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專業講座心得體會
化學專業講座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專業講座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透過本次培訓我還體會到: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化學教師應樹立全新的實驗教學資源觀,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一切有效的實驗教學資源,豐富化學課堂教學資訊,真正落實化學新課程的實施要求,使化學教學呈現出創新活力和勃勃生機!
1、以實驗室為陣地,開發和利用條件性資源 化學實驗室是化學實驗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重要的條件性資源。學校應重視實驗室建設,保障常規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要鼓勵師生進行實驗改進,自制微型化、環保型教具,發揮廢棄生活用品在化學實驗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飲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應容器、集氣瓶等。這樣既豐富物質儲備,又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師應積極倡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進實驗室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2、 以校本實驗為突破,開發和利用拓展性資源 生活中有豐富的實驗題材,有效利用這些實驗素材組織學生探究,是化學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參觀、調研,並開展探究性小實驗。透過實驗,學生把思維的視角從課本拓展到了社會,豐富了學習內容,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了社會責任感。
3、 以師生智慧為隱性課程,開發和利用生成性資源然而,實驗的多變性又常常促生靈感的閃現。教師若能敏銳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準確把握實驗“意外”帶來的教育契機,將使教學出現精彩的生成。
4、 以現代資訊科技為媒體,開發和利用輔助性資源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實驗,如有毒有害物質參與且不易排汙的實驗、化學現象瞬間即逝的實驗、不易操作或難以成功的實驗、需要反覆觀察的實驗、反應慢導致單位課時中難以完成的實驗等。
教師在認真研究改進措施的同時,也可以藉助於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製作影片資料或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實驗是化學的基本特徵,它的教學功能是其它任何教學活動難以代替的,現代資訊科技不過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優勢並與傳統教學活動形成優勢互補,切莫盲目濫用。 培訓給我們帶來的收穫卻是非常深遠的,相信培訓獲得的知識對我今後教育教學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讓我們都珍惜每一次培訓。 化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2] 為期八週的《化學專業前沿講座》課程已經接近尾聲,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各位任課老師都自己研究方向的最前沿成就,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呀!
這門課程給我影響最深的就是儘管各位老師的研究內容都不盡相同,但是其研究發展方向都在朝著同一個方向目標進行——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在其基礎上創新的技術稱綠色技術、環境友好技術或潔淨技術,是用化學的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的生產和使用,處於當前國際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 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汙染。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在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根據綠色化學的概念,它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做到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吸納都產品中去,真正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群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的口號最早產生於化學工業非常發達的美國。1990年,美國通過了一個“防止汙染行動”的法令。1991年後在,“綠色化學” 由美國化學會(ACS)提出併成為美國環保署(EPA)的中心口號。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準。綠色化學給化學家提出了一項新的挑戰,國際上對此很重視。1996年,美國設立了“綠色化學挑戰獎”,以表彰那些在綠色化學領域中做出傑出成就的企業和科學家。綠色化學將使化學工業改變面貌,為子孫後代造福。 現代社會都在追求綠色生活,綠色化學對於綠色生活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我們作為建設國家的下一代,以及學習化學專業,真的非常有必要認真鑽研和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發展技術,為建立綠色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所以,現在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專業知識,使自己在更廣闊的領域有更高的建樹。 化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3] 聆聽了由西安文理學院所請特級教師王磊老師所作的《初中化學新課標學習》專題講座尤其有感觸,雖說時間很短,卻讓我受益非淺。培訓課上,王磊老師對課程標準的研製基礎、新課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對於初中化學新課程的`再理解三方面內容作了精彩報告,聽後深受啟發。 學習新課標後,主要的體會如下:
一、新課程下的教育教學過程是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體 在新課程下
教育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新課程標準下還要求教師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新課程標準還認為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的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因此,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採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 程標準認為教材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介質,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課程標準,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書、校本資源在內的多樣化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髮展空間。
二、新課程標準下教育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
新課程標準下教育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強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教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真誠交流。新課程標準認為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交心的老師將不再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育是非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誠交流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讚美。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由衷地讚美學生的成功。
三、新課程標準下教育教學過程強調—教師的組織性和協調性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資訊,帶領學生去管理人類已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基礎上加發發展;教師不單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髮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學會生存,成才成人。教師的勞動 不再是機械的重複,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探討教育的神奇世界;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他們讓學生走出校門,感受社會和整個教育的文化。可以說,促進人的發展,促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教育教師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