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四行倉庫心得體會
參觀四行倉庫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參觀四行倉庫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參觀四行倉庫心得體會 篇1
十月十六日下午,光明中學的部分退休老師來到了淞滬會戰的重要遺址——四行倉庫,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這所抗日紀念館。
四行倉庫是位於蘇州河西畔的一座混凝土建築,它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鑄就了它悲壯而可泣的戰鬥歷史。現如今,它雖佇卻在靜靜地訴說著它曾經見證的苦難。由於天氣悶熱,我們慢慢走近四行倉庫,西牆壁上那目驚心的彈孔和碩大的窟窿赫然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那滿目瘡痍的搶炮痕跡活生生地鐫刻著那次慘烈而悲壯的戰鬥硝煙,也深深地刺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進入四行倉庫館內,裡面陳列著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片以及按照真人大小設定的雕塑,有奮不顧身的中國戰士,也有窺窗翻入的日本鬼子,深動地展示出每一個場景無不取材於史實,我們彷彿身臨其境置身於戰場,內心翻湧起保家衛國拯救國家與民族於危難的熱血。自小身處在和平年代的我其實總感覺到戰爭離我們很遠,但美好的生活讓我不曾體會到民族所歷經的水生火熱。透過參觀閱覽和知曉戰役,目睹中國軍人浴血奮戰斯殺敵寇的場景,我無比真實的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和苦痛。
轉眼七十多年過去了,時間帶走了槍林彈雨和戰火紛飛,卻終究沒能撫平遺留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傷疤。我想那傷疤永遠都無法癒合,正是因為這傷疤,我們才會永遠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正是因為這傷疤,我們才會珍惜英烈們用生命換來的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是因為這傷疤,我們才會拼命地去努力、去維護、去奮鬥建設出一個最為美好的和平年代。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當下、興我中華。
參觀四行倉庫心得體會 篇2
一道高牆,滿身彈孔,復原的四行倉庫,留給上海人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不忘過去,牢記歷史,落後是要捱打的。
四行倉庫,西藏路橋堍西北的一座六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當年“北四行”金城、大陸、鹽業、中南等在上海的堆疊。78年前的1937年,謝晉元將軍率領的“八百壯士”,在這裡以彈丸之地,血肉之軀,抗擊數萬日軍,激戰4晝夜,給那個災難深重的年代帶來了勇氣和希望,中國不會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寇全面侵華,8月13日進攻上海,國民革命軍的抵抗日漸艱難,為拖延日軍進攻速度,決定由中校團副謝晉元、少校團副上官志標和少校營長楊瑞符,率領一個加強營,423人,於10月26日留守四行倉庫,為迷惑敵人,向外宣稱是800人。“八百壯士”,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浴血奮戰,驚天地,泣鬼神,給上海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可歌可泣,彪炳史冊!
應老同事邱君之約,20日上午我們去了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參觀,在這裡,看到了謝晉元將軍給愛妻的遺書,“為國殺敵,革命軍人之素志也”,“為國當不能顧家”,忠心報國躍然紙上;在這裡,看到了不少難以忘懷的影像:全身掛滿手榴彈的戰士,從大樓高處跳下,與日寇同歸於盡;倉庫頂層的戰士,為保護國旗而壯烈犧牲;戰士同寫家書,誓死報國;營長召集全營官長,鼓舞士氣,連夜搶築工事,徹夜不眠;上海市民聚集在蘇州河南岸,為“八百壯士”助威,發慰問信,在夜裡送給養、食物;上海商會向“八百壯士”送國旗,將“八百壯士”的名冊通告全國,展覽的內容部分復原了當年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實況,看了熱血沸騰,深受教育,歷史不該遺忘,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而奮勇獻身的英雄,不該忘記。紀念烈士,珍惜今天,就要團結奮鬥,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參觀四行倉庫心得體會 篇3
今年是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媽媽帶我去了四行倉庫參觀。
佇立在四行倉庫的遺址內,我感覺到裡面的氣氛都非常的嚴肅。聽了導遊小姐的解說我知道了四行倉庫的意義。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對中國發動戰爭。8月13日,淞滬抗戰開始了,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第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中國軍隊共投入海陸空兵力75萬以上,傷亡30萬左右;日軍用兵力25萬左右,傷亡9萬餘眾。
廣大愛國官兵前仆後繼,同仇敵愾,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中國”的狂妄企圖。八一三淞滬抗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的“八百壯士”在中校團附謝晉元的率領下,堅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軍,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斃傷日軍200餘人。而中校謝晉元被日軍收買的官兵刺殺,不幸身亡。
參觀完畢後,我的心情非常的沉重。一座倉庫,因為英雄的堅守,而成為民族的永恆豐碑。一場戰鬥,因為先輩的熱血,而成為民族永遠的記憶。勿忘壯士,銘記英雄。勿忘歷史,共鑄和平。謝晉元爺爺,我會永遠記住您的,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了好好的保衛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