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1

  一年級的心理健康課,要講什麼呢?我覺得應該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現在我們一年級的孩子各種習慣都處在養成教育進行時。有些習慣已經養成,比如每天的值日生已經能夠按時值日,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些習慣還沒有養成,比如,每次我走進教室,總會看到門口、過道上有沒主的凳子,教室後面的大衣有的亂了,有的掉了,我講臺的桌布搖搖欲墜的,所有的這一切都沒有人管,我天天說也說夠了。我想,現在的孩子大都自私,對班級事情漠然置之。那就從這裡入手吧,樹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做到事事關心,時時自主,做好班級的小主人。

  選好課題,定準目標,接下來就是環節的設計了。心理健康課就是活動輔導課,為著這個活動二字,有的課題適宜設計活動,可這個班級小主人,到底該怎麼活動呢?最後,老師就從沒人管的凳子下手,錄了一段錄影讓孩子觀看,看看我們平時的行為。為了加深孩子們的觸動,加入了“凳子的哭泣”,感受到自身行為的不應該。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全班的自我檢查,勇於自我批評的人才會有進步,孩子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才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隨時提點自己,避免做錯。

  接下來播放了一段同學主動打掃教室的錄影,樹立榜樣,明確做法。並讓孩子誇一誇做得好的同學,有了努力的方向。

  下面需要的就是實際操作了,我老師設計了現場教室整理的活動環節。親身體驗,對正確行為加強鞏固。讓孩子知道,班級小主人就應該這樣做。

  另一個目標自主管理,他和事事關心既是並列的,又是遞進的。所有的班級小主人的做法最後都應該成為自主意識主動去做。親身體驗,自己作為班級小主人的責任感和參與感。

  最後是想讓孩子們感受著責任,體會著激情。這裡如果再加上動作就更有體驗效果了。

  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2

  3月12日到3月14日,我去濱州參加了市心理健康優質課聽課活動。透過這次聽課,感覺有很大的收穫。現總結如下:

  一、在所有上課的教師中,給我第一印象就是情緒飽滿、熱情,整堂課老師都面帶微笑,無論學生是否配合,老師沒有看出著急的心態,特別是一號(本次比賽選手不得出示姓名與單位)選手的課,學生一節課都沒調動起來,但老師依舊是鼓勵表揚學生。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該老師就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良好的心理健康。

  二、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就要透過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形成衝擊。徐銳老師(鄒平的所以認識)的課我個人感覺非常優秀。教學內容是“生命旅程是不能刪減的“,整堂課學生的心理波動非常大,特別是學生在刪減最重要的人並說明理由時,很多學生都泣不成聲,其中有一個女生的話我印象特別深“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媽媽,因為我還有一個小弟弟,我弟弟離不開媽媽”當時很多聽課的評委和老師都流淚了;另一個感人的地方是汶川地震中媽媽為救孩子而失去生命的影片,當時的場面很壓抑,學生的心靈真正受到了衝擊,最後學生在寫“生命的承諾”時,都寫的非常好,課後聽很多學生說這是他們寫的最好的一次小作文,因為那是他們的真情流露。

  心理活動課要求教師必須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誼”的新型師生關係。教師對學生的責任,不是“灌輸”、“傳授”,不要越俎代庖替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而要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學會自助助人。因為學生之間的年齡、地位、處境、利益、需要等方面有諸多的共同點,他們的心理是相通的,最容易溝通、接納和產生共鳴,他們之間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教師要善於運用自助助人,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三、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小事大做”,要讓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裡無時不在、無所不在,讓“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深深地植入學生的心底,伴隨他們走過多彩的人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從生活中的細微處入手,繼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3

  今天,我十分榮幸地和關老師一起聽了我們學校馬軍波老師的一節心理健康班會輔導課——好習慣成就健康人生。

  這節課中,馬老師安排了猜謎語、做遊戲、自我剖析、小組討論等等的多種形式和學生們一起分析了習慣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壞習慣的危害,掌握了養成好習慣的方法等等。在我看來這節課上的有聲有色,學生們積極的參與,覺得這節課算是一節好吧!但是,課後關老師給我們做出了精彩的點評,使我恍然大悟。哦!原來這節課的設計不是很科學的,主要的原因是,這節課的題目選的太大了,對學生來說,不如選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或學習貼近的一面,比如: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這樣就更好操作了,學生在課堂上要完成的目標也就更具體、更可行了。

  看來要想把一節心理健康課上好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所以,在這節課後我馬上結合關老師的點評,上網學習究竟如何才能上好一節心理健康課。

  我自己感到收穫不小。心中也更加明確了究竟應該如何上好一節心理健康課。

  首先,課的設計必須要合理、精彩,課件的製作要能在關鍵之處抓住學生的心。

  馬老師的課,開頭以猜謎語引入比較好。應該說老師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學生對“習慣”這兩個字不陌生,對他們表達的意義也明白。但是,我認為欠缺一點的是,課件的製作不夠精彩,如果能夠用

  一些有關”習慣”的影片,或者加上一些合適的聲音,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想會更有震撼力,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壞習慣的危害。

  其次,要創設一種輕鬆、和諧氛圍真誠與學生溝通。

  心理健康課不同於一般的文化課,絕不能僅僅滿足於讓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為開展心理健康而專門設計的一種課程。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現的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軌跡。所以,在教學中,要極力創造出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真誠的與人溝通,說出自己的心理話。

  第三,心理健康課應該多讓學生去體會,有真實的感受。

  馬老師的整堂課,我感到有些欠缺的就是缺少學生自身的體會。即使課堂上老師挑起來回答的問題也是不夠靈活的,給我的感覺是:學生好像覺得老師的提問離他們的實際太遠了,所以孩子也就體會不到自己該從何說起,只能說一些大話空話。

  總之,我今後還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使自己今後能真正的上好心理健康課。

  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4

  4月25日,我有幸參加了蜊江中學舉行的心理健康課的聽課活動,感受頗深。每一節課,選題各不相同,有快樂、溝通、情緒、認識自我。這些課各有特色,讓我受益匪淺。

  每一節課都是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立足點,以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為主線而設計的。以關注學生自身的成長為出發點,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遊戲、角色扮演、情景辨析等形式,幫助學生處理情緒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透過參與活動,讓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感悟,班級成員互動合作,最終達到使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品質,學會自助的目的。

  課前教師都不約而同的設計了互動的小遊戲。透過課前遊戲,激起了學生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行,消除了學生緊張心理,使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師生同玩、同樂、同說,拉進了師生心理距離,也消除了師生之間的陌生感,更容易讓學生暢所欲言,坦現真實說法,自然地發揮教師的輔導作用。遊戲、角色扮演、情境辨析、故事、歌曲成了每節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些活動,沒有教條的束縛,學生自由闡述自己的見解,沒有教師僵硬的說教,更多的是學生興奮的參與。它有利於消除學生對傳統教育的戒備和逆反心理,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對於學生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告知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都極為有限,都無法代替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可能會在學生的內心留下深刻記憶,從而觸動學生的一次心靈感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啟迪。

  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師生像大朋友和小朋友,或者說教師就是“知心姐姐”。學生是關係中的主體,教師發揮的是主體作用,對學生持非批評態度,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師生之間的活動是合作的、民主的、商談式的活動,教師不是代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協助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透過聽課,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無止境,只有採納百家之長,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

  心理健康聽課心得體會5

  上星期,有幸聽了各級部的幾節心理健康課,幾位教師給我們展示了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我聽完後,感觸很深,我為她們精彩的表現暗暗喝彩。在課堂上,學生們敢想、敢說,暢所欲言,真正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們的課貼近孩子的心靈,走進孩子的內心,解決學生內心的確存在的心理問題,使孩子的心靈如沐一縷清風,如享一縷陽光,讓我們的心理健康課成為開啟孩子心扉的“金鑰匙”。

  回味這幾堂課,他們有許多共同的亮點值得我學習。

  1、快樂遊戲,讓課堂鮮活起來。

  溫馨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悅地進行學習的前提。豐盛的心理大餐同樣也需要有調節氣氛的開胃小菜,當然,這一殊榮非遊戲莫數。

  如劉方華老師的《上課與遊戲》一課就是以做遊戲的形式拉開帷幕。讓學生上課一始就開始做搶凳子的遊戲,老師則抓住機會進行引導,讓學生對秩序有了更具體,更形象的認識,這為後來的講上課的秩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使得沉悶的課堂鮮活起來。孫家疃小學的姜言言老師執教的《換把椅子坐一坐》中,出示圖片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不同的結論,簡單的遊戲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心理課題的探索,同時幫助學生們在遊戲中去體驗和感悟遊戲中的道理。

  2、情景劇場,讓課堂閃亮起來。

  學生心理的變化與其生活環境是緊密相連的,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可能引起他們情緒及心理上的波動。因此,將真實的生活再現課堂,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

  例如姜老師的心理劇場——《籃球xxx》透過角色扮演,現場支招,實話實說等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產生情感體驗,達到育我、育人的目的。而劉老師執教的《上課與遊戲》一課中,老師則通過錄像的方式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紀律對課堂的影響,從而產生情感體驗,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課中有故事情境法、生活場景再現法等方法,十分的生動有趣。

  3、選題挖掘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選題要有現實感、時代感和針對性,要觸及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所感興趣的事物,這樣,才能產生應有的教育效果。這幾位教師在選題上都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最關心、最需要、最感興趣和感到困難的問題,正因為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課堂上學生才會產生共鳴,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如:劉老師所執教的《遊戲與上課》,姜老師執教的《換把椅子坐一坐》,這樣的課題比較貼切孩子的生活,因為這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另外,教師在點評時準確、質疑適時,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真正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者的作用。

  4、輕鬆自然的教態,創設溫馨的課堂氣氛

  幾位年輕的老師很善於與學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係,相互尊重、理解、信任,讓孩子們可以敞開心扉與老師大膽交流內心的感受。老師們創設了和諧的氛圍,努力營造適合於學生主動發展的一種寬鬆空間,採用了學生們樂於接受的方式和靈活多樣的形式讓他們參與其中,人人爭當小主人,發現問題,合理解決問題,推動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水平的健康發展,讓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聽了這次的心理課,我由衷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讓活動走進了我們的課堂裡,讓體驗紮紮實實地走進了每個孩子的心坎上,透過活動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心理觀念。本次的課也會為我以後上心理活動課指路領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