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心得體會(通用23篇)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通用23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

  相信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會記得這個中秋節。雖然沒有和家人共度,但在軍訓的日子裡,和教官、同學一起認真地一遍遍學習軍禮拳,吃著學校和學院慰問的月餅,心裡感覺很溫暖。

  被選為軍禮拳方陣的一員,我感到很幸運。沒能上軍晚,卻正因此有時間學習軍禮拳,不得不說生活總會給我們出乎意料的指引。

  教官教給我們的不僅是帥氣的拳法,還有更多。連長告訴我們,要抬頭挺胸,有自信有氣勢;連長告訴我們“如果都管不住自己的小手,那能做成什麼?反之,能管住這雙手,什麼事都能成”;我們軍禮拳打得不是很有氣勢,連長告訴我們要為自己爭氣,同樣是學,為什麼不學得更認真呢?……連長身上有種氣場,很帥氣,很正。軍訓,我學到的不僅是軍姿,更是軍人的魄力與昂揚姿態。

  收穫總與付出正比。軍禮拳的馬步、弓步,是我們操練了無數遍的動作。流了汗水,卻在看著自己逐漸熟悉拳法的時候,不再覺得很苦很累,反而很欣慰。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要繼續努力,希望最後會有精彩的呈現。

  不止一次地想過放棄。在整整十分鐘的軍姿訓練中,在踢正步的定型訓練中,在來來回回不停的分列式訓練中,在精疲力竭的晚訓中,都有一個聲音在不斷地說著放棄。但許是因為好勝心,或許是因為教官不斷重複的堅持堅持,每一次,我都選擇繼續走下去。或許正如教官所言,每次彷徨都是一個分界點,堅持還是放棄往往會走向完全不同的結局。眼看著軍訓就快接近尾聲,只希望在它真正結束的那一天,我能微笑對過去的軍訓時光說聲再見,說聲謝謝,謝謝你給我的成長。

  經過佇列的訓練,我們有幸被選入軍體拳方陣,親身體驗學習軍體拳的一招一式:弓步衝拳,穿喉彈踢,馬步橫打,內撥下勾,交錯側踹,外格橫勾等十六招。本來以為只要學會了動作,打出氣勢來就行了,結果自己太天真了:每一個步型(馬步、弓步、虛步等)都必須一絲不苟,扎馬步時膝蓋上要能站人;每一次拳法變換都必須與同學標齊;招式要整齊劃一,出拳要虎虎生威,踢腿要迅速有力,精神要鬥志昂揚,眼神要凌厲有神,口號要喊得響亮。一招一式間彷彿看回到了古代軍人南征北戰的時代:大漠黃沙,金戈鐵馬,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兇奴血。頓時覺得豪氣沖天,對我們而言青春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九月的陽光溫潤我們十九歲的雨季,舉手投足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閃身躲騰挪註定一份力量的凝聚。

  第二個在外的中秋節,滿滿的一天,好充實好幸福。早餐的時候吃著吃著發現兩邊的室友都睡著了,眼睛腫腫的我睜不開,索性設了個鬧鐘自己也睡了。中午和室友在食堂感嘆一年過得好快,去年的時候還是剛入學的小學妹,還在偷笑學姐曬得好黑,一轉眼,自己已然成為了一名歷經軍訓磨礪的黑學姐。

  軍訓已過去大半,不只是越曬越黑,更多的是連隊中越來越熟悉默契,對教官越來越信任不捨,同處異鄉,中秋快樂。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2

  月影兒透過雲層灑下嬌姐的光芒,月餅的香味流入雲際。今天是八月十五,全家團圓的好時節。

  傍晚時分,家裡就忙起來了,有的忙著做團圓飯,有的打掃衛生有的跑來跑去的端菜。

  我來包月餅,那金黃的面還是真像月餅的顏色,為了讓月餅不失形,我下定決心包好。

  一開始,我就記得要包,餡多了也不管,稀裡糊塗的就包起來了。月餅被撐的像月球表面——坑坑窪窪,特別是頂上那塊,一道裂縫漏出了餡兒,像火山岩漿一般,後面的餡和麵,我進過仔細比較,包的月餅也越來越好,我興奮的拿給大家看,都讚不絕口,我一鼓作氣,又完成了花型,也非常精緻。

  看看月亮,又大又圓,全家團團圓圓,可那些為了國家不能與家人團圓年的戰士只能想想家人的樣子,正式這樣才有平安,也讓我們彼此珍惜這份團圓。

  祝大家團團圓圓,闔家歡樂。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3

  又是一箇中秋節,令人盼望的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裡人一同吃聚會飯。如今,人們餐桌上擺放的食物真是多種多樣,似乎和中秋節以前搭不上邊了,但我們只需細心點,就會發現一些傳統的中秋美食還是會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還是會舉家在窗前賞月——至少人們還沒有遺忘中秋節和它的習俗。

  那麼中秋節的來歷呢?有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也許大家會零系統碎地說出一些,也只是大約,似乎只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一輩知道了,我們還真不必須完全瞭解,這,是變。還有就是中秋的氣氛,雖然人們都吃月餅、賞月,好不繁華,但總覺得這繁華中似乎少了點什麼,一時刻又說不下去。

  中秋節最重要的莫過於吃月餅了,這點大家都知道。那月餅都中秋節感想鈥斺敱漵氬槐有些什麼餡呢?豆沙,椰蓉,你必須會笑著說:“過時了!”如今我們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鮑魚、海參的也屢見不鮮。走進商場的月餅區,我們會發現這些口味的月餅獨佔最顯眼的中央,而那些最為傳統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點也不顯眼,假設不細心找,甚至還發現不了它呢!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月餅的包裝就更為樸素了!外盒就象鍍了層金一樣閃閃發亮,拆到外面,一個小月餅用一個小鐵盒裝著,底下還有“紅袍”襯著——有必要這樣“大費包裝”嗎?我估量一個包裝都比一盒月餅要貴!這難道和以前繁複的包裝比起來,不是一個大的變化嗎?如今,大少數買月餅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給親戚冤家的,如此送來送去,家裡的月餅不但吃不完,還有能夠堆積如山,這和以前又是一個變吧!

  中秋節,有些變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們能夠跟家裡人聚會,共享天倫之樂。但有些變化能否真的好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4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裡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瀰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然後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後,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週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後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嚐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後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彷彿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5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格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墮入了深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來的氣候閱歷,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浪費145天左右的時刻,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著春節後第一個嚴重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區域性地域是這樣的氣候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著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以前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明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明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明天的月亮以前照過古人,並從明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發明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絢爛都是明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以前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以前的輝煌,我們自鳴自得,引以為民族的自豪……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分,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先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先人為我們去自豪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6

  中秋聚會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餚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慨嘆,提筆留記載。願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似乎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就應幸福的渡過、快樂的享用,如今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聚會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繁華鬧。

  一聽說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預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著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任務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儘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佔據著,做的飯也不論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末尾忙碌預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著門口,等候著兒女突然就出如今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候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用,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期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預備時就似乎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臺邊,廚櫃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著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刻,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等候這樣的聚會,這似乎也在通知我們自己有多長時刻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定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等候,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最後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快樂地吃著,邊開心腸聊著,氣氛十分溫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依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裡咽,由於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樂,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需我們快樂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貢獻。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們湊在一同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幹完了。別把衣服弄髒了,不用你們。”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說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外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勞,一天的勞累,精心預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後還是一桌,由於生活好了,大家肚裡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蹋”了。我們吃過新穎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捨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製造的“費事”。雖然如此父母還是期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

  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慨嘆。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踐舉動呢?有,我們是在發奮做,可還遠遠不夠。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報答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想想確實是這樣,我們看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說愛是輪迴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主角停止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討取父母的愛,他們如今就應享用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需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憂,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真實,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報答才讓我們心安。願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煩,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掩蓋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腸笑,快樂地活。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7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裡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瀰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

  然後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後,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週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後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三那年我逃了兩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嚐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後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彷彿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8

  不知有多少在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止境。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獨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著多與家人聚會,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上去,與家人相聚的時刻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任務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所能及。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預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以為見面時機多著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嘆流年似水,更嘆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分,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遺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辰,我們也該對著這中秋明月,從忙碌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計劃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麼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法。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自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曆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團體的志願而發作改動;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但是是營建一個非凡的氣氛,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普通罷了。在這樣的日子裡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同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聚會。月半中秋,團聚會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如今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分離……

  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自身就非同普通,這自身就能夠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要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能夠吃粽子,中秋事先異樣能夠吃月餅,由於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愛光陰似箭,每一天如過年普通渡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著他人聚會,自己難免有些孤獨、思念……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分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裡,而卻又無法擺脫孤獨這一形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期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但是,餘輝之下,只要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著寫著,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願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遊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是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蛋黃、伍仁今天,我早早的起來,與媽媽一起上街上買月餅,大街小巷一賣滿了月餅、豆沙、棗蓉、紫薯……我的口水已流到嘴邊。咬上一口,各種口味的月餅五顏六色,真是形狀各異。禮盒中的月餅不僅可口,長得也很可愛。花紋壓得如鳳凰,翩翩起舞,自由飛翔。

  家裡忙忙碌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裡,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

  啊,這皎潔的月亮引起了我的遐想,我忽然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彷彿看到了嫦娥正懷抱一隻全身雪白的玉兔,在明月裡向我們招手……突然,我的耳邊迴盪起一首歌——《水調歌頭》,歌聲悠揚婉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留在這中秋節,浸在這中秋香。贈予詩一首:

  秋夜已深,秋風襲人,家家戶戶,氣氛和諧,湊在桌旁,

  賞景賞月,品嚐月餅,飲茶吃飯,笑臉相迎,美美過節。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0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猶記得在學習蘇軾《水調歌頭》詞時,有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出了所有離家遊子的心聲。老師是這樣解釋這句詞的: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我們從小到大聽過許多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最廣為流傳的便是嫦娥和后羿的愛情>故事了。月餅的由來更是眾說紛紜,相傳,唐高祖年間,李靖大將軍在八月十五月圓之日,帶著千軍鐵騎征討匈奴,大敗匈奴後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高祖獻餅祝賀這一喜事。高祖李淵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從此以後,圓餅的製作越來越精良,味道也越來越多樣。在中秋佳節吃月餅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蘇軾就這樣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吃月餅,賞明月是我國人民的一大節日情趣。古來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古人在這個節日,往往都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交通的不便,距離的遙遠等等因素,都會導致他們無法與家人團圓,一起邀明月,一起共嬋娟。而今的我們生活在通訊、交通都及其發達的年代,我們可以不用在團圓之日承受相思之苦。然而,我們對於中秋節的情節卻越來越淡了,很少再有人對酒當歌,明月為友了;很少再有人有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懷了。大部分的人都奔走在親戚朋友之間,喝酒、吃飯、送禮,或者藉著假期去旅行。我們中的許多人藉著這個節日去維繫自己的各種關係,往往忽略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也許他們已做好一桌你最愛吃的菜,買了你最愛吃的月餅,等你回家。我們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工作,父母的白髮不斷的增多,他們是身軀也越來越彎,我們陪伴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中秋佳節就要到了,遠方的遊子們都歸家吧,去看看年邁的父母,他們最缺少的就是你們的陪伴。

  在這樣一個美好、團圓的日子裡,也有許多人無法歸家,還要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比如各個專案上的是施工人員,廠區的生產人員……我們要將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們,即便沒有回家團聚,但是依然可以與家人人長久,共嬋娟。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1

  月滿中秋 情溢南工

  離開家鄉,告別父母,滿懷不捨與依戀;

  踏足校園,漫步南工,盡是期待與憧憬;

  仰望蒼穹,回首過往,無限希望與追求。

  此時此刻,丹桂飄香,秋意正濃,大一新生齊聚南工,用夢想勾勒青春,用行動點燃激情。

  一群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小鮮肉們在軍訓的戰場上歷練數日後,用汗水與拼搏收穫了堅持與毅力,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中秋,也開啟了美好而全新的大學生活。夢溪湖畔,書香園中,望月橋上,青石路旁……都留下了他們清澈而無悔的足跡。

  離開父母的懷抱,別了溫暖的港灣,他們不再是隻懂得依賴的孩子,而是要學會變成更加堅強,更加勇敢的夢想追求者,才能戰勝成長所面臨的不期而遇的挑戰。在這中秋佳節之際,相信不在他們身邊的父母依然時時刻刻在牽掛和思念著他們,聽一句那真摯的話語,爸媽,你們辛苦了,中秋節快樂!心中滿滿都是幸福與感動。

  指縫寬,時光瘦,轉眼間,驚覺歲月已逝,餘不忍,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又是一年開學季,又是一季成長曆程,新的一站,新的起點,新的希望。唯願南工莘莘學子不甘示弱,努力奮鬥,珍惜大學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在青春的舞臺上綻放屬於自己的魅力。

  月滿中秋,願一切安好;情溢南工,願風采依舊。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2

  “八月十五過中秋嘍。”這個熟悉的話語是爸爸傳來的,沒錯。該過中秋了,這可是個中國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這一天晚上吃著月餅,賞著月。我家也不例外,也要參加這個有意義的節日,據說中秋節是紀念嫦娥的。不僅有嫦娥,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靠月餅推倒元朝的。這小小的月餅竟有這樣的歷史!到了八月十五的晚上,我與家人在一起吃月餅,準備去陽臺上去賞月。可是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我們措手不及。月亮沒出來!我和家人十分著急,我急得滿頭大汗。如果我們沒有賞到月的話,這個中秋就過的很失敗啊,可是這有什麼用啊。我和爸爸媽媽就垂頭喪氣的回了屋。

  過一會,還沒有完全沒有希望的我走到陽臺。我看到了讓我驚訝的一幕,“快來看哪!月亮出來了!”爸爸媽媽很快的跑過來,“真的啊!”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說。

  那輪月亮就在天上掛著,皎白如雪。依稀可以看到月亮上的平地和山口,也似乎能看到那個飛向月亮的嫦娥。看著看著,我的眼睛模糊了。但我看到了另一個景象,看到了嫦娥奔月,看到了吳剛砍桂樹。也看到了朱元璋起義。“誒!想什麼呢?”是旁邊的媽媽叫我,月亮被一朵淡雲擋住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回了屋。我久久難以入睡,我複雜的思緒飛向了月亮。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3

  “中秋佳節快樂,笑語萬里”,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到中秋節,人們都會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吃團圓飯,吃月餅,晚上賞月。有些地方還有舞龍、鬧月等習俗。

  中秋節那天早上,我們一家人開車回老家,路上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商店前掛著紅燈籠,上面印著“慶祝中秋節”四個字。人們揹著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臉上洋溢著節日的笑容。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回家”。

  回到家,桌上擺滿了爺爺奶奶的特產。肚子開始咆哮,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於是一家人開始吃“團圓飯”。

  吃完飯,爺爺從冰箱裡拿出月餅,開啟電視。我們邊吃月餅邊看中秋晚會。

  後來爸爸建議我們全家去廣場看煙花。當我們到達那裡時,許多人已經聚集在一起了。有的孩子拉著大人的手靠近,老人在後面開心的笑。工作人員點燃了一盒叫做滿天星的煙花,只看到“小導彈”在半空中“砰,砰”地直衝雲霄,五顏六色的菊花出現在人們面前。當他們倒下時,星星看起來很好,象徵著中秋節的團聚和幸福。

  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不禁想起了駐守邊疆的邊防軍和指揮交通的警察叔叔們。他們此刻為了國家穩定,人民安寧,堅守工作崗位,無法與家人團聚。他們“為大家放棄一個小家庭”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又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4

  中秋節的夜晚,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來到姥姥姥爺家,我們在陽臺放了一個小桌子,上面擺了一些水果和兩盤月餅。大家都在靜靜地賞月。天慢慢黑了,一輪圓月升了起來,像一盞明燈,高懸在天幕上,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樹木、房屋、街道都像鍍了一層水銀似的。我們賞了一會兒月,吃了幾塊月餅,我漸漸地有點發困。

  這是,媽媽說:“要不然我們玩一個遊戲吧,給大家提提神,遊戲的名字叫‘吸管運輸’。”

  遊戲規則是:在一分鐘內分出若干人一組,每個人嘴裡叼一支吸管,第一個人在吸管上,放一個有一定重量的鑰匙環之類的東西,當比賽開始時,大家不能用手接觸出吸管和鑰匙環,而是用嘴叼吸管的姿勢把鑰匙環傳給下一個人,直到傳到最後一個人嘴叼的吸管上。

  媽媽、奶奶、姥姥一組是女生隊,爸爸、爺爺、姥爺一組是男生隊,我就是裁判,遊戲開始了,本來男生隊挺快的,都怪爸爸摔了一跤,男生隊才慢了下來,女生隊的媽媽,快速地把鑰匙環傳給了奶奶,奶奶又小心翼翼的傳給了姥姥。我看著男生隊的可憐樣,真是讓人同情,爸爸慢吞吞地把鑰匙環傳給了爺爺,爺爺有弓著個背傳給了姥爺。玩了幾盤就分出勝負了,女生隊在一分鐘裡運送了六個鑰匙環,男生隊在一分鐘裡運送了四個鑰匙環,女生隊輕而易舉得的了勝利了!

  今天的夜晚使我難以忘懷,我們的笑聲灑滿了整間房子。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5

  陣陣寒風帶去秋天的落葉,片片雪花送來冬天的味道。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20xx年xx月xx日晚19時,由我班委和我班團委組織,舉行了以《我的團日我做主》為主的中秋班會。由我班班主任和我班全體同學出席本次晚會。整場晚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我班班主任的深情的歌曲《塞北的雪》、極富趣味的舞蹈表演“華爾茲”等節目讓大家在欣賞精彩節目的同時,加深了對團的精神的理解。在表演完節目我班還播放了關於團方面的電影《建國大業》,同學們觀看認真,聚精會神。

  此次團日活動活躍了基層團組織,提升了團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我的團日我做主”主題是我院團委所舉行系列活動。藉助我係學生的一些業餘時間,寓教於樂,在歡聲笑語中,透過極富趣味性的活動圓滿的完成了意義非凡的主題團日活動。

  “我的團日我做主”系列團日共建活動以獨特的創意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普及了團知識,提高了同學們的團員意識,喚醒了同學的集體責任感,加強了團組織建設,同時為班級建設打下基礎。

  總體來說這次班會是很成功的, 每位同學都玩的很開心,雖有不足之處,但是相信在下一次,同學們一定能將班會設計的更好,組織的更加完善,表演的更加精彩!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6

  中秋月圓,團團圓圓是這個節日既然而來的意義,所謂月圓,大概也就是親人之前的團圓相聚,或許對於身處他方,隔離自家地方几百千米或者跨國跨區的人兒來說,似乎只能憧憬,只能心中感慨萬千。

  大概此時此刻在這個平臺寫下萬分感慨的話語心中訴說身邊人可能永遠都不會看得到,也罷,成長了,一年又一年的節日,一年又一年的隔離也不是一時一日才拼合而成的了。

  有時候總感覺自己在大半人生拼命工作賺錢,遠離家中離多聚少,得來的卻是一成不變的生活,是為何?總以為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得到的只是滿滿負能量。更是每年相聚的佳節裡,想和自己身邊的人,親人相聚,共同感受氣氛,然而卻是隻能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自己沒賺到錢,自己沒有做到父母所期待,自己沒有開開心心健健康康過好自己生活,不想他們擔心,更不想讓他們覺得自己還像不成熟的孩子一樣,需要他們哄著。

  大概這就是成長中每個人都要走的吧,不知道為何,今年的中秋比以往所想的要多一點,可能是因為在外已經兩年了,看多了一些人也經歷多了一些事情,從稚嫩的小女孩開始慢慢成長,不再什麼都不懂,不再沒心沒肺,開始覺得原來家的港灣家的溫馨溫暖真的到了一定的年齡,真的到了一定的時間,會開始想念,開始覺得來之不易,開始憧憬,更開始害怕長大,怕離開他們。有時候心情真的不能用一言一語就能表達清楚的。

  雖然如此,在這個月圓的中秋,還是會讓自己堅強起來,總會相信有天,實在自己熬不住扛不下去了,回到家裡,還是能夠一如既往的幸福。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晚上很安靜。今天的月亮很亮。今天的人們非常興奮。今天的笑聲沒完沒了.今晚,在大人孩子不斷的歡笑與歡笑中,我們一家迎來了月亮衝破薄雲薄霧的時刻——滿月。

  那一刻,孩子們的笑聲似乎增加了,大人的笑聲音量似乎也增加了。大人和我們的孩子又開了一會兒玩笑。奶奶站起來,把西瓜、香蕉等一些水果放在窗臺上,窗臺上放了一盤月餅,說他們要祭祀月亮。同時,我們都一起面對月亮,許下了自己的願望。

  過了一會兒,奶奶給我們講了中秋節的由來和吃月餅的習俗。奶奶說中秋節是因為嫦娥偷了仙丹飛上了天。后羿非常想念妻子,所以她過了中秋節,這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中秋節吃月餅是因為元朝起義時朱元璋用月餅傳遞訊息。後來起義成功,朱元璋下令將月餅分發給普通百姓,讓所有官兵都可以與百姓同樂。這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該吃月餅了!只見大家手裡都拿著月餅吃。我咬了一口月餅,啊!很好吃,又脆又甜。青紅絲、芝麻、冰糖、葡萄乾等美味食物在裡面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今天的月餅很香,很甜,又脆又脆,因為做月餅的時候,我也自己努力幫大人做月餅,所以吃起來很香很甜。

  吃完月餅,享受了一個月,該吃飯了。奶奶太熱情了!我做了一大桌子給我們吃,有紅燒魚,紅燒雞,糖醋里脊,還有很多冷盤,讓你眼花繚亂。大人們邊吃邊聊。我們的孩子不一樣!孩子不用和大人說話。“主要任務”是吃飯。在大人吃完之前,我們的孩子已經吃得滿嘴都是油,肚子都圓了!

  這個中秋節真美!我期待著下一個中秋節的到來。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8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與時令瓜果是中秋節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實,也是民間享受節日親情的又一重要物象。每逢中秋,人們以家庭團聚的形式,分享這些象徵勞動成果的美食。

  明清以來民間社會中秋節饋送月餅習俗流行,人們在相互饋送月餅等節物的過程中,融洽了親友、鄰里等家族關係與社會關係。當代社會,傳統中秋節俗中儲存最完整的是饋送月餅的節俗,月餅成為中秋節的象徵,有的地方將中秋節稱為“月餅節”。舊時月餅多為百姓自家手工製作,後來在城市出現了專業作坊,月餅的製作專業化。商家巧妙地利用節日的賣點,生產各式各樣的月餅,推銷給千萬家庭。

  月餅的商業化給人們的節日生活提供了便利,商家與媒體聯手的宣傳也在相當程度上營造了現代中秋節日的氣氛,對於傳統節日來說,這種週期性的宣傳活動是有益的。但是,節日的商業化過程不應該犧牲節日本身具有的多重文化內涵,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應該協調。傳統節日的價值在於它能凝聚民族、國家、社會的人心,它不能用純粹的商業利益來衡量。我們應該將月餅放在中秋節俗文化環境中,讓它充當精神的載體,而不是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儘管品嚐月餅的美味也同樣是重要的節俗活動。中秋之夜,人們無論是在相守一處還是遠隔千里,都可以在同一時節、同一月光的沐浴下,共享象徵團圓的月餅,品嚐新收穫的瓜果,分享親情與友情。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人們對物質享受的需要,已經不在最緊要考慮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實這也是我們傳統中一向具有的,只是近年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而現在,節日中的真情與意義正在民眾生活中迴歸。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19

  團圓慶賀是中秋節俗的主旨。天上圓月,人間團圓,圓滿是人們希冀的生活目標,團圓是中國人特別追求的一種人倫境界。春節、元宵等節日都有不少節物表達著團圓的意象。中秋在歲時節日中尤重團圓,古代就稱它為“團圓節”。

  人月兩團圓的意境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生活中的理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能真正地實現這一理想,但中國人都懷有這樣一種心情,這種心情就透過節日習俗來表達。圓潤的中秋明月,就給國人一種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圓月來促進人事的團圓。古代中國有不少征夫、商賈、官員、文人因為職責或生計,遠離故土,中秋夜的圓月喚起人們對團圓的嚮往,對親人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代社會,中國的人口處於大流動大遷移的狀態,成千上萬人離開熟悉的故鄉前往陌生的異地,人們對故鄉的依戀,可以從前幾年流行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中體味。因此說中秋節團圓習俗,以及利用這一節俗表達一種思念的情緒,緩釋遊子的鄉愁,這在當代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生活服務價值。在中秋的手機簡訊微信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團圓,有情人的私語:“玉兔,嫦娥,桂樹;美白,漂亮,芳馥。明月,清風,十五;相思,團圓,遙祝”;有對親人的祝福:“一年中秋又來到,遠在他鄉的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祝家中的親人們永遠幸福安康”;由家事想到國事,“月圓家圓人圓團團圓圓,國和家和人和和氣滿堂。華夏九州同祝福,中秋兩岸盼團圓。”當然更多的人能夠面對面地享受到團圓的快樂,他們利用中秋節日彌補平時因工作對家人在情感上的欠缺,歡笑團圓:“月兒圓,人團圓,舉杯仰天遙祝:月圓人圓花好,事順業順家興。”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20

  中秋節前,一家網站發起一項“中秋過節回家嗎”的調查顯示,選擇回家的佔45.5% ,不回家的佔54.5% 。接受調查者過半是20至25歲的青年人。對於那些因工作、學習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們,請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思念吧。

  中國當前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現有流動人口超過2億。人口流動越頻繁,越需要情感紐帶將人們凝聚起來。在這個流動的時代,很多年輕人在異鄉打拼而不能守在年老的父母身邊,也有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將兒女留在家鄉。中秋節,就成為一個流動時代的情感樞紐。因為中秋節,很多人將聽從親情的呼喚,而儘可能踏上回家團圓的旅程。

  親情是所有社會關係的基礎和起點。在現代社會中,親情也是人與人彼此之間互相信任和關切的一種過程。於是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幾天走親訪友會令交通擁堵陡然加劇,為什麼都說“月餅不實在”卻依然賣得紅紅火火,為什麼每個人都會發幾條手機祝福簡訊。

  “流動時代”的中秋節也在考驗公共政策是否“貼身”,是否為中秋節的感情傳遞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每一箇中秋佳節裡,家庭團聚的路徑,其實也是這個社會良性治理的路徑。我們的公共服務機構應該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令每一個以溫暖為歸宿的人也溫暖在路上。公共政策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適應人口大規模流動的現實,既要加快有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突破硬體瓶頸,更要提升社會管理與服務的水平,加強應急處理的能力。

  這幾天,許多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擁堵都愈加不堪。假期中,又有無數的人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踏上返鄉之旅,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又在承受著空前的出行壓力。但願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能發揮作用,別讓人們在擁堵中度過中秋節。

  這是一個人口流動空前頻繁時代的中秋節。這樣的中秋節別有一番滋味。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21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裡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瀰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然後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後,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

  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週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後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嚐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後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彷彿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22

  根據縣文明辦檔案精神,廣泛開展以“愛國報國,自強不息”、“互助友愛,共度佳節”“感恩.團圓”為主題的中秋活動的要求,我委在中秋節期間認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引導全體幹部職工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真對待傳統節日、由衷喜愛傳統節日,傳承節日文化。

  一、領導高度重視.將開展好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豐富全體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擺上重要位置。召開專題會議對本次活動作出部署、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任務,並制定了專門的活動方案。

  二、宣傳引導有力.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充分的宣傳,切實加強對民族傳統節日的輿論宣傳,積極營造尊重民族傳統節日、熱愛民族傳統節日、參與民族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在機關內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透過製作宣傳展板等形式,大力營造節日氣氛,擴大了傳統節日的社會影響,使“我們的節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按照活動方案院在節日前後開展了三大主題文化活動。一是“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中秋文娛活動。組織全體職工開展了中秋茶話會,中秋詩歌朗誦等方式引導全院職工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情感。二是組織機關黨員幹部和志願者看望慰問貧困職工及傷殘軍人,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和水果、月餅等節日慰問品。與他們一起吃月餅、話家常等活動,讓全體職工感受到醫院大家庭的溫暖。三是組織收看中央電視臺有關“我們的節日.中秋”等特別節目。透過節目,讓全體職工感受到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及中國人民和諧的生活狀態等。

  “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是更好地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載體,是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活動,豐富了全體職工的文化生活,大大增強了全體職工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熱情。

  中秋節的心得體會 篇23

  此次活動由材料工程系服務部主辦,旨在增進各成員之間的感情,即讓同學深感家務事的不易,體會到父母的偉大;也讓同學們學會了擀麵皮、包餃子等手藝,鍛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活動中,大家分工明確,這也讓大家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增強了大家團隊合作的意識。而活動中不絕於耳的歡笑聲,表明各成員間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昇華。讓大家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活動前我們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借用餐具,購置菜和所需用品,以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對任何一個集體而言,團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團結是一個集體生存的基礎,是班級之所以成為整體的保障;團結是一種力量,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一年來,班級注重團結工作,做了大量工作。為了讓班級的凝聚力更強,班級組織了許多業餘活動,是班級更加融合在一起,比如這次的中秋聚餐,農家樂等。

  全班同學的參與讓這個活動更加有意義。舉辦這個活動是要讓同學之間能有更深的瞭解,更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同時感受到節日的溫暖與快樂。中秋佳節,在外遊子聚在一起聊天吃飯,這個場面是溫馨的,因為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大家在一起覺得特別有意思。班上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我們不分彼此相互交融在一起,就這樣組建了一個快樂的大家庭。聚餐中同學們都熱情的交談著,不時還互相敬酒祝福,無形中拉近了我們彼此的距離,使我們更加了解,更加團結,增進了同學間的感情。

  這樣的聚餐活動雖然小也很平常,卻含義深遠。給同學們緊張忙碌的學校生活帶來娛樂的機會,讓同學麼拋開一切,盡情享受生活,促進班級團結,激發同學們熱愛生活的啟用基因。同時在中秋這個代表團圓的節日,活動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家的溫馨,感受到班集體的團結與同學的關心。這次中秋活動,辦得圓滿成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