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
愛心與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心與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讀的一本書是《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讀完《愛心與教育》,我對於優秀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一、優秀生培養
“優生”,當然應該是指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在現在不少教師、家長的眼中,所謂“優生”更多的是指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也被稱為“尖子生”)。
培養“優生”的意義顯然是不言而喻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不但只注重“優生”的學習分數,而且“一好遮百醜”,把他們其他方面的優點也有意無意地誇大了;相反,他們所獨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教育者忽視了。他們認為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因為教師對“優生”的愛幾乎是天生的。但我們對“優生”的認識卻未必正確而且全面。
當我們第一次從新生報名冊上認識“優生”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並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學生家長和小學老師共同教育的成果。說明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對他們同樣需要從零開始的教育。而且,這種“從零開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據是這些“優生”的兩重性:一方面,他們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以及各種能力對一般學生相對(注意:只是相對)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們除了仍然存在著一般學生在這個年齡容易出現的毛病外,也存在著他們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1、由於智力狀況比較好,課內學習較為輕鬆,因而容易自滿,不求上進。
2、“優生”長期處於學生尖子的位置,比較自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
3、從小就處在受表揚、獲榮譽、被羨慕的順境之中,因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一般普通學生。
李老師在培養優生時,首先就“優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指出了“優生”的培養方法,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幫助“優生”認識自己,指出:激勵“優生”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李老師筆下的程樺的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二、後進生的教育
“後進生”是指在學習、思想都比較落後的學生。後進生”的轉化,一直以來是令人頭疼的事,而李老師又是怎麼做的呢?李老師講:“後進生”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心靈。愛,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對“後進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師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師真誠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李老師要工作中也正是這樣去做的,在教育後進生的同時更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用母親般的愛使其轉化,用班級的集體力量改變他們溫暖他們感悟他們。萬同同學就是在李老師的這種感召下,由一個“後進生”成長為一名“世界上最可愛的人”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
愛心與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2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可是長久的對需要愛的人施之以愛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愛心與教育》中,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施愛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閱讀過程中,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真誠的愛的回報,每一幕都讓我為之感動,不斷的引發我思考。
在“愛心和童心”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鳴的是:“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正如書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你是愛學生的,就必須有一種能力——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世界,而非頤指氣使、強行命令。
“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中,給我很深印象的有這樣三個觀點:
1、講求民主: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火花”。我們即使在指出學生不足時,也不要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要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力。錯誤面前人人平等,優生差生一視同仁,即便是老師錯了也要公開向學生道歉,用心靈贏得心靈,用真誠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被後進學生真心接納了,他們就會“因親其師而信其道了”。
2、講究科學: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們為人師者不但要引導後進孩子“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要鼓勵他們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還要有耐心等待後進學生循序漸進的拔除自己各種缺點的“雜草”,讓他們透過自我控制逐漸減少犯錯的次數。
最令我動容並且引發我思考的是:
3、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
文中談到:沒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們眼裡的“後進學生”,幾乎都是這樣的不幸者!由於在智力水平、行為習慣、知識基礎、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異,“後進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與班集體同步,於是心靈的悲劇便發生了:自卑自賤但表面上滿不在乎,上課無法聽懂又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坐在教室裡,作業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亂應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師斥罵,受盡了學生的白眼,於是處處與集體作對……多麼真實的寫照!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過:“尊敬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上一定都會有其立足於世的天賦,不必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對於後進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其愛好,引導他們學會做人之本、學會生存之道。
我記得,有一美國中學校長在學生畢業演講時對畢業生說:“得A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未來靠你們;得B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的棟樑是你們;得C的同學,祝賀你們,母校的捐款等著你們!”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體驗,當我們有意識關注到孩子的需要時,我們便會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心底的聲音,於是,我們理解他們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與後進孩子溝通時,當我們習慣與孩子心理置換的溝通方式時,於是,我們對他們的積極關注會多於消極關注,正強化會多於負強化,此時,你便是在為後進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
愛心與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3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在陳老師的推薦下買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看到書名就覺得正是我們新教師現在所需要閱讀的。現在經過半個學期的閱讀和分享,我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從書中瞭解了李鎮西老師,知道了他班上那些可愛的同學們,收穫了關於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很多小建議。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李鎮西老師特別細心,他能夠收集好與學生之間交流的信件,這一舉動,也為這本書增加了可讀性和可信性。信件是第一手材料,我們可以透過它去感受當時李老師和同學們的心情,這樣閱讀起來更加真實。現在我就在反思,我會不會好好保留學生的資料或者信件?我想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在瞭解一個學生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觀察他的資料以及交流的信件等,我想我在今後也會像李老師一樣,好好儲存學生的東西,留到以後慢慢回憶。
書中的“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個愛學生的心。”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迪。“愛”這個字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教育當中穿插了“愛”,那麼師生交往就會簡單多了。
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的都是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最震撼的就是他居然可以記住所有學生的生日,並在那天送給生日的學生一個禮物。我想這遠遠超出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他們的關係由最初的師生轉變成了朋友甚至親人,這樣怎麼可能不讓學生動心呢?換個角度想,如果是我,我也會特別特別喜歡這個老師,也會特別聽他的話。我想我也需要變得更加仔細,用心去感受學生,用愛去轉化學生。當師生關係轉變得並不僅僅是師生關係,成為了家人或者朋友,那麼我想不僅我們會成為了更優秀的自己,學生也會成長為更優秀的他們。只要我用“愛”澆灌,他們這株幼苗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另外李老師還很會觀察學生最近的狀況,學生一旦出現思想拋錨現象,他能夠很快覺察出,並用委婉的方式勸告。教師們應該都知道,直接勸告其實很傷學生的自尊,所以用委婉的方式顯得很有必要,既不傷學生的面子,又能夠達到理想效果,何樂而不為呢?如今我在處理我們班學生的很多問題上,我都採用了李老師這種委婉的方法,結果事半功倍。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想想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我們理想當中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就可以順勢往那個方向發展。優秀教師的法寶應該就是既守原則,又變成了孩子們理想中的教師。
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幸福,作為教師的我們,幸福可能是你生病時學生親切的問候;你抱著作業去辦公室時,學生接過來的那一瞬間;中午打飯時,學生覺得你辛苦了特意給你多打的幾塊肉……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總是來源於許多小事,當然我們自己收穫幸福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學生髮現幸福。透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事,他們會發現他們的幸福可能很簡單,老師的一句誇讚,同學之間的幫助,測試卷優異的分數……如今雖然我們收穫了幸福,但是卻不能忘了給別人帶去幸福。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創造幸福,給家人、朋友和老師製造幸福,成為一個大家喜愛的孩子,也讓大家因它的存在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