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1

  在20xx年3月15日的下午,我參加了興慶區教研室教研員宋光瓊老師組織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教材解讀培訓”活動。經宋老師介紹,此次活動是教研室在選拔了幾位優秀的教研組長先深入學習了新修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再結合本冊教材編排特點及鮮活課例,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解讀的基礎上,然後召集各學校各年級的語文教師分別在十一小遠端教育室進行本年級的語文教材解讀培訓活動。我們於3月15日下午齊聚十一小多功能廳,聆聽了來自滿春小學的語文教研組長張春豔老師對六年級語文教材的解讀。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透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透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2、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研活動,構建和楷高效的語文課堂。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

  八月8日我參加了小學語文新課培訓。程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語文教學方法上要求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我會努力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透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3

  新課程培訓給我們語文教師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作為新教材的執教者,既倍感幸運,又覺任重而道遠。手持新教材,該如何使用它呢?顯然,我們要杜絕那種“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它。力求轉變教材的地位,轉變師生的角色,轉變教學的方式,創設充滿生命、充盈快樂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創,以此來提高教學的功效。現將本學期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一 、開放學法,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樂不僅能激發興趣、創設情境,還能啟用大腦、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裡》描述了春天的風、雨、霧、陽光,在學文之後讓孩子跟著音樂唱一唱,孩子們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在情感上與課文產生強烈的共鳴。

  2、在畫一畫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繽紛的圖畫是一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他們透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北師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學生的這一認識規律。很多課文都可以透過讓學生將語言還原為畫面來加深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家是什麼》,我就讓學生畫一畫全家福來感受家的溫馨。《憶江南》讓學生透過畫江南美景來體會江南風光的美麗。學生透過畫一畫,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時,對課文也會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se情感。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表演。我在教學中應該合理利用,給孩子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對課文形象進行再創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狼和小羊》一文中,讓學生合作表演,體驗文章情境,在互動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角色,體會狼的兇狠,羊的溫和。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信進取的空間

  新課程走進學校後,教師們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注重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逐步地發生變化。如教師在上《小水滴去旅遊》這課時,教師先出示小水滴,學生隨文識字“滴”。老師板書課題,隨即小水滴不見了,到哪去了?生髮揮想象得到答案:去旅遊了。進而交流理解“旅遊”。學生的思維廣泛而活潑,令教師激動不已,於是也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並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新課程實驗中,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課堂成為自信進取的空間。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再是隔絕的,他們之間不像以往那樣是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實的教育情景中自發和自主地建構起來的。如:王燕萍老師上的《蕭伯納和小女孩》的課上,對蕭伯納的揚頭動作,學生從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師不一樣的見解和理由。那一刻,我為這個學生的可愛,也為他的聰明好學而感到激動。如果是在以往的課堂,學生哪敢自己走上講臺主動站在老師面前來表現自己啊牐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 識字方面

  新教材的識字教學提倡在閱讀中識字,就是用課文識字取代一個個生字的孤立識字,使識字的語言環境變得豐富多彩。我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字字過目讀文的習慣,一開始讓學生用手指指著讀的地方,手指到那裡就讀到那裡,幫助學生眼睛跟著字跑,這樣做就是幫助學生在讀文,多與文字見面,從而達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識字如果僅靠課本內的短文還是不夠的。儘管大部分生字先後要在課本中多次出現,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因此,識字教學必須是開放式的。除了課文,我還規定學生每天保證有15分鐘以上的課外閱讀時間。此外,我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如認認校名、專用室名、路名等

  2、“聽”的方面。

  聽的要求就是要學生做到聽人講話態度認真,注意力集中,還要邊聽邊想,邊聽邊記。我就根據這些要求設計了評價表,從聽得態度、習慣、方法上去評價,並採取用自評、同伴評、家長評與老師評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效果較好。比如第三週我們評比“聽”具體評價目標就是學生是否聽得認真,是不是像錄音機一樣把老師講的內容聽清了。學生剛開始對要求還不能完全明白,老師就有意識地隨堂評價:“××聽得很認真,因為他把老師剛才說的話記住了。”“××聽得真認真,因我老師說的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複一遍。”“老師發現××聽得似乎眼睛一直看著老師,小耳朵豎得直直的,老師知道他一定聽得很認真。”經過一週的訓練,學生明白了認真聽的要求,初步學會了“聽”,於是在評價表上絕大部分學生都得到了笑臉獎章。經過幾周後,我們又再評價“聽”,但評價的要求提高了,如專心聽別人的發言,聽清主要意思,不重複別人說的話。如此循序漸進,學生就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聽”的習慣。

  3、“讀”的方面。

  由於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水平有限,朗讀時容易出現唱讀、頓讀的現象。作為教師不可操之過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急於求成,但要狠抓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即用小手指讀,讀到那兒指到那兒,眼睛跟著字“跑”,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在學生朗讀時,教師要加強巡視,及時加以糾正,傳授正確的指讀方法——及手指點在字的下面,眼睛跟著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漸漸地,孩子們養成了字字過目練朗讀的良好習慣,識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學生讀文時的障礙也逐步減少了,朗讀的速度也開始漸漸加快。此外,我們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習慣,允許學生帶喜歡的書到學校裡和同伴一起讀,鼓勵學生每天回家讀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的課外書,經常組織同學交流,愛看書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鞏固生字,發展語言,做到識字、閱讀、發展語言三促進。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4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髮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願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於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於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說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後成功的機率都大許多。

  透過本次的學習,我知道了如何利用學的知識適用於教育教學工作當中,進行實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雖然學習很繁忙,但是能在這樣充實的時間裡學習也是一種享受,希望每一位同仁都有這樣的同感。希望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得到領導、家長、學生的認可。透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關於新課標的學習心得體會,因本人才疏學淺,也只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簡單談一談,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5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個語文教研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必須注意的第二點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著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裡面的核心層,包含著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透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資訊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路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閱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說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6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20xx年進行了重新改版和編排,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因此,教材編寫實質就是一種國家行為。新教材更注重"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滲透。

  有感一:本次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各縣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小學語文教師。一線教師可以親自現場聆聽專家教授對於新課程的解讀,也不用出任何費用,這是一次多麼好的機會。主講老師從下午1:30分開始一直講到4:30分,中間沒有休息,而且是一直站著。可是幾百人的會場裡,時不時有手機鈴聲想起的音樂聲,甚至還可聽到個別大聲接聽電話的聲音。我坐在第一排,我身邊的一位老師毫無迴避的接聽了鈴聲響過後的電話,我扭頭狠狠的看了她一眼,心裡對這種行為和素質充滿了鄙夷。

  因為沒有課間休息,不斷有老師出出進進去洗手間,這倒可以理解,在大約四點鐘的時候,出現了部分老師提包離開現場的現象,無疑是中途早走,接著,不斷地有老師提包提前退場。講課老師幽默的說,沒關係,如果有老師有事可以離開,我受得了。並不是老師講得不好,但講課畢竟有它枯燥的成分,可以說這位老師,講得惟妙惟肖,很有低年級的童趣,而且幽默感十足,我聽得似乎不願意錯過他的任何一句話。

  有感二:在我中途去洗手間的時候,又發現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個老師在學區上班,不用任課。我問,你們怎麼也來聽?原來,他是替身,一年級老師沒來,我問為什麼?他說,我們那裡老師緊缺,都走不開。我不禁發問,你們來聽有意義嗎?這麼好的機會浪費掉,該聽得不來,來的跑到外邊玩手機。臨近結束了,仍然有老師大搖大擺的結伴離開會場。我想或許是邊遠山區急著趕車吧!或者想盡快回家趕著家人的晚餐吧!但不管什麼理由,哪怕是出於禮貌都不應該這樣做的。

  我不禁為我們的孩子堪憂,這等素質的教師,如何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我也為我們的教育堪憂,還有多少人去潛心研究教育的本質呢!講課老師並沒有因為會場的秩序而影響講座,他依然從容淡定,激情滿滿,我在心裡默默為老師點贊,更加專注的沉浸在他每一個悉心的講解。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審視自己,管理好自己,把別人當做一面鏡子,恰好可以正自己的衣冠。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7

  經過兩天的初中語文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透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

  對於一個初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

  透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組組成的,各模組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絡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初中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語文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初中語文新課程。

  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語文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初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語文的主線,對於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語文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透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透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透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透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透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初中語文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