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

  5月24日的《面對面》欄目報道了一條新聞,一個母親因9歲女兒不願讀書,將其捆綁至床頭達130個小時,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終導致孩子慘死。看完報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參加的“家風家教大家談”座談會上一個主任的講話,他講到,從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孩子的管理強度來看,家長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既懂教育,又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種是不懂教育,但是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種,是雖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亂管孩子的人。這三種家長裡面,第二種破壞力是最大的。

  一個家長,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減少對孩子的胡亂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給孩子的話,孩子多半會成長得非常好。我們現在很多是70後、80後的家長,這些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長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沒有文化,但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長恰恰契合了第三種,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對待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成長的非常好。第一類家長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個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規律的,這樣一般會培養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現在我們社會上充滿了第二類家長,本身對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對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對孩子的教育的確很著急,但方式不當或過當,導致許多社會悲劇。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危險的,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家風、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現實意義。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家庭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輸的首要載體,家風家教是培育道德、培養人格的重要途徑。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兒女上行下效;父母行為不端,兒女必受其害。家風家教可以說是聯接個人、家庭、國家的紐帶。家是最小國,國是萬千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強調了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缺失任何一個環節,社會都不會安定和諧。社會發展至今,我們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族減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家風淡化,家教缺位,家規失威,社會上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的不良現象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乘虛而入,有的侵蝕家庭甚至危害社會,形成惡性迴圈。

  因此,去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聯播一檔採訪節目《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播出後,從沒離開但已久違的“家風”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在今年2月18日召開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提出要將家風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劉奇葆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其實,許多家風家教的內涵正是我們如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遺忘的傳統文化,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相吻合,可謂是傳統精華,影響深遠。抓家風家教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達到教育和諧的途徑,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家長樹立良好家風、學會正確家教,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為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這才是實實在在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體、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現。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2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薰陶,形成了我們仁義、寬厚的個性和忠誠國家、孝敬父母的觀念。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良好家教家風,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為舉止,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育與傳承良好家風家教從我做起,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我一直認為培養孩子寬厚待人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也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品格的培養教育。比如,教育孩子不要斤斤計較,教育孩子對人不要尖刻,應該多體諒他人等。鄰居老張經常來我家借東西,過年時有一次借我家的梯子打掃家,歸還時梯子的支腿因使用不當彎曲變形了,我沒有生氣也沒埋怨,安慰了鄰居之後,找人重新矯正修好了。老公說讓鄰居出點維修費,我勸住了老公並暗示他孩子在一邊,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寬以待人的好榜樣。孩子開始還發牢騷,埋怨鄰居借啥壞啥,看到我的態度後就一邊玩去了。類似的經歷不斷地對孩子的性格產生良好的影響。當孩子喜歡的玩具被小朋友玩壞的時候,表現出來的不是尖刻的言語和肢體動作,而是理解和寬容:“沒關係,我爸爸能幫我修好的,你以後玩玩具可要仔細小心點”,孩子的好朋友也越來越多。我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

  “予人方便,自己方便。”社會發展不但需要專業技術,更需要精誠合作的精神。培養孩子好性格,好品質,學會與人合作,戮力同行,將來才能有大作為。

  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人們經濟壓力不斷增大,都在追逐買房、買車、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質利益的同時,價值觀發生了轉變,被各種功利心所綁架,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忽略了家庭道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意義。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有著密切的關係。仁義、助人、涵養常常可以從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

  多讀書、讀好書,依靠書本知識和德育書籍的書本教育也是潛移默化培養孩子忠誠國家、孝敬父母,做守法、自立、正直、感恩的人的有益途徑。我自小就愛讀書,在我的帶動和影響下,孩子也把讀書作為一個接觸社會、知書明理的好習慣。在讀書方面我捨得投資,大約每年購書的花費就達1千元左右,現在我家的藏書有好幾千冊,根據孩子各個成長期的認知不同,我給孩子購買了嬰兒畫報、幼兒畫報、科學畫報、兒童文學、兒童實用文摘等對孩子成長有益的書籍,孩子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肩負著民族騰飛的重任。忠誠自古就是一種美德,忠誠國家是中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我從小教育孩子

  必須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校園規章制度,熱愛我們的祖國。每星期一孩子堅持早到學校去觀看小學裡的升旗儀式,並自豪的跟我說:媽媽,這是中國的五星紅旗,祖國的紅旗,我們大家的!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裡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能做到關心朋友、同事,才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在教育中我很重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自組建家庭以來,我們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家庭團結和睦,關心老人、孝敬雙方父母,噓寒問暖、添衣置襪。行為舉止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三歲時,下著雪奶奶從老家給孩子帶來笨雞蛋,由於天氣寒冷加上汽車顛簸暈車,奶奶一進門表現出很累的樣子,我去拿暖寶充電的時候,孩子端著他的小水杯,從飲水機裡接了滿滿一杯溫熱水(家裡有孩子我把飲水機的溫度始終定在50度),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前挪動到奶奶的床前用稚嫩的語言說:“奶奶喝水,多喝熱水不感冒!”當時感動的婆婆眼圈紅了,我雖然也很吃驚、很感動,但我認為這是應該的。讓孩子瞭解我們做父母的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古代有許多名門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規家訓,其後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相對遵紀守法,這其中家風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為這些族人從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風對他們有著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同時,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家規家訓對他們有著強烈的道德約束力。今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黨員幹部家風作風建設,這些傳統資源無疑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生的光陰若白駒過隙,然而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如鎏金石刻般,雖經時光河流千百年的沖刷,不但沒有流逝,反而越發彌足珍貴。這其中,就有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家風故事,其所蘊含的傳統與美德,融入語言,匯入血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核心。今日看來,這些優秀傳統家風依然可以為黨的建設和國家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父子相傳,精神相繼。父母是子女言傳身教最好的典範,為人父母樹立道德上的典範,養成良好的家風,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親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紀曉嵐稱頌為“行求無愧於聖賢,學求有濟於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時,對子女教育亦非常嚴苛。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其子女也得以傳承父輩精神,為後人所稱道。

  彭玉麟戎馬一生,充滿傳奇,他為清朝中興立下汗馬功勞。然而,他一生曾六辭顯官:他曾因習於軍營而疏於民政,請辭安徽巡撫;以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見識迂愚為由,請辭督掌八省的漕運總督這一“天下第一肥缺”;曾在四年間連續四次請辭兵部尚書……危難關頭,彭玉麟總會臨危受命,而後功成身退,從不貪戀權力。

  彭玉麟廉潔奉公,雖居高位,卻始終堅持“不要錢”的生活準則。他曾將7年間所得養廉銀二萬一千五百餘兩,分文不取,全數上交國庫充作軍餉。在權貴當道、橫行的清末,彭玉麟成為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的名臣。

  不僅嚴以律己,彭玉麟對待子女亦非常嚴苛,從家書中可以看出其良好的治家風範。當得知兒子修葺舊屋花費不少時,彭玉麟“諭子”書中寫道:“以起屋買田,視作仕宦之惡習,己身誓不為之……不料汝奢靡若此。”“今小民廬舍被焚,歸無足蔽風雨者,官員亦多貧乏,兵丁欠缺糧餉……小子狂妄,使予赧愧!”他還曾勸誡兒子“習勤保家聲”:“今後當痛自改悔,銳志向學,慎勿享餘蔭,以為衣食飽暖無所憂,便學走馬王孫故態,蓋自墮落之不足,而墮落其家風也。”

  不僅對子如此,彭玉麟對親屬亦多有要求,他寫信給弟弟告誡其不要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用之則引私人,結朋黨,於國事無補,徒糜國庫……恐其違法,而有私情屈逆吾心,不能正法。”

  要想為子孫後代樹立良好家風,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堅守原則。自己作出典範,無論是在多麼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始終保持清廉本色,這才能夠成為後人的榜樣。現在的黨員幹部也要先做到自身過硬,這樣才能正人正己。同時,家風也需要有意識的養成,對子女親屬的不當行為要時常提點,才能及時矯正,築牢思想防線。

  家風的力量總能穿越時光,發揮出令人驚歎的道德引導力和約束力。家風家訓家規,或刻於石碑之上,或鐫於牌匾楹聯,或傳唱詩詞之中,其影響力早已超越有形,於無形無聲處指引著子孫後輩向優秀先輩看齊。有些家風已傳承幾百年,如明朝太僕寺卿何以尚所相傳恪守的何氏家訓,500年間不曾斷續,教化早已超出本家族人,對當地整體民風民情亦有著澤潤之效。

  何以尚歷任明朝戶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等,官至太僕寺卿。他一生為官清正忠誠,敢於與當時的權臣嚴嵩的行為做鬥爭。何以尚之所以能夠剛正不阿,與其家族家訓有著密切聯絡。

  早在明朝初年,何家就制定了《何氏家訓十二則》,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敬祖、敦族、為善、守成等12個方面,教育子孫忠孝、清廉、正義。何以尚的父親何世錦孝行出名,對子女的教育也很嚴格,他在庭院懸掛“非仁毋為,非義毋行,夙夜匪懈,無忝爾所生”的訓辭匾額,並一再力戒後人“但為天子官,勿為私家官,但為庶民官,勿為子孫官。”

  何以尚中舉後,鄉民在村中旌善亭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慶賀儀式。慶祝之時,何以尚建議擬些村規民約,以改變村風,弘揚正氣。於是在其父的主持下,擬定了《鄉約十條》掛於亭中,並更名亭子為“鄉約亭”。歷經460多年,“鄉約亭”一直完整地保留至今。何以尚的一生都在忠誠地踐行著何氏家風,在其告老還鄉時,朝廷封賜璽書稱其“承家節操,澡行詩書;宏猷末試,終養歸休;教子以孝,而作之忠。”

  “村中子弟務宜禮教修明而後文人蔚起,人才輩出,簪纓繼美,登科甲之榮。村中子弟務宜讀書積善,正心修身,弘揚文章報國,忠孝傳家風。崇尚節儉以養廉,厚儲資財以育才養賢……”這10條鄉約與何氏家訓一起,成為傳承何氏家風的精神紐帶,從此該鄉中秀才、舉人的,在興業縣居榜首,自明嘉靖至隆慶、萬曆三帝就有12人中舉。縱觀歷朝歷代何氏族人,不論文治武功,始終遵法紀守規矩,為民者鮮有違法犯罪,為官者均清廉正義。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4

  家風家規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家風、學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啟蒙,學風是對人生的充電,社會風氣則是對人生的淬鍊。

  從當前來看,家風與學風的銜接,是亟待研究的問題。只有二者互為補充,個人才有強大的精神積澱去閱讀社會。日前,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在北京四中舉辦了以“黼國黻家,櫛風沐雨”為主題的家風大家談活動,教育專家與學校師生一道,暢談家庭教育心得,共論家風建設路徑。現摘編幾篇,與讀者分享。

  別失去欣賞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否則,再好的教育理念都無法實施。然而,許多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失去了欣賞孩子的能力,這讓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賞孩子的原因,一是現實與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覺得孩子一無是處。經常有家長說這樣的話:你看你,都考成這樣了,還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小學或初中階段相當於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賽,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後一名,重要嗎?

  作為過來人,教育者和家長其實都清楚,一個人未來的發展,與小學或中學時代的考試分數不能畫等號。可是做家長的,怎麼就在孩子的分數面前失去理智,讓憤怒扭曲了人性,讓自己失去了欣賞孩子進步與成長的能力呢?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優秀的家長身上,能發現共同的特點:比如夫妻恩愛和諧,帶給孩子陽光心態和安全感,孩子也會對他人更信賴與親近。比如家長有長遠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視孩子心靈的成長,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績,也不只是關心孩子的物質需求。家長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援孩子的嘗試,與孩子溝通順暢。

  家庭和學校應該是攜手的關係,方向是一致的: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層面,學校可以做一些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瞭解家庭,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一直以來,我覺得最樸實也最動人的一句宣傳語是: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我們每天都會走出去,然後又歸來,起點和終點都是家。讓家成為一個最好的歸宿,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家對每一個成員的期許,首先就是平安,是快樂。我想和家長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棄自己,從豐富自己開始創造生活,為孩子樹立榜樣。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5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從古至今,《誡子書》、《勉諭兒輩》、《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作為一個尋常百姓家,我的家風就是“踏實做事、真誠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損他人的事。即:做好事,當好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響大家。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6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6月8日—13日,公積金餘杭分中心機關支部組織開展了學習鄭義門家規,正家風、立家規、嚴家教活動,切實加強黨員家風家規建設。

  一、黨員分頭學。各黨員開放式學習了《鄭義門》家風,並結合自家家風寫體會談感想,提高對家風重要性的全面認識。大多家庭都包含著禮貌謙讓、勤勞節儉、艱苦奮鬥、尊重寬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風與傳承,倡導禮義持家。

  二、科室集中學。各科室負責人牽頭,對鄭義門家風進行討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的修養,先將家庭管理好,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效力。與黨員自學相比,科室更多是對廉政廉潔的討論。

  三、持續深入學。支部藉助本次活動,將家風教育納入分中心文化建設,逐步成為公積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常抓家風家規教育,牢記家和萬事興,注重家風對政風學風的帶動,營造良好氛圍,厚植勤政廉政基礎。

  此次活動讓黨員重新審視了規矩的重要性。正像鄭濂所說,有人監督時恪守規矩並不難,難的是一個人在無人監督時也能抵制誘惑,堅持操守。要把規矩化為嚴以律己的自覺,不忘初心,不失公心,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7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說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溫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裡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裡,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說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說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說,要麼只說好。但是,有實在人說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說,說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說。娶媳婦看丈母孃,說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說,有人說,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8

  望著牆上的時鐘永停歇的秒針繞了一圈又一圈,忘了你的離去有多久,只知道我痛得很深很深。又得寫心得了,每每這個時刻,我的心都很痛很痛,因為我又得把結疤的傷口撕裂開。你可知道,你的突然離去,是我一輩子無法言語的痛。曾經想過時間是治癒傷痛的最好良藥,總想著以後會好的。總認為一切都會過去的,可是現在想來,依然是錐心的痛,只是我現在有了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我們的女兒。女兒啊女兒,你一直都是媽媽的動力,以前是,現在是,將來更是。幾年來在沒有你的日子裡,我和女兒一直共同成長著。

  女兒啊女兒,為了你,我從悲傷的繭中破殼而出。家庭的變故,猶如天崩地裂。我的世界開始倒塌了,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吃不下睡不著。每天是媽媽一口口湯水地給我灌下去、就這樣在家裡整整呆了快一個月,從未走出過家門。這段時間,每天晚上臨睡前,是女兒最傷心難過的時刻,也是我最艱難的時候,6歲的女兒總是哭著要找爸爸,而我只能強忍傷痛,安慰她說,爸爸去了美麗的天堂,他在那裡一直關注著你,你要表現好,爸爸就會很開心了。從此,女兒也越來越懂事,常常說,媽媽我要好好吃飯,快快長大,好像爸爸一樣可在幫你做事。此時,學校的領導,同事,親人們常常為我送來了關心,他們關切的話語猶如一陣陣春風,溫暖了我的心靈。從他們的臉上,我也讀懂了擔憂,為我的現在擔憂,為我的將來擔憂。想到可愛的女兒,想到你依然陽光的笑臉。於是,我抬起頭來,重拾笑臉!

  女兒啊女兒,為了你,我一肩扛起了我們的家。沒有了依靠,學會了騎車,學會了交電費,學會了取款,學會了放手,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在工作中尋找開心的源泉,學會了在苦悶中尋找快樂的理由!看到女兒你的笑臉,我再苦再累也值得。看到你那麼愛畫畫,媽媽咬咬牙,也送你去學畫畫,你也非常爭氣,你的每一張畫,是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每張畫都讓我愛不釋手,我總是看了又看,每次看到你的新畫,我總忍不住,拍下來,傳到qq空間,閒時,總是看了又看,讓我消除疲勞。有一次,你在作文中寫到:媽媽,在我心目中,您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自從爸爸的離去,您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家。雖然再苦再累,可您從未在女兒面前埋怨過,在我心目中,您真的是一位堅強的媽媽。在生活中,您給了我雙重的愛,父愛如山,母愛如水,讓我雖然缺失父愛,卻依然健康成長。我想對您說,我這有您這樣的媽媽而自豪、讀著讀著,我的眼眶溼潤了,女兒真的長大了,懂得理解媽媽了,媽媽依然會為你扛起一片天,雖然媽媽的肩膀沒有爸爸的寬闊,但媽媽會為你撐起一片天。

  女兒啊女兒,為了你,我帶著你走在陽光的路上。經歷了這些,媽媽也明白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於是,唐寨山上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駕雲亭中灑下了我們的汗水,媽媽帶著你領略了九仙山的神秘,征服了大小險,春來尋春,冬來看雪,秋來賞葉,夏到玩水。我們一起行走在陽光下,領略著大自然的美麗,一路風光一路成長。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9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傳揚好家風,才能涵養好的作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知規矩、守紀律,此謂禮,亦為道。

  紀錄片《守望家風》由“家國”“儉廉”“善仁”“孝忠”“傳承”五個部分組成,草灰蛇線、伏脈千里,從浙江鄭義門《鄭氏規範》如何由“一家之規衍變為一國之法,一門家風演變為一國之民風”切入,對《顏氏家訓》《誡子書》《錢氏家訓》《範氏族譜》等大家家風家訓所蘊含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文化基因進行解讀,向世人展現中華傳統家訓家規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揭示了好家風既是以德持家的靈魂所在,也是淨化個人身心的重要力量。就企業領導幹部而言,家風看似個人小事、家庭私事,但卻是直接影響職工士氣和社會風氣的大事。

  家風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人生的方向,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句名言,時刻鞭策著我,受益匪淺。

  作為中鐵二十局的一名普通員工,我認為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裡的風氣,家裡的風氣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子孫後代。憶起昔日媽媽常言道:我們為人處世,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此謂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守信,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不虛假。小時候,對我來說,這一番話還是一片迷茫。自從我上了學,走上工作崗位,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從中讓我懂得了媽媽的訓話,就是我的家風。我堅信自己也能做到。

  良好的家風不但成為個人前行的動力,更應該成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始終秉持的信念,這樣的“家風”,將伴隨著一個有夢想的國家、一個有理想的企業、亦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不斷走向輝煌、走向成功!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0

  5月22日,專案全體在位人員觀看了紀錄片《守望家風》,進一步加強了全體黨員幹部職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意識,從中也讓我受益匪淺。

  家風正、則風氣正,家風的好壞不僅影響著一個家庭,更影響著整個社會風氣的好壞,社風民風正,國家則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當我看到《守望家風》第一集中關於鄭氏家族簡介時,瞭解到他們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我內心為之震撼,是什麼讓他們家族一直延續至今?而且一直經久不衰並且受世人尊敬。沒錯,正是他們家風家規時時刻刻鞭策著他們,告訴他們這件事情該不該做?哪又該怎麼去做?怎樣做才是最好的?鄭氏族人人人都謹記家風家規,嚴於律己,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才得以讓整個家族長久不衰。

  此時,我又想到了孟母為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使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讀書,成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還有片中俞德淵、于成龍的良好作風都值得我們學習,家風家規無不體現了祖輩們對後代的希望與鞭策,同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的家風家規。

  透過觀看《守望家風》,我覺得小到每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規,大到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與氣魄,也需要每位成員去嚴於律己的遵守,才能經久不衰,才能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1

  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裡,家都是每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碰觸,家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家給了我們太多。

  家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最小的組成,正如我們經常說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就是一個家族一直以來的處事準則和價值觀,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每個人心靈健全的培養土,他影響著人的社會行為,這就是為什麼良好的家風對於國家的安定有著如此的大的影響。

  正如影片中講到的鄭氏一族在回答朱元璋“何以治家?”他們回答到“謹守祖宗成法,因以家規進。”朱元璋聽後喟然長嘆:“人家有法守,尚能長久,況國乎……”小家都有自己的家規可遵守,便能長盛不衰,何況治理一個國家。如此,如果每一個小家都能遵守家風,那我們國家這個大家便也能長治久安了。

  家風的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他也是不斷的創新包容的,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現在人在繼承傳統的家風下,也不斷的結合新時代背景下,創新融入新的家風,例如我們新時代的家庭在傳承傳統的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下,還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中國夢的新思想,為家風注入新的元素。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老黨員,在她的薰陶下,我一直從小學到大學一直爭當優秀的少先隊隊長,初中積極入團,大學積極入黨,大一就寫了入黨申請書,我的家庭也一直給我灌輸正確的三觀,教會我不怕吃苦,努力上進的價值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在聽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對青年的鼓勵中,我覺得我在今後的家庭中,也會把新時代中國夢傳承下去,小家的夢與國家的夢緊密相連,良好的家風也必會給國家帶來一股清風。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採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製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採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麼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絡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為,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係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眾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為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為“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為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曆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範,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為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當前,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3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蘊,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蘊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臺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臺等車,小女孩手裡吃著零食,然後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著她對她說“媽媽在家裡怎麼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裡”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裡。年輕媽媽的教育讓小女孩知道了亂丟垃圾是不對的,這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小女孩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必然會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

  說到氣質大家腦海裡肯定出現了大家閨秀,紳士風度這樣的詞語,對,就是這樣的,良好的家風會有一種良好的氛圍,在這種有氣質的家庭的家風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說髒話,見了長輩要行禮打招呼,走路要目視前方腰板挺直等等。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的氣質的一種表現。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剷平。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誇娥氏二子把山揹走。有人會想我們是在談家風,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已,其實不然,愚公為什麼說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是因為愚公的家風,愚公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辦到搬走兩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大智慧留給了後人,後人一代一代傳承這樣的家風,相信一定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個家族的家風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誠信,正直,勇敢,真誠,坦蕩,寬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醒等等。

  社會是由家族組成的,好的家風會形成好的社會風氣,一個民族的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好的家風的傳承,讓我們把好的家風傳承起來為社會的繁榮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裡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樓街道聯合金色朝陽培訓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餘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麼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隨後,她講道:家風家訓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每個家庭教育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重要教誨。家庭成就孩子的教養,品格來自家庭的傳承。“傳統文化是寶,我們要一起學習。”

  “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見一個父親領著10歲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這個父親接了個電話,他馬上說,這事我幫不了你,我現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聽了王虹老師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師總結說:“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誠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王虹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誠以及美國第一任華裔內閣趙小蘭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後,居民李華感慨頗深,分享了聽課後的感受,她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或作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裡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的組成要素,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成為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無聲的動力、無言的激勵,它的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教育活動,我們非常喜歡,提醒我們這些老人不要溺愛孩子,引導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樹立家風家規的意識、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建設。”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4

  若是留意,便會發現路邊的花壇是多麼的整潔,裡面的植株沒有冒冒失失的長到公路上,而是規規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絕不逾越花壇的邊緣。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亂無章,讓人難以前進半步。家長就像是園林工人,孩子就像是這些花草,不經修剪,難成人才,而家風家訓正是影響孩子的無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學習與鞭撻是我們家的家訓,就像是小樹在小的時候不經過扶持,那麼長大後可能會稱為一顆沒有價值的樹,只能被用作柴火。一個人,若是在小時候不予以鞭撻,走上歪道,那麼以後是很難再走回正道的。行為舉止要在小時候就加以規範和約束,使之成為習慣,長大之後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

  孝順是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比如說,在家裡老一輩的人說活,小一輩的都要好好聽著,就算是說錯了,也不可當面指責,可以事後悄聲提醒。不可高聲而語,不可頂撞老人,不可早於老人動筷,不可長輩站立幼輩坐,家中以老為尊。從小便收到這種風氣的薰陶,尊老愛幼就已經形成了習慣,形成了風氣,即便出門在外,也會牢記這些教誨,良好的習慣帶到社會,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順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個有錢人,他每月都會寄錢給他的父母,僱用的保姆,卻不經常回家看看他們,那麼也不能稱之為孝,這是假孝。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它對於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不可忽視的約束作用。家訓會隨著家族的發展而不斷流傳,同樣,家訓也可以作為一個家族的形象,當一個家族被別人說起時,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這個家的家訓,它象徵著這個家族的品質。家訓在祖國的繁榮富強上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國家的昌盛繁榮自然也離不開良好的家訓。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的往往是因為家族中有一位出類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再經過家族子孫代代的恪守祖訓,漸漸地才形成。

  因此,擁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家訓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重大作用的,無論何時都不可忽視它的存在價值。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而我家的家規的一些規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裡的收入高低,生活是否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持家。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5

  家乃國之本,家風則是國風之基石。《守望家風》透過講述歷史、正視現實,將家風深入淺出的層層剖析。家風在古代的精神層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可關乎國家之興亡、小家之衰敗。家風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澱,如今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

  該紀錄片由“家國”“儉廉”“善仁”“孝忠”“傳承”五個部分組成,透過《顏氏家族》《曾國潘家書》《錢氏家族》等大家家風家訓,向我們詮釋了家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家庭或家族長久以來綿延不斷的教育成就的家庭風氣。家風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它的孕育和傳承,不僅能夠提供一個人健康成長的保障,更能促進一個家庭的穩定繁榮。

  家風是一個家庭綿延在血脈中的基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個人的品行與其家風是有直接聯絡的,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其家風、家教一定十分嚴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道出了個人品行、家風家教、治理國家之間的關係。

  家風是一種精神,是一個家庭的形象,也是一個家庭的魂魄,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樹立積極、健康、正派的家風,摒棄那些消極、醜陋、歪門邪道的“家風”。小家小到家庭,大家大到國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正能量,它是當今中國發展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的,家是人們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學會做人,步入社會的起點,優秀的家風更是融入社會的“七彩石。”我工作的中鐵二十局集團引江濟巢C006-2標專案部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當然我們也有“家風”,它是一種行為準則、規範,它不同於法律,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以愛興家、以德治家、以儉持家、以廉保家”的效果。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是“國風”成長的精神食糧,所以從我做起,踐行家風,弘揚家風,使良好的家風成為為人做事的“保險栓”,抵禦歪風邪氣的“防火牆”。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6

  “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我省浦江鄭義門的家規家訓對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治家與治國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鄭氏的子孫便是有這治家規範,才能締造宋元明清四朝173名出仕為官者無一人因貪而罷官的良好家風。 中國傳統社會提出的治國與修身,齊家之間的緊密關係,在當今時代也是充分適用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需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這幾個層面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家庭才能和睦興旺。無數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社會才會和諧發展。

  一個家庭優良的家風家教主要源於這個家庭是否有著正確合理的家規家訓,以及是否能夠嚴格的執行這些規範。在古代我國幾乎每個村落,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廟宗祠。這不僅是中華姓氏文明不斷髮展傳承的途徑,也是每個家族家規家訓執掌之處。在古代若去世後牌位不能進宗祠,是一件極其不體面的事,因此家族裡的人會努力的去踐行家規家訓。另外,透過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讓子孫輩從小便懂得遵守家規家訓,從而形成一個優良的家風。

  雖然不同的家族,不同的時代,家規家訓會有所不同。但是家規家訓的精髓必定是傳承了中華民族溫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的十字傳統美德。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肩負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有必要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套符合這個時代要求的家規家訓,傳承我們的優良傳統美德。作為黃氏後代,我深入研讀了《黃氏峭祖誡子訓》,並對其核心進行歸納總結。

  家教家風的心得體會 篇17

  看完了大型廉潔紀錄片《守望家風》後,讓我覺得自己的`靈魂經過了一次乾淨徹底的洗禮,每一集都讓我內心深受感動,深受啟發。對於我來說,《守望家風》是讓我如何成為一個認真負責的鐵建人並兢兢業業完成我的工作的方向標,是讓我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上對的起父母的養育之恩,下做好一個好父親的指路燈。

  正如成龍唱的《國家》這首歌裡: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成為現代中國人,我感到自豪驕傲,我愛我的國,我願意為她奮鬥終身,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我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做貢獻。家國一體,我祝福我的祖國,我感謝那些為人民做貢獻的人,感恩那些為了千萬家的時光靜好而忍重前行的人。希望我們的中國夢早日實現,盼望我的國家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努力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人生繫上品性的“第一粒釦子”,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家國情懷世代流淌,綿延不絕,凝聚成巋然不動的民族精神。大江流日夜,慷慨夢未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有機統一,是“家國天下”情懷的集中體現。中國夢順應並推動家、國、天下內涵的發展,把國家、民族和個人凝結成為一個共同體,以國家富強支撐民族振興,為每個人提供人生出彩的動力。我們在外奮鬥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家裡的親人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也許應該就是我的家風。我出生陝北農村,從小就看著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勞的耕耘,與其說父母省吃儉用扶養我們長大不如說勤儉節約是他們最美的品德。父母為人忠厚實誠,絕不虧欠別人,村裡有什麼困難,父母也是盡力去幫忙。學生時代,父母就經常告訴我為人要樸實,學習要認真。工作了,父母時刻提醒我做事要用心,家裡不是特別緊要的事都不會告訴我,就怕影響我工作。父母這些敦敦教誨讓我受益終身。現在有了孩子,成為父親,我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工作的同時也要多關懷家人,尤其是慢慢老去的父母。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在這個快速發展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容易迷失自我。很讓人只顧眼前的物質享受而忽略了長久之計,總有很多人很贊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觀念。看了《守望家風》孝忠和傳承後,一本《顏氏家訓》讓我銘記在心,這本書裡的修身、治家、處世都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借鑑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富貴榮華而是好的家風,一代傳一代。清朝名臣曾國藩的家訓中寫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不正是我父母對我的要求嗎,無論處在多麼好的時代,無論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多少,這一句家訓我將受用一生並教導我的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