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本人有幸參加為期兩天的20xx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會,透過培訓,對我有很大的感觸和啟發,現將內容整理如下,與同行的前輩和老師共同交流。
首先,在觀看了教育部有關領導對這次部編教材的有關影片,反映了國家對初中歷史學科的重視。其中特別提到了家國情懷的滲透,也是以往歷史學科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或不能比擬的。通過歷史學科很好的滲透家國情懷,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良的文化傳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現教書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觀念,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從而很好地體現歷史學科的自身價值,也為我們今後在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第二,本次培訓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張靜老師和丁丁老師對於部編教材的解讀和有針對性的案例的分析。應了那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得事先準備一桶水”,課前的準備工作是上好一節歷史課的前提和基礎,需要老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具體而繁雜,特別是歷史學科更注重史論結合。每當看到老師們展示的案例和影片,不禁感嘆老師們能把歷史課上的有聲有色、有理有據,是因為確實在課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試問這樣的歷史課堂學生又怎會不喜歡呢?而且在講求實證的同時,不再像過去的傳統教學只是老師一味的講解,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而是能不斷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這樣的歷史課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內容豐富,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有效”,所以也為我們今後上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鑑和幫助,開闢了一條新的思路。
第三,這次的部編教材是經過了多位國家級的專家和資深的教育工作者經過了審慎的考量編制的,與之前的教材相比,僅就中國史而言更加的系統和完善,能夠將中國史所涉及的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東漢的光武中興,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沒涉及這段歷史,會使學生對於兩漢的內容不夠清晰,東漢的內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學生知識點的盲區;再比如本次部編教材中關於唐朝的安史之亂,之前的教材也沒涉及或是不作為必要內容讓學生掌握,這也是有缺憾的,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對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卻沒有給予必要的交代,這不利於學生對整個唐朝歷史作出完整而準確的評價。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還有就是在對歷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辭方面更加的準確而嚴謹,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及時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對本次歷史培訓的一點粗淺的心得和認識,僅供交流,如有不當的地方還希望各位老師及時提出並批評指正。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7月13-14號,我參加了寧夏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於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影片;聆聽了張靜老師有關於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和教學建議;同時學習了丁丁老師關於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案例展示及評析。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透過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瞭解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
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髮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正文、資料、“史料研讀”、“相關史事”、“課後活動”、“課後知識拓展”。
在學生學習方式上,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凋接受性學習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史事、史料研讀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
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並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
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部編歷史教材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能力培養、師生關係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爭取將部編歷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後的教學工作中。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7月14日,我參加了“20xx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會”活動,主要學習了張靜老師《部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和丁丁老師的《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經驗介紹》。透過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兩位老師的講座充分結合歷史課堂及教材的實用性,並結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學案例加以闡述,給與會者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具體的實施建議,尤其是丁丁老師給我的震撼,她的敬業讓我有些慚愧。培訓對於我們這些一線教師來說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於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回顧對部編教材的學習,我以下幾點體會:
一、新舊教材的變化。
透過專家的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發現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立足時序,建立時空觀念;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主動探究意識加強,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確立學習動機---積累歷史知識---培養認識能力---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對相關歷史知識、方法和理論的應用。新教材為構建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奠定了基礎。
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我們逐漸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後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教法選擇、學法指導、能力培養、師生關係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因此,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漸釋然。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認識。
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圖片、材料、活動探究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透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蒐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鍊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認識。
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關於這點,丁丁老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對教學的鑽研和思考,如指南針、司南、羅盤的區別,自己製作指南針,包括對歷史知識的熟悉程度,對一些資料信手拈來,如澶淵之戰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學中給學生引入,即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也增加課堂生動性。所以說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方式、方法操作應用的基礎。還有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如注意讓學生列表進行縱橫比較,注意引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從中提取有效資訊。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並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等等。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靈活編排內容,以新穎的形式,製作精美的課件,增強教材內容的直觀性,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與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總之,本次學習活動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醒自己在教學中要不斷實踐和探索,不斷學習和研究。向丁丁老師等優秀教師學習,最大價值的發揮自己作為歷史教師的作用。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新手歷史教師,我非常重視本次教材培訓。認真聽講,收穫良多。
本次教材培訓既有對學科的宏觀把控,又有對教材使用的具體指導,非常實用。宏觀上明確了《課標》、《教參》、《教材》三者之間的關係,教材的編寫目的,教材的編寫體例。讓我們能夠俯視教材。
本次培訓更多的是對教師的具體指導。
1.要更新歷史教學理念。新理念指"以學生髮展為主,立德樹人為目標",把教材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本".新教材內容生動,更注重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培養,因此在使用統編教材時,教師的啟迪作用將更加突顯,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體驗和參與程度。
2.要以唯物史觀為教學指導思想。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力圖科學、準確地展現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對歷史問題作出實事求是的評述。
3.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歷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敘述歷史教學內容中與這些方面有密切關係的史事,從歷史發展的演進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訓讓我認識到了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陳老師對三個課例的分享中,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奠定了基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聯絡,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價值觀教育。史料和故事教學貫穿於課堂,史料實證的精神紮根於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更加註重史料的運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史料,並學會概括提取有效資訊,促進學生史料論證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把關注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在每一節歷史課堂中都有所思、有所想,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真正體現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功能。
透過培訓,我開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同時,新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每個歷史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的舞臺。這次培訓引領我們每一位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切實用好新教材;激勵我們篤學深思,為自己充電,提升歷史專業素養,爭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學習中進步從實踐中提升。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2月23—24日,我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工作以來的首次有關歷史學科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短,但對我來說確確實實是受益匪淺。因為參加工作28年來從未聽過其他學校任何學科教師的講課,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在本校我儘量聽各學科教師的講課,包括英語課,從中借鑑一些好的方法,然後自己不斷探索,從未有人說我的課講得不行。但透過這兩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訓,我確實感覺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
對我來說,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很珍惜這兩天的培訓學習,也認認真真地聽了四位老師的講座,我覺得李秋雲老師和李仲林老師講的特別好。她們講的教學方法,有些我在語文教學和歷史教學中都用過,但沒有堅持下來。如李秋雲老師講的跟蹤提問法,我很早就用過,也很有成效。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費很多很多的課餘時間來監督學生完成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忙的焦頭爛額,另一方面,我也佔用了學生的一些課餘時間,引起了其他老師的不滿,於是就慢慢放棄了課餘時間的追蹤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課堂時間完成上課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平時只要有空堂課,我都去上,特別是到放假前一個月,不統考的課都停課了,我就抓住時機加課,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成績也總是在不斷提升,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20xx年以前,歷史還沒有列入中考範圍,除了歷史老師之外的人都不重視歷史,儘管這樣,我依然經常在課堂上強調歷史學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重視。20xx年曆史列入了中考範圍,漸漸引起了學生的重視,但現在又定為開卷考試,讓學生又放鬆了,如果老師不抓緊,學生就學不到多少知識了。在培訓討論中,有位教歷史17年的老師說他上課的方法是:先讓學生看書他板書,學生看完書後就讓學生上黑板做題,然後完成課後作業,課後什麼作業也沒有,他很輕鬆。但學生能學到什麼呢?純粹是為應付考試。在我近30年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對知識現狀不滿足,因為在我上初中時,教我的歷史老師每節課都是把課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實在是無聊,我什麼也沒學到,高中上的是理科,畢業後就參加教學工作了。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除了教科書和參考書外,什麼資料也沒有,有時連參考書也沒有,自己一直是現學現賣,就這樣教了幾十年。
這次培訓,時間短,我認為很有必要,其他老師不知怎麼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訓,共20人參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們不好意思。以後若有類似的培訓,我覺得應挑選最好的老師授課,並有示範課一同進行,效果會更好。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6
牛頓曾說過:如果我已經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培訓就讓我有這樣的感覺。魏老師和全縣的同仁就好比是一個又一個的“巨人”,而我有幸聆聽這些“巨人”們精彩的發言。收穫很多,自己的知識和心靈都受到了莫大的洗禮。
你講一點經驗,我談一些收穫。經過共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質疑之後,越來越多的知識聚攏來,每個人都上升了一個層次。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這正體現了團隊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也讓我更充分的體會到了縣教育局領導組織這次培訓的意義和價值。直到今天,我才從思想上轉變過來:從前幾天的滿腹牢騷,到今天的資訊聆聽,積極參與,也許這樣的變化是每個老師都要經歷的吧。
今天我們歷史學科的培訓形式發生了新變化,採用現場抽籤,點名回答問題的方式。本來魏老師的意圖是抽查年輕教師對教材理解和把握,卻變成了老教師們展示才能的舞臺。這也充分暴漏了年輕教師在業務素質上的欠缺。對此,我深有感觸,面對一個問題,總覺得很難從整體上、多角度的去分析。所以只好望洋興嘆。同時自己也暗暗發誓:一定要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縱觀當今的教育形勢,繼續學習,終身學習才是制勝的法寶。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為了一種召喚,你註定要跋涉眾生,不要問能得到什麼,追求本身就是神聖。”
——題記
曾幾何時,歷史課是個多麼令人沮喪的字眼。副課的註解使它蒙上受輕蔑的面紗。可我偏偏不信邪。我的想法是:教育園地不應該一枝獨秀而應是百花齊放,爭齊鬥豔。朝著這個理想,我們歷史教研組把重心放在了課堂,立足課堂、站穩課堂、不斷反思,希望透過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透過課堂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透過課堂反思促進教師的'成長。於是,我們歷史教研組紮根於課堂教學。
“駕馭”一詞來自人類乘騎的心得。蒙古馬威猛鎮定是戰爭之良馬,駱駝耐飢耐渴適於沙漠旅行,而騾子耐力強脾氣溫所以用來拉貨。人們這樣歸類驅使是因為熟悉它們各自的特性。教材中每一單元每一課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與騾子、馬一樣可以有更合適的用途。刪、減、加、添、切地重組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研讀課標、熟練駕馭教材成為我們每次集體備課的必修。
行春風,灑秋雨:四天的全縣歷史集中培訓,我們對課標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反思、課題材料的厚實與精彩、對歷史教學的感悟。一例例、一幕幕,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次次湧向心頭。
歷史課堂,承載著我們的辛勞,也承載這我們的夢想。我們精心打造課堂、精心打造我們的教育人生。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8
透過這幾天的培訓,讓我真正瞭解和認識了全縣的歷史老師,我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團體,老教師們的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高瞻遠矚的境界和年輕教師的積極開拓進取的精神,激勵我必須重新定位,不斷提高。
培訓時,在魏老師的指導下,老教師把多年來積累的處理教材的途徑、分析教材的方法、教材在教學中的應用技巧和管理學生經驗,都毫不保留的傳授給全縣的教師。他們把久遠的、與學生毫無聯絡的知識,透過設定情境、巧妙設問,把學生融入到歷史中,想盡各種辦法、採用多種方式,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歷史活靈活現,提高歷史的趣味性,達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和活動中,學生就順其自然的掌握知識,體驗了歷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順利完成歷史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年輕教師他們抓住培訓過程中,敢於對教材質疑,爭先恐後的提出許多問題,以包容的心態囊括教師的各種答案,並進行整合。每天我們都是幾個培訓學科中結束最晚的,他們都沒有怨言,老師們臉上的喜悅就是體現。
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在以後教學中注意從積累歷史知識、課堂教學和課後活動中,勇於從不同角度研究教材、研究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學生特徵,改變以前只重視教學形式,不重是分析教材內容的缺點,努力讓好每一節課,讓學生能從我的課堂上學到真正的知識,學會真正的思考,學會創新,提高學生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題外的話:經過兩天的縣級培訓,回到學校一交流,我瞭解到各個學科的教研活動的都異常精彩,好的教學經驗層出不窮,心得體會視角獨特,大家都在爭先恐後得爭取發言的機會。由此看來我們教師的主流還是贊同培訓的,大家都想在這次教育局提供的培訓平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
我校的歷史教研組只有我們三個人,培訓七年級歷史教材的時候,我們只滿足於完成鎮校兩級佈置的任務,通教材—分析單元知識點—找重難點—找成功經驗—疑難問題—解決思路。可經過兩天的縣級培訓,培訓思路在我們眼前清晰了,鑽研的方向明確了,7月19、20兩天的校級培訓,我們的效率更高了,分析的知識也越來越深刻了,當時的心情都有點盼望著縣級培訓的到來了。
我們19日用一天的時間完成了兩冊教材的梳理,解決了教材的重難點,完成了鎮校佈置的任務。通教材時我們連休息的時間也忘記了,當同事給我送女兒需要的二年級語文課本時才發現休息時間已經過去了。20日我們精心設計著在縣上的發言課件,這其中有有分工也有合作,第一個人深研教材尋找疑難問題,第二個人上網尋找課件所需材料,第三個人則負責設計教學思路;彙總意見時你提出你的觀點,我說出我的思路,誰的主意好、觀點新穎就用誰的,在這裡沒有年輕教師和中年教師的區別,沒有執教歷史時間短的老師服從執教時間長的老師現象,有的只是對錯,有的只是集思廣益,這真響應了那句古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是集中培訓的第二天,一場夜雨帶來的清爽很快就被白天的悶熱所取代,就在這份浮躁中我們聆聽了幾個學校的工作展示,每個學校都是儘量把自己的精彩呈獻給大家,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但有兩位老師的發言卻讓我體會到了成功之道,浮躁的心也日漸沉靜,又充滿了繼續前行、追求成功的勇氣。
一位是來自龐家中學的老師,他的語言可謂樸實無華,開頭的故事卻引人深思,這個故事出自於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講,故事告訴我們: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隻能是爬上去,從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作為我們來說,雄鷹式的人物畢竟是少數,我們在羨慕他們的同時,所做的就要像蝸牛一樣,從點點滴滴開始,失敗了、跌倒了、爬起來、站起來、重新再來,最後到達勝利的彼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訓這樣來教育我們,做好身邊的每件小事,用心工作,這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一位是我身邊的同事張齊慶老師,他的語言充滿著睿智,他以淵博的知識贏得了滿場的喝彩。教研室魏老師在總結時提到:張老師的深厚功底來源於平時的積累,而積累就在於不間斷的讀書學習。可以說張老師的表現是成功的。過去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學生會的老師必須會,學生不知道的,老師也應該知道,只有這樣才會走向成功。
有人說成功的道路不盡相同,但成功的人永遠行進在路上!
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暑期培訓已接近尾聲了,可歷史老師們的熱情仍高漲如潮,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回答同仁們的質疑,引來陣陣掌聲。同仁們的亮點展示,及提供的寶貴經驗,令我耳目一新,激情四射的討論場景令我難忘!
最讓我難忘的是亮點展示場景。當魏老師問道,誰還有更精彩的內容需要展示時,老師們爭先恐後的登臺!其中,杜金英老師講到參加優質課評選時的精彩片段我們更是受益匪淺。講“和同為一家”時她設計的幾個問題:“松贊干布為什麼向唐朝求婚?”;“假如是你,你願意嗎?”;“當時有願意嫁給松贊干布的嗎?”。一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她設計了三個問題:“農民承包什麼?”;“以什麼單位承包?”;
“向誰承包?”。我們認為,這三個問題把難懂的問題簡單化了,明瞭化了,使學生容易接受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為此,魏老師也總結了什麼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
一、有實效:求實效,不走過場,不擺花架子,紮實到位。
二、有興趣:匯入新課時激發學的興趣;在深入學習時能保持學的興趣;在鞏固中也要有練的興趣。
三、有活力:方法靈活、教材用活、學生活潑。
四、有新意:有創新、有突破,不步人後塵、不因循守舊,不照搬別人的教案。 五、有美感:語言、情態、板書、氣氛都給人愉悅和美的感覺。
六、至少不能有常識性錯誤和任何政治方向性失誤。“以不變應萬變”,和諧課堂才行。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透過暑假培訓,和老師們真誠的交流、討論,使我們感覺到在參與中成長,在成長中快樂!學習期間的溫馨幸福仍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