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一年級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1

  對於剛剛教育低年級的新任老師而言,班級管理在學生學習生活中佔很大的影響力。一年級的學生,從幼稚園到升入一年級的那刻起,他們就要面臨著各種班級規章制度。剛踏進學校門的他們,也要學著去如何配合老師學習更多的知識,也要不斷學著自覺遵守紀律,並且知道紀律的重要性。因為我深深地知道一年級是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看班主任怎麼做了。有人說:“會當的班主任累三個月,不會當的班主任累三年”。那麼,讓我回顧最近班內發生的一些有關班級管理的認識。

  案例一:班裡有個叫王x的學生,因為小時候發燒,耳朵差不多聽不到聲音了,智力也不是很好。上課時,也許因為這些原因,總是目光呆呆的,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作業倒是完成的不錯。對此,透過和其家長的交流,也認識到多關心他,多提醒他應該怎麼做。偶爾對寫完作業的他進行表揚與鼓勵,為此,這個孩子也在慢慢進步著。他的媽媽最近總是高興的對我說起孩子進步的表現。

  案例二:我班楊xx同學是個讓人喜歡的學生,但是最大的不好的表現是,眼睛太靈活,上課不認真聽講,只看到別人在幹什麼,也經常在我講課的時候跑到我的跟前說誰誰哪個同學的不是。剛開始我覺得他是個愛動愛說的學生,但時間長了,好像就成了習慣似的,一到上課就開始“打小報告”。因此,我多次引導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單獨找他談心,說這樣做是不好的。透過那次交流,他也懂事多了,上課也沒有隨便亂說的現象了。

  案例三:我班有這麼一個女孩子,上課回答問題聲音小,每次開火車讀拼音或者生字的時候,總會“卡”到那裡。下課後卻是一個歡快的小朋友。“親其師,信其道”,針對這一點,下課或者放學後,我總是用溫柔的語氣與她交流,並且用自己的行為去告訴她老師是喜歡她的,希望她能夠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真聽講,好好學習。現在她見了我總是給我一個甜甜的笑容。老師不圖報什麼,只需一個微笑也好。

  案例四:班裡有個叫張xx的孩子,天生活動活潑,是個小“機靈鬼”,可是最近他總是在犯錯。因為在家中媽媽總是教他學習,好像對媽媽的教育產生了“依賴”,上課總是不怎麼聽講。在課堂上,我多次提醒他要認真聽講,他吧就是聽那麼一會,一會又找個小東西在桌子底下玩。於是,與他媽媽交流了之後,他媽媽也承認覺得孩子對他教育有一些依賴,並且也教育孩子在學校裡聽老師的話,上課要認真聽講。透過和他媽媽的共同努力,這個孩子現在有了一些好轉,不過,作為老師,多對他表揚與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五:班裡有這樣一個學生,爸爸去打工了,媽媽在家也是經常去給別人做工,沒有時間去教育孩子。一段時間發現他學習很努力,但最近兩天,上課時總是蔫蔫的。於是下課後,問起他家裡的情況,知道了原因。我於是,勸導他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只有有了好的學習成績,爸爸回來後才會更高興,媽媽也會給你鼓勵的獎勵的。他聽了,也懂了,不過,現在我做的應該還是,不斷與他交流,並且找個時間去他家做個家訪。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老師,無時不刻的為他們著想才是啊!

  常說問題學生的背後都藏著一個問題家庭,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們也應該多給孩子做個表率,多誇獎他們,多肯定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小主人”。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發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會有發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會結果,但只要開花了,就會有結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帶來收穫,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遠得不到碩果。”對於這些低年級的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月,兩個月就能看到結果,也不是隻靠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溫柔的微笑,或有意為之,或不經意而為,就會有收穫,而是需要我們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引導,用愛的教育區感染他們。因此,對於他們,是等待的藝術,慢的藝術!

  一年級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2

  今年我接了一年級,擔任班主任工作,剛開學前幾天,我就感覺到這班的學生非常活潑,上課小動作特別多,不專心聽講,隨便說話,沒有上課的概念,聽到上課鈴聲還在說話,良好的班風對孩子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班主任恰是班級建設的組織者,是良好班風的倡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開學至今,我在管理班級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加強學生的常規教育,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1、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終身有益。從幼兒園到一年級的學生,對於他們來說,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就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我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1)課間要把下節課用的學習用具準備好,放在課桌的左上角,再出去玩。依據我們背誦的兒歌“本兒在下,書在上,鉛筆橡皮挨著放”,讓學生在背兒歌的同時做好課前準備。

  (2)上課不準隨便說話,有問題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再說。兒歌“要發言,先舉手,老師叫我再開口,不插嘴,不亂叫,聲音響亮我最棒”,要求孩子們在課堂上必須按要求回答問題。

  (4)認真完成作業,寫字姿勢要正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握筆姿勢非常重要,我們利用兒歌“老大老二對對齊,中間只隔一毫米,老三老四齊用力,寫出字來真有力”,用兒歌來指導孩子正確握筆,效果非常好。

  2、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求學生課下做有意義的活動,不追跑打鬧,不打架不罵人。會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不往地上扔廢棄物,保持校園的整潔。拾到東西主動交給老師。要愛護公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不損害花草樹木。一下子給學生定下了這麼多的規矩,他們還不能夠完全適應,需要教師(1)多提醒,常抓不懈。一年級學生自制力差,總是管不住自己,這就需要老師多提醒。我班有五、六名學生上課動作特別多,老師講的內容一概不知道,所以,每節課我都要提醒他們好幾次,並且多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使之集中精力。教學設計上多下一些功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抓典型,促進步。一年級小學生是最善於模仿的。如:在課堂上,誰做得好,我就抓住機會對他進行表揚,獎勵一顆小星星,其他學生立刻就向他學習。

  (3)以身示範。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也應該做到。有一次,我看到地上有一片紙,就把它撿起來扔到了垃圾桶內。沒想到,被同學們看見了,他們也學著老師的樣子看到廢紙就主動撿起來。學生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定過程的,我相信再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定會做得更好的。

  二、培養優秀小班幹部,協助教師管理班級。

  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體的核心力量。一個優秀的班級往往都有一群得力的班幹部在積極配合著班主任的工作。開學後,我就留心觀察同學們的表現,選出學習比較好的,有責任心的,有組織才能的,關心集體的成為班裡的小幹部。對他們進行工作指導後,都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鍛鍊自己,並培養他們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三、利用評價功能,激勵學生。

  要想讓學生形成好的習慣只靠老師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評價功能,激勵學生提高。結合小學生愛表現自己的特點,我和其他任課老師商量,給每節課表現好的同學獎勵一顆星星,或一個笑臉,積夠十顆星星的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貼在教室後面的軟木板上,同學們都在為得到小紅旗積極努力著。

  班級是學校的基層組織,是學校工作的基礎,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在班級中具體貫徹落實。班級管理是一項長期、複雜而艱鉅的工作,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事業心,滿腔的熱忱,努力探索班級管理工作的最佳手段,以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

  一年級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3

  一個班五十幾個學生,性格特點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甚至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上的幼兒園也不一樣的。)想讓小學裡一些規範較好地落實到這五十幾個學生身上去,需要正確、清晰的工作思路、恰當的教育方法、靈活的教育機智、新活的教育思想。

  從清晰的工作思路上來說,一是引,二是扶,三是重點攻關。引就是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的日常行為規範,儘可能地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引就是引領學生組建真正意義上的班集體,每個同學時時處處想到自己的行為能不能為班集體增光添彩,會不會影響班集體的榮譽。每個同學要熱愛自己的班級;扶就是具體指導學生將學校的一日常規行為落實到學生日常的行為中去。

  就拿做操來說吧,首先要向學生明確出操的要求:在教室或走廊上排隊時要做到“靜、快、齊”,下樓梯時要右行,從一樓前面的.空地到操場的行徑途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眼睛看前面,一個一個的要跟緊,前後空的距離不能太大,進入操場後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聽好老師的口令,認真執行,退場時,認真聽老師的指揮,快速行動。以上要求很具體,老師在指導學生,要進行監督、提醒、批評指正,甚至藝術化地懲罰,以使學生將行為規範落實到位,內化為自然的行為,長此以往養成良好的習慣。重點攻關就是針對一些有難度的活動、一些規範有難度的學生採取的攻破措施。就有困難的學生,有些是在家庭中或在幼兒園時養成的不專心的習慣,換句話說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對於這些學生除了嚴厲的批評,引起他的重視,還及時地提醒,反覆地提醒,及時調整自己的注意力,還要與家長取得共識以便於一致地教育、監督、促進其改掉壞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從恰當的教育方法上來說,讓低年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空洞的說一些條條框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要根據年齡特點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樂於參加的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在課堂上聽課,教師除了告訴學生要學會聽說讀寫外,還要將這些技能變成他們樂於接受的童謠形式,在每節課上不斷地、適時地提出來。不僅讓他們記住,而且要變成他們的行為。還有在面對學生犯了錯誤以後,要根據不同性格的人採取不同的辦法。比如,那些臉比較“厚”的學生,批評的要嚴厲些,即“下猛藥”對於那些智力發育相對落後的學生,不要將他們與其他同學一樣要求,要經常提醒,甚至幫助他們做好。對於那些智力發育好,但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要狠狠批評發,這就所謂“響鼓要重錘敲”。

  叢新活的思想上來說,第一,首先要經常看看別的班級是怎樣管理的, 別的老師是怎樣教育學生的,及時向別人學習;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的學生,一屆和一屆的學生不一樣,時代在發展,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時代特點。現代媒體形式多樣,雖然是一年級的學生,但是接受資訊的渠道多,不能太小看他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