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著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透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2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群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裡—更需要我們!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3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裡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4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裡,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裡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裡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唇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裡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慧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5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裡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裡,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6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裝置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著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說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鉤。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階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裡。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髮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裡;她透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裡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著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7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著、閃爍著、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階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著未來。

  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床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說,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裡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高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說。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著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說,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著,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說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裡閃爍著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8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裡拿著鐮刀,身邊放著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著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裡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著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裡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援下,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9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群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著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廣泛深入學、聯絡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於民。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0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1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2

  張桂梅在她收養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幸。不少孩子由於父母缺乏文化,從小接受不到應有的教育,家庭也無法擺脫貧困。這使張桂梅悟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要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因此,她一直十分關注偏遠貧困山區女童教育問題。她認為,偏遠貧困地區的落後,主要是教育的落後,而教育的落後又集中體現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為提高偏遠貧困山區人口素質,改變貧困面貌的關鍵。基於這樣想法,幾年來,她致力於興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併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黨的十七大期間,張桂梅不止一次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在中央人民廣播網演播室,她接受了9歲小記者吳梓曼採訪。小記者向她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魔法瓶,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張桂梅飽含深情地說:“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讓山裡的孩子都有書讀,夢想山裡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十七大報告提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句話,張桂梅激動不已。她說:“國家提出這樣的教育發展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裡的孩子渴望知識,渴望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現在面臨的困難還很大,需要全社會伸出援手,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山裡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高中階段的教育。”

  作為黨代表出席黨的十七大歸來以後,張桂梅一邊忙著深入機關、學校、企業宣講十七大精神,一邊為興辦貧困女子高中、新建“兒童之家"奔波。11月7日上午,在給全縣的企業老總宣講十七大精神時,張桂梅用自己親歷十七大的感受和一樁樁具體的事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老總們。一位煤礦老闆激動地說:“面對奉獻兩個字,我自愧不如。什麼是奉獻?在張老師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不少老闆表示,一定全力支援張桂梅,幫助她把愛的奉獻延伸下去。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張桂梅一直為之呼籲的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在十七大上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她苦苦追求的興辦貧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10月31日,麗江市已經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正式決定啟動貧困女子高中建專案。現在,張桂梅的計劃是面向麗江市的華坪、永勝、寧蒗、玉龍4個縣的偏遠山區招收4個班200名貧困女生,並於2008年3月,先招初三預備班,9月正式就讀高中。

  與此同時,長期借用華坪縣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即將擁有他們自己的新家。華坪縣已落實3畝土地,並由縣政府安排100萬元,中海房地產開發公司出資100萬元新建“兒童之家”。目前,這個專案已經正式開工建設。據悉,新的“兒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後,張桂梅收養兒童的規模可以擴大到100人。到那時,可以有更多的兒童分享到她的母愛。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3

  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還有一個男生,因為沒有生活費而幾次提出退學。可只有4個月就畢業了,眼看孩子中途輟學,張桂梅心痛不已,每週拿出30元,幫助他順利完成了學業。

  有一段時間,班裡的許多男生夜不歸宿,沉迷網路遊戲。張桂梅得知後心急如焚,直接將行李搬到了男生宿舍,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學習。透過言傳身教,終於使他們戒除了網癮,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健康向上的業餘愛好。此那以後,不少學生有趣地稱她為“校園媽媽"”。

  2001年,張桂梅遠在東北年近古稀的姐姐病危,很想見一見她這位已經20多年沒見過面的妹妹,並給她寄來了路費。可這時,正趕上一個學生住院交不起住院費,她又把姐姐寄來的路費給學生交了住院費,並打電話請求姐姐諒解。

  有一次,張桂梅在鄉下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農村婦女心事重重。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山體滑坡,原來的房子被沖走,各級政府湊錢給她蓋了新房,但自己也借了些錢。眼看孩子就要上學,自己又身帶殘疾,正為孩子上學的費用發愁。張桂梅聽後沒有多想,對那位婦女說:“孩子我揹走,你自己找點活幹,什麼時候有能力撫養孩子,就什麼時候去接回來。"就這樣,她將這個素不相識的女人的孩子背出大山,供他吃住和上學讀書。

  2001年3月,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義務擔任院長。從那時起,她又把母愛給了失去父母的孩子們。

  2007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邀請60位全國部分教師和教育專家到北戴河休假,並允許每人帶一位親人陪同。張桂梅作為雲南省唯一被邀請的教師,她的第一個念頭是要帶多年沒有見面的姐姐同去,但這個念頭一閃過後,她又想到了自己收養的孩子們。於是,張桂梅帶上了“兒童之家”年紀最小的“小蘿蔔頭”。

  現在,“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已經有20多人走向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人。17人分佈在全省各地讀書。另有50人還在“兒童之家”,在張桂梅媽媽的呵護下幸福成長。張桂梅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她卻把自己的工資和來自其他方面的收入都用在了別人身上。2000年國務院給她頒發了5000元獎金,她作為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2003年,“三八”婦女節,昆明市總工會捐給她2萬元用於治病。2005年,華坪縣委、縣政府獎給她1萬元獎金。這些錢經過她的手以後,她又轉手用到了學生和貧困群眾身上。2006年,張桂梅獲得雲南省屆“興滇人才”獎。剛剛從昆明領獎歸來,她就把3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了民族小學,用於新建教學樓。同時,把“兒童之家”的一輛微型車和別人捐獻的一車衣服也捐給了這個學校。幾年間,張桂梅累計用於資助學生、困難群眾和教育事業的捐款已接近50萬元,而自己卻沒有留下一分存款。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4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確信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引用過這句似乎從小學開始就再也熟悉不過的經典話語了。但是,此刻,回想著張桂梅同志諸多的先進事蹟,我還是由衷地想到了這句話並想到了作者司馬遷。在他筆下,亙古歷史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讀來都還栩栩如生、歷歷在目,或王侯將相或鄉野小民,或英雄人物或奸佞之徒……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司馬遷的筆將中華民族精神塗上了鮮明的對比之色,可謂涇渭分明,生命的意義、數千年往事都在這句千古名言的評判之中一目瞭然。

  “十二年,她讓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從此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辦這個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她唯一的執念是“餘生能培養出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讀著、看著、想著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情上心頭,淚落兩腮。這位已經63歲的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的校長,已經將她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為助力教育、擺脫貧困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張桂梅的行動重於泰山,精神更是高於泰山。且不去相比那些腐化的國家蠹蟲,那些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犯罪分子,那些庸庸碌碌的無志之人,還有那些自私自利、渾渾噩噩的小人,就是對比一下那些也自認為忙忙碌碌、按時上班、僅僅得意於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的我們,也著實讓人有些無地自容,因為她是在拿命去奉獻和付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的無名英雄、民族脊樑的事蹟被深度挖掘出來,我們才恍然明白,那些為了共產主義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產階級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已經在這個時代紮根、發芽、結果,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光榮繼承了下來,她以及她代表的這個群體的分量也隨著偉大的時代愈發凸顯起來。在雲嶺大地這塊山少邊窮的土地上,在雲南幾任省委市委主要領導“前腐後繼”的大背景下,在脫貧攻堅進入到最關鍵收尾時刻,員、人民公僕、人民教師張桂梅同志這種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甚至捨生取義,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生、奉獻全部的寶貴精神顯得多麼得難得可貴,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一方面為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和感染,另一方面不免還是有些心酸、心痛,心酸她這後半輩子老了誰來照顧,心痛她身上的十幾種病痛折磨,甚至這些病痛的種類和數量可能都還在不斷增加。病危通知書、多次暈倒、步履蹣跚,這都成了常態,但她卻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有人說,張媽媽的這口氣,撐在他們這群姑娘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在堅守著初心。她的初心,是將全部精力奉獻給大山深處的孩子,照亮他們前進的方向;她的初心,是毅然決然堅持自己內心的理想,將自己的生命熔化進神聖的教育事業;她的初心,是不顧一切用實際行動去改變人生的命運,用不妥協的精神改變貧困和落後的面貌。

  經歷過高考的殘酷競爭,我心裡深深地知道這份奉獻和付出有多沉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驚險也曾經讓我久久不願過多回味那段“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較為苦悶的歲月,但是,我在內心卻始終堅信,那是唯一能夠改變我命運的“龍門”。她用勤勞和汗水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掙來公平的機會,孩子們的進步成為張老師、張媽媽人生昇華的最好見證。在教育資源仍顯匱乏和不平衡的今天,你的努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證。她代表的是雲南擺脫貧困、改變懶惰、走出封閉、發展自我的靈魂吶喊。這份精神尤其需要被呵護,邊遠山區孩子們的未來需要呵護,張桂梅老師更需要被呵護,她就是自我奮鬥、努力拼搏去改變命運的代言人。我知道她代言的珍貴,她是在為邊遠山區代言、為貧困地區的女孩代言,也是為未來代言。在她的努力之下,尊師重教的傳統逐漸重新培養,像張老師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那是一份寶貴的精神圖騰。

  是什麼支撐著她一路走來?她說“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著我的,是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裡不愧。”我不知道,那一排排的獎項對她而言意味著什麼,但是,我知道如果沒有她,就可能沒有這所已經聲名鵲起的免費女子中學,不會有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匯入到這個愛的河流之中;而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她用盡畢生精力籌建和守護女子中學,她的人生也許就不會這樣絢爛而純粹。

  從她的經歷之中我得知,她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滿族農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了,十多歲的她跟隨參加“三線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省中甸縣(現香格里拉市),從此便與雲南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也是外省來的人,也是從來的那天開始就想要紮根雲嶺大地,一方面發展自我,一方面為雲南奉獻。雲南人不排外,雲南人的熱情,雲南人的豪情,都曾深深地感染過我。憑著這份感動,我們就可以找到家的歸屬,憑著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的努力,我們就可以感動他人、感動世界。因此,我們這群人也就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執念。張桂梅也想過,她死了以後,就隨便一火化,扔哪裡都行。“悄悄地來,悄悄地走就行了唄”。當來自各方面的報道鋪天蓋地,真正打動她的還是對孩子的影響,希望孩子們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尤其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她希望孩子們走出去後就儘量去施展才能,而不是總想著自己從而分心。她收養的一個孩子說,那我們想你的時候能不能來看你?她卻說,你在哪個地方想我,我就在你的身邊。我真誠地希望,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為她修建一個雕塑,以供後人瞻仰,尤其是對那些以後可能再也沒有張校長的背影的女高學校未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她們需要知道這段歷史。

  張桂梅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因為貧困也是一種隱私,她叫她們“大山裡的女孩兒”。“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她也在不斷更新改變著教育理念,比如為了爭取不讓城裡孩子笑話,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在能否走出大山都還成為問題的時候,拼命地鍛鍊考試能力是一種必須和必然,但是當種種條件變得更好,適當地放緩步子、讓學生們找到更多的樂趣和興趣也逐漸成為了可能。細膩的心思,充滿人性的教育理念,都是一點一滴透過教育的實踐昇華而來的。然而,我想,畢竟這種總體上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肯定也還是有很多缺失,也有很多很重要的內容需要我們共同幫助把這些慢慢地補上,而不是把媒體所報道的一切現實成就當作終點。

  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一些離奇古怪不可理解的案件,細細思考,很多其實都是教育缺失導致。由於地域封閉導致思想封閉、文化落後,心性缺失必然導致更多野蠻、仇恨、狹隘、短視,時而爆發的一些兇殺大案之中就有很多類似情形,時常讓人掩面長嘆。教育事業是改變社會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根本上還是要加大投入,雖然透過三支一扶等政策指引,越來越多優秀教育資源進入了大山,但是相關政策扶持力度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很大距離,為優秀教師提供優質資源、解除後顧之憂、提供發展平臺的良好機制還沒有完善到位。因此,在號召大家向張桂梅學習的同時,也要深刻反思這些被動局面背後的制度問題,從而進一步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轉型、經濟轉軌、人心逐利。試問,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像張桂梅那樣靈魂純潔?能夠堅守初心和使命?她在用自己的人生,改變別人的人生,用自己的靈魂去喚醒別人的靈魂。她是理想和信念的踐行者,打動我們的是那份真誠,那份寄託,那份守候。還記得希望工程的那個大眼睛女孩,從網路上得知,她的命運已經徹底改變,考上大學,進入國企,當上代表,繼續公益……而張老師也同樣被這樣一些求知的眼睛深深打動過。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無數仁人志士尤其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我想那些思想一定也深深地影響了她。

  一段時間以來,身邊也曾有一些不良風氣暗流湧動,享樂主義走俏,有人甚至公然否定理想信念、忠誠奉獻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提醒我們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為何和如何推動各條戰線各行各業切實有效地向她學習、向她看齊。我想無非就是學習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提升公民的思想境界,讓大家發自內心地去關心和關懷國家民族的命運,並透過紮實的奮鬥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今天都在向她學習就說明我們都還在追求進步,相反如果沒有人願意學習,那一定說明我們的社會出現了問題。反觀一下,與張桂梅相比,我們身邊很多同志確實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還沒有體味到奉獻的境界和樂趣,沒有意識到無私奉獻和真誠付出是提升個人思想境界和人格昇華的必經之路。我不禁又想到了“保持鬥爭精神”,堅決抵制部分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精神萎靡、貪圖安逸、得過且過、知難而退等消極心態,努力倡導和引導昂揚向上、銳意進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必然是我們黨不斷開拓進取中的重要內容。

  我個人也曾有幸被派往臨滄市鳳慶縣的紫薇村進行新農村建設工作,也曾在村子的希望小學教了一些課、分享了一些知識,知道大山深處孩子們的點點滴滴。但與她相比,確實還是非常慚愧。再看周邊我輩法治事業的同仁,有多少真正是為了理想信念而奮鬥。即便是自己辦案,都也還有很多的惰性,沒有真正做到以寫好判決以理服人、以法制統一為任、以人性悲憫為重。說來慚愧,更有幾人將辦案、辦好案、辦出精品案當做一種職業追求,一種互相比拼的動力?怕是有很多人也只是把完成辦案指標、完成手頭任務作為最高要求而已。而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恰恰更加需要堅守廉潔奉公的底線,為公平正義守護,為人權法治奮鬥,在每一個自己審理的案件中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有了這樣的對照檢查,也就知道了更多的應該向她學習的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再度提起這句話,其中的分量更加重了,內心的情懷更加真了。一個個不屈的奮進者,必定如一縷縷清泉,潤澤雲嶺大地。於國於民於黨,皆有助力、皆創功勳,他們是真正的雲嶺脊樑。我願意向她、向所有同道的奮進者學習,紮根雲嶺,為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5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

  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張桂梅同志深深紮根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愛教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別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愛學校,不顧身患多種疾病,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在教學崗位上;她愛學生,拿出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共產黨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是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教師的榜樣。張桂梅同志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張桂梅同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張桂梅同志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切實加強師德建設,真正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勤奮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透過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以後,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為園丁,做到教育安心和專心,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熱愛本職,踏實工作,不追逐名利。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講好普通話,使用規範字,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絕不得過且過和放任遷就學生,而要以又紅又專的高標準要求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深入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多辦實事。

  敬業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人生的價值在於奮鬥、進步與奉獻。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條。有人說,偉大的科學發現和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敬業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業也敬不起來。道理並非如此。教師們發揚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可感召成千上萬人投身到教育事業建設中,推動社會現代化的建設與發展。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長期能愛崗敬業,創造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需要我們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