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每次參加培訓的心態都是一樣的,是帶著求知和學習的心態去參加。20XX年7月,我曾到山東昌樂二中學習新課改,杜郎口中學校長和老師也到過我校來培訓,我校也已實施課改一年多。但我對課改的心是既愛之一又恨之,總在一種矛盾和糾結中進行。

  這次,一堂由《中國教師報》重慶記者站記者和課改專家在我校聯合舉行新課改培訓課在我校展開,透過近2小時的新課改課堂教學體驗式培訓,使我收穫頗豐,感觸頗深,但這次的體驗給我留下更深印象和感悟

  一、俗語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首先這次課讓我們扮演的是學生的角色,體驗式培訓。7——8人一組組合,指定一人做組長,首先進行的是小組建設,要制定組名、組訓、口號、組徽,還有才藝表演,面對全體進行全組展示。我們組組長由楊柱明擔任,我畫組徽、你想組歌,組訓寫什麼??老師在不斷催促。在如此緊張的氛圍中大家積極思考......

  這次真的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小組學習的快樂:小組團結協作,透過互動,讓我們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有體會,有成功的收穫,在小組與小組的競爭中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使學生能夠“百思得其解”。遇到困惑,學會思考,解決問題,學習的過程是人格歷練的過程,將時間、空間還給孩子,

  二、深切的學生參與度高低是成功課堂的標誌。“嘗試成功,感受快樂,自主學習,個性發展,啟用思維,感受潛能。”在老師評判分得過程中看到了怎樣調動後進生的參與熱情。最後一名學生是否有機會參與展示。每個人都要發言,發揮集體的力量。學習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因為怕給自己的小組丟分,要不停的想、要承擔任務,要挑戰自己性格,不能夠一兩個人包辦代替。課堂變得特別活躍,更有積極性了。整個體驗活動期間,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懂得了:課改即解放,

  但在我親身經歷後也發現以下一些問題:

  1、亂的壞處:上課當然有更多的學生積極思考。那時正能量。但在學生討論和爭辯中,怎樣控制跑偏題和不讓別的小組加分而故意打壓的行為,這樣的副能量若教師沒把控好將會使得課堂一團糟,學習效率反而更低下。

  2、流於形式:對學、群學、組內展示階段,大家對同一道題只說出自己的看法,沒有說服任何人。這時老師來讓各組抽籤,各組馬上將注意力放到了抽籤的題目上,為了組內多得分,組長分配大家做分別闡述。各組在進行大展示時,其他組為了多得分,不斷質疑,提出的問題和表達的都是無用的話,耽誤了很多時間。學生為了回答好組長分派的內容,只關注自己回答的內容,絲毫不會關注其他人的話,發言得分之後就不再參與。

  3、時間不夠:原本2節課的課,結果上成了2個半小時,從1:30開始一直到4點多才勉強結束。但在上課過程中,雖有老師的控制,仍然不能及時“收手”。這就說明作為學生的課堂也一樣有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難題。

  4、評價記錄難:真正上課時評價記錄由誰來做?記錄的人若專心記錄,就會分心,若不公或遺漏會直接影響學生情緒。

  5、對於沒有自制能力或是較懶惰的學生來說,自學階段要是沒自學,而是抄別人答案填上,在上課的時候這些能看懂的東西而老師又不強化反覆,這樣,久而久之,勢必會導致各科知識的很大漏洞,這比傳統教學更可怕。這是很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這些都將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在逐漸的摸索和完善中前行。我們都希望新課改新觀念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成就。希望這樣能把老師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做學生真正的引路人。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我校自從20XX年9月來一直開展“借鑑中英專案經驗,改革教學方法”試點專案。一年來,使我受益匪淺。我對參與式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從教師多年來心靈深處受到啟迪最深的一次。現將自己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新課改下,我對參與式教學中新型師生角色的扮演有了新的理解。

  “參與式教學活動”突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首先在理論上要求實現教育公平、承認個體差異、協同發展認知與非認知因素以及促進個體發展為其支撐點。所以,它要求教師轉變傳統觀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要求教師從以往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己、朋友、榜樣,把學生看做學生,不再把學生看做是教育過程中的被動的“訓練”、“給予”、“評價者”,不再以“容器論”來看待學生。同時,參與式教學也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做學習的.主人,變學習的被動者為主動者,積極參與者、發現者、探究者。做知識的構建者,個性發展的張揚者。

  二、我對參與式教學中出現的各種衝突有了新的認識和應對措施。

  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教師在從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在跟學生的交往中,有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衝突,如學生與學生的衝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衝突,教師與教材之間的衝突等等。面對如此多的衝突,作為教師首先要用積極的思維方式看問題,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是來自於學生需求的不滿還是權力分配的不公,或者是目標的不一致,抑或是溝通的不暢,找準了原因,然後觀察,對症下藥,必要的時候因敵取資,利用“草船借箭”的方式化解矛盾,朝著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向轉變,調整心態,沉著對應,適時地採取“冷處理”和“統一表達法,允許參與者解釋他們為什麼這樣想或這樣做,也可以組織一些互動式遊戲淡化衝突,鼓勵學生髮表看法,把矛盾化解在大家的討論中。

  三、參與式教學中,我對教師專業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從教十多年來,從未靜心探討過“什麼是教師專業化”,總認為自己能拿著書本站在講臺上給學生傳授知識就是教書,能在學校工作,培養遵紀守法的學生就是育人。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更深刻地懂得了,教師專業不單是教書育人,主要是指教師在嚴格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教師不僅肩負著傳道授業的重任,更重要的是擔負著“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任。做教學工作與我們自身的生存、生涯和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在教育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教學的行為,在不斷學習、研究和反思中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可持續發展,這種專業發展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反思問題的過程,也是面臨新的挑戰、不斷成熟、提升、創新、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總而言之,透過課改,不僅親身結合了參與式教學活動,還讓自己理論水平得到了一次提高。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7月19日--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上海閘北區教師進修學校“晉中市首席與特級教師(上海)高階研修班”的學習。非常感謝晉中市教育局的領導為我們搭建的這樣一次難得的學習的平臺。

  此次培訓我們先後聽取了教育部教師教育專業標準制定首席專家鍾啟泉教授《靜悄悄的課堂革命》、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黎加厚《新興技術與教學結構變化》,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教育學博士胡慶芳《以學定教理念下的課堂轉型》,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馮永熙《教師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著名文科特級教師方培君《今天教師應該關注的幾個問題》,上海市中學物理特級教師黃勁松《名課錘鍊與名師成長》,上海市特級教師、南匯中學副校長王海平《名師的培養》等專題講座。這些專家中,他們中的很多人正在參與新課程改革,工作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從中我感受到上海專家對學術的精細、工作的一絲不苟,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到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策略,提升了自身的理論素養。專家們高瞻遠矚,內涵豐富,每次講座就是一次頭腦風暴,帶給我一系列的思考。

  黃勁松華老師帶給我的思考

  黃勁松老師是一位物理學科的特級教師,除了理科老師特有的條理、清晰的風格外,他還具備文科老師的口才與幽默,可以說他不僅是一位嚴謹的物理名師,還是一位感性的小說作家,創造的小說作品多次在雜誌上發表。大家深深地為黃老師豐富的人生閱歷而折服。他說:名師,源泉在課堂,非塑造或複製而成。名課,盛滿了知識,盛滿了美,一半兒知識,一半兒醉。一位名師,可以沒有愛與恨,但是不可以默然。黃老師還忠告我們:不管有多大年歲,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老了,不管閱歷多麼厚重,你一定要純粹,不管有多麼忙碌,你一定要讀書和寫作。名師的特色在哪裡?就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按著自己的心靈需要去行事。黃老師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尤其他的物理課片段讓我打開了理科教學的另一扇窗戶,看到了別具一格的天空,他幾萬字的教學日記讓我由衷敬佩。

  我想:能成為名師,熱愛與堅持不懈是我們最需要的當教師的品質,而現實中,我們往往用“工作忙”作為自己不去堅持寫一些教學隨筆和反思的藉口,而這些不經意之間的“記錄”往往成為老師最寶貴的財富。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想,自己更需要筆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