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詩《贈錢學森》鑑賞
郭沫若的詩《贈錢學森》鑑賞
作為近現代詩壇的泰斗,郭沫若先生的詩作卻一直備受爭議。提到他的現代詩,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何看上去那麼“幼稚”,但他卻仍被稱為新詩奠基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的詩《贈錢學森》鑑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贈錢學森
郭沫若
大火無心雲外流,登樓幾見月當頭。
大平洋上風濤險,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落籬歸故國,參加規劃獻宏獻。
從茲十二年間事,跨箭相期星際遊。
錢學森,浙江杭州人,留學美國,著名科學家,為我國航夭工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譽之為航天之父。
詩歌讚揚了錢學森的愛國主義,並寄予深切的希望。比興開頭。以營惑星喻錢學森,可謂新鮮,其好處有二:第一,說明錢學森無心留在海外,極為貼切,第二,說明錢學森的職業是研究航天火箭。二句,用東漢末年王架避亂荊州,嘗登當陽城樓作《登樓斌》抒懷的故事寫錢的思鄉。王萊《登樓賦》日。“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優……人情同於懷上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邁兮,俊河清之末極。”這就進一步表現了錢學森的愛國思鄉之情。
“太平洋上風濤險,西子湖中景色幽。”“太平洋上”,指美國,“風濤險”,喻政治。“西子湖”,指錢學森的故鄉、杭州西湖,也指中國,“景色幽”,喻政治清平。作者以整齊的對仗,將兩種社會制度作了鮮明的對比,說明美國政治時局之險惡,而祖國卻美麗安靜,適宜做科學研究、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是郭沫若的看法,也是錢學森的體會。
“突破藩籬歸故國,參加規劃獻宏獻。”具體地寫錢學森的愛國行動。“藩籬”,以竹木編織的'籬笆,後也引申為守衛、阻撓之意。“宏酞”,謀劃,指規劃。錢學森於1935年赴美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回國前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舉噴氣研究中心”負責人。新中國成立,即要求回國,卻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人員的種種阻撓,經過五年的反覆鬥爭,於1955年9月終於回到祖國,且立即參加了1956年上半年國家關於《發展科學技術十二年遠景規劃》的制定工作。
“從茲十二年間事,跨箭相期星際遊。”這兩句寫規劃,談理想,說從此以後十二年,我們一定會乘上自己製造的火箭作星際旅行。這是希望,是理想,也是自信。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不但發射了火箭,而且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全詩以星體比喻開頭,又以星際遊玩作結,頗有浪漫主義色彩,充分展示了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造力。
拓展:簡介
郭沫若是我國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他於1892年生於四川樂山“綏山毓秀,沫水鍾靈”的古鎮——沙灣。
郭沫若四歲半便進“綏山館”讀書,在這裡度過了八個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訓導下,讀《唐詩三百首》、《千家詩》等許多古書。因此,他不到七歲,就已能寫出滿不錯的對聯和詩詞。
郭沫若在少年時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難的同學。有一天,他碰到在樂山太平場讀書的好友餘童生,只見小余表情沮喪,仔細一問,才知他因交不起學費,被迫退學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聰明好學,很有抱負,如今中途輟學,多可惜呀!於是,他溫情脈脈地安慰小余說:“別難過,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讓他免費收下你。”說罷,當場作了一副對聯,送給了私塾先生。
誰知,私塾先生接過對聯,只看了兩眼,就無動於衷地扔到了一邊。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揮毫,作了一首七絕《憐餘童生》:“學海茫茫庭院森,無銀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師施恩典,同病相憐應有人。”
私塾先生讀了這首情深意切的七絕詩,深受感動,不久就免了餘童生的學費,使他得以繼續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