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淡泊名利的古詩

表現淡泊名利的古詩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鍔

  (一)陶淵明《飲酒》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簡 析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牆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淨化,或者說,能夠超脫於現實之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四句詩就是講這個道理。“結廬在人境”是說生活在現實社會中。“車馬喧”指人世間各種煩人的塵雜,也是世人為富貴榮華而奔競的形象寫照。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塵雜不染,就因為能做到“心”。“心遠”就是思想上絕棄富貴榮華之念。一個人丟掉了物慾,斷絕了塵想,精神就遠遠超出於塵世之外了。詩人採菊東籬,悠然自得,又逢山氣特佳,飛鳥投林的黃昏,大自然的一切都顯得和融淳淨;此時的詩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這是對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領悟;從廬山一帶傍晚的自然環境說,一切都顯得和融渾樸,充滿生機,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詩人的悠然情懷與眼前的自然氣象,都合於自然之,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會妙合了。

  (二 ) 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裡雜草叢生,豆苗卻長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來到田裡鋤草,晚上披著月光扛著鋤頭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蓋了狹窄的田間小路,露水打溼了我的衣裳。衣裳溼了倒不重要,只要不違揹我的初衷就行了。

  評 析

  此詩是描寫陶淵明勞動生活的代表作。雖寫勞動,其主旨卻並非寫勞作之艱辛,而是表現一種審美情趣。試思:"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鋤夜歸圖。艱辛自是艱辛,詩人也說"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呀!後兩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詩全篇的眼線,是透露詩人心緒之所在。

  (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首詠雪寄情詩。大雪中望遍千山看不到一隻飛鳥;找遍萬條路,不見一個行人。只有孤零零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冒著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處境的嚴酷,心情的孤寂。

  《江雪》的深層意蘊,寄託了一種傲然獨立,清竣高潔的人格理想。詩人曾參與過政治革新,但改革失敗後,受到排斥,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內心的孤獨,便透過環境描寫反映出來。當時的政治環境就象詩中所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樣,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但詩人不屈服於壓力,依然故我,堅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獨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釣的漁翁。

  寒江獨釣的畫面和深刻的含義使全詩情景交融,充滿了詩意美。

  ( 四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透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