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就業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
有關就業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就業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就業實踐心得體會1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就業一直是社會熱點之一,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就是以大學生創業就業為服務平臺,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機遇。 多數大學生依然希望選擇體制內就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比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壟斷行業。因為總體而言,這些部門和行業就業穩定性相對較高,收入相對穩定,也有較好的個人發展空間,所以成為多數大學生的就業首選。當前我國地區發展差異較大,特別是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展差異較大,大學生大多依然趨向於選擇發達地區的城市作為就業選擇地,而這些地區的人才相對飽和,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同時,當前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企業總體上對知識和素質要求相對較低,很多工作崗位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勞動力就能應對,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大學生的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有著不小影響。一邊是更多的畢業生需要就業,另一邊是工作崗位減少、大量員工失業的現狀。目前,也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工作相對穩定的事業單位上,對此國家政策也作出了積極地調整,公務員和大學生村官的選拔人數也創下了歷年來的新高,但仍不能夠滿足廣大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並且金融危機是危機的同時,也是機遇的暗示。但僅有創業打算不等於能實現創業,只有為創業的畢業生營造好的創業培訓和創業環境、才能使他們真正實現創業。當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也是沒有錯,無論學的是什麼專業,從事的是什麼行業;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只要充分的發揮出聰明才智,就更接近成功。
但創業就業的前提是你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為此凸顯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必要性。在其中你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惰性。心理學家聲稱:人都有惰性,希望舒適的生活,希望得到的更多而忽略付出。在社會實踐中不同於在大學生活中的放鬆,更多的有紀律、原則、職業道德、生活習慣等等的體現。在社會實踐中,會接觸到很多你以往嫌少接觸的,甚至會讓你認識到你人格中黑暗面。當然,這黑暗面不是指暴力等等,而是你的耐心挑戰,品格挑戰等等,你在大學生活中沒有被發現的。在大學生活中,你多數是被發現,而人的眼光總是帶有主觀色彩,不易讓你發現真正的自己。
在社會實踐中,你的搭檔也許是你陌生的,甚至只有你一個人,你有足夠的時間和度夠的空間來思考和發現真實的自己,考慮未來的路,知道怎樣改善自己。透過社會實踐活動,能看到自己和社會需要之間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識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較客觀地去重新認識、評價自我,逐漸擺正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人民群眾的位置。同時會產生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感,不斷地去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大學生普遍存在問題之一,心不夠靜。實踐可以磨練人,讓人浮躁的心平靜,得到安寧,提高自己的素養。現代的我們,對我國的國情、民情知之甚少,社會的複雜程度,遠不是僅憑讀幾本書,聽幾次講座,看幾條新聞就能瞭解的,社會實踐則為我們開啟一扇視窗。大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實踐,親身體驗生活,在與人民群眾的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體驗,從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使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強。
在實踐期間,我看了不少報刊雜誌,瞭解當前局勢;接觸了不少大學生,一起討論大家的問題,互相交流,體會不同的生活;瞭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夢想。
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許多問題單靠某一方面的知識是難以解決的,需要考慮諸多因素,運用多方面的知識的技能才能解決得了。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接近社會和自然,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和許多有價值的新知識,同時能夠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接觸的實際現象進行對照、比較,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逐漸轉化為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業就業依然是社會的熱點,但無論你想創業還是就業,你自己必須有一定的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對各種人才的要求也隨之不斷變化,競爭已成為社會的基本特徵。因此,專業面窄、社會適應性差、綜合能力不強的人才在市場競爭中必然處於劣勢,社會實踐使我們廣泛地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不斷地參與社會生活,在實踐中不斷動手、動腦、動嘴,直接和社會各階層、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培養和鍛鍊實際的工作能力,並且在工作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識結構,獲取新的知識資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就業實踐心得體會2
大學即將畢業了,有這樣一句話“畢業就等於失業”。最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大學生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係著大學生自身的利益,而且這個問題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不至於畢業就失業,所以必須要把握好擇業! 大學生就業的第一階段要自我認識與探索。盧˙豪茲曾說:能力決定你能做什麼,動機決定你要做什麼,態度決定你能做得怎樣。首先,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制定合理恰當的目標;其次,欣賞他人的長處、接納自己的不足,確立恰當的評價參照標準;然後,就是自我能力的探索。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是活動順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內在因素。能力不同,對職業選擇自然存在差異。最後,是自我價值觀探索。價值觀為人們用於區別好壞標準並指導行為的心理傾向系統。職業價值觀是在價值觀在職業上的體現,是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和態度,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
第二階段是大學學習與職業準備。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大學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自我修煉、自我充實的重要場所。為我們追求人生夢想、繼續獲得知識、訓練技能、發揮潛能、展示才華提供了更大的平臺,為我們提供了成人成才的良好環境。
以下是我們三年來的就業創業課程指導:
1、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目的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擇、就業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透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地把握目前就業市場的需求形勢和國家、各省市有關大學生就業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會需求確立就業期看和就業心理,樹立正確的擇就業觀念和就業取向,瞭解大學生就業程式,把握一定的就業技巧,以保證畢業生順利就業。同時,進行相關的職業知識、道德、素質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目前的就業趨勢和職業必備素質和技能,尤其是瞭解獨立創業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使學生在畢業後能夠進行獨立創業,為國家排憂解難。
2、就業指導課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59條第一款規定:“高等學校應當為畢業生、結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原國家教委教政廳〔1995〕4號檔案指出:“開設就業指導課旨在幫助大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規範參與求職擇業活動,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目標,把握求職技巧,解決求職過程中出現的題目,正確選擇職業,為將來的發展與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這說明對高等學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貫徹學以致用、人盡其才原則,幫助學生順利擇業求職的重要措施。也可以說,這既是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指導思想、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具體要求,也是對課程內容的基本規定。結合學生實際,就業指導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3、上好就業指導課的方法
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我們熟悉到,要上好就業指導課,就要注重課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發揮就業指導課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畢業生,應從是否有利於自己才智的發揮,是否符合社會的需要出發,分清主次,作出抉擇,切不可因一味求全,急功近利,好高騖遠而失去良機。因此選擇職業時,要站得高,看得遠,放開視野,理清思想,把自己的命運緊緊和祖國的命運連結在一起,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牢牢把握職業選擇的主動權,在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把自己鑄造成祖國棟樑之才。
就業實踐心得體會3
暑期是一個燥熱的時段,火辣的太陽在頭上環繞,從早晨到晚上,那麼的親暱與相隨;也是一個漫長的時段,漫長到我們能夠真正的用心去好好做一件事,無論成功與否,無論結果如何,相對著十幾年的校園生活,它都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大學的我們已經過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年齡。曾經的我們,可以單純的坐在教室,一遍又一遍的看著概念,讀著定義,記著原理;還可以認真的做著試卷,重溫錯題集上標記,默默地誦讀著一些正確的選項,以及那些喜歡或者不喜歡的詩句;還可以偶爾偷懶,悠閒的看一本思慕許久的書籍,讀著那詩化的詞句,幻想著未來的某一天,在一個溫暖而不燥熱的午後,就在家裡的`陽臺上,搬來一把躺椅,靜靜地把玩書籍。
但是,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那個我們曾經幻想的年齡,已經快要走到我們的眼前,而我們對那個年齡幻想的保證卻沒有絲毫的信心。因為當我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那一刻,我們都會被我們無法回答的一問給問住“你有社會工作經驗嗎?”,社會工作經驗?對。我有嗎?——我沒有,我有十幾年的學習經驗,有十幾年的讀書經驗,有十幾年的文體書寫經驗,有十幾年的做題問答經驗,有十幾年的上課下課經驗,卻唯獨缺少短短的社會工作經驗。當我們在學校時,有多少次會自問,社會工作經驗怎麼有,當我們在將要離開校園時,又有多少次會因為沒有社會工作經驗而害怕走向社會,當我們真正的在社會上時,又有多少次因為社會經驗不足而不予錄用。
社會經驗如此重要,所以當我們的身份還是學生時,就藉著時間增加一些社會經驗吧!暑期實踐不同於校園生活,但絕對是校園生活的補充,在這裡我們不用聽老師講課,佈置作業,但周圍之中,誰都能稱得上我的老師,誰都有我需要學習的地方。社會實踐中,迴歸課本,才真正懂得書中的內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說的不只是已經成理論的內容,還有我們生活中的經驗與積累;又有語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我們真正進入社會時,才明白這句話講的不是謙卑,而是事實。
從校園走出來,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出來,走進生活;從紙上走出來,走入現實。當我們明曉自己的淺薄時,我們已經在進步;當我們知曉自己需要進步時,這已經是我們的成功;當我們成功時,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
就業實踐心得體會4
據中國媒體援引人力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資料,我們發現二零一零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竟達到了630萬人,比去年的611萬多19萬人,加上往屆未能就業的,那麼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將是一個很龐大的資料,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因此,我們在這個暑假中進行了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尋找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方法。在此我就談談本次活動我的一些感想與收穫吧。
透過本次活動,我們發現我國大學生就業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大學生大多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也是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難怪有人講:“與其說大學生難就業,不如說就業難如願。” 而當代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只注重專業知識、忽視心理素質的情況,使一些人在面對困惑或逆境時,總是表現出一臉的茫然,影響到自己的擇業選擇。尤其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敗,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在就業市場上實際表現出,用人單位難招到合適的人,大量的畢業生又無工作可做的“兩難”現象。在擇業時很多大學生只考慮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這也導致了他們很難找到如意的工作。
因此在當今就業也出現危機的環境下,大學生一定要理性就業,就業初期工作經歷和經驗比賺錢更重要。心態是關鍵,要樹立正確價值觀才能從容就業。
大學生要順利就業就必須首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形勢,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調整就業期望值不是對單位沒有選擇,只要有單位就去,而是要在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唸的基礎上重新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這就是說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放棄過去那種擇業必須“一次到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應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透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
當然,在擇業時不能只考慮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更要考慮職業對自我一生髮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在求職中遇到挫折時,要用冷靜和坦然的態度待之,客觀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學會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職中獲得成功。同時,加強專業及社會工作的學習也是促進就業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方法。
我覺得,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學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自己: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堅定目標之後就不要動搖,最好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每天定量學習;二要進行職業規劃,針對自己的專業以及就業目標進行專業訓練,以便對未來的就業有所幫助;三要堅定意志,因為外界的干擾和吸引會很多,一定要有所堅持;四掌握應聘技巧,注重溝通方法;五充滿自信,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六及時掌握優惠政策,積極謀求自主就業。
決定就業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識、方法還有心態。一般地說,知識學得紮實、理論積澱厚實,具備了指導科學行為的理論基礎;如果又善於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會科學得當;對於就業期望值的調整要結合實際,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所以說,既有良好的知識基礎,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又能夠適當調整就業期望,是具備就業能力的幾個重要條件。
適者生存,生存是為了發展。對社會和環境的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卻步。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入社會後才能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在不影響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大膽走向社會、參與包括兼職在內的社會活動是大學生提升自身就業能力和儘快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
總之,作為畢業就業的大學生,首先要積極、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畢業生把希望寄託在社會關係資源上,出現了求職“全家總動員”的現象;一些畢業生則期求依靠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的途徑,因為能否勝任工作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說話。 其次,要破除傳統的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承受著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鐵飯碗”作為首要選擇,也有不少大學生傾向於選擇外企,合資企業等薪酬較高的職業,但很少有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獨木橋”。其實,很多崗位還是非常需要大學生的。比如,近年來,一批新型適應非正規就業方式的職業正在不斷湧現,自由演藝人員、軟體開發人員、翻譯人員、美工設計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職業崗位在社會上走紅,對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見,只要大學生能轉變觀念、面對現實,就不難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了。
就業實踐心得體會5
畢業在即的大學生往往求職心切,明知自己與社會的齒輪尚不能完全契合運轉,卻依然按照自己理想的“職業規劃”去選擇,到頭來往往會碰得頭破血流,甚至有可能把最初的鬥志喪失殆盡。
所謂合理的就業目標,就是指選擇的職業即符合個人的特點,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人職合理的匹配,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多為社會作貢獻的就業目標。今天大學生合理的就業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就業的主要目標。對於一個特定專業的大學生,在目前的就業形式下,最大的可能是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因此大學生應把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職業作為自己就業的主要目標,這既符合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專業特長。
二是就業的次要目標。這是由社會職業結構的不斷變化,相應地對人才的需求隨之變化所決定的。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課餘時間,透過自學等途徑,學習有關知識,培養能力,決定與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
要確定合理就業目標,就要求大學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最佳化自己就業的心理座標。社會的高速發展並不代表急功近利與輕浮草率,很多眼高手低的畢業生把畢業實習定義為“廉價勞動力”,甚至是“浪費生命”,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毛瑞傑認為:大學生實習經歷對其求職的兩個好處。
一是提高了畢業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從實習中學到了大學課堂上沒有的實際操作經驗;
二是有效緩解了直接就業的社會壓力,建成了就業的緩衝帶,對緩解就業難有一定幫助。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實習生與實習單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形成了相當的默契
並最終成功簽訂了就業協議,從而使就業不再那麼難。
在國家有關部門和一些民營機構的共同努力之下,全國大學生實習資訊的共享平臺日漸形成,為在校學生和畢業生提供豐富的資訊源。服務平臺承擔了大量的實習生組織、招募、培訓、後勤服務等實際工作,把實習工作本身交給實習單位來管理,專業化的分工配合使管理更有效率,實習效果更理想。畢業生在求職心切的同時,要多關注此類資訊,在實習過程中把握機會,學習新知,鍛鍊就業能力,把握就業機會。
素質化教育實施多年,中國的大學教育還存在一個明顯的弊端――側重知識型與理論型的教育,這恰與企業要求的複合型、實操型、技能型的人才相去甚遠。從企業現實需求出發,畢業生們還需要從技能培訓和職業化培訓兩個方面加強培養,使自己的實際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實現成功對接。
由於缺乏就業經驗和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或焦慮不安,茫然不知所措;或情緒亢奮,四面求職,一旦碰壁,又灰心喪氣或怨天尤人;還有的學生優柔寡斷,患得患失,整日心緒不寧,以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如何避免或減輕這種負性心理呢?掌握以下四點是很有幫助的。
一: 確立就業目標是維護良好就業心理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確立就業目標要注意兩個方面:
一是正確認識自我,即認真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氣質、能力水平等,檢查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競爭力如何。現在不少城市成立了人才及職業能力測評機構,大學生不妨去試一試;
二是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即考慮自己的專業和理想職業在社會上的需求量如何,競爭強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職業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該如何彌補;將要去求職的單位對求職者有何具體要求等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確立就業目標,就比較符合實際,可以避免過高的心理預期。
二: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們經受住挫折的打擊,依舊保持進取的勇氣。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肯定會遭受到求職失敗。面對失敗,有的人心情煩躁,精神不振,甚至產生自卑感,這顯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強的表現。真正的強者面對求職失敗,會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努力去爭取新的機會。
三:應變性指大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就業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以便與就業市場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適應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種類及要求的變化越來越快。
有的人在剛進大學時所學專業還是緊俏的,但畢業時卻已經飽和了,以至就業困難。因此,大學生免除就業煩惱的良方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強應變性,如輔修第二專業或儘可能多地學習理想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就業就在身邊,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儘早做好正確導向的大學規劃,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認真遵守,踏踏實實走好現在的每一步,多途徑尋找有利資訊,多角度看待自身 和將來的就業
宏觀定性的同時注重微觀的發展,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同時儘早做好職業規劃,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