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

  當我們談論今天新時期教師道德的含義時,不僅涵養了師德的永恆內涵,業注入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新師德觀念……“以人為本”的師德內涵。“愛生奉獻”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那麼做為教師就要把愛奉獻給學生,用愛心去教育學生。

  愛心與責任心是相互聯絡的,愛心是指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這是做人做事的最重要的感情基礎。有了這種感情做基礎,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們作為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對學生的“無意傷害”,有了這種愛,我們就會對工作盡職盡責,為人師表,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作為教師,要努力做到“愛心滿天下”,愛學生就是要公平對待有差異的學生,把每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弟。對學生投入更多的愛,但不是偏愛,我的成長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因此,我們教師要對學生付出全部的愛,真心地去愛你的每一名學生,這才能完成你的職責。們對每一名學生付出真摯的愛。學生才能真正從內心世界裡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關注每一名學生,實際上無形中給學生一種鼓勵、一種獎勵,學生就會加倍努力。教師關注學生,對學生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作為教師要用全部的愛去愛自己的學生,使學生得到真正的愛,這才能完成你的職責。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2

  我們課題組開展的題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我們將近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說的一句話:“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本階段我們研究的同時,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漢字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內容,能說會寫也是小學語文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標準。同時,漢字本身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透過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中書法的藝術魅力。在低年級中,教師可以講解諸如“日”“月”“羊”“火”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結構和演變過程。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結合字形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護著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國古代人所稱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壇,這個神壇就是社稷,如果社稷變了,那麼國家也就沒了。由此,社稷一詞在後來就與國傢俱有相等的含義。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整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小學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的因素,在節日當天進行教授。在教授時還可以加入相關道具,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學課文《北京的春節》和《看花燈》兩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現場帶上花燈,讓學生猜燈謎,也可以帶上筆墨,讓學生自己編詞造句書寫春聯。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了對課堂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教師應引導發揮好學生的誦讀特長,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化品位。透過讀誦經典可以最直接地讓學生產生對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導致學生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所帶的班級中引入了唱誦式的讀經方法,透過將詩歌編成一首首歌曲,讓學生更加喜歡讀經,也更容易記誦。例如,在教授古詩《十五夜望月月》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歷史上還有哪些詩人寫過關於中秋節的詩詞?他們的詩詞選取的是什麼景物?中秋節人們一般都會表達怎樣的思緒?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教學,採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再引領學生走出詩文,聯絡生活實際談談感想。既鍛鍊了學生的品析詩文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對中華傳統節日有了更多的瞭解。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針對本階段研究的一點感悟,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本著上述留個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繼續開拓進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3

  一、精彩課程。

  課堂上一個個真實故事引發的思考,結束時90度鞠躬禮及《感恩詞》讓我們心存敬意。以位音樂老師的《德音雅樂》及《孝親感恩歌曲學唱》課程給整個大講壇帶了歌聲、笑聲還有感動的低泣聲。悠揚甜美的《生命之河》在義工老師們曼妙手語舞姿中展開,讓與會學員感受《生命之河》滋潤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淨化歌者的內心;用心去聽一首好歌,能滌盪聽者的靈魂。一個個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一首首優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場學員,互動漸入佳境,全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情到深處,學員們還不時發出動情的低泣聲。

  二、溫情服務。

  據悉,為大講壇服務的十幾個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以幫助別人為樂,他們把幫助別人當成個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們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輕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半蹲的姿勢為在場的貴賓和授課老師端茶送水,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溫暖每一個人,他們身體力行踐行《弟子規》,他們用言行踐行道德禮儀,宣揚傳統文化。每當聽到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老師,下午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請愉快用餐!”等等溫馨話語,我們恍惚來到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外桃源。

  三、專心學習。

  本次大講壇所有學員均是來自一線的老師,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參加為期7天的學習,時間長、人數多,但會場秩序井然,學員們完全融入到了和諧、寧靜、純粹的吸收經典文化的氛圍中。授課中老師生動風趣的演講,深入淺出的報告,深深吸引了全體的學員,大家無不認真聽課、細心筆記。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心靈之旅,所有人在都聆聽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感動中汲取師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師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作事業來做,他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來,讓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讓我們從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努力教育學生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深刻學習國學經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盡到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最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教師的文化素養,同時,在“如何對人”、“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社會”、“如何對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傳統文化學習後,我進一步認識到,不管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還是家庭生活、與人相處等方面“身教勝於言教”的重要性。今後,我將把這種平和的心態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努力踐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深知自己的責任和自己應具備的素質,在教師職業道德方面,透過長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將直接關係到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師德教育,增強自己的敬業精神,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真正承擔起教書育。有人說: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也有人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我深深地認識到,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和點撥技巧,最重要的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教師自身行為的道德規範,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強烈的外在示範性與內在感染性,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和社會,對於學校工作的和諧開展、合格學生的培養和社會進步的推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給學生營造一個深層次的育人環境。要加強師德修養,必須學會掌握科學的方法,下面我結合實際就如何加強師德修養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經常反思,嚴於解剖自己

  師德修養是教師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鬥爭、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開展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首先要學會認識自己。作為教師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又談何瞭解、教育學生。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聰明的人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別人,還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不容易,認識自己則更難。從師德修養上看,如果一個教師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談不上進行以自我教育為特徵的修養。其次,要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根據社會主義的師德原則和規範,經常反省和檢查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問題,明確前進的方向,增強修養的動力。再次,要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識自己、發現問題,還不是師德修養的目的,只有在這之後,為自己提出新的修養目標,努力改變現狀,才能使師德水平真正提高。

  二、認真向模範先進人物和優秀教師學習

  向模範先進人物和優秀教師學習是進行師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他們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獻精神;他們不圖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民族和人民謀利益,甚至為了追求真理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在工作中忠於職守,不怕艱難險阻,善於戰勝困難,敢於攀登高峰。所有這些可貴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們每個教師進行師德修養的榜樣,值得認真地學習。因為這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淨化我們的心靈,鼓舞我們的鬥志,激勵我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愛因斯坦說:“只有偉大而純潔的人物榜樣,才能引導我們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為。”

  三、善於從教育物件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最為密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窺視之下,學生喜歡評論老師,常常把教師平時的言行與教師在課堂上講的道理加以對照,並對教師是否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行為是否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範等作出反應和評價。教師應善於從學生的各種反饋資訊中,檢查自己、審視自己,尋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為上的不足,並努力加以改進。同時,在學生身上有許多可貴的品德,也值得教師學習。學生年齡雖小,在道德理論和文化知識方面遠不如老師,但他們樸實、善良,有一顆純潔的童心。與他們接觸,會發現許多道德品行上的閃光點,如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熱愛勞動,見義勇為等等,教師可以從中汲取營養來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從教育物件中汲取營養。首先,教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態度,要誠懇、主動、虛心地向學生學習,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注意聽取學生的建議,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次,教師要主動到學生中去,利用課餘時間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娛樂,一起談心,做到多聽、多看、多觀察,從各種渠道中瞭解學生的心聲和對自己品行的評價,以便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反省和檢查自身,進一步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四、提倡“慎獨”

  慎獨,是指個人在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謹慎遵守道德原則。師德修養水準的高低,取決於教師的內心信念和道德意志,取決於是否達到“慎獨”的境界。因為教師工作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單獨活動和單獨開展工作的機會較多,無論是備課、上課,還是輔導學生,教師的工作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勞動個性還具有“隱蔽”的特點,其所費耗的精力和心血是難以計算的,伸縮性很大,別人是不易覺察的。這時,衡量教師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只有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自覺履行師德規範,才能說是真正養成了良好的師德行為習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5

  教師隊伍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決定因素。要辦好教育,要穩步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和造就一支師德優、業務精、作風正、能夠讓人民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透過這次師德修養教育學習,讓我覺得要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重德為師,愛崗敬業,依法治學,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要在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重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強師德的制度建設和教師的師德、業務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千方百計地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為教師教書育人創造更為良好的社會環境;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以愛執教,刻苦鑽研教學業務,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高尚師德。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素質,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透過師德修養的教育學習,我對開展師德修養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師德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

  對照教師法等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我認為教師應注意從下面四個方面加強學習和修養,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注意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

  一、熱愛教師職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

  教師職業也是社會的必要組成部分,我們不應該只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更應該把教書育人作為終生奮鬥的事業。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工作上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就是偉大的。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方向。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養成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宣傳知識來源於實踐的觀點。告訴學生任何知識、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類總結生產實踐獲得的。告訴學生只有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我們“提高全民的素質”的偉大理想才能實現。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只有掌握足夠多的知識,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才不會被淘汰,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

  三、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學生觀。

  現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關係,這已成為全社會都普遍認同的觀點,愛和責任是師德之魂。青少年學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難免有缺點和錯誤,作為教師不能一味批評指責他們,而要從關心愛護的角度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和他們談心,談感受,讓他們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會關心學生,瞭解學生,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發生。

  四、刻苦鑽研業務。

  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科學文化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而不至於誤人子弟。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總是不能準確地解答,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會逐步喪失,學生對教師也沒有信心可言,對教師任教的學科也不可能有學習興趣,當然也不可能學好這門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將成為一句空話,教師要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就必須自覺堅持學習和參加業務培訓,並在教學實踐中鍛鍊和提高。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想有效的從事教育活動,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也就是我們說的職業道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和修養就是指在共產主義道德的指引下,透過教育勞動過程逐步形成並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的總和。

  透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千方百計的去教好學生。

  透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則。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參照物件,所以人們常說“教師是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以身做則要求了教師做事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還要求我們儀表端莊,大方得體。否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學習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可以促進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幫助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基礎。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貫穿教育全過程的精神支柱。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受益非淺,我會用它時刻的鞭策我自己,讓它成為我教育事業中的一盞明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6

  在新世紀我們國家新的歷史時期,要建設一支為人民服務的,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為師德建設注入新的內容,增加新的內涵。當前,在愛是師德之魂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把責任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內心和環境完全承當的能力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任務”,一名人民教師,他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也就辦不好教育。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物件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並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裡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反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一名教師“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實,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是創造性的勞動態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興趣,靈感的源泉。”教師只要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著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斯霞、魏書生、李吉林、於永正??一位位名師、大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

  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愛心去澆灌,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萬紫千紅隨風去,冰心一片載玉壺”,這就是我這樣一位普通教師的高風亮節!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7

  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視師德修養,他本人為培育英才嘔心瀝血,百折不回,表現出崇高的師德;他精闢的師德理論,是新世紀師德建設的寶貴財富。他在強調教師地位和作用的同時,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位在師之自重”。這“自重”的關鍵在於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師德修養,他指出“我們深信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各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本學期師德修養的學習,使我意識到以下幾點:

  一、我們必須要忠於黨的教育事業。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他懷著“文化為公”、“愛滿天下”的胸襟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發展人民的教育事業。他拒絕高度,放棄高薪,為普及大眾教育過著簡樸,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著一棵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人民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今天,熱愛教育、獻身教育事業不僅是教師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和國家規定的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家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是我們教師職業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們應關愛自己的所有學生。

  陶行知先生認為,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滿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愛傾注在學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師要以陶行知先生為榜樣,關心每一個學生,對學生全面關心,做到既遵重、信任、愛護學生,又堅持嚴格要求學生。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直接關係到學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師對待遇學生態度的好壞取決於教師道德素質高底。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心中考慮的只是“愛生”,強調學生的獨立人格,始終把學生人格遵嚴放在第一位。眼中沒有“好生”,“差生”,課堂提問、批改作業、工作安排等都一視同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學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況。深入瞭解學生,潛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規律,選擇公正合理的態度、方法教育學生。願意聽取學生及其家長或監護人關於教師教學、管理、行使職權的意見。在學生有意或無意地衝撞、傷害自己,能理智的對待,冷靜地分析,正確地解決。

  三、我們需誠待家長和同事。

  家長與教師都是學生的教育者,共同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家長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與教師有著平等的關係。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應懂得家長如果能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學生在校表現可能會更出色。把家長視為自己的夥伴和合作物件。與家長溝通學生的情況,聽取家長對教師和學校工作的意見。經常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包括學科的學習成績、技術和能力的發展、學習態度、品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等)定期向家長傳達。此外,還透過許多其它方式與家長溝通並爭取他們的合作。

  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還能心誠地對待領導和同事,力圖避免侵犯同事的尊嚴、影響合作的種種行為。努力客觀地對待同行的評價,與同事和睦相處,相互分享快樂、分擔憂愁。師德高尚的教師能組成一個緊密的教師團體,才能產生高效益的教學效果,創造良好校園氛圍,形成良好的校風。

  四、多研,我們還應勤學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位進步的教師,一定是越教越要學”,知識社會的顯著特徵就是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並快速陳舊。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實,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方能勝任教師工作。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示範者,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要奉獻全部精力來精通自己所授的專業知識。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傳授知識的手段,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教師要學會運用這些教學技術並且做新的科學技術的應用者和推廣者,做教師教學的行家裡手。

  新時期的素質教育需要成千上萬的高素質教師去實施,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該是高道德素質的教師,才能完成此項艱鉅而偉大的任務。只有把教師的道德素質提高了,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因此,新世紀的教師要以“萬世師表”陶行知先生為光輝榜樣,不斷提高師德修養,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新一代高素質人才,作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8

  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能否培養好學生和教師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崇高的責任感,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路。透過學習我更體會又一次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我主要就脾氣控制上怎麼修養自己,談自己的感受。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費了好大功夫精心準備了一節精品課,然而,當我們興沖沖地走進教室時,卻被一片打鬧不止的混亂景象攪得興致全無。這時您是怒氣灌頂高聲訓斥,還是巧作歡顏溫文爾雅?我認為,如果高聲訓斥,至少有以下幾點害處:一是人在氣頭上往往容易出言不當,不但會破壞教師自身的形象,也會破壞師生感情,有時甚至還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情感隔閡。二是破壞教師自己的情緒,影響正常授課。如果教師一進教室就生氣發火,上課時情緒就會一落千丈,無法投入熱情,學生也會受到影響而產生壓抑情緒。因此,這時教師情緒的自我控制和調節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衡量優秀教師的一項重要指標。

  一、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憂、懼等情緒,以及由這些情緒造成的心理氛圍,必然會對教育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自身的心理健康。與開朗活潑的教師朝夕相處,學生必然會受到積極情緒的影響,也會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緒狀態。反之,如果老師經常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或經常發脾氣,學生必然會感受到壓抑與沉悶。積極的心境來源於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如果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胸懷開闊,興趣廣泛,為人友善,心態自然就會平和。

  二、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的過錯。

  所謂寬容就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能容納。教師的教育在心理上從來不是單向流動的,在這個流動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態度一經轉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對待教師的態度就會產生相應的改變。一旦作為教育者的教師與受教育者的學生之間有了情感的溝通,學生就會信任教師,這就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礎。而寬容能夠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架起情感溝通的橋樑。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只要我們多一點寬容,我想我們收穫的也許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時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自己怒從心頭起時,最好先不要說話,可以做幾次深呼吸,或者暫時離開現場,讓自己有時間冷靜下來。當然,教師要能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它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同時真正把學生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用愛心、誠心和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

  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9

  《新時期師德修養》教師的道德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師德的內涵:一是教師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二是教師對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師對待同事和教師群體的道德;四是對待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人員的道德。我想這是根據教師工作的內容和接觸的物件來劃定的四個範圍內的道德吧。這些道道要求在理想層面上要求是很崇高的。具體有如:

  經過學習,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學行為,以前也有損師德形象的表現,但是當時並不覺得怎樣,可能是當時師德學習不夠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今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獻。

  “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這是雨果先生曾經說過的話。其實教師這個行業就象那默默奉獻的綠葉,學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美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行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也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提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應該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捧著一棵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良好的師德形象是教師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羨慕那詩意的生存,羨慕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不甘於過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師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傳遞者。因此,師德的形象,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形象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共同攜手撐起那片教育的蔚藍天空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0

  學習了《新時期師德修養》,感觸頗深,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交流。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道德觀,不同職業有不同的道德內涵,但無論哪個時代,也無論何種職業,道德觀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其師德內涵必然融匯於整個社會公德之中;而教師的特殊職業與地位,則決定著師德必然對整個社會公德產生極大影響。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而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師德修養,才能做到與時俱進,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完成教書育人學的習重網任。

  那麼,提升教師自身師德修養的重要一點是什麼呢?就是要富有一顆愛心。教師的人生就應該是一部愛的經典,愛教育,愛學校,愛崗位,愛學生,只有傾注了全部的愛,師德修養才能在愛的奉獻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教育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既然選擇了教師作為終身的職業,就應當充分認識到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任;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就應當有一種奉獻教育事業的愛崗敬業精神。

  《新時期師德修養》指出,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內容。高尚的師德來自於堅定的教育信念,這種信念是教師的精神追求和奮鬥目標,具體體現在對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工作中能夠以身作則、嚴謹治學、樂於奉獻、為人師表。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決不會做到愛崗敬業;一個僅僅將教書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的教師,決不會成為一名好教師,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師德。

  誠然,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隻要有著對教育事業深深的熱愛,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對民族和未來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會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並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就會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勤奮求實,兢兢業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在實踐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實現人格的昇華,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從而適應時代的要求,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美德,是教育教學的前提。書中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育才富有實效,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書中還說: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處。”

  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並努力去實踐。具備了這樣的師愛,就一定會在教學實踐中滿腔熱忱,真正與學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把學生有力地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育的目標。同時,在這愛的交流互動中,教師的師德修養也會得到提升。

  教育需要愛。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教師師德的重要內容。高爾基說:“只有熱愛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成為師德高尚的教師。因為,為了學生,教師必然注重和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會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職業道德標準,會自覺地做到為人師表,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形象。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1

  任教以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師德高尚,贏得師生的尊敬和愛戴。熱愛本職工作,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工作作風紮實嚴謹,善於鑽研,勇於探索,大膽創新。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學習領會其實質,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素質。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工作來,我始終堅定信念、不懈努力、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

  本人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師德要模範、班級管理要優秀、教育教學成績要突出……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我時刻感到自己的不足。《初中數學教與學》等理論書籍成為我業餘時間的“朋友”。我閱讀摘錄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經驗和新的教育理念,博採眾家之長,用來不斷充實自己,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各學科的示範課、教學論壇,都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的認識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級領導也為我們創造了許多學習機會,豐富我們的理論知識,用於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積極利用縣組織的業務培訓、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

  在教學中認真備課,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在把握準教材中心,重難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寫出詳細教案。講課以教學法為指標,積極實踐,以教師為主導,因材施教,堅持“抓中等生、促優秀生、帶學困生”的個人原則,使上、中、下三類學生都能有所學,學有所得。教書之餘與教書同時,精心育人,我還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使很多名學生都有了光輝的前程。

  既然命運指引我選擇了這個職業,那麼我願意像那些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付出的平凡的老師們一樣努力的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做自己的貢獻。我知道接下來等待我的是教育途中的艱辛,但我依然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職責!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2

  暑假裡,我認真閱讀了《師德培育與生成》一書。透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想成為一名新世紀的合格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樹立事業心。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樹立起社會主義榮辱觀才會熱愛學生,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正確豎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培育教師自己的人格魅力。

  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他們不是僅僅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而是毫無私心雜念地投身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他們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真愛去構築學生的真愛,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他們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

  三、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

  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係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裡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採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牴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師只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總之,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做一個以為人民服務為榮的教師,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3

  愛心與責任心是相互聯絡的,愛心是指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這是人做好事情的最重要的感情基礎。有了這種感情做基礎,就會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其中去工作。教師有了這種純真的愛,就會熱愛學校,善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就不會諷刺,挖苦,歧視,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對學生的“無意傷害”。有了這種愛,就會對工作盡職盡責,為人師表,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

  因此,教師要善於與學生溝通,交流。在課間活動中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課間活動,接觸學生,瞭解學生,隨時掌握學習的脈搏,以便更好地施教。教師的每個表情,每一個動做都會落到學生的眼中,記在心中,並且與教師的評價聯絡起來。有時,教師可能是無意的流露,但學生看作如此重要。作為教師,要努力做到“愛滿天下”,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愛生就是要公平對待有差異的學生。把每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弟。教師可能需要對某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但不能偏愛,更不允許歧視某些差生。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教師憑個人愛好,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某些學生。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而博愛是教師做到公正的心理基礎。

  教師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才能對每個學生付出真愛,學生才能真正地從內心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師生情是世界上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而師生情往往超過自然與本能的因素,很少與本能和慾望,與利益的權衡所驅使,她是心與心密切接觸撞擊而產生的火花。它是語言難以表達的強烈的感情共鳴。它是一種摒棄功名目的的純現代的人間真情。一個教師的人格修養,道德情操。首先集中在這樣的焦點上,愛!學生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兒童深厚的愛。”他主張:老師應用整個心靈擁抱孩子,把一切力量與智慧傾注在他們身上。愛孩子的情感是書上學不到的。他取決於教育者真正為孩子成長而奉獻的精神,取決於在實際的教育與兒童融為一體,和他們休慼與共,推心置腹。

  作為教師,不應該,也不允許忽視學生。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實際上是給他們一種無形的鼓勵,一種獎勵,學生就會加倍努力。教師關注學生,對學生的成長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4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集中體現著中國的民族性特色和最本初的文化基因,能夠對今天的“中國特色”作出最真切的解讀和闡釋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依靠否定、割斷自身的文化傳統,而照搬外來理論走向復興。任何一種思想理論,如果不與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相結合,也不可能在民眾中間紮下根來;溝通思想理論與人民群眾的心靈,傳統文化是極其重要的橋樑。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後,恰恰是因為融入了中國元素、變換了中國面孔,才被廣泛接受和認同,從而得以有效地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長於中國這片沃土,必然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吸納、繼承和發展,從而被賦予鮮明的中國魅力、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脫離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不可能枝繁葉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黨歷來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理論和實踐的推動作用。毛澤東很善於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闡釋道理、揭示規律。1938年10月,他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談到黨的學習任務時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該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孔子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毛澤東將這兩個偉大人物聯絡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表達了他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是過時的東西,它是跨時代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一個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理論。正是基於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新認識,毛澤東才要求中國共產黨人要做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總結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地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進步意義的成分科學地加以闡發,使當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得益彰、相映成輝。比如,“實事求是”語出《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吸納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致知力行、學以致用、格物致知、即物窮理、貴在力行、循名責實、重效致用、實幹興邦”等思想,並賦予了它嶄新的科學內涵和時代特徵。再比如,《管子》中,即有“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的記述。我們黨確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將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和方針政策的根本尺度,同樣是對“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天地萬物,唯人為貴”、“夫為國者,以富民為本”等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又比如,和諧思想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在“萬物一體”本體論基礎上,和諧被視為世界萬物的最高倫理,是處理人天、人際、身心等關係的理想正規化。和諧社會作為一種生存嚮往、一種文明形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體現了中華民族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因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它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淵源,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眾化的重要紐帶。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 “黏性” 特質,能夠在價值多元的今天遵循文化底線構築起基本價值觀的統一體

  價值觀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如果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和合性大於差異性,多種價值觀的存在就會彰顯社會的開放與活力。如果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和合性小於差異性,就會引起韋伯所說的“價值的爭鬥”。當代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使主導價值觀中的部分內容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使主導價值觀與我國目前存在的其他價值觀之間的差異性大於和合性,從而引發了價值觀之間的衝突。為此,吸納各種文化視角和價值立場,重構主導價值觀,構建“一主多元”格局,是當代中國社會多元價值觀發展的必然走向。

  馬克思說:“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告訴我們,各個民族的文化總是繼承與創新的產物,而它們的歷史文化傳統又是進行新的創造性勞動的既定前提和基礎。中國傳統價值觀是以儒家價值理念為主包含多種價值理念的豐富價值體系。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和諧思想。“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和而不同”主張的是,應在保留個性發展的前提下保持社會的整體和諧;“和為貴”追求的是人際環境的和諧。博愛並不是西方所特有的價值,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也包含著博愛的價值理念。孔子的“泛愛眾,而親仁”,“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韓愈的“博愛之為仁”;墨子的“兼愛”,“老而無妻子者,有所持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這些論述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各派對愛的理解雖然有差異,但卻一致認為,愛不僅涉及家族內部成員,而且超越了家、族、國的界限,推向天下、萬民和世界,即博愛。因此,我國構建主導價值觀,必須要立足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把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博愛”作為最基本的價值資源,充分展現我國主導價值觀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今天,在全球化歷史語境中,我們尋求文化多樣化發展、謀求不同文化之間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同時,也應注意到一個社會的和諧進步與穩定發展,除了需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對話機制之外,還需建構一種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仁愛”、“自然”的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就在於這些思想既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反映了人們的普遍願望及基本訴求。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特別注重道德修養。其中心環節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結果。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國之道,主張透過自身的修養和學習,成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標和終極價值是實現人與群體,個體與社會的統一及協調發展。孔子的儒家學說,確定以“仁”為核心,以“義”為價值準繩,以“禮”行為規範的道德模式,把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價值實現定位在對他人、對群體、對社會的關愛和奉獻上。這一傳統的積極意義在於造就了無數個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些優秀道德規範在建設和諧文化過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基因。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對當代國際社會的和平發展具有借鑑意義,而且為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提供重要啟示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事關各國人民幸福安康的兩大問題。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圍之中,期盼戰爭、暴力遠離人類。世界各國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環境之中,期盼飢餓、貧困遠離人類。然而,現實世界並不像人們希望的那麼美好,區域性戰爭依然此起彼伏,貧困飢餓依然廣泛發生,連綿戰火、極度貧困依然在威脅著眾多人們的生命和生存,特別是許多婦女兒童依然在戰爭和貧困的陰影下苦苦掙扎。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努力,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只有這樣,和平才有希望,發展才有希望。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需要多管齊下、多方共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從思想上確立和平發展的理念。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淵源。中國人自古就推崇“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和平思想。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理念。

  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質的極大豐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時,當代人類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比如,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物慾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倫理道德每況愈下,人與自然關係日趨緊張,等等。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關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於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於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關於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關於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於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關於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的思想,關於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關於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思想,關於清廉從政、勤勉奉公的思想,關於儉約自守、力戒奢華的思想,關於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思想,關於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總之,在21世紀的今天,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依然是人類創造性前進的重要基礎。只有不斷髮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5

  聽完王君老師的課,想做一名語文老師。

  聽完張麗鈞校長的講座,特想做一名讀書人。

  為期兩天的學習,只有這兩個內容中間沒有打盹,說明她們講的很精彩?還是說明我對他們內容很感興趣?因為她們的精彩,所以感興趣。她們身上的那股深深的文化味是不需要包裝的,是自然的。

  王君老師的青春語文課堂,王君老師的一路修行,透過一節精彩的《孫權勸學》展示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學生的發展,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教學質量能低嗎?

  張麗鈞校長的講座《信仰中文》讓我從想做一名語文老師轉變為想做一名讀書人。張校長從自我篤信和引人仰屬兩大方面闡釋了讀書的妙處。在自我篤信板塊張校長又分別從信其美、捍其潔、親其芳、味其旨、領其妙五個方面講了讀書的自我陶醉,並給大家開了一味祛病良方:多讀一點、多背一點、多思一點、多寫一點。而在引人仰屬板塊,張校長又分別從扣人心、祛人病、牽人魂、勵人志、偕人行五個方面講了讀書的作用。張校長的讀書不是功利性的,是自覺的行為,但卻也帶來了豐厚的成果。(張校長的成果太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