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1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著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透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2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裡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3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堅韌執著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著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著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臺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裡,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並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麼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並利用空餘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並不富裕,她只捨得吃饅頭青菜麵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並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繫群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後後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並無怨無悔。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4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裡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裡,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5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著、閃爍著、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階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著未來。
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床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說,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裡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高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說。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著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說,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著,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說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裡閃爍著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6
7月24日,州委政研室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再次組織學習“雲嶺楷模”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號召全體黨員幹部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把張桂梅同志的精神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行動,把初心和使命落實在崗位上、體現在行動中,為文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曾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知識女性”“中國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2020年6月29日,省委宣傳部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
透過學習,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學習她愛黨愛教、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人民的深厚感情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強大動力;學習她教育扶貧、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永不懈怠的昂揚鬥志;學習她以德施教、敬業愛生的師德風範,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學習她執著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政研改革事業推向前進。學習“張桂梅精神”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7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的硬體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裡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說,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說:“我什麼都有,我心裡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著雙柺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學習“張桂梅精神”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8
家訪路上,每一個擁抱都讓人動容。
一次,在永勝家訪,由於路途遙遠,休息的時間很少。當時,張桂梅一直咳嗽,並感覺胸口疼痛。她以為是咳嗽引發的疼痛,只吃了幾片止疼藥。可接下來,疼痛加劇,隨後又開始發燒,到了行走都困難的地步。可一想到孩子們下學期就要參加高考,便咬牙堅持走完了這些孩子的家。那時張桂梅自己都不知道因為路途顛簸,自己的兩根肋骨已經被生生顛斷了。還有一次在家訪途中,張桂梅住在寧蒗一個小旅館裡,因為發燒,半夜口渴找不到熱水喝,也不願意驚醒大家,就在那樣冰冷的冬夜裡,從水管裡接涼水喝。她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那些巨大的疼痛,用共產黨人的信念,支撐著走進每個孩子的家。
10年來,張桂梅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前行。她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的不解、非議,忘記了殊榮,忘記了年齡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她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她就是要讓學校培養出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學生。
為了省錢,她多年來從不吃肉,每天生活費控制在最低標準。但在華坪,張桂梅對別人的慷慨卻是出了名的。張桂梅慷慨的事例不勝列舉:全國勞模的5000元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黨費;優秀共產黨員3萬多元獎金,剛拿到就捐給了災區;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專門撥給她治病的2萬元全部給了山區缺水群眾打水窖。截至目前,張桂梅捐出的獎金和大部分工資累計達70萬元,通通用於資助學生、幫助困難群眾和發展教育事業。學習“張桂梅精神”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9
張桂梅幫助過很多女孩子,每個女孩的渴望和困難她都感同身受,每個女孩她都熟悉、記得。也是因為此,一個放羊女孩從她那裡得到了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那是一次去往通達鄉家訪的路上,車子在山路上蹣跚前進,驚擾了路邊的羊群,與一個蓬頭垢面的放羊女孩擦肩而過。
突然,張桂梅叫住了司機:“柯師,停一下車,那個女孩好像很熟悉。”
車子停了下來,張桂梅努力在腦海中翻找著回憶,一個名字脫口而出——張桂梅說:“對了,就是她!快倒回去。”
放羊的女孩還在路邊,呆呆地望著去而復返,最終停在她面前的車子。
張桂梅下車,一邊迎著女孩走過去,一邊大聲喊著女孩的名字。
女孩宛若從夢中驚醒,眼淚奪眶而出,衝進張桂梅懷中,哭得很傷心。同行的人員略有些驚詫,只是路邊的一眼,張桂梅就認出了女孩。
待女孩的情緒穩定一些,張桂梅問起女孩在路邊放羊的緣由,女孩曲折的命運逐漸顯現。原來,這個女孩曾經因無人撫養被收入張桂梅負責的孤兒院,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被親戚帶走了。然而,貧困的她還是沒能走進校園,只能輟學牧羊。
聽罷,張桂梅拉起女孩,說:“不行,(你)不能這樣毀了,你跟我走!”她給女孩的親戚打了電話,並讓女孩留了地址,說過幾天來接她,這才與女孩依依惜別。
過了幾天,張桂梅果然踐約,把女孩接回了孤兒院,並讓她繼續讀書。後來,這個女孩考上了藝術學校,徹底走出了大山,一生的命運就此改變。
再回望那一天,回望女孩和張桂梅擦肩而過的瞬間,讓人不由感慨那也是與命運擦肩而過的瞬間——女孩如果不在路邊放羊,張桂梅如果不經過那裡,女孩的一生將完全是另一種模樣,是張桂梅給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而且是兩次。
學習張桂梅精神心得體會 篇10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幾度流轉,高中三年已悄然進入倒計時,在奮力備戰高考的間隙,我常思考一個問題:以後的人生該當如何,我該以怎樣的一個身份行走於世,實現自我的價值?偶然間我關注到了張桂梅,我的心絃由此觸動:做一名教師,懷“張桂梅精神”,以教育扶貧。
懷“張桂梅精神”,打破陳規,將教育之光遍灑人間。“男子唸書養家,女子守家養娃”是雲貴大山裡普遍的現象。張桂梅卻成了“攻擂人”,向陳規陋習宣戰,點燃了大山裡女孩們對知識的渴望。一身樸素的打扮、滿臉密佈的皺紋掩不住她睿智的光芒。有人不肯送女孩唸書,她就親自上門請求,主動承擔所有學雜費,讓女孩們的人生有了另外的可能。“張桂梅精神”令我感動又敬仰,我也要像張老師那樣,把開啟民智、引領未來作為自己的志向。
懷“張桂梅精神”,教書育人,心懷天下蒼生。張老師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耗費自己畢生的心血,致力於送大山裡的女孩們走出去,活出別樣的人生。她用生命教書,堪稱時代的良心。她拖著肌腐症堅持上課,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45年。風風雨雨,張桂梅陪學生咬牙度過,終得來山花爛漫、碩果累累。我常常想,到底為何,張老師要如此用力教書,只是為了送學生走出深山?值得嗎?現在我明白了,值得。教師不是名利場上的螻蟻,為了所謂名聲與利益背離教育的本質,而是頭頂知識的天,腳踏教育的地,做文明的傳遞者。我以後也將如張老師那般投身教育扶貧,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學生,愛學生如子,視學生如命。
有人說,教育是條泥濘的路。在我看來,教育之所以成為教育而不是其他,就在於其獨一無二的“泥濘性”。而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就在於他們不畏泥濘,是一往無前的趕路人。我將奮力加入“趕路人”的隊伍,雖然道阻且長,但“張桂梅精神”是我的明燈,將指引我一路向前。我知道這條路上的人不多,但是我並不感到孤單,相反,這種精神為我注入教育扶貧、教育興國的動力和勇氣。
張老師,未來的路有我伴你前行,我們共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