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9篇)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9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紅旗渠,這條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來的水渠,是在共和國最困難的時候,林州人勒緊褲帶、用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創造的奇蹟,太行山的地圖上,從此多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那是一部昔日太行人的英雄史詩!

  很多人把林州人引水開山,比作盤古開天地。想必當年一手執鑿,一手執斧的英雄面對茫茫的混沌,如同林州人面對高高的太行,胸中湧動的正是那一股天地間正大沛然之氣。世界上從未有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歷經五千年,無論浸泡在怎樣的苦難當中,始終不絕這口豪氣。豪氣是脾氣,也是勇氣。而在林州人身上,一個民族的脾氣、勇氣和豪氣,表現得尤為強烈。

  有人感嘆,是太行山造就了林州人的脾氣,猶如苦難磨礪出中國脾氣。如果林州人沒有這樣的脾氣,必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如果中華民族沒有這樣的脾氣,也熬不過千百年的艱難,挺立在世界東方。

  中國很少有城市,把專門為小推車寫的歌,作為自己的市歌--當年修紅旗渠,小推車是最重要的運輸工具。歌中唱道:“山裡人生性犟,後邊來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車,歇腳時,走在後面的一定要把車放到前邊才停下來,就為了不居人後。

  這是一首林州人都會唱的歌,是一首在他鄉的林州人都感到驕傲的歌。唱到那個犟字,林州人都心領神會:沒有這點犟勁,誰敢在太行山上動土?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鍊,才能煉就創造天堂的力量。所有的光榮與夢想,都是付出了血與淚的代價,如同追日的夸父,“體解而未變”“雖九死其猶未悔”!

  一個國家真正的財富,不僅在於擁有有形的物質力量,還在於是否擁有無形的精神力量。經濟的發達,可以為一個國家貼上強大的標籤;而唯有精神的力量,才能讓一個國家扛得起偉大這個稱謂。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蹟——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鬥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彰武縣疾控中心全體黨員於6月9日下午13:30,在中心三樓會議室觀看話劇《紅旗渠》,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觀看後大家非常感動,也備受鼓舞。特別是該劇主人公楊貴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所體現出敢於擔當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引起了我的深思。

  透過觀看《紅旗渠》使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共產黨人應當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真正的共產黨人,心裡永遠裝著人民。”心裡裝著人民的共產黨人一定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有了人民群眾擁護,我們的事業就會做得更紮實、更順利。共產黨人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的方式很簡單: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以人為本。從自身出發,多與人民群眾溝通,打成一片,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發揮共產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將發揮“紅旗渠精神”,以人為本、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更好的服務於彰武縣人民。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3

  近日,單位組織了觀看話劇《紅旗渠》。當年林縣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縣人民不等不靠,寧肯苦幹,決不苦熬,寧肯流血,決不流淚。積極想辦法,跑門路。縣委一聲號令,“引漳入林”,千軍萬馬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天當房,地當床,吃野菜,帶乾糧,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硬是劈開太行山,修建了總渠長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縣17個鄉鎮,林縣人民從此告別了吃水難的困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給我們很多感慨。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1960年,在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引漳入林”無論男女老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實幹。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啟迪,催人奮進。我們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了四院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願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4

  7月24日,內科系統黨總支黨員在魏書記的帶領下來到了河南林州市參觀了紅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每個黨員都被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

  “紅旗渠”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內山多水少,居民苦極,土薄石厚,鑿井無泉。每逢歲月因乾旱缺水而留給人們的災難與貧窮。舊中國的林縣人民面對乾旱缺水的生存壓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歷時數年,在太行山中用鮮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號稱中國水長城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壯志撼山嶽,膽略泣鬼神!天造山,人乾旱,居民懸釜待水,有取水十餘里外者。老弱婦幼抱甕提罐,遠道取水,人畜疲極。林縣的史冊中記錄著漫長的造渠,人工天河紅旗渠。

  林縣人民在艱苦的歲月裡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兩省的崇山峻嶺,利用有限的生產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這一偉大壯舉,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真正體現了共產黨心繫百姓,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福利。帶領林縣人民戰天鬥地,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一群最樸實的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出了世界奇蹟。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們,打動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心靈倍受觸動、情操倍受陶冶、鬥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進一步昇華。

  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們將發揚紅旗渠精神,踏實工作,用信念和實幹精神投入到爭先創優活動中,為醫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機器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站在渠邊,看著滾滾的渠水向前流淌著,彷彿像是在訴說著當年修建時的悠悠歷史。順著渠水就來到青年洞景點,青年洞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堅硬的石英岩一錘打下去一個白點,十數根鋼釺打不成一個炮眼”,當年青年們面對這樣的艱難困境,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於1961年7月15日鑿通隧洞。為表彰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故命名為“青年洞”。抬頭看著赫然醒目的郭沫若題詞“青年洞”,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個年輕的小夥子揮汗如雨搬地拼命工作,似乎聽到那鑿崖開洞時的聲聲的鐵鍬聲,

  “誓言無悔,立誓立行,勵志向前。擁護黨的章程,履行黨的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努力學習,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站在青年洞下,自豪地抬頭挺胸,聲聲的誓詞喊出了我們對於黨的真真熱愛和深深感情。

  工地上的工作質量要求高,紅旗渠五十多年沒有出現過一處漏水的地方,在當時沒有工具、沒有資金、沒有糧食的年代,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林州人民用紅旗渠的壯舉,詮釋了“責任”這兩個字的真諦。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林縣人民在修渠過程中孕育的紅旗渠精神,已經成了激勵、教育當代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年輕人要緊緊圍繞在黨的領導下,刻苦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注重理論聯絡實際,繼承革命優秀主義傳統,使我們的紅旗渠精神代代發揚、創新!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6

  7月6日,記者從市司法局獲悉,為彰顯先進、弘揚正氣,著眼豐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內容,進一步掀起司法行政幹警爭做合格共產黨員的行動高潮,近日,市司法局組織25名先進工作者,專程赴紅旗渠幹部學院學習培訓,實地學習紅旗渠精神。

  在為期4天的學習培訓中,先進工作者們先後參觀了中央國家機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扁擔精神紀念館、谷文昌故居、太行天路等處,觀看了紀錄片和話劇《紅旗渠》,親眼目睹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紅旗渠的風采,詳細瞭解了修建紅旗渠的背景、過程及影響,傾聽了林縣人民勇戰旱魔、劈山鑿渠的動人事蹟。大家無不為他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奮鬥精神和英雄壯舉所震撼和感動。

  在險峰聳立的青年洞前,面向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先進工作者們重溫了入黨誓詞。錚錚誓言響徹深谷流水,使大家深刻地接受了一場礪黨性、鑄黨魂的精神洗禮。

  在講座教學環節,坐在紅旗渠幹部學院的教室裡,先進工作者們認真聆聽了安陽市委黨校副教授聶廣睿的專題黨課。她以《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為題,從“人工天河——紅旗渠”“太行豐碑——紅旗渠精神”“時代價值——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三個部分,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授了有關紅旗渠的建設歷史和紅旗渠精神的實質內涵。

  在分組座談討論時,先進工作者們都發表了各自的體會和感受,一致認為,這是一次觸動靈魂的黨性教育和精神之旅,內心深受激勵和鼓舞,一定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一名合格黨員,為司法行政事業的大發展譜寫出新篇章。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7

  金秋十月,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集團的組織下“走進紅旗渠,接受再教育”。我們一行來到林州,參觀遊覽了紅旗渠展覽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個個沙盤模型,一件件簡陋的工具,一身身破舊的棉衣,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一錘、一鏟,用兩隻手生生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被稱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勞的雙手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用“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設了今天繁華、富強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參觀紅旗渠,透過認真的聽取講解員的講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學習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蹟”。在資金短缺,自然條件惡劣,施工裝置差,林縣人沒有被困難嚇到,沒有向大山屈服,發揚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那種攻克困難,解決困難的韌勁,應該把這種韌勁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學習林州人“吃苦精神、無私奉獻”。當聽到施工民工最困難的時候,每人每天只有6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挖野菜充飢,甚至下河撈水草,這種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萬千。紅旗渠的建設者們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奉獻,不畏艱險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犧牲人數就達80多人,受傷者不計其數。

  三、傳承紅旗渠精神。在當前社會中人民生活和物質都比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摒棄浮躁,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與時俱進, 勇於創新,以實際行動不斷把“紅旗渠”精神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為恆信的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8

  4月27日晚,大沙壩鄉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各村半脫產幹部、“第一書記”集中觀看紀錄片《紅旗渠》。

  紀錄片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在人力、物力、財力季度匱乏情況下,紅旗渠不依賴國家,僅憑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精神,透過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終於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條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改變了過去“吃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讓林縣人民從此過上了“不怕旱澇、保豐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時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創造了世界的奇蹟、人類的奇蹟。

  觀看中,整個會場秩序井然,100餘人靜靜坐著,共同觀看了河南林縣人民齊心協力、不畏艱難創造的奇蹟《紅旗渠》,當觀看到話劇中活波可愛的吱吱因擔心工人餓著肚子而去挖野菜丟了性命時,當看到八十多歲的老秀才楊起夢老當益壯、奮不顧身為紅旗渠建設揮墨題字時,當看到青年工友們為向調查組證明他們是自願修建紅旗渠而在山洞中集體舉辦婚禮時……現場觀眾們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觸動,不少人輕輕扶起來衣袖,悄悄擦拭著眼角的淚水,這是忍住的感動,更是真情流露。

  觀看結束後,該鄉黨委書記對本次觀看進行簡要總結,同時明確要求,一是全體鄉村幹部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煉就親民愛民的真情懷,煉就搶抓機遇的真膽識,煉就廉潔奉公的真品格,煉就幹事創業的真本領;二是以實際行動,傳承紅旗渠精神,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三是要廣泛宣傳,鄉、村兩級幹部、第一書記要組成工作隊,將《紅旗渠》精神宣講至家家戶戶,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紛紛表示,深受“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感觸,將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堅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做好本職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同步小康。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做為一名黨務工作人員,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直機關黨工委組織的紅旗渠學習考察。短短兩天的“觀、聽、感”三位一體的學習考察,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震撼和洗禮。

  觀——“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沒有任何現代化施工手段、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靠一錘一釺“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從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在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險灘峽谷之間歷時十年建成的“人工天河”,這項工程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走在紅旗渠乾渠的堤壩上,看著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著紅旗渠的宏偉壯麗,不禁為當年建設者們的超凡智慧、卓越膽識和頑強毅力所驚歎和敬仰。紅旗渠絕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華民族插在太行之巔的一面精神旗幟。

  聽——黨校老師全面解讀。林州市委黨校老師用圖文並茂的生動講解為我們深刻闡釋了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短短十六字的紅旗渠精神,字字千斤重,那是林縣黨和人民的智慧和勇氣、鮮血和汗水的結晶,那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歷久彌新。我們不僅要將紅旗渠精神內化於心,更要外化於行,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實踐者、發揚者,堅定理想、激發熱情、錘鍊品格、苦幹實幹,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色業績。

  感——黨員群眾齊心築夢。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各級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幹部能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幹部能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流成河”,這個感人至深的順口溜是林縣黨員群眾齊心築夢的最好詮釋。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與群眾同甘共苦,就會形成實現中國夢的無聲無形卻強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堅定的信念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理念,無論多麼困難,走一走革命老路,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會,走進紅旗渠,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昭示革命先輩的不易。

  紅旗渠原來是一塊旱地,因為地處太行山的腹地而導致了山多水少,為了將這一塊兒發展起來,開山引水,修建水庫,與天鬥,將山河重新歸位。這就是一種大無畏精神吧,面對大自然的惡劣環境,在不傷害自然的條件下,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錘一鍬,甚至是用自己的雙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經過數年的劍客奮鬥們終於引流成功,解決了這塊乾旱地區的用水難題。

  其實,這種精神一直延續至今,無論我們現在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吃苦耐勞,奮勇拼搏,這種精神是丟不了的。只有秉持著這種信念,才能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不為艱難,迎難而上,透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不放棄。

  現在的網民物質生活提高了,可能不能體會當初建設的艱辛,但是重走紅旗渠,你可以看到這些時代的見證,聽講述者講述過去奮鬥的故事,同樣是振奮人心的。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創造出了世界水利建設上的奇蹟。

  正直青年大學習之際,我們年輕的一輩在新時代又該如何譜寫新的篇章!紅旗渠有一處青年洞,這是最典型的代表,是300多名青年男女透過自己的汗水和獻血一點點開鑿出來的。不忘革命老前輩。大地用風貌來銘記,而我們要用精神來傳承。

  我們處在美好的時代,這是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個物質的時代,如何在物質的激盪裡面保持著初心,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必修課。時刻保持昂揚的鬥志,與同志們團結合作、互相學習,更不要忘記始終保持著艱苦奮鬥的信念,不斷完善自我,勇於創新,讓紅旗渠精神縈繞在心頭!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從小,我就聽說紅旗渠。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覽了紅旗渠。它是林州(原名林縣)人民十個春秋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

  第一眼看到紅旗渠時,我真不敢相信它是人工挖的河。它的雄偉壯觀、風光秀麗就像天然形成的,它懸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爸爸告訴我們:"歷史上林州嚴重乾旱缺水。林州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是舊林州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嚴重缺水的狀況,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偉大的林州人民在當時縣委的領導下進行開山引水的艱難工程。那時,科技還落後,沒有現代化的機械。人們只能靠一錘,一鏟和一雙手在太行山上修築成了這條長達1500公里的工程。我彷彿看見了以前林州人民起早貪黑,辛勤勞動的情景……

  青年洞位於紅旗渠總乾渠任村盧家拐村西,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施工。當時幹部民工口糧很低,為了填飽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鬥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終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境內,解決上萬人千百年來吃水困難的問題,灌溉萬畝良田。創造了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人工天河。今天的紅旗渠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個簡簡單單而鏗鏘有力的字是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要繼續學習和發揚的。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優越多了,但我們要銘記這段奮鬥的歷史,在艱難的環境下要勇於創新。我要好好學習,刻苦鑽研,遇到困難要勇於去克服,將來為建設偉大祖國做出貢獻。攜手並肩創造祖國的美好明天,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觀看話劇《紅旗渠》影片結束後,我的腦海中還是話劇裡的場景,心中還是心潮澎湃,耳邊又迴盪起了人物的話語……

  故事發生在1959年,當時的林縣人民身處深山,用水要用一天的時間上山去挑,十分艱苦。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楊貴同志擔任總指揮負責修建水渠,歷經千辛萬苦,用了整整十年時間,終於讓嘩嘩的漳河水流進了林縣。

  修建紅旗渠需要勇氣。楊貴知道修建風險很大,沒有工具,沒有資金,沒有糧食,沒有住宿,可能會有犧牲,可能會鬧得人心惶惶,可能會有人反對……但他們沒有退縮!他們有人,有思想,有辦法,可以戰勝一切艱難困苦。沒有工具,自己造;沒有資金,自己籌;沒有糧食,自己挖;沒有住宿,住山洞……就是這樣的勇氣,這樣的堅強,紅旗渠工程才能克服這些“攔路虎”。楊貴的勇氣,還在於他的敢作敢當,為了給工人們吃上糧食,向檢查組坦白了私自動用國庫糧食的事,並且一人承擔責任。多麼令人感動的精神,並不是林縣人的楊貴可以為這條紅旗渠獻出一切啊!

  修建紅旗渠需要全民參與。9歲的小吱吱跟隨姑姑到工地為民工端水,為了紅旗渠的早日修好,為了讓工地的工人吃上飯,她獨自走上上去挖野菜,結果不幸摔下懸崖。她短短一生的夢想,就是能洗上臉,抹上她的胭脂。“漳河水,你什麼時候才能嘩嘩地流過來啊?姑姑,叔叔,你們修得快一點啊!你們沒有吃的,我幫你們去挖野菜,野菜,我挖過,我找得到……”耳邊每每響起她稚嫩的話語,我的心不禁一陣顫動。

  正是這些人,他們互相激勵,用血肉之軀匯成了紅旗渠,他們自力更生,重新安排了林縣的山河,他們用鐵鍬一鏟一鏟挖開大山,他們用錘子,一錘一錘鑿出隧道,他們的堅持,他們的勇敢,他們的奮不顧身,他們能為人民,為國家做出一切,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們,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需要這些英雄,他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我們今天要肩負歷史的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7月12日,隊黨委組織我隊30餘名黨員同志前往有中國水長城之稱的河南林州紅旗渠進行紅色教育。

  “藍天白雲做棉被,大地荒草當絨氈。高山為我放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隻手,用鮮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劈開了太行山,引來了漳河水,滋養了林縣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偉大的事業鑄就偉大的精神。“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縣人民自古以來的悲慘生活,但他們並沒有對貧困的生活環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境屈服。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們將看似天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諸實施。他們住山洞,睡窩棚,吃鹹菜,啃窩頭,憑著不畏艱險、敢想敢幹的勁頭,奮戰在懸崖絕壁之上,拼搏於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壑搭橋。青年洞、神工鋪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現實體現,渠道上一塊塊有稜有角,裸露著道道鑿痕的青石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紅旗渠精神既充滿了炎黃子孫開天闢地、戰天鬥地的豪邁壯志,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創造力量;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高尚品質,又展現了當代中國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學習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來自人民,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自古以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能吃上水、用上水成為了林縣人民的夢想。黨堅持把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首位,緊緊抓住吃水用水這一主要矛盾,領導開渠挖塘,劈山飲水,解百姓之疾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程序中,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強化黨員幹部的擔當意識,提升為民情懷,摒棄“官本位”特權思想,摒棄不作為的消極觀念,破除束縛發展的陳規陋習、體制弊端,不斷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勝利。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紅旗渠,可謂是人間建築之奇蹟,天下之水利之奇葩,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讓千家萬戶,不再取水困難,為水而爭,解救了無數人的性命,讓林縣邊成了林州,讓這裡越來越發達,越來越美麗!

  由此,紅旗渠精神誕生了。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這種精神,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可以當作規範的典型精神。

  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便會知道什麼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著別人,就會喪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被人們認為是弱者,之後,生活中,就會越來越是低聲下氣,這種活法有什麼意思呢?

  艱苦創業,這種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著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沒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便會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就可以長風破浪,更可能出人頭地,編織起自己一生的夢。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話嗎,叫:不怕苦,吃半輩子苦。怕吃苦,吃一輩子苦。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自強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一輩輩的英雄豪傑們的傳奇,才有了不斷進步的人生。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誕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與輝煌。

  開拓創新,生物進步的寫照,不僅僅是人類,就連動物也是如此。多少種動物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覓食方式。在太古時代,又有多少的發明創造,讓我們人類成為無愧與天地的萬靈之長,這是開拓創新精神的威力。

  團結協作,更始現代生活中所缺少的,雖然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為了或做間的蠅頭小利勾心鬥角,最後不成,情誼也不在了。

  無私奉獻,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積極向上的精神,當你願意為祖國無私奉獻時,你會去好好的學習

  紅旗渠,讓我記住的並不是修成前,當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後當地的富饒,使我們安於現在的幸福狀況,而是讓我們記住,他的落差,正是因為有了紅旗渠精神,才有瞭如此打懂得落差。當我們擁有了紅旗渠的精神後,我們便能讓我們現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樂的生活更快樂!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透過學習紅旗渠將神使我體會到: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局面。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必將在億萬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化為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

  改革開放的30多年,讓我們沐浴春風,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幸福生活。但是,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部分黨員,尤其是部分黨的領導幹部,不願再做艱苦的工作,不能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聯絡群眾了,甚至有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現象。如果不堅決防範和克服這種現象,黨的事業就不能向前發展,甚至會遭受挫折。不論我們黨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都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聯絡群眾,不斷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紅旗渠精神的核心內容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與目前進入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員幹部弘揚正氣、抵禦邪氣、廉潔從政的有力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務人員,都應當把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作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實踐證明,什麼時候保持和發揚了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黨就有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領廣大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地幹事創業,就能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新勝利。當前,面對各種歪風邪氣的侵襲,更需要積極倡導、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紅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我們要充分發掘和運用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使紅旗渠精神不斷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程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論是堅韌的愚公,還是填海的精衛,不論是石大溝的郭變花,還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們最美的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讓祖國的花朵綻放在未來,為祖國的建設奉獻他們的力量,為祖國的明天開啟新的篇章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15日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奔赴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參觀紅旗渠給我最深的感受是,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林縣人民在上世紀60年代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甚為簡陋的工具,靠著每天6兩糧食,奮戰了10個春秋,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走進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創造的世界矚目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走在乾渠的堤壩上,看著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著紅旗渠的宏偉壯麗,驚歎和敬仰紅旗渠的建設者們,經過不斷的艱苦奮鬥,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穿越太行山的懸崖絕壁,險灘峽谷,遇山鑿洞,遇勾架橋,開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氣魄,有無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膽識,歷時十餘年,於1969年修建完成。

  紅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歲月,巍巍太行山記錄著林縣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豐功偉績。當年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缺少機械裝置和技術水平,還有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給林縣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缺衣少糧十分艱苦。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不畏艱險、不畏困難、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用血淚和汗水澆灌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歷史又一奇蹟。紅旗渠的建設不僅僅是建設了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樹立了中華民族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偉大精神豐碑。

  過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是紅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貧困的小山溝,徹底改變了乾旱的局面。紅旗渠,你告訴中國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中國人是偉大的;你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應只貪圖享受,應該想一想紅旗渠人民的精神。

  透過這次參觀紅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發了對工作的熱情,更加熱愛本職工作,堅持發揚紅旗渠精神,堅持學習文化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為單位的發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11月15日上午,支隊組織大家在二樓會議室觀看紀錄片電影——《紅旗渠》,這是一次盪滌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昇華精神之旅。

  觀看完《紅旗渠》,我的思緒不知不覺被帶回到1960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他們沒有對貧苦的生活環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境屈服。在漫漫十年的日夜裡,他們住山洞,睡帳篷,吃鹹菜,啃窩頭,憑著敢想敢幹的勁頭,完全靠雙手和鐵錘、鋼釺等自制工具,奮戰於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不畏艱難險阻,逢山鑿洞,遇壑架橋,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的壯舉,也實現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奪豐渡槽、南谷洞水庫、紅英匯流、渠首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一直迴響在腦海,縈繞在心間。那綿延幾千裡紅旗渠上一塊塊人工鑿成的,有角有稜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4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萬分,隱隱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著我們,凝聚著我們,感召著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迴腸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給予我們深刻啟示,也給予我們無窮力量。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悠久的傳統,感染折服著一代又一代人。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鉅。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發揚傳統、展現本色,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而埋頭苦幹、頑強拼搏。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鼓舞引領著我們。作為瓷都特警,身上更是煥發出著這種精神。在炎炎烈日下的古縣衙路旁,在呼呼北風裡的支隊操場上,在平時訓練中,在日常巡邏時,無不體現了我們這個戰鬥集體的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特警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還不滿8歲,不論是制度建設還是發展規劃,都正值“艱苦創業”時期,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發揚“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特警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用似水的年華揚起“首戰用我”的風帆,用如火的激情開動“用我必勝”的大船,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其以新的時代和職業內涵,為建設繁榮和諧魅力瓷都保駕護航!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按照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到紅旗渠參加了為期6天的培訓學習,感觸很深,如果說太行山是這方熱土的“根”,那麼紅旗渠便是他的“魂”,根魂相依,託舉著理想信念、傳承著使命初心。

  一、 學精神

  學習敢為人先的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林縣人才提出了“誓把山河重安排”的驚人號召,建成了總長1500公里舉世矚目的“人工天河”。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要應對各種問題,很多事情沒有固定模式,沒有現成經驗,這就需要我們黨員幹部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更好地為群眾排憂解難。正如我鎮在脫貧攻堅中率先提出、引領實施的“孝扶共助”、“愛心超市”、“五小工程”等亮點做法便是這種精神的充分體現。

  學習鍥而不捨的精神。古人講“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林縣人是“十年修一渠、一舉天下傳”。時間1960年、地點險峻太行山、人物普通林縣人、事件引漳入林、背景資金短缺、物資匱乏、困難重重,甚至有很多人為之付出了生命。在這種情況下,林縣人沒有被困難嚇倒、沒有向大山屈服,憑著這種精神“十萬大軍戰太行”,讓紅旗渠成為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現在我們正在推進的脫貧攻堅、汙染防治、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很長的路要走,用這種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才能把這條路走遠、走好。

  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修建紅旗渠的十年,無數黨員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當時都是共產黨員衝鋒在前,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有事同商量”,依靠這種精神贏得了民心、鼓舞了士氣、完成了壯舉。

  二、學理念

  學習質量為本的理念。時間已經過去了50年,紅旗渠從乾渠到支渠基本都完好無損,依然為林縣提供著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沿渠線走一走,聽老師講一講,就會找到原因,當年採取分段包乾、終身負責的辦法嚴把質量關,現在的村組責任牌在大堤上仍清晰可見。正是有了這種理念,才能保證這條渠歷經風雨仍能講述它獨有的不朽傳奇。

  學習長遠發展的理念。跨境取水、三十六萬買下永久使用權等做法都是這種理念的最好表達,沒有給後代兒孫留下後患和遺憾,只留下了綠水青山和幸福甘甜,林縣人憑藉著這“一渠一山”譜寫出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壯麗詩篇。

  現在的紅旗渠不僅是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需要我們學習傳承的東西有很多,作為共產黨人我們應依根鑄魂守望住屬於我們自己的那片精神家園。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由呂侯生總顧問、王寶玉總策劃、孫建鐸策劃、王獻青編劇、張惠民總監製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今日釋出概念海報和定檔預告,正式定檔12月6日。這部由李正偉導演,白志迪、吳迪、孫蘇雅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後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於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幾十年,再現了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也展現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概念海報著重突出了勞動人民不畏險阻的奮鬥精神,定檔預告片從時代背景出發,展現了興修紅旗渠的震撼場面,引人入勝。

  正式定檔12月6日《紅旗渠》再現60年代場景

  紅旗渠是一個人工修建的灌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林州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新中國建立後,在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支援和指示下,林州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指揮下團結起來“劈開太行山”、建設“紅旗渠”。影片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講述了隊長石天林在帶領村民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危險。

  拍攝這樣一部關於建設紅旗渠的偉大壯舉的電影,需要大量的蒐集資料以及極為準確的考證。這對於導演李正偉這個土生土長的林州人來說,顯得十分得心應手。導演在拍攝之初就做了大量工作,考察紅旗渠紀念館,走訪當初參與修建紅旗渠的老人,從這些親歷者的口中,試圖還原一個有關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況。透過影片的預告片可以看出,導演和劇組的努力是成功的,電影極為真實的刻畫了上世紀60年代“建設紅旗渠”的場景。

  重走紅旗渠之路祖孫兩人的冒險

  電影的主人公石天林由著名演員白志迪飾演,他和飾演孫子栓柱的小演員阿斯卡兩人透過默契的配合,上演了一幕幕讓人忍俊不禁的戲份。兩人在騎行路上遇到了許多故人,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危險,在拍攝過程中,白志迪親身上陣,克服環境的艱苦和體力的不足,敬業精神值得敬佩。

  電影中祖孫二人的重走紅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著光榮與傳承,用一個尋找的故事,回溯歷史和先烈,在有趣的電影故事中寓教於樂,教導年輕人繼承先輩的遺志,弘揚紅旗渠精神。難能可貴的是,電影也對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以自己的視角提出探討意見,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