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詩歌《我們寫東西》賞析

顧城詩歌《我們寫東西》賞析

  顧城詩歌《我們寫東西》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的共鳴,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顧城詩歌《我們寫東西》抒發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顧城詩歌《我們寫東西》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我們寫東西

  像蟲子 在松果裡找路

  一粒一粒運棋子

  有時 是空的

  集中咬一個字

  壞的

  裡邊有發黴的菌絲

  又咬一個

  不能把車準時趕到

  松樹裡去

  種子掉在地上

  遍地都是松果

  一九八六年二月

  作者簡介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1956年生於詩人之家,父親是著名詩人顧工。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誌投稿。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謝燁隨後不治身亡。

  賞析

  詩意是明朗的,無需詮註。在這裡,我所驚歎的是詩中那奇筆式的`比喻。關於寫東西之嚴肅、之苦、之神聖的比喻,古今不止萬例。在別人已經做了一萬次比喻之後,你還能做第一萬零一次比喻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連精彩的比喻都打不出,便是從根本上缺乏詩才的標誌。比者,類也,詩人只有對世事萬物有了深邃的洞察。睹萬物而醒一理,才能形成思維的敏快跳躍,由此物而及它物。

  精妙的比喻,首先必須是嶄新的比喻。“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好不好呢?當然絕妙,但重複者、翻版者的才氣是令人懷疑的。原因無它,只在於你那思維的犁頭沒有在前人翻鬆的土壤上深耕一寸。

  嶄新而奇妙的比喻首先不存在於詩人的大腦中,而存在於已經前進、已經變革了的時代的新底蘊、新色*澤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成文、成詩從來是思維敏捷度的競爭。

  “有時/是空的”,“集中咬一個字/壞的/裡面有發黴的菌絲/又咬一個……”這絕不是馬雅可夫斯基“從千萬噸語言礦石中提煉……” 的重複,詩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語言的苦悶是有時代性*的,當一個濫用高頻詞彙的年代剛剛結束,詩人要避開多少僵死語言外殼的漂浮物,才能舀出一瓢有生機、有色*澤的語言活水!這樣的境遇和心境,向詩人提供了為本時代所特有的類比邏輯。而最敏銳的詩人,搶先捕捉了它……

  改革語言,是一個民族大騰飛事業中的大工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