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1篇)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1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師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1
學習,應該成為一種壓力,但更應該成為一種自覺。按照學習新理念,學習與工作是辯證統一的。工作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也是工作的過程,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一個人要想不落伍,就只有終生勤奮學習,主動去掌握具有時代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吐故納新,讓自己的大腦時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思想和文章,世人已經有目共睹,但就他這樣一位世人景仰的偉人,即使晚年臥病在床,仍然對《容齋隨筆》愛不釋手,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學習是一個人永葆生命活力的法寶。“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我國是一個文明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崇尚教育的傳統美德。在迎接知識經濟和資訊科技挑戰的今天,人們更蘊藏著旺盛的學習積極性,迫切希望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能獲得相應的學習機會。青年階段是人生中的黃金階段,面對挑戰,青年人更應該認清形勢,看準方向,積極響應時代召喚,緊緊依靠組織,迅速行動起來,做爭創學習型組織的衷心擁護者、積極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
學習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如果今天看到這個新潮就學這個,明天感覺那個熱門又學那個,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那麼我們就可能始終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而難以具備真知灼見。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要做到世事洞明,就必須下一番苦功,認真去學習鑽研,從而獲得真諦。另外,學習還要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和個人興趣,把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學深學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才會產生更加強大的學習動力,工作起來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2
20XX年xx月xx日,我校全體教師在會議室召開學習“盲人教師劉芳精神”討論會。
在會上,汪長胤校長給教師們講述了關於劉芳老師的相關事蹟,並就她在社會的影響力,組織我校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討論會,學習劉芳老師作為一名盲人教師,給社會帶來的正能量精神。
今年44歲的劉芳,完全失明已經7年,眼睛沉入了黑暗,她的心卻更加嚮往光明。從光明跌入黑暗,又從黑暗走向光明,她用頑強和堅韌在黑暗中劈出一條充滿陽光的道路。她克服眼病帶來的不便,思考出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良好,深受家長、學生的信任和喜愛。最終,她留在了校園,成為孩子們人生路上的“心靈導師”,並站上了“道德講堂”,還用自身經歷寫下青春勵志小說,向社會傳遞更大的正能量。
學習了劉芳老師堅守講臺,樂助教學精神,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名盲人,尚可用激昂的熱情去投身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而我們身為一名健全的教師,更應該從劉芳老師身上去總結自己在教學上的點點滴滴不足,用有限的生命去奉獻無限的教師職業生涯。我們深知,只有知識方可改變命運,教育事業是一項長久,永不衰退的浩大工程,這就需要站在第一線的我們積極努力進取去對待,細心去探究更有效的上課理念,使教學達到更高的水平。
劉芳有一句口頭禪:我看不見都可以做到,你也可以。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話——“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相信,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校全體教師就自身的教學情況,積極有效投身教學,我校的教學也會越來越向上。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3
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所載的資訊是有限的,而且現在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並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
課程不等於教材,教材只是課程的一部分,課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識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也都是課程,透過學習改變了以往把課程等同於教材的觀點,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於教材,教學內容的範圍也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所有有關的人與自然,與社會,與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為學習內容,今天的教學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的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編和加工,使教材變得生動活潑,更貼近生活的實際,所以教學內容大於教材。
教材是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都適應的,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憑藉,學科標準中沒有規定重點、難點,沒有課時分配,沒有具體內容,這說明對學生的要求是有彈性的,因人而異的,教材為教師使用教材留了創造的空間。
總之,教師必須深入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他們的智慧是如何建構的,學生頭腦中的知識不應該是灌進去的,而應該是透過活躍的探究與學習過程建構起來的。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4
利用課餘時間,我認真學習了“最美教師”的感人事蹟。看著那一個個平凡的名字,殊不知,名字的背後卻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我深深感到了師愛的偉大,師德的高尚,“最美教師”為我們教師群體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我發現自己在教師這條路上需要提高的還有很多,很多……
最讓我感動的是就是劉兆福老師。劉兆福,堅持在鄉下教學30年,其中有8年,留給了高書村的孩子們。雖然學校學生少,但劉兆福對教學絲毫不馬虎。他每天晚上提前備好課,第二天一早騎著摩托車,從4公里外趕到學校上課,然後批改作業,盡力為孩子們教授各方面知識。民主鄉高書村,是閩贛交界處一個偏僻的山村。教學點是舊村部改造的,有一間教室、一塊黑板、幾幅掛圖、九張課桌椅和一臺電視。在簡陋的教室裡,6名是學前班幼兒,3名一年級學生,一共9人,最大的8歲,最小的5歲。去年教師節,劉兆福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最美鄉村教師。說實在話,我內心也非常想調到條件好的學校。劉兆福說,但為了這裡的留守兒童,我不能走,也不會走。
他立足本質,對學生獻出一片愛心。透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於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父親和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於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今後,我要以她和他們為生活工作的榜樣,讓他們的精神時時刻刻鞭策激勵我自己。面對壓力、困難絕不退縮、不逃避,要將其化為工作的動力,勇往直前。在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教學能力的同時,更要時刻想著孩子們。要在務實求真的工作中,力求創新,讓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在我的沐浴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5
利用暑假,我認真學習了“最美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蹟。看著那一個個平凡的名字,殊不知,名字的背後卻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這些鄉村教師,在不同的環境中,卻發揚著最偉大的民族精神——無私奉獻,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行動正是對教師高尚師德的最美好的詮釋。
提及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無論是身體殘疾,還是在大山底下堅守了三四十年,還是自己一人扛著整個學校的擔子,既當老師,又當學生的炊事員、管理員、維修工,還是為了那些可憐的孩子,錯失了美好的愛情……不管是什麼,他們的信念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做好教育,一切為了孩子。他們為了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為了讓大山裡的孩子走出去,他們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用自己的知識、自己的愛心與責任心譜寫著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樂章。
最讓我感動的是就是“任影”。我真的難以想象一個高位截癱的人,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克服了多少的困難,才能遊刃有餘的在黑板上寫字,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可想而知,她所承載的痛苦是我們常人所難以承受的。也許正印證了這樣一句話:不放棄就有希望,在苦我也能忍受。
想象著她內心的痛楚,卻堅強地走了過來,自己真的是自愧不如。我們生活在發達地區,身處優越的教學環境,擁有先進的教學裝置,和她比起來,我們有何理由再叫苦叫累?此時此刻,她的身影成了我克服所有困難的動力。
今後,我要以她和他們為生活工作的榜樣,讓他們的精神時時刻刻鞭策激勵我自己。面對壓力、困難絕不退縮、不逃避,要將其化為工作的動力,勇往直前。在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教學能力的同時,更要時刻想著孩子們。要在務實求真的工作中,力求創新,讓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在我的沐浴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6
觀看了“河南最美教師”的頒獎典禮,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頒獎典禮上的十位最美教師分別是:鄭州市科技工業學校教師李迪、周口市鄲城縣實驗小學教師王西梅、鄧州市穰東鎮第一初中教師王建平、洛陽市老城區培智學校校長劉文婷、新鄉市輝縣市拍石頭鄉中心小學教師張錦文、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許昌市實驗幼兒園教師趙秀紅、南陽市方城縣楊樓鎮第一中心小學教師郭春鵬、安陽市安陽縣都裡鎮東嶺西村教學點教師韓保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顏志偉。他們的模範事蹟無時無刻都在感動著我。從這十位最美教師身上,我得到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滿滿的收穫:
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從這十位教師的事蹟中,我看到了更多的是“愛與責任”。他們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自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來自洛陽市老城區培智學校校長劉文婷從師範院校特教專業畢業後,來到這所以教授智障孩子為主的學校,一干就是25年。25年,她從最年輕的教師,成為學校工作年頭最長的人。教智障孩子發音、說話,教他們握筆、寫字,為他們換洗尿溼的衣褲、床單……劉文婷說:“特教老師的教育物件,都是一些在智力、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我教不出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學生能獨立生活就是我最大的目標。因為每個孩子都在努力證明:每個人都能有夢,也都能努力去實現。”
二、愛生如子,任勞任怨
我們教師的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用心的呵護。來自周口市鄲城縣實驗小學教師王西梅老師被稱為“留守兒童的媽媽老師”,從農村學校到縣城學校,走到哪兒都有她的“編外”兒女。她以微薄的工資資助一個個留守兒童吃飯、穿衣、求學,幫助一個個留守兒童走向陽光、快樂。有人說“愛自己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是神。”王西梅這個“女神”當之無愧……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會以“最美教師”為榜樣,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我的教育之路。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7
一直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著極大比重,是語文教學中的“老大”。這種閱讀側重於培養閱讀能力,是為讀而讀,有人把之稱為“閱讀獨立目的論”。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才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而在現在的教學中,寫作反而弱於閱讀。管建剛就是看到了這種閱讀教學的低效、無效,而把閱讀教學指向語文素養的'終極目標——寫作。
用管建剛的話說,閱讀本位思維,大多將注意力集中於“字詞句”的研讀上,集中在“語感”的培養上,而他的“指向寫作”閱讀,更為關注的是篇章結構,注重培養“段感”、“篇感”。就像潘新和介紹管建剛的一篇文章中說道:他的“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最關注的是從文字中讀出“怎麼寫”,探求作者是如何構思的,將文字還原到寫作行為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內容,而不寫那個內容;為什麼這麼寫,而不那麼寫。
我記得幾年前,就聽前輩們告訴:教語文要在文字中走一個來回,寫了什麼以及怎麼寫的、為什麼這麼寫,但我一直不知道怎麼真正落實這個理念。現在,學習了管建剛的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才看到了怎樣明確、深入、集中地指向“怎麼寫的”、“為什麼這麼寫”。
管建剛的探索,讓我對自己記憶中的語文教學改革做了一番回顧和梳理,管建剛“指向寫作”的閱讀,並不是就不要閱讀了。“指向寫作”的閱讀是分幾步走的:一二年級,核心是“朗讀”與“寫字”;三四年級,核心是閱讀理解和閱讀策略;五六年級,就應該拋棄大量的內容分析,指向寫作(因為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在讀三遍白話文文章後,90%理解文章的內容)研究文字背後隱含的“作者怎樣運思寫出來的”。
我相信,正像潘新和說的:過去的閱讀課垂死,新的指向寫作的閱讀課,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管建剛的“寫作本位”探索,一定能帶來語文教育的希望與未來。而我,也將帶著管建剛的新見,進入實踐。指向寫作的閱讀課,必將帶領我,進入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8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當一名教師容易,但是要當一名好幼兒教師卻是不易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有幾點體會:
一、教師必須具備創新觀念與創新思想。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價值在於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統一,這就是新的教育觀。創新教師教育觀的基本內涵包括: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教育觀,形成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新教育觀;改變嚴守紀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營造主動探索、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敢於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慾望;尊重學生個性,善於發現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潛能;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以寬容、保護、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注重實踐,打破封閉式教學。傳統教育中之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教師思想上重知識輕實踐造成的。
二、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
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
三、教師要有敬業精神。
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在於有無敬業精神,是否喈嘆這項職業。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代辦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無怨無悔,關鍵在於有一種精神。從一個人心理角度看這是一種自我超越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心理層次,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弘揚好的風氣,鼓勵教師為神聖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會使每個人透過自我的修養,約束本我的不正當慾念,達到超我的境界。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標的意義,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義。改革教育目標的意義在於:教育的本職任務、教師的本職任務原本就應該為社會培養成功者,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主動發展。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9
近期新聞媒體連續報道了襄陽市四十五中的曹美琴老師,因患小兒麻痺症,一直拄著雙柺堅守自己的教學崗位,甘當20年代課教師毫無怨言,每月比別人少領數百元工資從不抱怨,揮身疼痛仍堅持上課,骨折傷勢未愈便重回講臺,她視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從教31年如一日,未耽誤學生一節課,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自己,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至今未能成家,和父母擠在一套四、五十平米的老房子裡生活,家裡最值錢的就是一摞一摞的書,她被譽為“襄陽張海迪”。
人在遭受苦難的時候,越能迸發出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毅力。曹美琴即是如此。
她甘當20年的代課教師毫無怨言,她每月比別人少領數百元工資從不抱怨,她手臂疼痛仍堅持上課,她骨折傷未痊癒便重回三尺講臺,她視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
這些事蹟,請問,哪一件不能體現出她對學生的責任?哪一件不飽含著她對工作的深愛?若非如此,她又怎能在從教30多年裡做出那麼多感人的事蹟?
曹美琴把全部的愛獻給了教育事業,她克服身體疼痛,在她那間教室裡開闢了一方教育新天地,她懷著對學生的滿腔熱忱撲在教育事業上,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她30多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卻能把工作做到始終如一。
一個弱勢的殘疾女子,我們還能苛求她什麼?她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一心撲在教書育人上,她的這種精神不正是各行各業所亟需的嗎?她這樣的人不正是當今社會所期盼的嗎?
教師,不僅可以影響學生,還可以影響社會。曹美琴老師用殘弱之軀支撐三尺講臺,用自己平常的所為詮釋出高尚的師德,她是我們廣大教職員工學習的典範,也是我們社會學習的楷模!我要學習她的大愛精神、奉獻精神、堅守精神、敬業精神,這就是她的精神價值和社會意義之所在。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10
7月6日,在朱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體老師學習了於杏文老師的感人事蹟,首先螢幕上出現主題“辛苦著,奉獻著,快樂著”,我看到這幾個簡單的詞語可是要做到那是多不容易啊,當時我其實還不知道於杏文老師的存在,也聯想不到世界上真的會有這種老師,經過朱老師的講解,我慢慢了解了她,她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她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作為一個班主任,於老師能記得班中每個孩子的生日,並定時地給孩子送上一份生日禮物。並且學生在值周時經常能吃到於老師買的熱騰騰包子。哪個孩子有點傷風感冒的,拉肚子什麼的,於老師抽屜了有各種常備藥。於老師的舉動,讓我看到,一個默默耕耘著,以母愛之情呵護著學生成長的優秀老師。
向於老師執著的學習精神學習。於老師每個週日都會早早到校,迎接住校生的到來,然後自發在班中進行糾錯考試。同時,她和班中的學生一起學習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和他們一起考試,並幫助學生輔導每門功課。於老師讓我看到,一位老師在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一線的踏實堅守。她不僅注重手把手傳授文化知識,又注重身體力行強化思想品德教育,引導一株株稚嫩的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學習於老師的無私精神。於老師以無私忘我為核心,以勇於奉獻、不計得失為基準,樹立起高尚的師德標杆。作為一名教師,於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在瑣碎的小事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感動。
因為於老師的事蹟感動著我回家也仔細看了她的所有報道,她還有“最真於老師”之稱。於老師愛崗敬業,同時有一種忘我的付出行為,雖然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但是我也應該學習她高尚的情操、樸實的情懷、良好的師德、忘我的傾注,她恪守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對學生的一種無私奉獻精神。
今後在這方面我將多向她學習,雖然可能做不到像於老師那樣高尚,我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會盡力地做到最好。
老師學習心得體會11
聽了這堂課很受啟發。為什麼有些老師很認真的備課,教學環節也不錯,可是學生總是不能堅持認真聽?也許聲音就是原因之一。想想自己,突然聽到一個好聽的聲音,會忍不住去尋那聲音的源頭,對說話聲音好聽的人總能不由自主認真地聽他講話。學生每天都聽老師講課,如果老師的聲音不好聽,不厭煩才怪呢。
結合我本人的實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氣息過強,缺丹田氣;聲音過高;純真聲,很僵硬。人的嗓子是說話、交流的“工具”,是人的“第二張臉”。教師職業的特點之一是依靠嗓子進行工作。因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是透過講授來完成的,需要藉助大量的語言表達,把科學知識和資訊傳遞給每一個學生。教師優美動聽的聲音,生動感人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表達,不僅能夠使課堂氣氛相對活躍,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課堂學習的任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享受,當然也更有助於教與學這一過程的順利實施。因此,科學、規範的語言運用在教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聽了課以後,我深受感觸。從事教師工作比從事其他職業的用嗓頻率都要高,更容易出現用嗓不當或用嗓過度,造成聲音嘶啞,聲帶小結及嗓音疾病。很多老師都存在著或多或少,或重或輕的咽喉疾病。我們教師用嗓真的很危險,加上我們用嗓不科學,有時我們嗓門很響,有時說話時間過長,有時說話過多,用嗓環境不好,生活習慣差等等。這都是導致我們嗓子損壞的原因。
“精神暢快、心平氣和、飲食有節、寒暖當心、起居以食、勞逸均衡、練嗓保嗓、都貴有恆、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飽滿、唱出劇情。”這是我國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保養嗓子的方法的經典概括。摘錄於此,但願對我們各位有點啟發,有點幫助。透過本次的學習明白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學會科學用嗓、護嗓,以便在上課時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