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1

  又一次拜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

  這本專著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孩子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嘆:現在的孩子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裡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一線教師。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高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孩子的差異,承認孩子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

  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2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新教育》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也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說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說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而整本書裡,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我們校長也常說,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床、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為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3

  初讀《教育有悟》感覺是一本再普通不過的書籍了,這本書是由95篇教育隨筆組成的,裡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所記錄的發生在教師和孩子們之間或發生在孩子們自己之間的小事,同時也是一些瑣細得不能再瑣細的事件,如學生考試作弊、新生點名、教師板書、課堂上表揚……故事中一幕幕場景,有些我們多麼熟悉的,甚至是自己親身經歷。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書記錄的事太平凡,但細想,教育,不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瑣碎繁雜嗎?不就是日復一日的雞毛蒜皮嗎?

  這本書分五個板塊,其中第一章節告訴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為學生作為教師的教育物件,其一言一行都會形成反饋,從而使教師從中學習、體悟,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從而使整個教育成為一個雙向動態過程。而其中的第三章節是關於針對後進生一些教育的機制,它告誡我們只要目中有人,就沒有後進生。“後進生”不等於“後進人”,事實甚至相反,教師們只要把“學生”當成“人”,就不會再有“後進生”了。因為教育的奇蹟在於:教師之光,能使遠遠近近的心都披上絢麗。

  書中所寫,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抽象的理論,有的只是生動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蘊含的思考。內容鮮活而真實,文筆樸素而流暢。樸實的文字中包含著真摯的情感,讀著讀著,我被故事內容所吸引和感動,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學生為你做私事了嗎?哪怕只是舉手之勞;你注意批評學生的方式了嗎?哪怕只是換個談話場所;你尊重學生的“雜念”嗎?哪怕它有時會擾亂課堂;你能耐心傾聽學生的辯解嗎?哪怕他確實有錯……

  它又如一位指點迷津的導師,為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訴我們如何激發中間生的學習熱情;它告訴我們如何讓班幹部樂於奉獻而毫無怨言;它告訴我們愛得不恰當也會造成傷害;它告訴我們什麼是寬容的魅力……

  感謝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們讓我們更多的教師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的經驗與體會,讓我們靜靜地吸吮“名師”們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讓我們明白如何使用一個微笑,一句稱讚,一個親切的動作,如何用愛溫暖學生,亮麗自己!

  教育類讀書心得體會4

  第一次接觸華東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是在灌南交流學習期間。還記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縣六塘小學教科室相帆主任榮膺灌南縣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縣教育局為了勉勵大家,特選贈了幾本具有紀念價值的教育專著作為獎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隨後,相主任就在每週舉行的“主題分享”活動中,將這本書推薦給了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從而,在六小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研讀“生本”,踐行“生本”的改革熱潮。

  現如今,我縣教育局也將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為我縣教師今年上半年的必讀書目,足見這本書的教育指導意義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書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紹到,他是透過以一個低年級成功的教育實驗改革實驗,作為引發思辨的源點,真實生動地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似乎開創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讓學生處在真正自主的狀態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學生的天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收穫像鮮花怒放。“我們把這樣的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和教學,稱為生本教育體系。”隨後,提出了“各個年級都行嗎?”迫切疑問,繼而透過大量的,真實的,鮮活的案例佐證這樣的觀點“只要保持生本狀態,只要不斷開發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不是封閉它,只要始終保持情境的適度挑戰性,只要讓學生有適合其年齡特徵的舞臺,只要永遠使學習帶有與他們個體相聯絡的意義,在他們所認識到的越來越多的事物的比較和啟發之下,他們的求知和表現的要求就會更為強烈。”

  生本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要讓兒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兒童的內部自然來進行教育或教學。筆者認為,生本,生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根本,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根本,以充分發掘學生潛能為根本,以強力保持學生追求的天性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對現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對人性迴歸的深切呼喚,郭教授作為“生本理念“的吶喊者,倡導者以及踐行者,很是關注現行教育是否能夠依據“人”自身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教學,他顯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標杆,是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隨者:找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鬧、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