩歌的記憶。從中,也就完成了教學目標1。
2、讓學生找出有關描寫景物的語句及關鍵詞語,在理順詩歌線索的前提下,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詩歌中的畫面。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本詩的寫作技巧。
3、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採用集體讀,小組讀,個人讀。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歌,並且要求他們用一兩個詞語來歸納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括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用詞準確性的水平。
4.提問法:以提問的方式把全詩講內容帶出來,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
5.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各個環節的討論與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6、想象與聯想:透過想象與聯想,深切體驗詩人的離愁別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到了唐朝已經達到了頂峰。唐朝的詩人就像是一顆顆的明珠,閃爍在文明古國的晨空。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所瞭解的著名詩人到底有哪些。讓我們順著時間的腳步去探尋詩人的方向。一般來說,唐朝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學生思考:這四個階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
三、教師明確並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一起來背誦學過的相關的詩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時,對學生來說,透過教師的歸納總結,他們對唐詩的瞭解就更具有系統性了。
初唐(618——712)這時期出現了“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他們在轉變詩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盛唐(713——765)這時期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還有邊塞詩人岑參、王昌齡;田園詩人王維和孟浩然。
中唐(766——824)這時期更是群星閃耀,出現了自覺發揚杜甫精神與創新技巧的白居易、韓愈、孟郊、賈島等。還出現了擅長散文的柳宗元和劉錫。
晚唐(825——907)這時期,詩歌也隨著時代走下坡路,但詩人們的詩,還殘留著盛唐的餘響。此間出現的主要有李商隱、杜牧(合稱小李杜)。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四、教師範讀的基礎上學生反覆誦讀詩歌。要求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並試用一兩個詞語來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明確:離愁,別緒,依戀等。
五、學生再讀詩歌。在把握感情基調的前提下,要求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特點和方法。並展開豐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圖,品味著一份份濃濃離別情。
這個教學板塊要求學生1、理解作者“寫什麼”(用7個字來括)
2、要懂得“怎麼寫”“為什麼這樣寫”等問題。
3、抓住關鍵詞來鑑賞詩歌。
4、分情與景的融合。
A、抓住詩歌的.線索。(透過讓學生找出有關“雪”的詞語——飛雪、暮雪、雪滿、雪上,學生很快就能夠明確,本詩的線索就是“白雪”)
B、同時找出與四個詞相對應的“情”——送別前、餞別中、臨別時、離別後。
C、依次與學生探討各部分的景與晴的有效結合。送別前(離愁)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飛雪”——大雪紛飛奇麗景。其中“卷”“折”寫出了北風的猛烈,於是才有了下文的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千古名句,要引導學生去想象並體會其中運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寫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邊人。學生很快就能夠找出表現“寒”的詞句。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寫的是“厚冰”——海冰封愁雲凝。“愁”,即離別的哀愁,為下文設下情感的基調。(學生試背該部分)餞別中(盛情)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寫的是“餞別”——中軍置酒別故人。讓我們想到“勸君更盡一杯,西出陽關無故人”。臨別時(依戀)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寫的是——東門雪中送別情。抓住“雪滿”一詞,既寫出了回京之路的艱辛為送別情憑添了一份淒涼,也說明了作者的情深,與其說“雪滿還不如說是“情滿”。一切景語皆情語。離別後(回味)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的是——別君之後依依情。詩人在友人離去後還站在送別處遲遲不肯離去,進一步表現了作者對友人的依戀之情。
六、學生試背全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歸納本詩的主旨。詩歌主旨:詩人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瑰麗奇寒的塞外雪景,表達了對友人的誠摯濃厚的送別之情。
七、拓展性閱讀。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加強古詩文的積累。推薦岑參的另一首詩:《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八、作業1、默寫詩歌2、將本首詩改編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九、板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雪(景)別(情)
飛雪欲別的離愁
暮雪餞別的盛情
雪滿臨別的依戀
雪上別後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