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古詩鑑賞
望天門山古詩鑑賞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透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給人一種新鮮的意趣。
望天門山
詩人:李白 朝代: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註釋】
①天門山:在今安當塗西南長江兩岸,東名博望山,西名梁山。兩山夾江而立,形似天門,故得名。
②楚江:流經湖北宜昌縣至安蕪湖一帶的長江。因該地古時屬於楚國,所以詩人把流經這裡的長江叫做楚江。
③回:轉變方向。
④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⑤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賞】
《望天門山》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把渾闊茫遠的水勢,寫足了,寫活了。
李白名字的由來:傳說李白生下來以後,父母宴請親朋好友表示祝賀。席間,父母請大人給孩子取名字,可是取了許多都不滿意。光陰似箭,他已經7歲,他父親覺得不能再拖延了。有一天,父親想試試兒子的文采,對妻子和兒子說:“我想作一首絕句,但只寫上兩句:‘春日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下面兩句想不出來了,請你們母子二人各續一句吧。”李白的母親說:“火燒杏林紅落。”兒子說:“李花怒放一樹白。”父親聽後,突然心裡一動:這句詩開頭正是李家的姓,最後一個“白”字很有凌雲之氣,何不將“白”字作為兒子的名字呢?李白從此得名。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字太白,漢族,青蓮居士。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他遊歷了大半個中國。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越州,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透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覆。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參加了永王李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