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古詩池上

白居易的古詩池上

  《池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出自《白氏長慶集》,該詩創作基調為閒情偶寄,作品文字洗練,內容通俗淡雅,是白居易的經典佳作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白居易的古詩池上,希望大家喜歡。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註釋

  ①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

  ②撐:撐船,用漿使船前進。

  ③艇:船。

  ④白蓮:白色的蓮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鬚根,夏季開白花。全草類。

  ⑧一道:一路。

  ⑨開:分開。

  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

  偷偷地採了白蓮回來。

  他不管怎樣隱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蹤跡。

  賞析

  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麼誘人啊!一個小孩兒偷偷地撐著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他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偷摘蓮蓬的蹤跡,自以為誰都不知道;但是小船駛過,水面原來平輔著的密密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這下子洩露了他的秘密。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採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緻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白居易的古詩池上 篇1

  作品簡介

  《池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五言絕句組詩作品。描寫一個小孩兒偷採白蓮的情景,這組詩也是自己心態的一種反映。詩人以其通俗風格,將此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富有韻味。

  作品原文

  池上

  小娃撐小艇⑴,偷採白蓮回⑵。

  不解藏蹤跡⑶,浮萍一道開⑷。

  詞句註釋

  ⑴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艇:船。

  ⑵白蓮:白色的蓮花。

  ⑶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⑷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鬚根,夏季開白花。

  白話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採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麼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創作背景

  據《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於大和九年(835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一日遊於池邊,見山僧下棋、小娃撐船而作此組詩。

  作品鑑賞

  此詩寫一個小孩兒偷採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緻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採蓮圖。蓮花盛開的夏日裡,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採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採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划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盪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大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將所敘事物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同樣的,他的詩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就是這樣一組描寫一種平凡生活的小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的古詩池上 篇2

  池上早秋

  唐代·白居易

  荷芰綠參差,新秋水滿池。早涼生北檻,殘照下東籬。

  露飽蟬聲懶,風乾柳意衰。過潘二十歲,何必更愁悲。

  賞析

  這首小詩是詩人於公元826年(唐寶曆二年)在蘇州時作。詩的前六句寫景,結尾抒發感慨。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堪稱寫景詩的典範之作。

  詩開始的“荷芰綠參差,新秋水滿池”,首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畫面:秋水滿池,碧波盪漾,有荷花點點,菱芰片片點綴其中,秋風徐來,清涼送爽,一掃夏日的炎熱,這是何等令人賞心悅目的事。但是,一幅畫僅僅有水、有荷,尚嫌單調,還必須有外圍景物。下文“早涼生北檻,殘照下東籬”正是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其實欄干本身不會生涼,“早涼生北檻”云云,是寫早秋的天氣已產生了涼意;同時,滿池秋水,參差荷芰,本身就使人產生暑意頓消之感。池水,綠色荷葉、菱角,配上護池欄干、籬笆,加之頸聯所寫遠處隱約掩映之柳樹,每當夕陽返照,色彩鮮明,風景宜人,一幅構思巧妙的畫面展現出來了。

  詩中有畫堪稱好詩,但詩畢竟不是畫,它還要傳遞一些畫所無法表達的東西。“露飽蟬聲懶,風乾柳意衰。”表面是寫蟬、柳,實際暗寓詩人數十年人世滄桑之感,實中有虛,亦實亦虛。詩人以蟬自託,自己雖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屢屢直言招禍,漸漸噤若寒蟬,不再忠言直諫了。“風乾”句則以柳樹經秋葉落,暗指自己的年邁體衰。《世說新語·言詞》:“顧悅與簡文帝同年而發早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白居易三十有餘而發白,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墜馬,因此這“風乾柳意衰”中暗寓著詩人無限的悲愁在內。這一聯中,兩個動詞,“飽”、“幹”出語新穎、奇警。末句“過潘二十歲,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脫曠達之詞,實際是有苦說不出,有淚不能流,已如寒蟬、秋葉,雖是“夕陽無限好”,但“黃昏”即將到來,未來的命運如何,是難以預測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