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白居易進長安的歷史典故
有關白居易進長安的歷史典故
唐憲宗即位以後,對政治進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絳那樣的正直的大臣當宰相。但是他仍舊寵信宦官。他想討伐藩鎮,用一個宦官頭子做統帥。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對。反對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遺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音guī)人。他擅長作詩的名氣,很早就傳開了。白居易自小聰明,生下來剛六七個月,就能辨認“之”、 “無”兩個字,五六歲就開始學寫詩。大概在他十五六歲那年,他父親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讓他到京城長安去見世面,結交名人。
那時候,正是朱泚叛亂之後,長安遭到很大的破壞。特別是連年戰爭,長安米價飛漲,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當時,長安有一個文學家顧況,很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遇到後生晚輩,常常倚老賣老。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了自己的詩稿,到顧況家去請教。
顧況聽說白居易也是個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見了顧況,送上名帖和詩卷。
顧況瞅了瞅這個小夥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兩個字,皺起眉頭打趣說:“近來長安米價很貴,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顧況莫名其妙地數落了幾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著翻著,他的手忽然停了下來,眼睛盯著詩卷,輕輕地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到這裡,臉上顯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熱情地說:“啊!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住在長安也不難了。剛才跟您開個玩笑,您別見怪。”
打這次見面以後,顧況十分欣賞白居易的詩才,逢人就誇說白家的孩子怎麼了不起。一傳十,十傳百,白居易也就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取了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馬上提拔他做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擔任左拾遺。
白居易可不是那種爭名求利、向上級阿諛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斷地創作新的詩歌,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
一面在憲宗面前多次直諫,特別是反對讓宦官掌握兵權。
這一回,白居易諫阻憲宗封宦官做統帥,惹得憲宗很氣惱。他跟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來的,怎麼對我這樣不敬,我實在忍耐不住啦!”
李絳說:“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諫,不怕殺頭,正說明他對國家的忠心。如果辦他的罪,只怕以後沒人敢說真話了。
唐憲宗勉強接受李絳的意見,暫時沒有把白居易撤職。但是,過了沒有多少天,終於把他左拾遺的職務撤掉,改派別的官職。
白居易寫了許多詩,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現實的,像《秦中吟》和《新樂府》。在這些詩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勢欺壓百姓的罪惡,有的諷刺官僚們窮奢極侈的豪華生活,有的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詩歌通俗好懂,受到當時廣大人民的歡迎,街頭巷尾,到處都傳誦著白居易的詩篇。據說,白居易寫完一首詩,總先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夠使她聽懂。這當然只是一種傳說,但是說明他寫的詩歌是比較接近群眾的。
正因為他的詩反映現實,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來了一些人的咒罵和忌恨。有些人想誣陷白居易,只是一時找不到藉口。
過了幾年,白居易在太子的.東宮裡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殺了。這次暗殺有複雜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誰也不想開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來,首先向憲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緝兇手。宦官和官僚抓住這個機會,說白居易不是諫官,不該對朝廷大事亂主張,狠狠地告了一狀。
接著,又有一批一向討厭白居易的官員,亂哄哄造謠,向白居易潑汙水。有人說白居易的母親是看花掉到井裡淹死的,白居易居然還寫過《賞花》、《新井》的詩,那不是大不孝嗎?
經過這樣羅織罪名,誰也沒法給白居易辯護,白居易終於被降職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當司馬了。
白居易無辜受到貶謫,到了江州之後,心情十分抑鬱。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聽到江上傳來一陣哀怨的琵琶聲,叫人一打聽,原來是一個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彈的。白居易見了那歌女,又聽她訴說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滿腔心事。回來以後,寫下了著名的敘事長詩《琵琶行》,詩中說: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後來白居易又幾次回到京城,做過幾任朝廷大官。但是當時的朝政十分混亂,像白居易這樣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他把他全部精力傾注到詩歌創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寫了二千八百多首詩,成為我國文學寶庫裡的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