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的心得範文
學習歷史的心得範文
我的公眾號好久沒有更新了對不起支援我公眾號的親友們~今天,我想跟大家說說學習歷史的一些心得體會。當然並不是分享學習經驗教訓,而是自己學習歷史一年半以來的感受。我現在學習到的有關歷史的知識都只是冰山一角,我能掌握到的知識更是冰山一角中的一角了。
20xx年,我自己選擇歷史專業的,原因很多,這裡也就不細說了。我並不擅長曆史,也曾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但是,現在我越發慶幸自己選擇了歷史,我對歷史也沒有以前那麼惶恐和不安。我現在更多地是想要去了解它。雖然我並不是一個遠離世界喧囂的人,相反我往往置身於萬千世界中。我沒有必要跟別人解釋太多或者爭個面紅耳赤的,告訴他:學習歷史有這樣那樣的用處。這樣跟別人解釋不就承認學習歷史沒有什麼用了。關於學習歷史有什麼用,我想沒有了解這門學科或者只通過它能不能給你創造經濟價值來判定一門學科的用處,會不會有點太過於武斷了。
記得上課時衷老師說過,一個人連自己本專業都學習不好,那怎麼期待他能夠學好其他呢?如果你學好本專業,說明你的學習能力是可以的。別人看重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強的人,他學什麼東西或者學習做什麼事情都是很快。我想這也可能是我想要學好歷史的原因之一。接下來我來聊聊我對以下幾個方面的想法。
01學習
那天有機會和王老師聊天,我很幸運能從那次聊天中有所收穫。老師提出學習歷史的十二個字“立志、立德、勤奮、堅韌、自信“ 我想不光是學習歷史需要這樣的精神品質,任何一門學科或者做什麼事情都必需的。老師還提到不要假大空。我們很多時候做事都止於想法,常常因為很多理由沒法付出實踐。我們透過從小事做起,培養興趣,積累經驗,提高信心。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做。說來慚愧,我有很多想法總是從腦海裡蹦出來,我來不及整理,這些想法往往就抓不住了。我就算抓住了,也往往因為沒有將其付出實踐而導致想法夭折了。我常常有些安於現狀,不敢邁出自己的舒適圈:“那樣子就可以了”“我已經做很多了。”安於現狀,其實是一種不自信。老師鼓勵我們去“做”。只有邁開步子去踏實地幹了,我們才能有所進步,才能獲得信心。
02交流
身邊有一個能夠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的人,是一件很幸運很幸福的`事。由於我懂得實在有些少,我總是是一個聆聽者。但我會在他面前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想法。因為你們可以互相糾正,可以一起思考,不會因為說錯話而感到尷尬窘迫。學習不是單槍匹馬的,而是並肩作戰的。
03講座
我聽了三場中大的講座,其中有兩場我並沒有聽懂,一種是關於環境史科技史方面的,另外一個是關於語言學的。還有一個葛劍雄教授的“我們怎麼看待歷史”。第一個講座倒是沒有什麼印象了,第二個在聽完以後遇到一些事情或者和身邊的人討論一些事的時候會想起那天的內容,突然有些略懂了。
我的講座聽得並不多。講座,我覺得興趣很重要。我並不一定能夠完全吸收那些知識,也可能也不理解那些知識。但是講座能夠讓我認識到以前不認識的東西,擴充套件我的視野。同時,它也能讓我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講座的最後總有個提問環節,這個環節中我還挺喜歡的(不過我還沒有參與提問環節)。我總是會注意提問者的問題,一方面我也會思考其問題(有時候我可能連問題都不理解),另一方面那些問題能夠幫助我理解講座的內容。希望自己也能成為講座中的提問者,勇敢地邁出一步。
醜大鴨1分鐘前
以上的想法,是我在寒假時的思考。開學正式上課後,在專業老師和班主任的教導下,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在上秦漢史的第一課時,劉老師就問我們“你掌握了歷史的基本功了嗎?”“你們知道什麼是歷史的基本功嗎?”被老師這麼一問,我一時不知道如何作答。大學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我做了很多,也做了很少。我明白,我的基本功不行。歷史學很多基本專業的書,我沒有去仔細閱讀或者瀏覽一遍。歷史學基本的專業技能,使用工具書,查閱檢索能力等等,這些我都還在學習的階段中,運用得並不熟練。我探索之路還有很遠很遠。
今天,我們班開了班會。班主任說了一句話:“專業有冷熱之分,不能因為其冷門,你就不去做了,總有人需要去做的,因為冷門所以你可以獨佔一份。”以前別人問我什麼專業的,我總是會支支吾吾或者避而不答。然而,我現在可以對每個人說出我的專業是什麼。專業並不是不好,只是我沒有去努力學好。想要獨佔一份,我想得讓自己變得有資格能夠獨佔那一份。聽到這句話,突然想到以前看過東野圭谷的《夢幻花》,當然歷史不是“負遺產”。儘管有些事情不討好,但好過沒有意義沒有目標地活著。大學四年裡渾渾噩噩地過著,過一天算一天。畢業論文慘不忍睹,考研方向不知前往何方。不想出現這種情況的話。我想,是時候去思考自己的未來該走向何方。正如班主任所說:你們不努力,憑什麼讓人能夠選擇你?想想什麼是對自己是有幫助的,想想做什麼才是正確的,想想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放棄所謂的社交活動,我們都清楚這是什麼樣一種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