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原理》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微控制器原理》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微控制器原理》課程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微控制器原理》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

  在《微控制器原理》精品課程培訓中,張教授與楊教授的學識,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獨特見解與認識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微控制器課程的建設思路、教學理念方面,對於本人衝擊很大。以下就微控制器課程建設,談談本人的心得體會:

  本人所在的黃山學院是一所省屬地方院校,培養電子學科本科人才的目標是:學生具備必要的電子資訊專業相關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成為能夠解決實踐工程問題的現場工程師,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微控制器原理》是一門硬體與軟體相結合的實踐應用性極強的綜合性課程。設定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提高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在課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張教授在培訓中提出微控制器課程教學以晶片為基礎、以介面為主線、以系統設計為目的。該理念非常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微控制器課程的特點。

  《微控制器原理》是常規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的典型應用,要讓學生很好掌握該課程,所需要的基礎知識有電子技術知識(電路分析基礎、類比電路、數位電路、高頻電路)、微處理器結構與原理、測控技術、通訊技術與資料處理等知識。

  在我校的電子專業課程設定中,以上所提課程都已經包含在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的科學最佳化顯得很重要。這裡就對微機原理課程與微控制器課程的銜接安排提一些看法。目前,我校是先上《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後上《微控制器原理及應用》。學生在接觸微控制器課程時,基本上感覺兩門課程比較相似。有的老師也提出在課程體系中刪除《微機原理》,本人覺得不能進行簡單的刪除,而是要科學合理對《微機原理》與《微控制器原理》銜接處理。微機原理課程的開設,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基礎原理及結構,熟悉8086/8088CPU原理、熟悉彙編程式設計及應用。微機原理課程的價值在於深入瞭解微處理器結構與原理,介面技術、彙編程式程式設計。這些對於學生學習微控制器課程非常有效。也因此《微控制器原理》的授課應強調微控制器的結構,尤其是介面的結構與應用、內部模組資源的應用,要強化應用。兩門課程改革兼顧壓縮學時,保證51微控制器的熟練應用,瞭解8086計算機體系結構,學習微機介面技術的目的,改革解決存在的理論教學與實驗脫節、實際應用及技術發展脫節的問題。

  在培訓中,楊教授多次提出微控制器程式設計言語的彙編與C言語的處理問題。微控制器的程式設計與其他軟體程式最大的不同是要求對微控制器硬體很熟,用軟體程式設計實現對硬體的控制。彙編言語是直接面對硬體的,目的碼質量高,執行效率高。如編寫延時程式,使用匯程式設計序實現更精確。而C言語更加簡潔,有助於學生程式設計思維的培養。畢業生從事微控制器工作,主要程式設計也以C言語程式設計較多,當然彙編言語也常常用到。本人的教學與微控制器應用中的體會是,彙編言語與C言語兩者都要在課堂上講授,由於《微機原理》已經有彙編程式程式設計章節,所以在微控制器課程中可以壓縮彙編程式部分,重點講授微控制器留出時間講授C程式設計部分。兩者的教學時間安排要與各個學校的課程教學學時相協調。

  由於《微控制器原理》的實踐應用強的特點,實踐教學就顯得更加重要,目前微控制器課程實踐教學大都包含課程配套實驗與課程設計環節。我校目前微控制器課程配套實驗是在周立功試驗箱上做的,主要是基礎實驗與綜合實驗,從教學效果來看,不夠理想:在有限的實驗時間內,學生往往就是做些驗證性的重複工作。因此,除了保證正常的實驗教學外,實驗室還應該在業餘時間開放,給有興趣的學生提供實驗場所和必要的裝置及材料。透過開放實驗室的做法可以使學生在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使得自主性的實驗變成可能。

  微控制器課程設計在黃山學院已經開展了三年,由於師資力量以及硬體等原因,存在的問題是設計題目不夠豐富;指導的力量不足;軟體模擬還不夠普及。透過這次培訓,從張教授與楊教授的授課以及與參加培訓的同行交流,獲得了不少寶貴意見。

  培訓中張教授積極推薦應用proteus模擬軟體,在微控制器中,所有的硬體電路設計、對應軟體其實都可以在keil及proteus平臺上進行。keil完成微控制器軟體設計除錯, proteus完成硬體設計及系統執行結果檢視。用它來做微控制器的模擬分析、設計無疑是很方便的。它極大地開拓了微控制器學習的空間,降低了微控制器的學習成本,提高了學習效果。

  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黃山學院著力培養實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各高校積極參與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黃山學院也已經參與進來,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微控制器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智慧小車大賽,機器人比賽以及校級的學生科研立項。以這些比賽都與微控制器課程緊密相關,在各項競賽引導下,微控制器課程加快引進新技術,進行相關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教學改革,完善開放實驗室、虛擬實驗室以及學生創新實驗室建設,加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創新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以上是本人對於《微控制器原理》課程建設的一些看法以及教學實踐體會,以後還要在教學中加強自身學習與交流,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積極引入EDA技術,使微控制器課程教學跟上電子資訊學科的發展。

《微控制器原理》課程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3月4日和3月5日,我在安徽省網路培訓中心參加了《微控制器原理》的精品課程培訓,認真聆聽了張毅剛教授和楊青勇副教授對微控制器原理知識的全面解析和教學教法的深刻分析,收益頗豐,主要有以下二點心得體會:

  一、微控制器原理課程特點與定位

  微控制器原理課程是電氣資訊類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課程,是我院自動化、電子資訊工程和通訊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微控制器原理課程是一門面嚮應用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的課程,它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在電類的專業課程中經常要用到微控制器知識。微控制器知識在電類專業整個課程體系中處於承上啟下的核心地位,一般測控系統和智慧儀器儀表的實現都離不開微控制器與介面技術,在各種電子設計競賽以及畢業設計中都會用到微控制器,它是學生就業和攻讀碩士學位的必備要求。微控制器與介面技術是現代電氣資訊類等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術。

  合肥學院是一所應用型的'本科院校,20xx年又被教育部列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建設單位”,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過去的傳統微控制器課程的“重理論,輕應用,理論與實踐不能緊密結合”的教學特點,我們必須重新定位《微控制器原理》課程的培養目標,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掌握微控制器應用系統設計的應用型人才。

  二、微控制器原理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與最佳化

  傳統的微控制器原理課程注重知識導向型,教學思路是按照教材的順序,先講微控制器硬體基礎知識,再講指令系統和組合語言程式設計,最後講介面技術和一個微控制器應用例項。學生只有在課程學習的最後才接觸到微控制器的'實際應用系統,而在此之前的學習由於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會感到學習內容枯燥乏味,因而學習的興趣不高。

  我們需要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構建新的實踐化課程內容體系,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建立完善“以晶片為基礎,以介面設計為主線,以系統設計為目的”的課程體系,以典型專案例項分解模組,可以考慮以一個簡單的“智慧電子鐘(LCD顯示)”專案例項引入,將例項分解得到相應的知識模組,將分解出來的知識模組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別放在晶片和介面設計部分中進行講解,以各個模組構建知識,前後連貫,層層遞進。最後,再將前述內容以系統設計應用來統領全域性,進行綜合,達到以“應用”為主線連線所學知識內容的目的。用典型的專案例項統領整個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反覆性的思維訓練,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增強了學生對微控制器應用性的熟悉和理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於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讓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室實踐教學一體化,打破實驗室和教室的界限,打破課堂理論教學與驗證式實驗教學的界限,教師講解和實物演示(或Proteus模擬演示)同步,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從而達到微控制器原理課程的教學培養目標。

  總之,這次網路培訓學習,對我的微控制器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我會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最佳化教學模式,提高微控制器原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非常感謝二位教授的精彩報告和網路培訓中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