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讀書心得體會1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年輕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學語文教師》一直與我相伴了好些年。據瞭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

  《語文教師》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先鋒。

  閒來無事時,我喜歡拿一本《小學語文教師》細細品讀,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範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範教師,這裡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歎為觀止。下課後大家請教他有什麼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匯入環節,就讓人聯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著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著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聖職業!

  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讀書心得體會2

  假期裡閱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雜誌,認識了一個新的名詞“比較閱讀”。所謂比較閱讀是將兩個或多個材料對照閱讀,比較、辨別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分析、綜合、概括、重組,形成新認識的過程。

  閱讀教學需要根據文字特點和具體學情來精準確立教學目標。透過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能夠遷移運用,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從“會讀一篇”走向“會讀一類”。

  比較閱讀帶來的創新和改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實現聚焦。

  單篇文字的教學,教學內容往往過於龐雜,教師什麼都想教,結果什麼都沒有教好。比較閱讀透過兩或多個文字或語段的異同比較,能集中、聚焦教學內容。

  第二,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上凸顯自主,倡導發現。

  比較閱讀的重要目的是發現規律。

  在比較閱讀的課堂上,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活動就是獨立閱讀、比較閱讀,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同學們,透過比較,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閱讀,主動探究,有所發現,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發現的快樂、獲得閱讀、表達、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這是比較閱讀的重要特徵。

  比較閱讀有三大價值。

  第一,有利於學生髮現讀寫規律。

  要從單一語段或單篇文字中發現讀寫規律比較困難,學生髮現不了,怎麼辦?教師只能講給學生聽。但是,如果把兩個語段或兩篇文字放在一起,學生就容易發現,就能自己去發現。這是傳統教學不具備的優勢。

  第二,有利於促進學生思考。

  語文課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智慧。我們學校倡導智慧教育,智慧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思維。讓學生在兩個甚至多個相同或不同的觀點中比較、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肯定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思維。

  第三,能引發學生自主學習

  從“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比較閱讀正好可以透過變革閱讀內容,促進閱讀方式的變革。比較閱讀的教學過程可以概括為:比較閱讀—發現規律—遷移運用。教學過程活動的主體都是學生,教師的職責是什麼?是設計比較閱讀的具體任務,在學生探究規律遇到困難的時候搭設支架,點撥啟發,並巧妙創設交際語境,引導學生遷移運用規律。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師生關係的變革,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閱讀、主動探究發現的過程。閱讀發現通常不能一撮而就,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深入、循序漸進的。一次比較,兩次比較,三次、四次比較,在反覆比較的過程中引領學生不斷髮現,享受閱讀發現的樂趣。

  比較閱讀不僅僅是一種閱讀方式,它還能深刻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較閱讀具有重要的人生價值,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讀書心得體會3

  (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九百餘句,兩千餘字的《離騷》,對於我僅剩,或者說僅有這14個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僅此而己!〝靈均〞、〝攬蕙〞太多太多的詞彙那麼陌生!有人說:讀書會使人越來越感覺渺小。今天聽劉雙貴教授講文學修養,著實讓中文系畢業的我折服。

  屈原、李清照、徐志摩。文學巨匠的經典作品,經劉老師點撥,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展示了作者的心路歷程,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不愧是言為心聲!這麼多經典作品,如果用心閱讀,一定能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讀書讓我們有限的生命得以延長!劉老師一篇篇信手拈來,隨口成誦,那富有磁性的聲音,不得不讓我們感嘆:腹有詩書氣自華!

  細細聆聽,心隨所動,做老師需要提高文學修養。因為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更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品位。人之涵養就彰顯在由文化底蘊而散發出的自然之美。

  提高文學修養是一種修練,更是一種心志的礪煉。不能急、不能怠的平和心態是根本!我們以什麼樣的心境讀名著,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更會由此影響到工作、生活,波及到周圍的人。做一個擁有正能量,傳遞正能量的人,是自己的福,更是周圍人的福。

  每天寫些什麼,積累點兒什麼,在日積月累中提高、完善自我的涵養。這是一段苦旅,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先做好自己該做的--提高修養,再做自己想做的--成就學生,成就事業。萬事成敗皆講規律,積腋成裘,聚沙成塔,繩鋸木斷,鐵杵成針。無一例外,都在強調量與質的關係。個人成長的路漫長悠遠,需要每個人靜下來,沉下來去求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曰不能,心嚮往之。

  (二)國學之魅力

  一直以來,我對古詩文等經典都是斷章取義,鮮學鮮用,用過即忘。即使教畢業班複習古詩文,也是如此應付。畢業班過後,一切詩文皆忘。為此常信誓旦旦,要利用假期惡補,要與學生齊積累。可是總擱淺於半途。試思緣由,皆因無內需。

  今聽楊淑芝教授講座,單不說內容,僅從其年愈七旬,口齒清晰,頭腦清明,就令人感慨萬千。老太太國學經典娓娓道來,堅澀難懂的《周易》,經她旁徵左引,日漸清晰。〝相似育人〞的教育教學理論漸漸浮出水面。〝相似、易簡、德圓〞的過程中〝成人成己〞。陰陽自然之間〝隨姿順勢〞、〝以愚誘智〞,做水一樣的教師,行水一樣的教育,研天地之學問。看似高深莫測的教學論竟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厚德載物〞之理原來如此。

  邊聽邊記,更在不停〝百度〞,這些耳熟的經典似曾相識,卻不明其真正的含義。腦袋還停留在上句,楊老師已引入新句。只有不停搜尋網路,搜尋大腦的每個角落,不然自己跟不上楊老師的步伐。看似與教學無關的經典,卻蘊藏深刻的哲理,聽著聽著,驀然有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這或許正是國學經典之魅力。

  隨著教學之路上的不斷前行,我越來越覺得漢語之博大精深,故開始探尋《漢字樹》中字根字源。因古漢語不紮實,故邊看註釋邊聽《史記》。因感古詩詞之精妙,故下載《詩詞歌賦》,閒來隨看隨悟。今與楊教授相比,甚感汗顏。為用而學怎比楊老博學專攻之大義?

  國學之德在於明,國學之魅在於省,國學之魂在於承。由點及面,深研之,必有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