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賞析及閱讀練習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賞析及閱讀練習

  一、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生於唐代宗李豫大曆七年正月二十日,即公元772年2月28日,卒於唐武宗李會昌六年八月,即公元846年,祖籍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後遷下,即今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而生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縣。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葬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香山之琵琶峰。其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錢塘湖春行》原文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裡白沙堤。

  二、解詞

  1、錢塘湖:杭州西湖的別稱。

  2、春行:春天散步。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賈亭:唐代杭州刺史賈全所建的賈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彷彿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6、雲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裡指下垂的雲彩。

  7、暖樹:向陽的樹。

  8、亂花:指紛開放的春花。

  9、淺草:初春的草,儘管很多,但還不很高。

  10、沒:音mò,隱沒。

  11、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12、行不足:遊賞不夠,即反覆遊賞

  三、朗誦節奏

  孤山/寺北/賈亭西,(用高一點的聲音)

  水面/初平/雲腳低。(用低一點的聲音)

  幾處/早鶯/爭暖樹,(用高一點的聲音)

  誰家/新燕/啄春泥。(用低一點的聲音)

  亂花/漸欲/迷人眼,(用高一點的聲音)

  淺草/才能/沒馬蹄。(用低一點的聲音)

  最愛/湖東/行不足,(用高一點的聲音)

  綠楊/陰裡/白沙堤。(用低一點的聲音)

  四、賞

  在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在歷史上,最有名的要數唐、宋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做出了讓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後人又稱之“風流太守”。

  在唐穆宗李恆長慶二年七月,即公元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剌史,而在唐敬宗李湛元年三月,即公元825年,又出任了蘇州剌史,所以,此《錢塘湖春行》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

  從白居易這首七律來看,他不但描繪了西湖旎的春光和勃勃萬物,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合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其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前一句是點名地點,後一句則寫遠湖面之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名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建亭於西湖,杭人稱之賈公亭,亭於五六十年後而廢。樂天為此詩時,其亭尚在,亦西湖一勝。所以,樂天始來此孤山寺之北,賈公亭西畔,張目遠:春水新漲,幾與岸平,雲幕低垂,與水面相接,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而其“初平”二字,貌似寫西湖春水之形象,實則是寫樂天對春之西湖景象的第一個深切感受。試想,春雨連綿,湖水日益上漲,眼看就要裝滿西湖,似乎湖面與湖堤一平。而一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能產生的感覺。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乳燕啄新泥。”是寫天空之近景。前一句是寫:正當詩人沉浸在西湖那靜美的風景時,耳邊卻傳來了清脆婉轉的鳥鳴聲,從而打破了詩人的沉思、遐想,詩人從水雲交界處收回視線,發現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世界之中。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佔樹上最能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晚了而趕不上趟兒。在這裡,詩人用一“早”字來形容黃鶯,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對充滿生機的黃鶯由衷的喜愛。又綴一“爭”字,不僅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而且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後一句則寫:不知誰家簷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而這裡,詩人用一“啄”字,從而展示出了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

  總之,這兩句,亦“爭暖樹”、“啄春泥”準確地寫出了早春乍暖還寒的季節特徵。“幾處”、“誰家”也把握住了早春鳥兒活動的“度”,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描寫物件的'細緻觀察和準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前一句,詩人把視線從空中轉向腳下的植被,寫“花”而言其“亂”,以至“亂”得漸漸地快要迷住賞花人的眼。此一寫法,非他人詩中所能有,而是樂天所獨有的感受,也正是因為詩人這一獨有的感受,寫出了萬紫千紅,千姿百態,漫山遍野、爭奇鬥豔的鮮花。因此,在錦簇花團所映襯的湖光山色,使得詩人無法分辨出孰高孰下、孰優孰劣,只覺得眼前亂,心神迷離,美不勝收,應接不暇。若說此句是駐足觀賞,是靜態,那麼而後一句,則寫騎馬踏青,是動態的。在綠草如茵、花似錦的西子湖畔,信馬由韁遊山逛景,這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鬆閒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閒情。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詩人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詩人信馬而遊,從孤山寺一帶來到湖東白沙堤,岸邊的野花,路上的嫩草,堤兩旁的綠樹,讓他深深地感受到冬天過後的春的氣息,冗務之餘的賞春的愉悅。不過,詩人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

  總之,此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讚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五、藝術特色

  此詩猶如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並以“行”字為線索,採用空間轉換的方法,詩人自孤山、賈亭開始,至湖東,止於白堤。且以“春”字為著眼,寫早春美景及其給人所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其用詞語考究,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從內容上看,首聯,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頷聯,細緻寫出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盎然,側重於飛禽;頸聯,寫出春行俯察所見,花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尾聯,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以“最愛”直抒深情。

  從寫作角度來看,前一句點出西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首聯起行,頷聯仰觀,頸聯俯察,尾聯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週,景隨作者視角而走,自然流暢,引人入勝。

  總之,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通俗流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