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通用6篇)
2021年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1
在今後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獨特的世界”,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其獨特的創造潛力,有自己的學習型別和方法。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為人處事方法的不同,導致了他們的個體差異。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傳統的教學過分強調“同一性”,忽視了個性的培養。用同一標準培養學生,用統一目標規範學生,用統一進度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教育學生,用統一的試卷操練學生,這是一種不公平,也不公正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抑制了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使學生的潛力得不到充分的釋放,個性得不到充分施展。
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尊重差異,正確對待差異,把差異當作一種資源來開發。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幫助他們提高學業成績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尊重學生的差異,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把差異當作一種資源來開發。學校裡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型別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就是為具有不同智力潛能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不同型別的人才。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從現在角度來看,其意就是承認差異、進行有差別有層次的教學,目的是透過學習,使每個人都有所得,每個人都有所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部分學生表現活躍,發言爭先恐後;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絲毫沒有進入思考狀態,或者沒有優等生那樣反應快,還沒等他們舉手,別人早就說出了答案。其實,學生不積極發言,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遇到過,這是學生的差異造成的結果。
學生的個體差異大,歸結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的智力差異大;教師上課為完成任務趕進度,顧不上關照全體學生,尤其是後進生;備課時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教師一直關心並探索的問題。
一、關注個性、照顧差異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語文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針對學生差異性,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練習設計、特長培養均應作適當調整。
二、注重評價、及時反饋
傳統的評價用單一的量化、標準化測試來評定每一個學生,這種評價方法不能真實地反映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情況,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動態的、靈活的、具體的,力求做到:口頭與書面相結合;單項與綜合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要重視學生在評定中的個性化反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評價上,可採用多種的評價方式: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等。例如,對作文的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自評、互評、師生一起評等方式。教師寫評語,不應只停留在對主題、結構、方法、字詞句的評價上,也應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學生要給不同的評語:對性格較內向的、感情較脆弱的、寫作能力較低的學生,要及時捕捉他們在文中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肯定,讓他們樹立起信心,看到今天比昨天好,相信明天比今天一定會更好;對進取心較強的,但又較容易滿足於現狀的學生,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要多指出其存在的問題,給他們以壓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加強總結、改進最佳化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關注學生、瞭解學生,及時做出正確判斷,合理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還應在教學活動中及時記錄學生的各個閃光點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在課後經常性的進行思考、整理。師生共同分析成敗原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使其更加完善、合理化。
面向全體個別差異,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級各類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素質的提高。同時又必須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一看來,似乎顯得有一些矛盾,但仔細一分析,兩者是有密切關係的,他們符合一般的客觀規律。
第一,面向全體與注重個別差異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於每個學生的先天素質和後天影響在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的結果必然要反映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氣質和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個別差異。這包括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其中主要有:學生智力水平存在個體差異,智力是影響學生學習快慢的最主要因素;學生人格特質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習得素質存在個體差異,學生髮展中形成的素質對學習起加速或減速作用。另一方面是後天的,包括家庭的影響,生活學習中意外事情的影響。
第二,面向全體與注重個別差異符合一般的教學原則。教師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的程序,認真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班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體教學上,使教學內容和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要在面向多數的集體教學中兼顧兩頭,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意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我們要了解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情況,及時注入不同的資訊,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後進生能回答的問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以達到大面積豐收。
對於學習成績差、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視他們。教師對他們要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學應用題的時候,練習中可以要求差生完成基本的練習題和稍有變化的題目,學習好的學生在做完後,再做一些較難的題目,或者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滿足他們的求知慾。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極為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題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只要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努力去探索,一定能發現學生個性發展的規律。只要我們確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關愛學生,尊重學生,那麼,學生的個性就能得到和諧、全面、健康的最優發展。
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根據學生的個人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處理方式。
xx,男,喜歡動,上課隨意性非常強,很多時候,上課總是給你惹出一堆麻煩,在這種情況下,我採用以靜制動,不說不講直視他,總是及時的給他以提醒,我覺得這樣總比通著全班學生的面狠狠的批評一番強得多。
xx,女,不愛說話,即便說上一兩句聲音也小的幾乎聽不到。這樣的孩子在課上多叫她發言,讓她多次到講臺上當小老師,給她鍛鍊膽量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自信了,聲音也比以前洪亮了。
xx,男,個性極強,很霸氣下課總是第一個衝出教室,站排總是站在最前面,好打架。針對這樣的學生我才去冷處理的辦法,讓他自己先想,給他一定的自省時間,擱擱放放不是件壞事,第二天再去處理,這樣學生也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感悟,在談話教育效果不錯。
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我覺得這些並不是工作上的阻力和麻煩,反而感到這樣會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不但鍛鍊了自己,而且還幫助教育了學生。
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3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我們的任務,首先是要開發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可見,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發揮孩子的個性優勢,進行個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做為一名剛踏上講臺的新教師,工作伊始,我懷揣著滿腔熱情,認真精心地備著課,懷揣著滿腔熱情上著每一節課,可幾堂課下來,我的熱情打了折扣,即便課上得多富有激情,可總有好些個孩子完全遊離於課堂之外,或懶洋洋的,或心不在焉,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玩樂。這些狀況是我課前並未預設到的,它深深地困擾著我,怎麼辦?真的就如個別老師所說的這幾位孩子學習基礎太差,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要不影響課堂秩序,就由著他們去吧?不!“我們的教學惠及每一位學生,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後來,我透過虛心地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大量閱讀有關書籍,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並調整了教學策略。於是,課前,我總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進行備課,預設教學活動,課堂中,我會特別關注學困的孩子,一旦發現不在狀態,我會立即用眼神示意或默默地走到他身邊以示提醒。為激發他們參與課堂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起信心,我會細心挖掘這些孩子的閃光點,有意識地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比如,有位孩子雖然成績很不理想,但普通話說得很標準,在進行課文片段朗讀時,我特意請他與我合作進行分角色朗讀對話,果不其然,他讀得字正腔圓,我當即熱情地表揚了他,並提出新的期望,如果能用心讀書,抓住某些詞句,把讀出人物的特點來那就更好了,他立馬躍躍欲試地投入到課文中去,再次讀,儘管讀得不算聲情並茂,但他讀出了自己的情感體會,我帶著全班同學為他鼓掌喝彩。以後的課堂中,我欣喜地發現了他挺直的腰板,朗讀環節中也總能看到他高高舉起的小手。我就是這樣透過積極的關注,不斷地創設機會,在鼓勵與表揚聲中激起學困的孩子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從而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更加有效。
此外,在課後的作業佈置中,我發現如果給全班學生布置完全相同的作業,就出現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的現象。“吃不飽”的覺得這樣的作業沒什麼意思,而“吃不了”的又覺得是種負擔,甚至為了應付而去抄襲別人的作業。這時,我根據全班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的差異,嘗試設計多梯級的“超市型”的作業,讓學生像逛超市一樣,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內容和形式。這樣的作業,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範圍,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但是,學生又具有好強的心理,有的學生往往會知難而進,他們會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去“跳一跳,摘果子”。這樣的話,每一個學生都能取得某一層次上的成功,獲得輕鬆、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做為一名新手,在因材施教方面我並沒有特別好的見地,但我會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承認與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斷摸索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努力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和諧地成長。
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4
教育心理學的思想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論及教育問題,都飽蘊著教育心理學的觀點。“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意思是:學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無所得。思而不學,則事無驗證,疑不能解,將危殆不安。故『學與思』當齊修並進,不可偏廢,僅學不思,容易迷失自己。僅思不學,亦是把自己封閉孤立了。)還有“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於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裡,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我在讀《數學教育心理學》的時候,一邊讀一邊聯絡到自己所研究的學困生曹海,從而更加的深入的研究曹海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哪些學習困難的內容,曹海解決問題的心理特點等等現象。又把曹海在上一個學期每個單元裡出現的學習問題,學習困惑,對他有那些應對的策略,都一一寫了下來(在課題部落格上),做了系統的分析。這樣使我自己對三年級教材、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有了深入研究,也改變了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會讓下一步教學更加的最佳化。
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5
在音樂課改的背景下,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力以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及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並從中享受音樂的樂趣,都有同等的權利參與各種音樂學習活動並表達個人的情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是音樂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共同提高的同時,滿足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有效地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相結合是音樂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
“因材施教”要“針對學習的人和施教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以及教材的特點、教學時的情景的不同去施行不同的教育。”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全面深入地瞭解學生,並對其個別差異與可變因素作科學分析
十九世紀的俄國教育思想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教育學要在一切的關係上培養一個人,它就該首先了解人的一切關係。”可見了解學生之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礎,要全面深入地瞭解學生,就應堅持全面和發展的觀點,科學地分析其個別差異與可變因素,引導其向好的方向發展。
2、有針對性地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
在教學中,既要從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出發,又要考慮到個別需要。無論什麼樣的學生,肯定有其特殊的一面,所以我們要“對症下藥”。我們要充滿熱情地對待學生,對後進生更應關懷備至,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實踐已經證明:經過教和學的雙方努力之後,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施教,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自己所要學的東西,針對性地因材施教也落實到每個學生的身上了。
3、採取有效措施發揮學生的特長,使其得到充分發展
無論優等生還是後進生,那都是人為劃分的,應該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有的長處,教師要長所有學生的善揚所有學生的優。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各種音樂競賽,並在學校開設一些第二課堂,如舞蹈課、音樂表演課、器樂課等等,真正地做到讓學生自願選修,同時加強教師和家長的聯絡,共同發揮學生的特長。
4、採用不同的教學設計
正如金亞文老師所說的那樣,要針對不同條件的學生,不同程度的班級,都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在課堂上也曾用過多次,效果很好,學生學習主動性也增加了不少。
這是我學習後的一點體會。
教師因材施教心得體會6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之間我來到曲周二中也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了。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收穫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明白了基礎教育工作的艱辛,也體味到教育工作所要付出的不懈的努力。但是讓我更加珍惜的是我在這一個月的實習工作中所得到的經驗和教學方法。
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還是比較薄弱的,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學生的水平方面,都與其他地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此同時,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接受水平和舊知識的記憶能力也就相對較差。這些客觀因素就決定了我們在對待農村中學的學生的時候,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來更貼近學生的學情基礎。要在保證教學進度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做出一些調整,極大地調動和感染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愛上汲取知識的過程。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以此為鑑,爭取最大努力,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我所教的八年級五班是曲周二中的實驗班,但是學生的英語基礎並不是很好。由於平時非常缺乏聽力和寫作訓練,這裡的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很差,甚至上課時一些簡單的英文指令都聽不懂。我根據這一情況及時地調整了我的教學策略,上課時更加註重聽力訓練,在每一次聽完幾遍聽力後,都帶領著學生逐步地理解聽力材料的內容,讓學生利用早讀的時間多次朗讀背誦聽力材料,並且我在上課的時候也更加註重學生的發音,及時地糾正他們的錯誤,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辨音能力。關於寫作方面,我也摸出了一些門道,我會利用課前的時間每天教學生一句英文的諺語,既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又在思想情感上對於學生進一步地進行昇華教育。每次課本及練習冊中遇到的作文,我都會帶著學生逐句地進行翻譯解析,簡化句型,從而讓這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能更有自信地掌握所學的內容,記憶方面的負擔也會減輕很多。另外我認識到,不能完全按照課本及練習冊的相關程序進行教學,要及時的做出調整。比如,我會減少一些能力提升方面的題,更加註重基礎重點方面的訓練。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掌握好基礎的知識,才能逐步地提升英語學習的能力和水平。
貼近學生,不僅僅要做到在教學方面貼近學生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走近學生,和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心靈上與學生多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逐漸敞開心扉,接納學習,愛上學習。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知識,需要不斷地在實踐當中摸索出經驗,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