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琵琶行》談樂曲
從《琵琶行》談樂曲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千古絕唱,千百年來傳頌至今,被無數琵琶詩詞所引用。
《琵琶行》原題為《琵琶引》 ,引:是琴、瑟、琵琶、箜篌等絃樂的曲名;今與序文相一致,作《琵琶行》 ,行:則是古詩的一種體載。元和十年,白居易當時為太子左贊善大夫,立即上書請急捕賊,當政者不滿於他的越職言事,將他貶為江州司馬(官名、古為州刺史的副職,掌軍事,唐代實際成了閒職) 。次年秋天,即元和十一年,白居易送客到湓口(今江西省九江市西湓水入江處) ,急聞水上有夜彈琵琶者,而曲調恰是京城所流行的,於是尋聲暗問彈者誰?彈奏者本是長安歌妓, 曾學琵琶於穆、曹二人,後因年長色衰而為賈人婦,琵琶女的演奏,曲調略帶憂傷,似乎說不盡心中無限事。見於此情此景,白居易把琵琶女的不幸和自己遭貶的憤懣並提,以作《琵琶行》來抒發對現實不滿的思想感情。
貞元、元和之際,與開元相比,是處於中衰時期。但與肅宗及代宗初年相比,這又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這首詩寫的雖然是“潯陽江頭夜送客”的場面和友人惜別的情誼,卻表現了較為深廣的社會生活,反映了被侮辱者的哀怨和被壓抑者的不平,這篇長詩透過寫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中唐時期都市生活的一個側面、對被壓迫、被侮辱、被遺棄的歌妓寄予了同情;同時又聯絡自己的謫貶生涯,抒發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作者敢於突破封建社會尊卑觀念的進步思想。全詩敘事、寫景與抒情並善,結構嚴謹、剪裁得當、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明麗、韻律和諧流動,在唐代詩壇上乃至歷代詩史上,都屬上乘。特別是作品中人物間感情的滲透,以及用一連串比喻將無形的音樂刻劃成可感可觸的物體,並能讓讀者從中體味出彈奏者的情態和心事的藝術手法,是十分高明的,增添了作品感人的力量,使這首長詩譽滿古今。
我國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吳厚元教授1983 年創作了《訴一讀唐詩<琵琶行>有感》樂曲撫今憶昔作了豐富的遐想與發揮,擺脫了一般敘事性手法,為演奏者提供了較大的“思”、“想”空間。全曲由引子、兩個主題和結尾組成。引子是以自由的吟誦性的曲調開始的,猶如唐代大麴的散序,時緊時鬆、時強時弱、時快時慢、如入雲霧,慢慢地潯陽江頭的景緻漸漸清晰起來。一開始弱起,音色偏暗,第2、第 7 小節的節奏緊湊,與前後小節相比,散序的特點顯無疑。裝飾音帶有一絲秋意,滑奏不需太實,泛音也不要太亮,右手三指輪和左手滑音的配合所產生的效果,是吳厚元先生借用了古琴所特有的厚重感來表達此曲的古韻,似是琵琶女在訴說著心中的怨恨,感嘆成為天涯淪落人的悲哀,所有的樂句強弱交換,虛實交替,強調“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環境感覺,立即把聽眾帶入詩的意境。
第一個主題,進入了慢中板的抒情段,這段音樂充滿了內在激情,舞蹈性的旋律與引子形成鮮明對比,猶如大麴之入拍,曲調委婉而優美,好似琵琶女在回憶過去的歲月,宮廷中盛大的樂舞場面,令人不勝感慨。演奏要有文曲的韻味與功力,以表現“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舉”,婀娜的舞姿中不無帶上幾分宮怨春思的傷感之情。接著,旋律向上移高四度予以發揮,即產生了移調的感覺,給音樂增添不少活力。這時,插入了一段節奏自由的`華彩樂段,大幅度的推輓音,猶如宮女的哭泣聲,哀怨而悲切。樂曲進入展開性階級後,旋律時而流動、時而沉吟,音區高低對比,運用了摭、分、掃、滾、輪、推輓等多種手法加以演繹,使人心潮起伏、欲述無語、欲罷不能。
第二個主題,進入快板段,此段的情緒果斷、激情,猶如大麴之入破,繁音促節,以表現“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搖轉蓬舞” ,用有力的掃輪和密集的前十六分音符除了得了肯定、穩重的效果外,歡快的舞姿更是令人眼花繚亂。緊接著,兩小節一組的對比句,更是突出了這段的特質,乾脆、利落、沒有絲毫拖沓的痕跡。這段樂曲具有一定的爆發力和張力,吳厚元先生以有力的掃輪、快速彈挑等手法,將情緒推向最高潮,使人深感意猶未盡、蕩氣迴腸!
之後,突慢,是一段節奏較自由的,用長輪表現的樂段。四弦的空弦演奏,音樂 沉重,富有內涵,演奏幅度和層次變化及內在的激情貫穿整段,充分表現了“同是天下淪落人”的感慨與悲憤。三連音的挑奏,給人以一種空谷回聲之感。樂曲在經過了激奮、宣洩之後的散敘,沉吟中以弱奏結束全曲。
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之所以為作品取名為“訴”,意在突出它的抒情性及其強度。“訴”不同於“說”,它是一種強烈感情的傾吐,無論對於詩人、詩中人物還是對於作曲家都不例外。而作為音樂,它剔除了文字的敘事成分,這種傾訴就更為純粹了。其次,在主題發展與樂段之間的銜接方面,作曲家用了一些看起來是遊離的字尾和前引,是想有意地打破正常的連貫性,試圖表現舊時代女性慾說還羞、欲言又止的特有心態。從而使得這部篇幅比較長大,段落較多的作品,在表達的過程中儘可能避免重複和鬆散。作曲家希望對整篇詩的描述成分少一些,“感慨”和“思想”則多一些。它的深沉、它的細膩、它的大起大落的戲劇性衝突、它的完備的技術要求以及它的“鐵騎突出”般的激情爆發和“幽咽流泉”般的低吟淺唱,均為演奏者提供了極大的二度創作空間。真可謂大家之手筆也。
綜上所述,吳厚元先生的《訴一讀唐詩<琵琶行>有感》選材精良,樂思呈述清晰,展衍得法,情緒變化多樣,為音樂形象的塑造大大增色,演奏技法的運用以音樂內容的表現和演奏效果為出發點,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雖然樂曲結構龐大、旋律典雅柔美、節奏變化豐富,但沒有絲毫矯揉造作、故弄玄虛、繁雜艱深之感,而是質樸無華、灑脫大方、恰到好處,其藝術魅力沁人心扉,實不愧為一支琵琶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