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1

  感動

  “春天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這句歌詞,雖然已是陽春四月,伴隨著天空中飄落的小雨,空氣中還是瀰漫著冷的氣息,可是我們鄉鎮教研員的心卻是滾熱的,溫暖的,因為全市的教研員有幸坐在一起,共同聆聽陳大偉教授《有效觀課議課》的講座,共同聆聽六節精彩的原生態的課例,共同研究探討這六節課例,共同聆聽市教研室徐老師《讀書·寫作》的報告,我們的思維在碰撞,我們的水平在提高。會議雖然短短兩天,卻留給我們太多的“痕跡”。

  成長

  “教研員的高度決定了一個區域的高度,教研員的思想決定了一個區域的思想。”我深深地記住了市教研室徐老師的這句話。本學期,我剛剛加入教研員的隊伍,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而市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鄉鎮教研員培訓的活動,真的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乾渴的心田。兩天的培訓,帶給我的“痕跡”有:

  觀課議課要心中有學生,眼中有老師

  就像陳教授所講的那樣,我們在平時的聽課活動中,往往小板凳一放,就坐在教室的後面去聽老師講課,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一無所知。聽了陳教授的講座,我才懂得這樣做的壞處,我們真的應該做到學生的中間,心中有學生。課前做到與身邊的學生有效的溝通,這樣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學生的學習資訊。觀課時,我們是資訊的收集者,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理解者,同時也是執教教師的助教,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和講課教師一起議課時,要“眼中有教師”,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要和授課教師彼此之間平等的對話,不要只針對授課教師提問,要學會相互提問。授課老師也不要只是被動接受詢問,要學會主動出擊,向觀課教師提問。議課時,不是去建議別人怎麼教,而是主動說“如果我來教……”因為你的建議對別人未必合適。不能把課堂上的現象看成授課老師的缺點和不足,而是當成參與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困惑和問題。議課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須從操作角度思考問題:不僅要提出問題,而且要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上課評課異彩紛呈,演繹精彩

  六位講課教師各顯神通,給我們上了六節異彩紛呈的課。重點說一說三節品德與社會課。三節課都抓住了品德與社會課的靈魂:生活性和活動性。

  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講課教師都密切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把真實的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謝士芹老師教授的《隨時伸出我的手》,課前,老師佈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走向生活。課中,學生“尋找身邊愛的故事”。課後,老師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堅持做好事,並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儲蓄罐,進行愛心儲蓄。李利老師教授的《圓明園的訴說》,課前,老師也佈置學生蒐集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老師也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歷史,瞭解圓明園的興亡。

  活動是品德課的靈魂,講課教師都充分挖掘活動資源,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活動。謝老師精心設計了四個活動:走近殘疾女孩古紅柳——尋找身邊愛的故事——傳遞愛心——製作愛心卡片。李德英老師教授的《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設計活動,引領學生去體驗,去探究。學生充分地瞭解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各位教研員的精彩評課更是讓我受益匪淺。他們的評課既有理論,又能結合講課教師的實際情況。“如果我來教……”這句話評課教師說得最多,他們真正做到了尊重講課教師,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了學生學習的效度。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也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讀書,寫作是教研員成長的階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師給我們教研員的'成長指明瞭方向:讀書,寫作。“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句句話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徐老師同時告訴我們所讀書籍的種類和閱讀時的方法,諄諄教導我們用心讀書。寫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難處,工作中的點滴收穫和真實體會,教育現象等等都可以寫下來,用我們的筆記錄著教育中的真實生活。閱讀與寫作就如同蜜蜂採百花而後釀蜜一樣。沒有見多識廣、博採眾長的“厚積”,就不可能有教研員的“薄發”或“多發”。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2

  開學初,參加了“延邊州高效課堂集訓營”學習培訓,對“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了全新認識。特別是親歷“小組深度建設”、“導學案編制”,將更有利於今後在工作中具體操作,進而創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覺得諸多問題需要再細細思量……

  一、高效模式與傳統教學的關係。

  個人認為,“高效課堂”不是憑空出世,而是“傳統教學”衍生而來。傳統課堂特別是新課改以後的課堂從來不反對“以生為本”,反而是極力倡導生本課堂,反對“以本為本”。在傳統教學評價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學習有實效的課才被評為好課。凡是能蹲下來與學生為友,以學生的視角解讀文字,解讀生活;教授的內容、方法新穎、活潑;且形成風格的老師,一定是好老師,深受學生愛戴,也被學界首肯。因此,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其實並不矛盾,絕非死敵。高效課堂不過是將傳統課堂的優質資源、先進理念、最優方法“拿來”形成“模式”。

  當然,傳統教學確實存在嚴重問題;但絕不能因此全盤否定和批判。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應該採取一種揚棄的態度,繼承併發揚精華部分,改革或摒棄的應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無需將課程改革神秘化、神聖化,使其高深莫測,讓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實施和探索。所謂高效課堂不應該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形式,另起爐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將高效課堂理念與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結合起來,恰當地進行相互平衡和滲透,從而構建開放而紮實、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真需要我們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課堂中教師主導角色的認知。

  為師之道,貴在於導。“主導”何為?

  其一是引導。它是啟發式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貴在引導”。無論是新課的引入,還是新知識、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靈活多變的引導,使學生儘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導。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而“卡殼”時,教師如果及時疏通,畫龍點睛地進行點撥,便能化難為易,使學生茅塞頓開。疏導要熱情、靈活。教師若能滿腔熱忱,學生的思維易被激發而活躍,教師若疏導有道,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遠。

  其三是指導。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如何學,而且隨時用正確的方法去組織學生學習,直到學生熟練掌握並能靈活運用為止。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摸索與總結出一套對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為自己所運用。總之,“善教者,善導”。

  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離開“精講”。

  要做到精講,教師必須要言不繁,善於一語道破。教師要在深入鑽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潛心鑽研教學方法,把難點用最通俗、最精練、最鮮明的語言,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講明白。科學的講授才能準確無誤、事半功倍,藝術的講授才能化繁為簡、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說,課堂需要教師傾情關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自我發現的過程,也是師生雙向生命激發的過程。離開教師基於學生渴求的善導、精講提升,課堂極容易流於膚淺,缺乏深度,阻礙部分學生的深層需求和高品質快速發展。所以個人不贊成模糊教師的專業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語課、語文課等等論調。三個人同時上十個班的課,也讓人疑竇叢生,課堂難道是流水線嗎?

  能不能做好高效課堂模式化教學,教師是關鍵,優秀教師可以一課多式、一人多式、一時多式。反過來說,好模式也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等加以約束,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無論教師還是教研員,都只是過客,不是主人。新課堂更需要淵博篤學、業務精湛、視野廣闊、思想深邃、文化素養一流的高品位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因此教師的自我提升和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尤為重要。

  這幾年我們也一直提倡高效課堂模式教學,初衷是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為教學成果來爭取榮譽。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迴歸教育的本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