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居易的詩有哪些
關於白居易的詩有哪些
導語: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下面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白居易詩。歡迎閱讀!
關於白居易詩
一:《觀刈麥》
白居易(唐)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二:《後宮詞》
白居易(唐)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三:《早春》
白居易(唐)
雪消冰又釋,景與風復暄。
滿庭田地溼,薺葉生牆根。
官舍悄無事,日西斜掩門。
不開莊老卷,欲與何人言。
四:《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五:《夢得得新詩》
白居易(唐)
池上今宵風月涼,閒教少樂理霓裳。
集仙殿裡新詞到,便播笙歌作樂章。
六:《初冬即事憶皇甫十》
白居易(唐)
冷竹風成韻,荒街葉作堆。
欲尋聯句卷,先飲暖寒杯。
帽為迎霜戴,爐因試火開。
時時還有客,終不當君來。
關於白居易詩
1、《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憶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4、《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5、《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相關閱讀】白居易
白居易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與“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人物生平
出生亂世: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一個“世敦儒業”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 而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頭髮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庢縣(今西安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808年任左拾遺,迎取楊虞卿從妹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反應社會現實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