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杜甫的古詩

關於杜甫的古詩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杜甫的古詩大全,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的古詩 篇1

  1、《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4、《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6、《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7、《武侯廟》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8、《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9、《規雁》

  東來千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10、《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1、《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的古詩 篇2

  萬里瞿唐月,春來六上弦。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註譯

  ①萬里:言月執行萬里而來,又暗喻漂泊萬里的詩人。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春來:今春以來。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這兩句意為:執行萬里而來的瞿塘峽的月亮,今春以來已經是第六次出現上弦月了。首聯既交代了時間(六月初旬)和地點(瞿塘峽),又寄寓了萬里漂泊、羈留難歸之感。

  ②時時:常常。與“故故”變文同義。開:指照亮。滿:指月光灑滿。青天:藍天。這兩句意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灑滿無垠的藍天。“時時”二字既寫出月的殷勤關切,又見出詩人飽經喪亂,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歸。

  ③爽:清爽,涼爽。合:環繞,充滿。風襟:衣襟。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當:對著。懸:懸掛天空。這兩句意為:月光靜靜灑下,涼爽透過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懸掛天空,空自對著我掛滿淚痕的臉,竟無動於衷。頷、頸兩聯,3、5句相接,寫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寫出月的清冷疏遠。王嗣奭《杜臆》雲:“中四,有一喜一恨意。時開暗室,則喜之而爽合風襟;故滿青天,則恨之而空當淚臉。一月而分作兩般,景隨情轉故也。”

  ④烏鵲:烏鴉。夜久:夜深。這兩句意為:有一隻南飛的烏鵲,在月下盤旋良久,無枝可依,只好落在江邊。此聯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暗喻自己到處漂泊,無處棲身。

  背景

  詩為大曆二年(767)六月初旬所作。安史之亂後,杜甫一直在西南一帶漂泊。此時正困居夔州。

  杜甫的古詩 篇3

  絕句(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譯文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鬱鬱蔥蔥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即將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

  賞析

  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的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於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裡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都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這就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了。

  絕句(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佇列整齊真優美。

  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裡;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麼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裡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隻。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麼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麼這麼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後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後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後面兩句對仗,那麼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絕句(三)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譯文

  原想築個魚梁忽然烏雲蓋住了急流,隨後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淒寒。

  也許這青溪裡面早有蛟龍居住,築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賞析

  本詩寫浣花溪,狀其水勢浩大,借“欲作魚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魚梁”也。因為“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雲雨,故公不敢冒險以取利。”(《杜詩詳註》卷十三引)對此解說,浦起龍《讀杜心解》認為“是為公所愚也”。他說:“須知‘蛟龍,之想,只從‘雲覆、‘雨寒,生出,值雲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為這首詩“為作魚梁而賦,而自況不凡”,則未免有點牽強。其實,這首詩並非什麼“自況”,只是流露出詩人對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擔心情緒。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實含意。詩人覺得自己在草堂儘管心境淡泊,無所奢求,但仍難保不測。詩中謂溪下有墳龍,時興雲雨,固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卻也十分形象化,隱隱可以顯示出詩人身居草堂對成都局勢的擔心情狀。這也正是詩人當時“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狀態。

  絕句(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譯文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乾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賞析

  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杜詩詳註》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鰲)當另有所據。”前兩句寫藥圃景色,種藥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後兩句雖也是寫藥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藥物出土,發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藥物生長於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足見詩人對藥用植物形態學的認識;但就藥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注:“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及成形身。”浦起龍亦說:“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於見知矣。”可以參看,以見杜甫雖因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雲”,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絡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杜甫的古詩 篇4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情節其實並不簡單,但詩人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情節發展的全過程,精煉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歸功於詩人構思的巧妙。從詩題來看,主要人物應是差吏,但詩人對他用了暗寫,一出場只用“吏呼—何怒”來點出他的威勢,此後就讓他轉入“幕後”。對老婦則用明寫,把她所說的那些話寫成了一篇“抒情獨白”。其實呢,用心品味一番就會發現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原來的情形很可能是這樣:差吏一進門就問“汝家有男丁否”,老婦答以“三男鄴城戍……”;再問“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無人……”;最後是差吏仍逼著要人不已,老婦只好“請從吏夜歸”。總之,差吏的“怒”“呼”貫穿在老婦陳情的全過程中,其兇橫殘暴不言而喻。

  杜甫的古詩 篇5

  《望牛頭寺》

  唐代:杜甫

  牛頭見鶴林,梯逕繞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

  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望牛頭寺》譯文

  牛頭山上見到鶴林禪師,禪機如同山路蜿蜒幽深。

  春色浮滿山中,山高寺遠,連銀河似乎都宿在大殿影中。

  傳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眾生長處黑夜,故施慈悲,於世間遍佈遠比黃金更貴的佛法。

  我年紀已老,別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該收收心,靜心下來好好修心養性了。

  《望牛頭寺》註釋

  牛頭:牛頭寺。鶴林:鶴林禪師,一說為附近的鶴林寺。

  逕(jìng):同“徑”,山路。

  天河:銀河。

  傳燈:佛法像燈一樣,能夠照破世間冥暗,所以佛門把傳法稱為“傳燈。”

  不住心:猶無住心,即空靈禪心。

  《望牛頭寺》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杜甫遊梓州郪縣西南牛頭寺時所作,時年五十二歲。這一年間,杜甫因陪一些官員遊賞蜀國山水,曾到閬州(四川閬中),遊牛頭、兜率、惠義諸寺。

  《望牛頭寺》賞析

  該詩是杜甫往牛頭山拜訪鶴林禪師後,下山回望的記述。

  “牛頭見鶴林,梯徑繞幽林。”詩人拜見禪師後,感覺到禪機深奧高妙,猶如上山來的山經,盤旋曲折,穿雲繞霧,難見真面目。描寫牛頭寺的景色,表示詩人對禪居生活及心境的嚮往。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陰。”待詩人更上一層樓,頓覺所要尋者,原來睹面就是。浮動在遠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銀河,無一不是。在這裡,衲子們不捨夜晝,佈道傳燈,嚮往那黃金敷地的琉璃世界。至此,詩人法喜充滿,禪悅遍佈。

  “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詩人接著感嘆傳播佛法並不容易,但禪師仍然慈悲傳法。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理解到此,詩人對佛法與鶴林禪師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執著於此,所以說“回看不住心”。是啊,如此清修淨境,詩人很嚮往之。詩人年紀也大了,不適合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該收收心,靜心下來好好修心養性了。其實,收住自己的妄心而安住清涼界也會更加自在。

  杜甫寫有禪詩數十首,中多論禪禮佛之句。從此可看出杜甫於佛法確有所得,領會《金剛經》“應無所往,而生其心”的義理。從他的一生雖困苦不堪,但始終“哀而不傷”的中庸境界來看,詩人的確是從佛法中得到了利益,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心繫禪悅的心跡。

  《望牛頭寺》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的古詩 篇6

  登兗州城樓——杜甫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嶽,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張氏隱居——杜甫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杜甫

  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

  椽曹乘逸興,鞍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華筵直一金。

  晚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

  與任城許主簿遊南池——杜甫

  秋水通鉤洫,城隅進小船。

  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

  菱熟經時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杜甫

  東嶽雲峰起,溶溶滿太虛。

  震雷翻幕燕,驟雨落河魚。

  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

  相邀愧泥濘,騎馬到階除。

  巳上人茅齋——杜甫

  巳公茅屋下,可以賦新詩。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

  江蓮搖白羽,天棘蔓青絲。

  空忝許詢輩,難酬支遁詞。

  房兵曹胡馬詩——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能橫行。

  畫鷹——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竦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過宋員外之問舊莊——杜甫

  宋公舊池館,零落首陽阿。

  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

  夜宴左氏莊——杜甫

  風林纖月落,衣露淨琴張。

  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

  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

  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

  龍門——杜甫

  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

  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

  往還時屢改,川陸日悠哉!

  相閱征途上,生涯盡幾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