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精選8篇)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精選8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1

  我教歷史課也只有幾個月,簡單談談我的經驗吧:比起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可能比較有個性一些。我講歷史課會穿插很多小故事,還會聯絡到其他科目。比如,講到《秦王掃六合》以及《伐無道誅暴秦》之前,我會給學生讀語文課中的《過秦論》,先從六國聯縱到秦王逐一滅六國,再講秦朝強盛時的情況,這樣學生就漸漸明白當時的形勢。同時我還給學生看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紀錄片,片中有情景再現,講秦的暴政,以及秦二世時的黑暗。又講“指鹿為馬”這個成語的含義,具體讓學生明白秦這個短命王朝結束的原因。同時,我還聯絡諸子百家思想中的法家,講到秦的刑罰殘酷,並結合商鞅變法與焚書坑儒事件來評價秦朝。當然,也評價秦王在經濟,軍事方面的有效措施,以此,客觀評價秦始皇的功與過。

  我曾經去一些地方旅遊過,也會給學生講自己的見聞和當地的歷史。在講商朝時,就給他們講到安陽的殷墟,講述青銅器和甲骨文這些足以讓我們中華民族自豪的文化旅遊資源。在講三國的諸葛亮時,我特意講到南陽的諸葛廬,諸侯祠,讓學生對諸葛亮的瞭解更為深刻。此外,我把《出師表》也拿出來給他們翻譯一下,藉此讓學生知道諸葛亮的忠心和獻身國家的志向。在講到佛教和道教時,給他們講洛陽龍門石窟和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的一些情況。還講到湖北武當山這個道教聖地,還結合《西遊記》給他們講道教中神仙的位子排列。講遠古人類時,也會給他們提到北京七日遊就含有周口店遠古人類遺址這個專案。學生聽我的課就比較有興趣。有時,我還拿出來地理書,給他們穿插一些城鎮的歷史故事。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還是很喜歡我這個新老師的,但是,他們喜歡我講課,喜歡聽,不喜歡動腦。每次考試,學生的成績都不理想,我開始思考我的教學方式。後來,才瞭解到,學生雖然喜歡歷史,但是,歷史對我們現實生活太遠了,一些成語典故,一些著名戰役他們都沒有聽說過,在寫連線題時,總是張冠李戴,朝代和人物都混淆了,鑑於此,我用了兩節課,總結了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的一些歷史故事,將給他們聽,然後又讓他們複述一遍,這樣,學生對每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年代,地點,人物,揭示的人生哲理也進行了掌握。比如:在講“紙上談兵”時,我告訴他們,這個故事形容沒有真才實學,只會誇誇其談。後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論而不切實際導致失敗. 同時也告訴他們學習不要過於張揚,不重注平時的學習,而導致止步不前。在講到“樂不思蜀”時,告訴他們不要安於現狀,樂而忘本。在講到“一鳴驚人”時,告訴他們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喜歡默默無聞的學生也不要小看他們,因為他們不鳴則已,關鍵時會做出驚人的成績。這樣,學生既瞭解了這個成語的大意,也知道是關於哪方面的道理,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在學習評價歷史人物時,我讓學生各抒己見,列舉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並說明喜歡的原因,還總結這個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學生們討論發言都很積極,我又做適當的評價,不至於讓他們的觀點過於偏激。我想這對於他們學習歷史也是有幫助的。

  為了使歷史課堂不再枯燥,我每堂課找一個學生講一個與本單元有關的歷史故事,像三國裡的,還有兵書上的三十六計。學生講完我還進行點評,有時再把這個故事引入到本課教學中,學生在得到充分肯定後,學習興趣很濃,課下收集資料也很積極,這樣也豐富了他們的見聞和知識。學那些名人軼事,生活中的歇後語,也是我們經常開展的活動。當然,我知道,基本的知識還是要掌握的,為此,在講課時,我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有哪些典故和流傳至今的名言。在輔導學生寫同步訓練時,我引導他們多看歷史年代表,儘量不看課本就能理出年代順序和朝代更替中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複習中,我單獨將知識分類彙總,哪些是有關戰役的,哪些是關於改革的,哪些著作是文學的,農學的,醫學,書法,及科學的,還專門把諸子百家的思想列成表格去學習,這樣,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教材,再分類掌握,學生在這種比較中不容易記混淆。

  講歷史課,我還需要經驗,怎樣能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掌握教材知識,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也希望同仁們給些建議。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2

  初學歷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虛,歷史,從初中便開始接觸,洋洋灑灑六年了,不斷重複著不變的故事,沒有任何的創新。在過去的歷史課堂,教師只是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歷史知識,學生只是在下面揮汗如雨的憤筆疾書,這樣老師是歷史課主角,學生則成為臺下的觀眾。殊不知,老師和學生都是歷史課的主角。如今的大學歷史課給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師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結合歷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講述了具體事實,生動而引人入勝。

  當今的教育應該注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學習,這樣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在這個課堂裡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正是因為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對於老師的分組作業,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能動性,加強了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精神,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們所在小組做的是有關慈禧的課件,雖然與其他組重合,但是透過資料的收集,我們瞭解到:從歷史上看,慈禧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心胸狹窄、賣國求榮的嬌奢太后;而從家族來看,慈禧則是一個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們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敗、軟弱、無能、殘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20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這並不像我以前的認識,我以前的認識都是極其片面的,這樣的教學對於更全面的瞭解歷史事件與人物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我喜歡歷史,特別是古代的傳統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們的認識一定會更加豐富多彩。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3

  在……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實習,現在做一下回顧和反思,我覺得感悟很多,想法很多,現在把這些思考和收穫做一個提煉,得到三個關鍵詞:“感恩”“成長”和“責任”。

  一、感恩於心,回報於行

  我認為“感恩”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思考和一種謙卑的態度,這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

  首先感謝我們的父母,成為老師接觸了這麼多學生後,現在才真正體會到,養育一個孩子成人長才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我非常慶幸在我活過的20幾個年頭裡面,我體驗到的回憶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美好,積極樂觀的事情,父母的教育和價值觀,一直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讓我有現在的品行和做人的準則。我也非常感謝他們為我成長的付出,一直陪伴著我度過人生中重要的時刻。

  每個人的一生之中,都會透過一份工作去體驗和感受人生,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去爭取機會,用行動實現自己的理想,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感謝揚大附中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和機會,讓我能夠在這裡起步和感受我的人生。半年的時間,從一開始的陌生、磨合、迷茫、困惑,到現在已經遊刃有餘,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找到和諧與平衡。不論是安排有經驗的老師成為我們的師傅,在工作上對我們進行“傳幫帶”,或者是安排老師外出交流、學習經驗,以及學校開展的嚴謹求真的教學研討沙龍活動等等,透過這些機會和活動都讓我們這一批青年實習教師飛速成長。

  最後,還要感謝韓老師及在揚大附中共同實習的同學,很多問題在處理上會欠考慮,或者有時會不知如何下手,這個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老師,向同學請教學習。非常感謝他們毫無保留的幫助和誠懇的建議,在他們那裡,我也學習到了一種求真務實、帶著感情工作、服從大局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二、在成長中尋找人生定位,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

  由學校的發展帶動教師的發展,用教師的發展提升學校品質,在這樣互相帶動的環境下,我認為自己不論是在心智和工作技能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首先,我學會了如何為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必須先學會做人,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對於各人來說,並不是一時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要面對的課題和考驗。在學校領導和有經驗的老師身上,我發現和學習了很多為人處事的態度和哲學,比如:信念堅定、勤於學習、踏實肯幹、正直誠信、積極進取、善於合作等等,我也認清教師這一行業,如果沒有高尚的人品和師德做保證,就很難成為一個領導同事信賴的人。在工作中,還要時刻保有激情,立足本職,不計回報,勇於創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配合領導開展好各項工作。面對重重困難,更要迎難而上、敢於創新,相信如果能夠做到做足以上這些,就能在工作中獲得成績。

  其次,我學會了如何學習,學習可以從書本上,可以從生活中,可以從老師身上,也可以從學生身上,這也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因此,教師更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習如何利用學校的現代化的教育工具去教導學生,學習如何去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提高教學水平,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學習如何處理師生間亦師亦友的狀態,學習如何協調好同事間工作上的關係等等,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我們學會學習,才能更好的把這個觀念傳授給學生,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趕上時代的步伐。

  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一種對待事情認真嚴謹、有原則、有想法的態度,在語言表達,組織管理能力上得到了培養和訓練,學到了處理突發問題時臨危不亂,有條不紊的思維模式,在待人接物、與人溝通、生活禮儀上的一些技巧,更學到了一種從長遠、從大局出發的意識,這一些都是我認為非常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三、認清責任,用行動感恩

  責任是一種承諾,只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實現自我在社會中的價值,才能展現人的意義。也正是因為學會了感恩,收穫了成長,所以更加認清了自己肩頭上揹負的責任。首先對父母,要盡到做子女的責任,爭取為他們減輕負擔,並可以用自己的能力給他們足夠舒適的享受。還有對工作對學校的責任,學校是一個大舞臺,是我們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以工作取得的實效來贏得組織和領導的信任,更要用不計回報、愛崗敬業,勇於創新,面對重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去配合他人開展好各項工作,才能不愧對別人的信任,不愧對這些難得的機會。同樣,對學生,我們更加具有責任,在教學上,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不歧視、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讓他們在知識技能上得到進步。但這份責任還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這麼簡單,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條生命,一個個體,除了知識上面的教導,我覺得更要把主流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感恩,明白事理更能培養學生良好品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不一定要讓所有學生成為專家、教授,但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是一個思想心理健康成長的孩子。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有了這些責任,我更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爭取能夠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

  過去的這一年是充實,豐富,多彩的一年,我覺得我們這一批青年實習教師也是充滿希望、擁有活力的團體,但在職業生涯中,我們才剛剛起步,以後一定會擁有許許多多的機會,也會面臨不計其數的困難,但在這一個成長過程中,我始終認為學會感恩,學會做人,學會學習,認清責任,會是我們的立足之本、發展之機,力量之源。希望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在領導和老師的帶領下,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能夠順利的走向成熟,變成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4

  曾記得有位老師說過:教學是一種對話。的確,教學是一種特殊的精神勞動。如果說當今社會對物質產品的要求是“標準化”“規格化”,那麼,對精神產品的要求就是“個性化”“風格化”。

  在參加浙江省翎雁工程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培訓過程中,我有幸結識了本學科的兩位重量級人物:來自溫嶺九中的周輝兵老師和來自杭州採荷實驗教育集團的高凌老師。透過聽他們的講座和觀看在浙江省社會學會成立十週年年會上的展示課,我對兩位教師的認識從之前他人眼中的描述轉變為近距離觀察後的具體感受。雖說兩位教師在學科成績上都是相當的出彩──同為歷史與社會全國優質課一等獎得主,但他們在教學風格上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個性路線。

  由於兩位教師的思想、氣質、審美情趣不同,所以在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實際時,他們都有各自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會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本次年會展示課上,兩位教師用的都是自編教材。周輝兵老師的《話說公益廣告》一課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教學設計系統有序,教學節奏張弛有度。例如,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內容:劃一劃你認為重點的知識(掌握重點)、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與公益廣告的知識(獲得知識)、問一問你對哪些知識還存在著困惑(提出質疑)。這一逐層深入的學法指導,對學生思考、認識問題給予清晰的指導。同時,周老師在講課時根據內容的輕重詳略,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比如他講到一則垃圾桶變瘦的公益廣告,提出問題:垃圾桶瘦了時,你看到了什麼?學生馬上回答:垃圾桶瘦了,表明垃圾減少了,說明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周老師緊接著又問:那垃圾桶外邊的東西是什麼?學生回答是垃圾。這時他就自然總結出:從圖中可見,垃圾桶的垃圾是少了,而垃圾桶外的垃圾還不少呢。這幅廣告,在提醒我們什麼?此時,學生就能準確地歸納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將垃圾丟到垃圾桶裡。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始終能精心啟發引導學生,時而設問,激起深思;時而點撥,消除疑慮。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鬆享受中獲得知識和啟迪。所以,我想稱他為“科學型”教師。

  而同樣是使用自編教材的高凌老師在《映象中國之古代婦女》一課,卻給了我另外一種感覺:那就是教學設計精緻,教學操作精妙。高老師講課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比如課堂匯入,他先播放了一段背景音樂,展示瀘沽湖“女兒國”的圖片。然後透過豐富的語言描述,讓學生從這塊神秘土地上的走婚形式中來了解“母系社會最後一塊活化石”的社會生活。高老師的課像蜜蜂一樣博採百花,釀成精美的蜜。他喜歡用散文式語言教課,比如在敘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時,整個過程流暢自然,富有韻律美。而所有這些設計,最重要的是問題情境的設計能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高老師的教學內容虛實結合,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例如他講到古代婦女纏足,透過獨特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精神與肉體雙重摧殘下的古代婦女的淒涼處境。換句話說,就是高老師有一種以自我為圓心,不斷地透過45分鐘的時間向四周無限蔓延的教學風格,他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時而陶醉,時而警醒。所以,我更喜歡稱他為“藝術型”教師。

  上述兩位教師的教法雖不同,但效果都很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想,成功的一節課,是教師智慧和心血的結晶,更是教師藝術才華和不同教學風格的體現。

  透過聽周輝兵老師和高凌老師的課,我對教學風格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粗淺思考:到底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怎麼去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呢?我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像我省社會科教研員說的那樣,每個人都要先打好基礎,從最基礎的教學要領開始,等到一切都紮實了,鞏固了,再把繼承與發展、學習與創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的風格。當然,前提是要對自己所教的專業充滿激情,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定勢,不為風格而風格。如此,每位教師就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個性標籤。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5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再教20年,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複”他同時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觀自照,反思是一種態度,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是當前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保持主動學習、反思的態度去參加這次難得的研修,一點點揣摩同仁的每一句話,認真推敲每一個教師的發言,認真思考每一項研修內容,並與自己的教學經驗聯絡,思維馳騁、觀點碰撞,智慧加盟,我們才會體驗研修的快樂,獲得教育的真諦。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踏上自主學習、終身學習之路,我們才能真正健康地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透過我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們帶來的多多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裡哪裡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八(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徐亞和常金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投影準備好?” 關鵬和石暢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他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關鵬和石暢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八(3)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八(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3、溝通心靈,為了更好

  為了體現民主、平等,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我讓每一位同學寫一下心目中的好老師形象,他們寫好後,我給予了總結和整理,學生的心聲如下:“具有幽默感,和藹可親,走進學生的生活,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成為朋友。學生需要鼓勵,不諷刺挖苦。尊重學生,給學生留面子,不亂髮脾氣,不使用武力,不體罰學生,不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不要動不動找家長,不要每天都板著臉,不要讓我們總學習,不以分數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以理服人,應該用心去了解學生,對每位學生一視同仁。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工作認真負責,善良、有愛心,人品好,像《十八歲的天空》中的古越濤一樣,相信學生,幫助學生。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耐心幫我們解決問題,發自內心的和同學交談。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鼓勵。課上是師生,課下如朋友,雙方以誠相待。”因為我們的服務物件是學生,只有瞭解了學生,才能更好的為歷史教學服務,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所以我把學生的心聲放在辦公桌玻璃板下面,每天都看一遍,以便使自己做得更好。

  透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6

  本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課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感自己認識的不足同時也積極要求自己要與時俱進,在新課改的大好形勢下,努力進步。

  首先要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同時應重新界定新時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定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設定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其次,要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前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透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死記硬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為重要的是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總之,我們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樹立讓學生學真、學善、學美、學成人、學成材的觀念。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想我們應努力做到:

  (1)在教學觀念上,應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

  (2)在資訊傳輸中,應由單向資訊交流向綜合資訊交流轉變,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

  (3)在教學模式上,應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4)對學生的態度,應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

  總之,在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中,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以達成我們所期望的課程目標。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7

  20xx年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最後階段,隨即我省開始全面實施新課程。我作為一名高一的歷史課教師,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探索,結合自身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現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及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的新對策談一些膚淺的看法。

  1、歷史專業知識基礎薄弱。在我們滄州地區,初中社會課按照國家標準開設,但由於中考時開卷考試,而且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式,認為歷史是副科,所佔分數又沒有數學、語文、英語等科目那麼多,這就造成大多數的鄉鎮中學平時從未重視過歷史課,從而忽視了歷史課的正常教學,歷史只作為副科而存在。所以,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給新課程的教學進度帶來影響,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2、專題學習帶來的困惑。在課程結構上,新課改採取了“模組+專題”的形式。應該說在初中有了較為系統的學習的基礎上,高中再以歷史專題的方式,把歷史內容加以整合,探究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線索性和規律性,這樣既可以避免歷史基礎的重複學習,還能轉換認識問題的角度,適當地提高歷史學習的難度,培養學生史實結合的能力,從而實現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但是,這種假設嚴重地脫離了初中學生不重視歷史甚至不學歷史的現實情況,使初高中歷史銜接出現斷層,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很大問題,也帶來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學生對歷史學習極不重視。長期以來,歷史作為副科沒有得到學生的重視,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學習歷史毫無用處,歷史講述的是已經過去的、無法精確驗證的歷史現象,它既不能創造社會價值,也不能帶來社會價值,忽視了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這些習慣和看法影響到學生,就使學生在思想上對歷史學習極不重視。

  4、學生無法獲得有效的資訊。現在,在高考指揮棒下,我省多數學校都實行封閉式教學。學生缺乏獲得資訊的途徑,網咖不能進,學校圖書館的資料有限;物理、化學、生物、數學、語文、英語又擠佔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學生課餘根本沒有時間去預習、複習乃至收集資料等等,從而導致教學時間嚴重不足,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經過近半年的不斷學習,不斷嘗試,注重改進新課改、新特點下的教學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新對策。

  1、改變授課方式,以互動方式為主,營造和諧融洽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發展水平。因此,要實施素質教育,確保課程教材改革順利進行,就必須改變廣大教師習以為常的課堂教學方式,透過探究式課堂教學活動等途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實踐機會,使學生逐漸形成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和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靈活運用課程資源和多樣化、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探索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探索多種課堂學習方式。如情景教學法,以多媒體展示情景資料、圖片或播放影片讓學生融入到歷史情景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實現教學目的。上課時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慾望,鼓勵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自主質疑,對歷史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尋求新的發現,獲得新的認識。透過不斷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逐漸養成自主質疑的思維品質,最終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提高學生的素質。

  3、要善於運用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和途徑,鑽研教材、最佳化教學方案則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引導學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絡,形成科學的有層次的符合教學要求的歷史知識網路,揭示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律,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

  4、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改下教學不再是教師對學生單項的“培養”,教師也由以前課堂上的“主演”轉變為“導演”,組織引導學生的課堂活動。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必須最佳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教師應為學生獲取、分析、資訊和發現、解決問題創造機會和條件。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也是搞好課改的關鍵。

  總之,高中歷史課改已如火如荼展開,歷史課改對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課改成功與否與每一位教師關係密切。我們唯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教學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於面對新課改的潮流,才能使歷史課煥發新活力,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歷史課學習心得感悟 篇8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學校教育要成為“活的教育”,成為真正培養人的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對新課改、面對新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是當務之急。如果還是一味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考試,那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歷史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考試的層次上,更多地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絡歷史,分析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後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再是培養只會考試的“書呆子”了。

  2、更新備課方式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歷史新教材的特點,我們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路資源,因為網路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高一歷史集備組曾用過如下方法進行備課:

  (一)課前調查學生在本節課上希望學到什麼知識,他們對本節課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

  (二)利用網際網路絡,查詢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

  (三)改變以往手抄式備課為電子備課,這樣不但提高了備課效率,也提高了備課質量。

  (四)加強集體備課,最佳化個人備課。

  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如:教學目標該如何制定,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本課重點是什麼,如何突破;難點是什麼,如何排除;本課怎樣匯入效果較好,一開始就能激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該怎樣教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後檢測應怎樣編寫,編寫哪些型別的題;在本課中,該給學生制定怎樣的活動方案,等等。透過集體備課,得出本節課的施教框架,然後教師再根據個人和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集體備課基礎上的二次備課。這樣,備出來的一節課,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

  3、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方法極為重視,明確提出要教師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填鴨式”的課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當今的教師應該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和在課堂教學中假設活動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也是我們目前使用過的兩種較好的方法。

  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

  教師透過製作多媒體課件,集影象和聲音於一體,模擬展示當時的歷史情景。這樣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由感而發,認識歷史、感受歷史和分析歷史,從而記住歷史。這就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使課堂變得更加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②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活動情境

  常用的課堂活動形式,如:分組討論、分組辯論、小組蒐集資料競賽、課堂表演及其它課堂活動形式。有時,還可以把幾種活動形式結合起來使用,那樣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第一冊、專題一的第二課“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時,就設計了一個活動內容。一場對是採用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的朝議的模擬表演。透過活動,不但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蒐集資料並作出分析、判斷的能力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加強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對歷史課枯燥無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4、更新教學評價機制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正在更新教學評價機制,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我們更加註重對過程的評價;在評價標準上,不僅僅侷限於學生學業成績,更多的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評價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評價,又注重質的評價。透過全方位、深層次地評價,使得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激發,從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