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書心得體會1

  在讀過《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師深刻反省並掩卷沉思的好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吉諾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劇、對話和故事情節,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向我們充分介紹瞭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也為我們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例如,在《最佳師表》和《最差師表》的兩個章節中,作者列舉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教育方式和態度的若干真實的小故事,鮮明而生動的指出:在理論上,任何老師都知道什麼教育是好的,我們對此擁有無數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僅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處理班級裡的各種瑣碎事務-孩子之間言語的觸犯,日常的衝突,以及突發的危機等等的時候,最佳師表的老師們會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恰當的幫助。然而最差師表的老師們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採取疏遠冷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來跟孩子們進行本來可以避免的爭鬥、衝突甚至戰爭。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於老師的教學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曾經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的內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書心得體會2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個孩子,對父母來說,孩子意味著他們對美好明天的希望。而要讓孩子達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為為人師表的老師肩負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長階段,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知識,作為教師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過得難過或者歡樂。他們可以成為打擊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在所有的情況下,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退步,老師的態度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既然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呢?海姆.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給了我許多有益的啟發。

  一、老師應該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他們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尊重、喜歡和信任,他人的鼓勵、支援、加油和風趣,還需要自己去開懷,實驗並取得成就。

  二、老師應該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斥、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的恰當的幫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意識到自己不能對孩子們採取疏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以及其他各種傷害。

  三、要和孩子們恰當的交流。

  老師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要把孩子看作是會憎、會愛,有矛盾、情感的複雜人類之一。為了減輕他們的敵意,老師應該儘可能的`提供機會讓孩子體驗獨立的滋味。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們的敵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獨立,他們對比別人的怨恨也越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做到和孩子恰當的交流,交流不僅能夠改善教學,而且是教學的關鍵。

  四、要學會表揚孩子。

  老師當對孩子表達對他的努力、幫助、工作和成就的讚賞,然後由孩子本人對自己做出判斷。要儘量表揚孩子的行為而不表揚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斷孩子的品格和個性的表揚,才能消除孩子的焦慮,讓孩子沒有顧慮的進步。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們的感覺,千萬不要評價判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同學生交談是一門學問與藝術。這種學問和藝術來源於日常和學生們相處過程中點點滴滴的積累,而這種積累體現在平時和學生之間的言語交流。

  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水準的交流能力。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於老師教學的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一個好的老師不但要看專業書,也要看更多的關於心理方面的書。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心理,掌握了學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和學生共同,塑造一個合格的人。

  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就要學會傾聽。老師在和學生打交道時,缺乏傾聽學生的聲音。兒童處在生長髮育期,思想和言行雖然還不成熟,可是並不是說他們說的都不對,教師在這方面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讓學生做件事,而學生有時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及時表達了也會被老師否決,反而無法很好的完成。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有時要把孩子以成人對待,這樣才能更好得了解孩子想什麼,對待問題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就要學會彎腰。在教育學生時,我們已經習慣於站著說話,站著發號施令,站著做我們習慣的一切,學生們接受的是老師的思維和主觀願望,而老師很少考慮學生的內心想法。尤其是當我們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衝突時,總會強加學生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令學生大失所望,不去考慮學生的感受。如果你彎下腰來和學生一樣高時,再去和學生交流,試試會有什麼結果?當你不再居高臨下,與孩子完全處於平等時,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彎下腰,這一步很關鍵,因為不管孩子的想法對還是不對、有無道理,你只有在瞭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後,才可能教育孩子……

  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就要不斷學習。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事情,老師更要不斷的學習。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學生的接受能力成倍提高,教師會發現如果不學習,對於學生學習中提出的問題,對於師生交往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現象,教師會無從下手,無法解決。教師只有更多地去學習,才能走向學生教育的細膩化,走向自我知識的更新化,自我素質的完善化。

  當我們用太多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時,我們的學生從小變成了“小大人”。我們把準點定位於“成人”——孩子終歸要成長為大人,這樣被我們所忽視的恰恰是“孩子——他們是一個成長中的人”沒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以我們的目光和要求為準則,這也許就是我所期待和努力的,也正是我們所忽視和喪失的。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書心得體會3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作者是海姆.吉諾特,一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也是兒童心理學家。顧名思義,這本書主要談老師怎樣與自己的學生,進行有效地言語溝通,以便更好地教學。

  該書全書分12個章節,從“老師的自白”開始,由一群剛剛執教不久的年輕老師的說詞開始。一部分人都灰心喪氣,想放棄老師這個職業,他們內心充滿了不滿,失望,沮喪和壓力,認為這是個“失望的主題”。一部分人是想繼續做老師,卻萌發出不願為學生操心的心理,他們認為,得過且過,沒什麼大事發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對教學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實踐的勇氣,他們主張改革教育制度,也許無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變之前,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做些什麼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麼來改善我的課堂呢?”這才是重點。

  第二章節“最佳師表”中說到:“真正的老師不相信訓話的力量,他們從不對孩子們講大道理,他們不讓孩子們有罪惡感,也不要求孩子們做出什麼保證。他們不對教室裡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對孩子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憂心憂心忡忡。他們只著手處理現在的事。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地有一個沮喪的孩子需要幫助。”看到這裡,我深受啟發。聯想到以往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時意識到,是時候作出某種改變了,不能將訓話作為一個必要的手段,不能想當然地對學生灌輸大堆大道理,不能讓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將學生作出保證的行為當成是改過的`憑證。想起以前自己,偶爾也會將一件小事誇張化,以為可以殺雞警猴,誰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學生只會暫時的收斂一些不好的行為,過後不久便會遺忘,那麼,這種懲戒性的手段已經證明不是最好的方法。關鍵在於,老師是否能夠主動地瞭解當事人的狀況,並親自給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學生才不會繼續無理取鬧。在這裡,我瞭解到,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正如書中所說那樣,“他們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尊重,喜歡和信任,他人的鼓勵,支援,加油和風趣,還需要自己去開拓,實驗才能取得成就。”其中,還談到一個核心的事實:“學習的過程不僅總是現在時的,而且總是個別的具體的。”這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因教施材”有點類似。聯合時間上的處理,就顯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節,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益表揚的基本原則:“描述而不評價,敘述而不作判斷。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出對自己的評價。”這句總結性的話讓我意識到,有時我們會忘卻教書的本質區別。誰都知道,作為老師,不光要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對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別。正如記憶英語單詞一樣,強迫學生短時間內背一些單詞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怎樣有效地去記單詞。當作者指出:“評價式的表揚是有害的,讚賞式的表揚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認為表揚只有一種,現在知道表揚有兩種。通俗來說,可以分為直接表揚和間接表揚。很多人都認為,直接表揚小孩不好嗎?如果將表揚比喻成藥物,我們就能馬上明白,藥物可以讓病人獲得暫時的舒服感覺,但也會造成病人長久以來的依靠。表揚也是同理,若它成為孩子心靈上的依賴,孩子便會靠他人來決定自己的慾望和確立自我的價值。

  在第六章節的“常規管理”中,我瞭解到,替代責罰的辦法有很多,學生犯了錯,老師不一定非要大發雷霆處罰學生才行,也可以避開事端,或者引開話題,提倡用最短的時間去平息矛盾。我們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應努力激發孩子的自尊。關於“家庭作業”在第八章節中有說到,這也是每個老師經常頭疼的一個老問題。幾乎每個班在語數英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業的現象,彷彿無法根除。看到書中所提的要點,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過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業的話,生活會變得簡單得多。家庭作業應當是孩子與老師之間的事務。如果父母過分熱心地干預孩子的作業和成績問題,孩子反而會十分反感並且成績下降。”反省過後,我知道,以後遇到關於家庭作業的問題,應該怎樣去更好地處理了。這本書令我受益非淺,讓我察覺以往教學過程中許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認識到,改善教學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沒有耐心,或者責任心而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