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75首古詩目錄

小學生75首古詩目錄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古詩目錄,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古詩目錄

  1江南(江南可採蓮)

  漢樂府

  2長歌行(青青園中葵)

  漢樂府

  3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4詠鵝(鵝鵝鵝)

  駱賓王

  5風(解落三秋葉)

  李嶠

  6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

  賀知章

  7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

  賀知章

  8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王之渙

  9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

  王之渙

  10春曉(春眠不覺曉)

  孟浩然

  11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2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

  13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

  王昌齡

  14鹿柴(空山不見人)

  王維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

  王維

  16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

  王維

  17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8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

  李白

  19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

  李白

  20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

  李白

  2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

  李白

  22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李白

  23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

  李白

  24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

  高適

  25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甫

  26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杜甫

  27絕句(遲日江山麗)

  杜甫

  28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

  杜甫

  29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張繼

  30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

  韋應物

  31遊子吟(慈母手中線)

  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

  33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張志和

  34塞下曲(月黑雁飛高)

  盧綸

  35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

  劉禹錫

  36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劉禹錫

  37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

  白居易

  38池上(小娃撐小艇)

  白居易

  39憶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40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

  胡令能

  41憫農(鋤禾日當午)

  李紳

  42憫農(春種一粒粟)

  李紳

  43江雪(千山鳥飛絕)

  柳宗元

  44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

  賈島

  45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

  杜牧

  46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

  杜牧

  47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杜牧

  48蜂(不論平地與山尖)

  羅隱

  49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

  范仲淹

  51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

  王安石

  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

  王安石

  52書湖陰先生壁(茅簷長掃淨無苔)

  王安石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

  蘇軾

  54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

  蘇軾

  55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

  蘇軾

  56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

  蘇軾

  57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

  李清照

  58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

  曾幾

  59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陸游

  60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裡河東入海)

  陸游

  61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

  范成大

  62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

  范成大

  63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楊萬里

  64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

  楊萬里

  65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

  朱熹

  66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

  朱熹

  67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

  林升

  68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

  葉紹翁

  69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

  翁卷

  70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

  王冕

  71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

  于謙

  7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鄭燮

  73所見(牧童騎黃牛)

  袁枚

  74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

  高鼎

  75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

  龔自珍

  部分古詩詳情

  1、江南(江南可採蓮)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

  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

  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

  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註解

  南湖:一名鴛鴦湖。在浙江省嘉興縣城東南。湖中有煙雨樓,為當地名勝。

  卷荷:捲曲的荷葉。【漢典】含苞欲放的荷花。

  倚:倚立。

  即:即可。

  楫:船。短的船槳。

  回逕:迴轉路徑。小河徑裡迴轉船頭。

  叢:水草叢。

  釵光:寶釵的光芒。

  少許:少量;一點點。

  作品賞析

  江南採蓮多是青年女子的活計,“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一句讓我們很難分辨是寫荷呢,還是寫人呢。“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更加深了這種印象,在這裡美麗的姑娘與美麗的荷花已經融為一體,真的讓人感到:“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於題下日:“古《江南》辭日‘江南可採蓮’,岡以為題雲。”。其詩 極具江南風情,緊扣江南夏日蓮花盛開、江南女兒盪舟採蓮的情形米寫,對蓮女亦稍有描寫: “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最後感嘆“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這反映山江南正是愛 情滋長的好地方,年年都有相思之人。

  2、長歌行⑴

  青青園中葵⑵,朝露待日晞⑶。

  陽春佈德澤⑷,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⑸,焜黃華葉衰⑹。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⑺?

  少壯不努力⑻,老大徒傷悲⑼。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長歌行:漢樂府曲題,《相和歌·平調曲》,可以長聲歌唱。

  ⑵葵:蔬菜名。《詩經·豳風·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此詩“青青園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乾燥,曬乾。

  ⑷”陽春“句:陽春是露水和陽光都充足的時候,露水和陽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謂的”德澤“。陽,溫和。布,佈施,給予。德澤,恩惠。

  ⑸秋節至:秋天到來。

  ⑹焜(kūn)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華(huā):同“花”。衰:一說讀“cuī”,因為古時候沒有“shuāi”這個音;一說讀“shuāi”,根據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漢語》,除了普通話的規範發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讀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二句:以河中流水比喻光陰和人的年齡,都是一去不返。

  ⑻少壯:年輕力壯,指青少年時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白話譯文

  青青的菜園啊綠葵兒青青,清晨的露珠啊要在陽光下消失。

  和煦的春光啊普遍賜給了恩澤,大地上的萬物啊都煥發出了蓬勃生機。

  誰都害怕肅殺的秋天降臨啊,將會威逼得葉黃枝枯花朵兒憔悴。

  時光如東流大海的無數江河啊,什麼時候有哪一條能夠再西歸?

  人在少壯之年啊不去及時努力,到了老大一事無成啊只能白白地傷悲!

  創作背景

  樂府是古代音樂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西漢設樂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收集編纂各地漢族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採集民歌的任務。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此詩是漢樂府詩的一首。《長歌行》古辭共三首,此詩為第一首,最早見於蕭統《文選》。張玉谷認為,“此警廢學之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激勵人們要及時努力、奮發向上的樂府民歌。不僅語言樸素,深入淺出,而且飽含哲理,意味深長,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此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也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託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乾了,就像青青葵葉一遇秋風就枯黃凋謝了。

  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就等於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