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心得體會範文

營商環境心得體會範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營商環境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營商環境心得體會1

  隨著市委徐書記提出要把我市建成“中國最優營商環境城市”的口號以來,各縣市區及鄉鎮各單位紛紛投入到圍繞這個主題的大討論中。個人以為,好的投資環境就像清新空氣,對於外商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努力為投資方提供越來越“親”和“清”的投資氛圍,把營商環境打造成吸引投資的“金字招牌”。因此,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口號,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探索。

  第一、思想解放是關鍵。要想讓衢州衝出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讓257萬衢州人民真正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解放思想是關鍵。要放大格局,站在更高層次思考問題,慢慢從“小農思想”的影響中走出來,要以一種開放的思維看待問題,透過引進先進企業的工作方式和發展經濟的模式,開啟封閉的“腦神經”,激發活力,才是營造優秀營商環境的第一要務。

  第二、放寬市場準入是前提。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本身的自然規律。從經濟學角度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透過價格槓桿和競爭機制,把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環節中去,並使企業實行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訊號反應靈敏的特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因此,可以說,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是做好市場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放寬領域和市場準入深度,才能提高外來投資興趣,讓投資方從根本上認同當地、信任當地,為下一步擴大投資力度奠定基礎。

  第三、提高公共服務是基礎。個人以為,要想做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就要從自身做起。建議學習金融系統的服務模式,把“熱情、周到、主動、微笑”的標準植入每個幹部的心中,在接待客商的過程中讓對方產生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提高真實投資力度。前段時間,市區兩委黨委針對幾起破壞營商環境的案例進行了通報,並透過紀委處置了一批履職不力的領導幹部,高度體現了市區兩委黨委對打造優秀營商環境的態度和決心。

  在“南孔聖地、衢州有禮”的宣傳口號下,要讓每個人提高營商意識,打造濃厚的營商氛圍,建設優秀的營商環境;同時,對營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優先提拔使用。牢固樹立起支援改革創新的鮮明導向,引導廣大幹部把精力聚焦到創新營商環境、推動創新發展上來。

  營商環境心得體會2

  按照營商環境的傳統概念營商環境是指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稅、關閉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本人認為,還有一個“廣義的營商環境”概念,簡單的定義為:引導資本投資的能力建設,即引得來、呆得住、賺得錢、出的去,即站在經濟長期發展的角度,總結經濟發展規律和科學預測,政府做好各個產業的規劃和扶持,讓企業賺到錢。把產業經濟研究、產業政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營商環境的範疇。廣義營商環境與傳統營商環境的不同是,傳統營商環境是強調被動作為,做到無為而治;而廣義營商環境在被動改變環境的同時,要積極引導企業的發展,政府應起到主動引導產業發展的作用。根據廣義和狹義的營商環境概念的認識,歸納總結以下政策建議。

  (一)加大產業規律的研究,做好產業發展趨勢的預判,並做好各類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1.以大資料為核心,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快速實現智慧製造

  xx現在正在做的,推進工業4.0,智慧製造的力度,正在建立製造業大資料指數,未來,製造業大資料指數將成為xx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的利器,支撐其實體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隨著資本、土地和勞動力等傳統生產因素對經濟發展刺激作用的減弱,全球主要國家都希望依託數字經濟規模實現持續增長。同時,以製造業的“數字化”為基礎的“智慧製造”和以產業互聯聯網為依託的“精準定製”,將成為未來工業生產的主流。xx應該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推動xx省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方面xx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是好的開端。20xx年3月下旬,xx在全國率先出臺了《xx省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實施方案》和《xx省支援企業“上雲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若干扶持政策》,聚焦製造業降本提質增效。

  2.加緊多種規劃的銜接和協調工作,儘快做到多規合一,減少政策摩擦成本,營造邏輯統一、合理、快捷的政策環境。環保、國土、農業、林業、水利、水土保持等多種規劃的銜接和協調統一。

  (二)國企改革,確定國企的經營範圍

  透過篩選,把低質、低效益非核心領域的國有企業清理掉。從整個社會來看可以降低生產要素的成本。明確國企經營範圍,逐漸退出完全競爭領域,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

  (三)從制度層面加強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助力營商環境建設

  1.制度改革

  在制度建設方面,應進一步加快市場化改革程序,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加強對政府部門公權力的監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和諧有序的政企關係,都將有助於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提高企業執行效率。結合本文的研究,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化改革。

  其一,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建立集中統一的綜合執法體系。長期以來,政府的各個執法部門各自為政,責權界限不明確,存在著重複執法的現象,亦有執法漏洞的存在。工商、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鑑定、稅務以及消防等部門對企業進行輪番檢查,加重了企業負擔,也導致尋租腐敗活動的.滋生。因此,政府應進一步精簡或下放行政審批許可權,有效減少企業與行政部門打交道的時間。例如,政府可設立一站式政務中心,提高行政程式透明度,建立企業對政府公職人員服務滿意度考評機制,從源頭上抑制企業的行賄活動和政府職員的腐敗動機。此外,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的角色由事前審批者向事中以及事後的監督者轉變,構建服務型政府。

  其二,“融資難、融資貴”一直困擾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的問題尤為突出。企業融資困難,導致其難以維持其研發創新活動,亦難以開拓其海外市場。因此,信貸市場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加劇了企業的尋租活動以及政府官員和金融機構公職人員的腐敗行為。企業的腐敗活動促進了其創新行為才會成立。由此,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降低金融業市場準入門檻,大力引入民營資本,增加設立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適度引導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和農村地區。與此同時,要推進金融市場利率的市場化程序,限制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總量中長期基礎建設的融資比重,倒逼其去市場中尋找更多的高風險高收益的融資專案。此外,儘管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主攻方向,但具體到我國的國情,未來信貸市場的發展仍離不開政府的合理介入。例如,合理引入政府擔保機制,緩解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性,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

  其三,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和不動產登記制度。產權制度是地區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特別是在當前資訊浪潮推動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新技術革命的實質是多種資源的投入產出過程,這其中就涉及到許多複雜智慧財產權的形成、歸屬和轉讓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深對產權保護制度的認識,要進一步完善立法建設,明晰產權,維護企業產權合法性,保障私有財產所有權,這也是實現混合所有制度改革的關鍵所在。在農村地區,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力,提升其對宅基地、住房等不動產的處置權,盤活農村經濟。

  2.政府行為

  政府在企業的尋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政策制定往往是企業制定戰略行為的依據。因此,提高政府行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能夠有效抑制企業的尋租動機,營造更為完善的營商環境。

  其一,政府應不斷提高其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和行政活動的網路化。以政府採購為例,其背後往往隱藏著大量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因此,在政府和企業的交易活動中,政府應引入第三方仲裁或監督者,構成相互制衡的三角監督機制。也就是說,政府透過購買公共服務,“請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情”,杜絕政府領導一人拍板的現象。實質上,這也是政府職能的一種轉變,不能讓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同時,要進一步落實政府的公開招標制度,讓所有企業都公平地參與競爭,杜絕政府官員與企業的私下勾結,防止政府部“只選貴的不選對的”的亂象。

  其二,不斷提高政府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一般而言,政府補貼對引導新興產業和企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由於基礎薄弱,融資成本高,新興企業的研發創新行為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抑制其創新動機。此時,政府補貼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參與研發活動的風險,推動產業的技術升級。對於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而言,政府補貼則可以幫助其渡過起步難關,扶持其發展。儘管政府補貼政策有其必要性,但也可能導致了很多市場亂象的出現,有違市場公平。例如,沒有資格的企業為獲取補貼,或是有資格的企業為獲得更多的政府補貼而向政府官員行賄,虛報企業業績等行為。因此,政府在對企業進行補貼前,應建立相應的審查機制,確保政府補貼成為用在刀刃上的好鋼,保障補貼的公平性;在補貼之後,政府亦應進行績效的評估和監督,確保補貼的有效應性。

  其三,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外資企業對我國文化制度和政治體制愈加適應,外資企業的本土化程序已基本完成。同時,我們的研究也表明,外資企業的腐敗活動不可忽視,其利用中國製度缺陷進行尋租的動機似乎並不弱於內資企業。因此,政府應取消對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實現不同所有制企業享受平等待遇,保障不同企業之間競爭的公平性。與此同時,政府也要進一步擴大投資開放的領域,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權限制、經營範圍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銀行業機構、資訊通訊服務除外),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者平等准入的營商環境。

  (四)加強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設

  第一,對標國際一流,進一步完善構建適合xx省實際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較之國際上已有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工作,xx省在這方面的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構建既體現本地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又與國際體系接軌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最佳化營商環境的基礎工作。

  第二,定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營商環境追蹤調查。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結構、不同規模企業、不同性質企業所需求的營商環境具有差異性。建議展開追蹤調查,定期評估不同型別企業對最佳化xx省營商環境的差異化需求,為重塑xx省營商環境新優勢提供決策依據。

  第三,著力提高社會安全感。各地積極組織開展區域性、方面性打擊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盜竊企業財物、強裝強卸、欺行霸市等違法犯罪行為,把涉企報警求助事項作為一類警情優先處置,對大案要案實行掛牌督辦。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化解涉企矛盾糾紛。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商事仲裁工作的聯絡與指導。透過組建仲裁學會、召開仲裁座談會、舉辦專題研討會、強化對仲裁委員會換屆指導等形式,指導推動各仲裁委做好仲裁工作。積極營造規範有序的法制環境。

  第四,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商事制度規範。強化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對違法設定市場壁壘等不符合經濟執行秩序的規範性檔案堅決不予透過。

  第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把企業當著政府的客戶來經營和維護。

  (五)從審批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著力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務環境

  一是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對個體登記、出資、住所、經營範圍等限制實行多要素放寬,放鬆對市場主體准入的管制。

  二是嚴格規範市場秩序。創新監管機制和方式,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農資生產、智慧財產權、融資信貸等重點領域的市場監管,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三是強化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約束。在打造省市兩級“三庫一平臺”,包括社會法人、自然人、金融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和統一的資訊共享服務平臺。積極構建起標準更嚴、覆蓋範圍更廣的“黑名單”制度,將直接關係市場經濟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的九類失信違法行為納入黑名單管理。

  四是深入推進涉企收費清理。清理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制定涉企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目錄和涉企經營服務收費目錄兩個清單。

  五是著力最佳化政府服務。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完善政務服務體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