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3篇

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3篇1

  何為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著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無論是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個人來說,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揚了人文精神,社會才會生氣勃勃、興旺發達,人才活得有意義,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教師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是文化的傳承、體現和創新。我們說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就是因為教師承擔著這嚴肅的使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被賦予了塑造學生的任務。教師的這種社會定位,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做表率,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所以說“身教重於言教”。身教雖然只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但作用卻是異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來,教師特別需要學習人文精神,發揚人文精神。

  “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教師自身學識底蘊、儒雅風度以及對事業與學生真誠的熱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教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與完善的需要!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裡,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著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瞭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樑,激發學生產生情感的內驅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承受外界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識、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斷提高,個性得以張揚,真正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決定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而要提升自身的素養,教師首先要做個真正的讀書人。教師的讀書是一種積累。學習是我們人生永恆的主題。教師的職業特性,更註定了教師的角色是一個永遠需要學習的角色。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在提升人文素養,鑄就教師魅力中具有永恆的力量。一個教師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必將有賴於永不滿足的讀書實踐。一個成功的老師,必須是一個善於學習的老師,一個善於讀書的老師。讀書是教師汲取精華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傳承優秀文化的通道。讀書是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前提,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一個人成長成才的第一要素,人們不但透過讀書獲得一技之長、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書籍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精神食糧。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讀書,理應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熱愛學習的老師,才能讓學生知道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敬重他。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讀書中盪滌心胸、體味人生、啟迪智慧、增長才幹、學會學習與生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提高。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的課改實踐需要前沿性的理論支援。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倡導學生的閱讀,我們教師首先應該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閱讀活動中去。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閱讀品質。作為一個教師,更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教師只有透過讀書學習,才能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完善文化知識結構,才能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讀書不是為了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當我們將讀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斷提升自身學養的重要手段,我們才能成為新時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識豐富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新課程標準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但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實踐,而且更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善於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做起,創設更為寬廣的人文精神的時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是我們工作在基層的教師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跡。當今的教師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應當這樣告訴自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應該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擔負著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學生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更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著目標的教師。

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3篇2

  透過學習,我知道了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素養的基礎和核心,人文的意義是人學,是人的反觀、自省和自審之學。它超越了生理學的層面和心理學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處領悟人性和人道,進而用人所創造的價值之光去淨化人的心靈。下面我就談一談學習的體會。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和幸福為本。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提高人的素質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人文素養的缺失構成教師成長的最大障礙,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師不可能真正成長起來。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狀況直接影響教師的成長,影響著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承擔起歷史重任,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

  因為沒有人文素養的提高,就不會有教師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沒有人文素養的教師,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學精神,也就不會有很高的審美修養。人文素養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根本之所在。科學離不開人文,否則就會失去主導,走向邪道。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才能確實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只有具有人文素養才能真正懂得並尊重科學,努力去把握科學的本質,並把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那麼,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人”看,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工程師”手下的“產品”,當作“園丁”手下的“花朵”。教育畢竟不同於植物的栽培或動物的飼養那樣的工作。教育是透過主體、為了主體的發展,而在主體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透過這種交流對話,引導、激發學生的自覺意識、自尊意識,使其主動地尋求自我發展和進步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

  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才可能從教書匠成長為能師、經師甚至名師。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

  因此我要學會學習和讀書,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尤其要閱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還要向周圍其他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要利用計算機網路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資訊;還要積極向教學實踐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等等。

  總之,努力讀書和學習、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是我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我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

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3篇3

  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人們對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甚高,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我所理解的教師人文素養的構成主要有: 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教師要有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能對教育事業抱有執著的追求,才能擺脫名利的困擾,堅定自己的選擇,在當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環境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甘於寂寞,甘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偉大的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教師對它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獻身教育為榮、為樂的思想情懷,教師只要有了這些,就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朝聆教誨,終身銘師德”。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因此,我認為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培養教師強烈的職業認同感 ,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會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結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綱”精神,才能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其次,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善於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為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是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另外,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外,要廣泛涉及與本專業有關或對自己的素質提高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這樣,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教師對社會的新知識、新資訊及時準確地掌握,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身上學到更多除了書本以外比科學知識更有實際意義的本領,從而激發學生對各方面技能掌握的興趣,真正達到全面發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過,現在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教師不是聖人,也應該允許犯錯誤,允許有自己的脾氣,可是,身為人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對於教師的人格要求,可能超過對任何人,而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徵。很難想象:一位素養不高的教師,會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教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管理好班級?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著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人文素養外在表現為人格魅力——即一個人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上果敢、作風上的剛毅等所產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時間,收集了9萬份學生來信,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12種素質,包括: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的每個人,仁慈和寬容;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品性,良好儀表,公正、幽默感,對個人的關注、坦率,有方法。這集中反映出受歡迎的教師必須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養。

  我國現階段,有人提出教師的人文素養除了具有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熱愛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外,還應該注重“五心”修養。“誠心”是“五心”修養的基礎修養。“精心”,是要求教師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不討厭一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學生。“安心”是敬業愛崗的前提條件。“恆心”是為人師表的長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業的心理品質。教師也需要雄心壯志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不斷創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從而擔負起實施人文關懷的重任。

  傳授知識,自然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但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擔負起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責任。目前,為數不少的教育從業者還未意識到,教師作為施教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髮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往往成為孩子一生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健康人格。在學校裡,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

  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們習慣於把學生看著是一個“認知體”,把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與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內涵作為基本目標,重思想教化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範而無視表達熱情。因而導致許多學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識和人文關懷意識,在校內和校外呈現“兩面人”現象。而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實際上是一種靈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尋人文精神的迴歸,是我們教育的當務之急,而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的樹立遠大的目標。反之,一個沒有深厚人文素養,舉止猥瑣,語言粗俗,庸俗無聊的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一個沒有恆久引力與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師。歷史上的楊昌濟之於毛澤東,聞一多之於臧克家,沈從文之於汪曾祺,魯迅之於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偉大的教師,永遠會讓他們的同樣偉大的學生銘記不忘,學生的成功為這些偉大的精神導師的人生寫下了輝煌的一筆!因為,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的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中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影響力從哪裡來,以前的師道尊嚴,可能很難約束現在的個性化強的中學生了。而在這方面研究頗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學了,他們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了長期研究後發現: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他們對學生進行了跟蹤,發現學生往往因為不喜歡某一老師而不喜歡他所教的課,許多學習上偏科的學生都能從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學領導者慢慢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為同樣很重要。衡水中學校長李金池用了一個函式式來表達教師人格修為與教學能力、教育觀念以及二者與教師的“教育力”之間的關係:y=kx。因變數y表示教師的教育力,係數k表示教師的人格修為,自變數x表示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觀念等。其實,這裡所謂的“教育力”,最終還是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人文素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依據個人的理解,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表現在向學生指出應形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即具體的學習習慣;二是透過教師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習慣的形成。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都是透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的。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學生透過觀察學習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樣的行為特徵,形成規則,並透過對這些規則的重新組織,形成全新的行為。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首先考慮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著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其次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監督和評價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快慢產生影響。再次教師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由此,我們呼喚教師的儒雅風度,尋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養的教師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資源,為了學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長與完善,作出我們作為教師的最細緻、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規律與學生心理成長規律的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