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通用24篇)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通用24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去了歷史博物館參觀,而這次參觀讓我真正學到了不少東西。

  一進門,就有一種濃厚的古代藝術氣息,有很多的陶瓷、首飾出現在我眼前,接著我向裡走去。一路上都是各種各樣古代工藝品、錢幣、武器讓人眼花繚亂,還有各種著名遺址,有姜寨聚落遺址、玉門關遺址……我突然想起我學的古詩中就有玉門關這一地名。據工作人員介紹,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約九十公里的祁連山西端疏勒河南岸隔壁,真是壯觀。在第一展廳中,我發現了古代人的由來,先是南方古猿變成能人,再變成直立人又變成早期智人,最後才是人。從圖片中看出人的腦子越來越大,有了很多的想法和技術,旁邊介紹了麥積山石窟和彬縣大佛寺石窟。讓我對歷史遺址大有了解。

  此次參觀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絲綢之路。它講述了張騫出使羅馬13年開闢了這條路。從沙盤上可以看出,這條大路橫貫亞歐。從洛陽出發,一直通到歐洲羅馬,途中經過撒哈拉盆地、天水、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喀什……一路上應該翻越不少山峰,並且要經過匈奴奇兵出沒的地方,路上水源極少,戈壁風沙極大,一路上真是艱難險阻,困難重重。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彷彿我也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給我上了一節無比奇妙的歷史課。這次參觀讓我永生難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是三下鄉實踐隊的第二天,匠心之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堅持。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橋樑博物館。

  橋樑博物館,坐落在海滄大橋東岸錨碇內,這是在大橋碩大的錨碇裡建起來的我國第一座橋樑博物館。它的造型設計、內容豐富、科技手段先進,展示了高科技水平,為海滄大橋增添不少景色。博物館由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中國橋樑百年回顧展示館和海滄大橋監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我們欣賞了中國橋樑百年回顧展,以歷史為經緯,以橋樑科技為線索,系統地回顧了我國古代與當代橋樑建設的輝煌成就,介紹橋樑科技知識和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橋樑,以及規劃中的21世紀的宏偉橋樑工程。

  在我國古代橋樑中有儲存完好的趙州橋、宋代的泉州洛陽橋,還有1937年建的錢塘江大橋,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在當代橋樑中有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西陵峽長江大橋等,其中汕頭海灣大橋為預應力混凝土懸索橋。大橋種類繁多,老師悉心的講解,讓我們對此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我們還參觀了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從大橋設計、施工、科研、投融資、監理、景觀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橋的建設過程。

  展館充分運用了現儀展示手段和大量實物模型,並設計了多處可供遊人參與的大型場景式展示。實物模型十分逼真,彷彿身臨其境。

  廈門橋樑博物館,這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館,讓我們收穫頗多,感受到我國建橋的高科技水平。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於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複製的地道戰的場景,大夥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鑽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櫃。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彷彿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著牆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牆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裡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遊告訴:“抗戰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裡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裡卻是激動不已,心裡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文廟”二字。左邊貼著歷屆高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著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著,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裡愉快的遊著。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為在能夠在這充滿著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悅。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著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放著抗戰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等。在殿中,還放著一臺水輪發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著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英雄們拿著這些武器保家衛國,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才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學校裡安心地學著知識。謝謝抗戰的英雄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著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5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了自然博物館。一進博物館我們先參觀了古乾屍展廳,展廳裡放了兩具乾屍的骨頭,都是明朝的。一具乾屍骨頭已經發黃,還有一具乾屍骨頭竟然是黑色的。我看了覺得有點恐怖,所以我們很快就出來了。

  接著我們參觀的是古動物展廳。一進展廳我就看到了巨大的恐龍化石。我根據這些化石的樣子告訴媽媽這裡的恐龍化石有劍龍,還有長頸龍。媽媽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其實我是在自然課上聽老師說的。這次我看到了真的恐龍化石,覺得有些害怕。因為長頸龍的化石好高,頭頸好長,頭都快碰到屋頂了。我想如果它們沒有滅絕一定會把人吃掉吧,它們簡直是龐然大物,就連旁邊的恐龍蛋化石也很大,我都看呆了。

  古動物展廳裡的古人類發展陳列室也很吸引我。陳列室裡的圖片、模型介紹了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還有人的胚胎髮育的過程。我看到很多實景模型,知道了人類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知道了猿人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進步,還知道了古人類是怎麼生活、捕獵的。其中有一個模型中有一群猿人用自己做的石器在殺一隻鹿,我覺得太殘忍了,不過媽媽說他們是為了生存才這樣做的,不然他們會餓死的。

  後來我還參觀了各種動物的展廳,看到了節肢動物、線形動物、魚和兩棲動物的標本,還有各種鳥、哺乳動物的模型。其實還有很多動物我有點忘了。不過今天我問了爸爸媽媽一個問題把他們考住了。你知道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什麼嗎?答案是蝙蝠。如果上自然課認真聽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這個答案。

  我今天的收穫可真大啊!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6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秘”。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透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裡,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透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7

  旭日的陽光對映大地,參與黨校學習的同學將一同前往溫州市博物館參觀。非常開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就這樣,我們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車。窗戶開啟迎著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氣。一切都這麼適合出去。熱熱鬧鬧的到點趕到,大家都基本到齊了。博物館一進門,一副裁剪藝術的大海報吸引著我,歷史的魅影旋渦把我們一下拉進了展廳。在仔細熟悉了一下博物館的平面圖之後,瞭解到博物館共有6個大館再加上一個臨時展覽館。

  歷史館裡瀰漫著一種古香,展品的靜止無聲帶來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樓,旗袍,火炮,它們彷彿演著當時的場景,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空的滄桑鉅變,留下的最閃光的,是鑽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溫州,江南漁鄉特有的風土情調,詩意又溫柔如水。其中當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溫州的經濟發展見證了溫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連串的數字更是最能體現溫州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處已是溫州人的足跡。出口那雙巨大奧康皮鞋,太象徵了。溫州人在歷史的重壓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腳印上,立起了高樓櫛比,立起了商街繁華,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以後建設新溫州的任務,無疑落在我們的肩上了。

  工藝館,陶瓷管,書畫館(雖然沒看到,但是據打聽)。溫州的明間,工藝和文化紛紜呈現。能人的手,藝人的口,看不厭的甌繡墨寶,聽不倦的越劇南戲。不值得我們驕傲嗎?而現在世人對文化的輕蔑態度,是不應該的。

  自然館給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約會,最怡情。霸王龍,樑龍和翼龍模型,侏羅紀的血性呈現盡致。大白鯊,雙頭鯊,大海龜,輻噴,深藍的另一世界。險些迷茫在叢林中,忘卻時間。

  時間轉瞬,遊覽結束。溫州,我們的故地,有很多懷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為了永久。

  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溫州人,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8

  在陰雨過後放晴的第一天,我們局組織全體黨員到革命老區金寨縣,瞻仰烈士,寄託思念,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一路上我們唱著紅色歌曲,回憶那些金色歲月,對於即將到達的目的地更多了幾分敬意。來到金寨這裡山清水秀,絲毫沒有當年戰爭留下的影子,然後這裡的環境、這裡的空氣都給人一種莊重、敬意之感。

  參觀第一項,沿著蜿蜒的上路走進了“燎原星火”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敬意默哀,此刻我們都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為人民大眾謀取幸福的先足之兵。同時我們參觀了洪學智將軍的墓誌銘,為洪老的一生奉獻讚歎不已,也許這就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在金寨成長的一批批軍隊,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不禁讓我敬佩。每當聽到哪位將領小小年紀就犧牲,我的心都一陣唏噓。再想想如今的生活是多麼幸福,革命先輩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裡有銘記理想信念,我們在和平年代,又怎麼能只圖享樂呢。猶記得長征途中那最小的身影的犧牲,如果是我們是萬萬做不到這麼大的成績。

  紅色教育是讓我們記住歷史,努力過好當前的幸福生活。我們不應該在為碌碌不為而抱怨,不應該因為利益驅使而斤斤計較。有人說“現在成為共產的有什麼好處”,我想有這樣想法的都是不正確的,你既然現在成為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福利的,為人民做事的。如果事事想到的是自己能有什麼好處,那絕對不是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前幾天有一則公益廣告刷爆朋友圈,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廣告,永遠起得最早走的最晚,永遠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永遠先顧大家後想小家。也許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做到最初的自己,最初的誓言,我們的紅色教育就是成功的,就是革命先輩再犧牲後給我們又一豐富的財寶。讓我們好好為革命事業工作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9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裡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體,博物館裡的軟體也日益提高著。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透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透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0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體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階”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控”,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裡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1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2

  上週五,我們去了博物館參觀。

  在博物館裡面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圖片,比如:我們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偉的x……在一樓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關於未來的圖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機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個圖上面畫了一個人:一半是機器,一半是人的身體,上面還寫了一些關於這張圖片的介紹。

  來到二樓,我知道了我的家鄉也有許多名勝古蹟,比如像:峨莊的昭陽洞,洪山的蒲松齡故居……二樓還有許多古代時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x幣,古錢……其中我最喜歡古代時用的兵器,比如:刀、槍、劍、戟……

  三樓是最好玩的地方。那裡有許多電腦,還有一些:魯班木球、猜生肖、測發電力、磁力乒乓球、滾珠子、節能燈、融合鏡……可好玩了,其中我最愛玩的是魯班木球,雖然很難拼,但我也拼起來了一個。

  這個博物館真有趣呀!參觀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像電腦裡的一些遊戲給了我一些啟示:不能亂殺野生動物,不要亂砍樹木,不能隨地吐痰……在玩節能燈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要少用電。在玩測電力的時候我知道了:手心的汗越多,放電的可能性就越大。

  參觀完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勇於探索,勇於實踐,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願望。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3

  今日參觀的是中國工業博物館,講解員給我們介紹相關資訊,中國工業博物館是對現有的瀋陽鐵西鑄造博物館進行改造、擴建而成,其中有工業博物館現建有機床館、鑄造館、通史館,博物館總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中國工業博物館目前徵集的文物來自上海、北京、內蒙古等20多個省區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包括國家一級文物1件,國家二、三級文物10件,館藏文物器件繁多。中國工業博物館中收藏文物年代從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紀30年代初的鐵西規劃地圖、1900年的中東鐵路鋼軌、西周青銅盔、春秋時期盔甲、殷商時期銅鏡都為如今的館藏。

  講解員還給我們講解博物館相關背景。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鐵西區取得了令國人矚目的成就,20xx年國家授予“鐵西老工業基地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20xx年被命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並將《瀋陽鐵西裝備製造業聚集區產業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20xx年被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據此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親臨鐵西視察指導工作時指出,鐵西區在引領我國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在傳承工業文明、弘揚工業文化方面做出貢獻。原書記聞世震同志也明確提議在鐵西建設“中國工業博物館”,這就是博物館構想的前提。

  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還給我們介紹相應意義。

  一、眾所周知,鐵西區曾被譽為“共和國裝備部”並有“中國重型工業的搖籃”之稱,見證了百年中國工業的變遷。

  在此基礎上籌建中國工業博物館,對於研究中國工業發展史、保護儲存近代工業歷史文物資料,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區域競爭力,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價值。目前全國尚無此類博物館,鐵西區將填補國內空白。

  二、鐵西區承建專案的優勢。

  (1)歷史優勢。鐵西區工業歷史悠久,從1905年首家使用現代化機器企業誕生開始,經歷了日本殖民工業、國民黨時期工業和新中國工業等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鐵西曾生產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第一臺水壓機等幾百個中國工業史上“第一”的新產品,被稱為“共和國的工業長子”。鐵西區因工業而誕生,為工業生長,也將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2)人文優勢。工業是鐵西曆史的主脈,工業文化是鐵西的靈魂。鐵西工業文化源遠流長,滄桑厚重,對於幾十萬產業工人和鐵西人來說,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的“勞模精神”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當代鐵西人文情結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鐵西建設經濟強區,構建和諧新區,走向未來的不竭動力。

  (3)地緣優勢。近年來,鐵西生態宜居環境迅速提高,20xx年榮獲目前全國唯一的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20xx年被評為“新中國建國xx年xx大地標”之一,鐵西作為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沈西工業走廊開發的重要區域,還將面臨籌辦“十二運”等多重機遇,區位優勢盡顯無餘。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見識了博物館的展物含有的多項“工業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徑的鑄管(直徑2.2米)、最大的超高壓斷路器殼體(鋁合金鑄件、重2噸)、最大的立車橫樑鑄件(重115噸)、最薄的鑄件(厚0.38毫米)。中國第一個鑄造用機械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壓管的樣管、第一臺萬能鑽床、第一臺八軸立式機床、第一臺精密絲槓機床、第一臺五軸聯動機床。

  參觀通史館過程中,我們瞭解了世界工業的發展歷史和中國工業的發展歷史。相應展出的是各國工業工藝品,如大炮,鐵軌,輪船,汽車等模型。而且還與當時中國的起步工業形成相應對比,給我們真實呈現當時落後的工業歷史。在此館中還展示當時積極名族工業英雄,以及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其中包括洋務運動的一些代表,張之洞,李鴻章等,還有民族企業家張謇,劉鴻生,榮敬生等。然後就是建國後中國新工業的崛起,掀開中國工業輝煌的序幕。集中展示了當時艱苦條件下中國一系列工業的相應發展。中國開始了自己全新的鐵路,火車,軍工業,機床等各方面的發展。其次參觀的是機床館,該館中收藏新中國生產及使用過的當時比較先進的機床系列。其中包括車床,磨床,銑床,已經初期的老式自動化的機床,慢慢參觀的就是現代先進的全自動化機床,還展示了現代機床加工的一些工藝品。給我們驚訝讚歎的同時也給我們更多的全新知識的概念。參觀的第三個是鑄造館,該館依然保留當時鑄造車間的老式模樣。全新給我們展現當時加工車間的工作流程和相關裝置。瞭解了當時的條件艱苦下,老一輩們依然克服艱難為中國的工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鑄造館依次展覽了當時鑄造的成就,其中包括最大的鑄管,還有各種鑄造工藝品等。

  參觀完三個展館,我們也就結束了我們參觀之旅。此次參觀的過程中,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點滴感觸。從瞭解工業背景到工業成就,歷史的痕跡記錄在博物館中。我們瞭解到當時落後歷史背景,那些先輩們奮起為中國的工業輝煌而拼搏。那一件件陳舊古老的器件,當年曾經被使用的機床似乎在講述著他們的崢嶸歲月,鏽跡的斑駁也掩蓋不住當年的輝煌。靜靜躺著的舊物,相繼講述著我們近代歷史的屈辱,講述著我們工業的發端和發展的歷程。我們的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這段艱辛歷程,深深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國家要強盛,在國際社會更有影響力,離不開國家的工業發展。工業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整體水平,這離不開每一代人的艱苦奮鬥,離不開我們民族工業的創新發展。看著過去機器與現代機器的對比,看著歷史和現在的對比,看著中國和世界的對比,這一切告訴著我們的工業同樣可以輝煌,同樣可以讓國人驕傲。背後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們都不能忘記,這同樣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積極進取,把握時代潮流,緊跟世界腳步,運用智慧不斷創新,為現代創新工業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當代大學生同樣需要跟上時代腳步,腳踏實地把我們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學好,學牢。不斷學習先進理念知識,樹立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信念,擺正學習態度,為中國現代工業的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4

  非常感激這次有機會去到xx博物館參觀,回來之後我感慨萬千,這次的參觀讓我見識到了我們過去的歷史,大開眼界,我很多時候都會去想我過去為什麼不早點來參觀,自從這次去到了博物館之後我感覺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博物館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這麼過來的,我們在參觀的過程當中會有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這種有趣不是嬉戲,我是真的感覺一件件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擺在我面前的時候那種感覺是非常奇妙有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現在我是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一點,我希望能夠在今後生活當中讓自己去學習,多多去接觸,見識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時候我就會感覺非常的奇妙,一些過去的上百上千年的東西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這種感覺是在是太好了,現在我一直都在懷念這種感覺,有的時候我也非常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吸收學習,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抱著學習的心態,這就是現在我對自己的一個態度,這次就去到xx博物館我也有一些心得。

  這種感覺讓我意識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參觀博物館一行真的也讓我感觸良多,我是一個喜歡文化的人,接觸這些之後這種感覺越來越濃厚,這絕對不是偶然,我認為我們的過去的就應該主動的去了解,我們只有瞭解的過去的才能更好的去面對未來,博物館就能夠讓我們明白這個到底,參觀博物館看到我們歷史的興衰,看到的我們的文化的結晶的時候,我便感覺自己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因為我們的現在經歷的或者我們即將要經歷的,我們的先人們都經歷過了,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那一件件漂亮至極的文物,讓我流連忘返,我當時站在展廳裡面似乎感覺永遠都欣賞不夠,有些構造複雜,外觀精美的文物讓我咂舌,感嘆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我們現在怎麼就看不到這些東西了,不禁就惋惜了起來,這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只有見識過了才能知道那種手藝之高超。

  我認為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見證了我們的過去,在歷史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見證了興衰,然後存留至今,這次參觀博物館讓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雖然我與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緣,但是這一面之緣卻讓在我腦海中深深的紮下了根。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5

  有朋友在MSN上笑:鄒老師真勤奮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還在上網伏筆耕耘啊?

  我倒誠實:沒寫東西,呵呵,在看別人寫的,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繼續:那還是勤奮……

  哈哈,其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俺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起來出去去什麼博物館看看,也沒什麼想法可以寫得出來的,只好在網上看別人的部落格。

  主要是看別人寫去博物館的觀感。一般人其實很少去博物館的。只要去各種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各類博物館一般都是沒啥人去,顯得冷冷清清的。

  去過的人,一般都是會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過程寫出來。我看著頗得教訓和啟發:有些博物館,看別人的敘述之後,我其實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則更加有興趣;還有的也太不正規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錢給假鈔什麼的,我要去的話,就得小心了,事先準備好零錢;還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機問題,還是角度問題,或者怎麼樣補救光線的不足?還有,大家去的都是一個博物館,但看到的東西,很多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想到,怎麼樣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得以改進?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這裡大致總結一下:

  要解決“為了看什麼而去博物館”、“去哪些博物館”、“在博物館怎麼看”、“看完之後如何變成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之後,博物館才真正實現了其社會價值。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點一滴去做,需要長期努力,還需要回顧和檢討改進。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著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館。一百多家博物館,市外的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市內的鬧中取靜,不失幽雅。天氣適宜的週末,參觀博物館既能學知識,又能活動活動玩得開心。

  博物館參觀竅門是:安排好時間和路線,博物館一般閉館較早,要想一天多去幾個,最好早點起,早出門,並安排好行程;還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館點打個電話,落實一下是不是開館,有些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中,如果貿然前往可能撲空,還有就是關注當天的天氣和調整好自己的體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車路線,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體力!還有要了解博物館大概有多大,根據自己的興趣等判斷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附近有沒有其他博物館,回來什麼路線,中午到哪裡吃飯等等。

  最後,出發的時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個展館比較大,要細緻地觀看一遍,可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小心別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還有,衣服要可以穿脫的,因為很難講那個博物館的溫度會怎麼樣,有的過熱,有些很冷,我都遇到過。

  博物館不同於公園:博物館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如果把參觀博物館等同於逛公園,那就錯了。逛公園,為的是單純的欣賞風景,娛樂放鬆身心,那走馬觀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館參觀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覽主題為背景,透過觀看和接觸展品,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一定的瞭解,進而擴大視野增加個人的文化素養。參觀博物館是一種知識的薰陶和觀察自然與社會的一種方式,透過這個視窗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的源源活水,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還得有點認真的態度才行。否則,走馬觀花的看,您的參觀只是為博物館增加人氣,買票參觀的話只是為GDP的增長做貢獻,自己的收穫不大。

  參觀博物館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參觀前最好做一些相關的知識準備。有些展出可能是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會有些深奧枯燥,最好提前查閱一下相關的知識。最好參觀時能將知識和展品實物相結合,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調動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聽(最好能找講解員講解或者租用自助導覽裝置),主動地思索問題。目前北京地區許多博物館已煥然一新,早已是散發無窮魅力融聲、光、電、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於一體的現代化館點,好多博物館提供動手區域(DIY)如果可以也多爭取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瞭解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學習,進行知識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質準備,比如水,比如筆記本和筆,比如相機,帶了這些最好存包之後再入館參觀。因為博物館的每件展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認真看完整座博物館的展品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攜帶包、袋就需要花費相當的體力。

  留意博物館內的提示牌,非動手區的展品不能動手摸,萬一摸壞了俺們陪不起。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僅靠一兩個小時的自行參觀,很難有真正的收穫,而透過傾聽講解員的講解,邊聽邊看,參觀效果會更好。最好能聽講解員講解、跟著講解員一起走,聽他們的講解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然聽他們解說之前後,自己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瀏覽一遍,因為解說不會每個展品都解釋的,很多他們會省略,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可以隨意看個夠。然而最愜意的應該是跟解說互動,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求教和討論。

  語音導覽器,看情況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參觀中帶著相機、筆記本等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拍攝或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允許參觀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輔助參觀用品進去,而且往往允許照相,前提是不對文物造成傷害即可。到博物院參觀完後,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麼一定將您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深化記憶博物館知識,還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穫並進行交流。

  個別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權原因,博物館不允許參觀者拍照。特別是一些臨時展覽和引進展覽,主辦方一般都會明確要求不允許參觀者對展品進行拍照。那其實也沒關係,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讓照的,很多照片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和網友的部落格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織繡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加速它們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沒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館的規定也是好人的表現。

  先說這麼多,以後想到其它的再補充……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6

  晚上8點半,全年級200多人在圖書館門前集合。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還有很多提了箱子。這次去廣州的只有三十多人,去西安的竟有浩浩蕩蕩有一百五十幾人之多。同學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去廣州的同學先上了車,我們互相道別。在通往火車站的路上,校車裡也是一片歡聲笑語。

  坐上T2,我們幾乎佔了兩節車廂,感覺很親切。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去北方,又是去西安這座古城,心裡的新鮮感就別提了。雖說我們上車時已是晚上10點多,我絲毫沒有倦意。同學們都在討論西安的景點和美食,也都沒有睡覺的意思。車廂裡的其他人都向我們這幫學生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到了下半夜,我在對西安的美好期盼中進入了夢鄉。

  26日中午,我們到達了中轉站鄭州。經過幾小時的修整,我們再次上路。這次是慢車,又沒有空調,坐在車裡感覺不是很舒服。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心情。向車窗外望去,大片的麥田豐收在望。進入陝西境內,只在小學課本上看過的窯洞讓我大開眼界。不遠處的夕陽把天空印染得格外美麗。夜幕漸漸降臨,遠處的燈光時不時引發車廂內的歡呼和掌聲。我們離西安越來越近了。

  晚上九點半,我們的終點站西安到了。走出火車站,高達的城牆引入眼簾,彩燈把城牆點綴得格外漂亮。緊接著,大家分批坐上通往臨潼驪鐵賓館的汽車。宕機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西安的美景。他的熱情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陝北人民的淳樸和好客。

  在我們工作之前,兵馬俑博物館宣教部的王芸老師先給我們作了實習培訓。她先教我們如何做人,讓我們學會堅強,懂得珍惜緣分,更要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多多學習。然後她給我們介紹了博物館的相關知識。在培訓最後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我們一共分成兩組輪流工作,每個組工作一天休息一天,這樣也有利於我們休息調整。我們此次在宣教部和票務部工作。完成規定任務之餘,我們就可以找外國遊客交談,鍛鍊口語。萬事開頭難,我觀察了很多外國遊客,遲遲不敢上前。想了一會,我找上幾個同學,人大力量大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果然不假。我們幾個終於鼓足勇氣與一位年青人交談起來。我們你問一句我問一句,交談很融洽。在他的同伴到來之後,我們的談話不得不結束了。開了個好頭,以後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我們碰到了各個國家的遊客,都聊得很愉快。

  透過交談,我發現了外國遊客的很多共性。首先,他們很熱情。只要我們和他們打招呼,他們都會笑容滿面地回應。他們還都會說一兩句中文,如“你好”、“謝謝”,就像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說“Hello”、“Thankyou”一樣。其次,來到這裡的外國遊客都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有些外國遊客掌握的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甚至比很多中國人都多。還有很重要地一點,他們都會誇獎我們英語說得好。儘管他們只是出於禮貌,我們還是很開心。這也讓我們增強了自信心。

  宣教部的工作是做調查問卷,這項工作需要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我們需要找準調查物件,透過察言觀色知道說採訪之人是否願意接受調查,能否提出建設性意見。票務部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機械,但是需要良好的工作態度。我們邊檢票邊說“歡迎光臨”或“Haveaniceday”,臉上還要保持微笑。時間一長,臉部肌肉都有些僵硬。總的來說,我們的工作很輕鬆,但要做好還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我們做的調查表中,遊客們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遊客們的建議涉及了博物館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希望這些建議可以對博物館的建設有幫助,讓兵馬俑博物館永葆生機!

  這次的實習機會是十分難得的。正如王老師說的,全國只有我們這群學生有機會來兵馬俑實習。兵馬俑是世界聞名的博物館,我們應該珍惜機會,好好學習。透過實習,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可以用以下幾點概括:

  1.改變了對英語的認識。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工具,透過它我們可以更好地與人溝通。經過這次實習,我認識到,英語不是多背幾個單詞,多學幾個語法,多做幾道題目就能學好的。它是交流的橋樑,只有透過與人交流才能發揮其作用。學以致用,也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提高。今後我要抓住任何機會鍛鍊口語,爭取更大的提高。

  2.增強與人交流的能力。怎樣開始一段談話也許很容易,但如何繼續談話就是一門藝術了。拿我自己來說,我碰到了一群江蘇老鄉,很容易打開了話匣。我請他們作了幾分調查表,寒暄了幾句之後,我發覺無法繼續和他們交談了。不知說什麼,我只能低頭做問卷。直到他們要走,我才和他們說了句“再見”。這次經歷讓我認識到,今後要多多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在後來與人談話中,我注意多談一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話題,很好地繼續了我們的談話。

  3.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遇到了一位法國女孩,她的英文不是很好,說著說著就會冒出一句法語。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試著揣摩她的意思,並用英語向她證實。這樣一來,我們的談話進行得很順利。

  4.開闊了眼界。西安不愧為十三朝古都,擁有無數景點: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傳說中楊貴妃的沐浴場所華清池、巧奪天工的大唐芙蓉園、歷史悠久的鐘鼓樓、號稱天下第一險的西嶽華山……這些景點讓我們流連忘返。除了這些文化景點,西安還有著現代的一面。在比較繁華的街上,世界名牌比比皆是,有些在長沙都是沒有的。此外,我還慕名去西安交大和西北工大參觀了一番,認識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西安交大與中南相比,文化底蘊更濃。這一方面是由於我校歷史不長,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何增強我校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作為中南學子要認真思考的。我們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自身修養,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提高自己,打造中南學子的新形象!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秘”。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透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裡,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透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8

  姥姥家附近有一座宏偉的博物館,雖然路過無數次,但還沒進去參觀過,所以,一直很好奇,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都有什麼寶貝呢?今年春節,爸爸媽媽都放假,於是,我們一家人終於有機會去博物館看一看了。

  進入博物館的大門,我一下子就被大廳裡巨大的動物雕塑震撼到了,最大的有2層樓那麼高,外觀很像大象,卻又披著大象所沒有的長長的、厚厚的毛,它究竟是什麼動物?它來自哪裡?現在又哪裡呢?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走進了一樓展廳,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原來,我們生活的這篇廣袤的松遼平原,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是一片海洋,經過一次次的地殼運動,又演變為古大湖,今天的東北,包括哈爾濱、長春、瀋陽這幾個城市,在幾百萬年前都還是大湖的一部分,這個曾經的古大湖比現在的青海湖還要大十倍。經過一次次的地理變遷,古大湖面積逐漸縮小,湖水逐漸乾涸,漸漸才露出陸地,形成東北的平原、溼地和湖泊。後來,人類的出現、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城市。

  但是,大廳裡的動物到底是什麼呢?到了三樓展廳,答案終於揭曉,透過展廳裡巨大的動物化石和考古學家復原的動物模型,我瞭解到,這種像恐龍一樣巨大的生物原來叫猛獁象,成熟的猛獁象體長有6-7米,體高4-5米,體重7-8噸!它們在幾百萬年前就生活在我們腳下的這篇富饒的土地上,它們來自美洲大陸,經過很多年、一代代的遷徙才逐漸來到中國東北,但距今大約1萬年左右的時候,這個物種卻從地球上消失了!雖然有人類獵殺、火山爆發、氣候變暖等假說,但關於猛獁象的滅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不過,我相信,經過科學家的努力,包括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猛獁象的滅絕一定會找到答案!

  透過參觀博物館,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動物,防止氣候變暖,才能使得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不斷的生存、繁衍下去!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9

  今天,我參加黨的活動-----參觀魯迅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以至於久久不能平靜。

  靜靜地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展覽廳,站立在先生的遺像面前,用心去體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勇氣,看著用實物和圖片記述的魯迅戰鬥的歷程:從紹興到南京,再到東京......到最後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戰鬥的足跡在我面前展現出來,我思潮起伏,心緒難平,不禁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歎服。

  在展廳裡,魯迅博物館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魯迅先生生前的許許多多的事蹟。魯迅——他偉大的精神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魯迅筆耕一生,戰鬥一生,始終為人民,為民族,為真理而戰,他是一面鮮豔的戰鬥旗幟,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吃人的本質。揭露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創傷。祥林嫂,華老栓,孔已己......,魯迅對民族與社會的清醒認識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對民族的關心和熱愛,"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深厚民族情結的最真切的寫照。

  魯迅先生給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給人們指引方向。先生在幾十年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現在這個繁華由高科技和網路組成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也能感覺到魯迅先生的餘熱和精神!在他的書中我很清楚地瞭解到,寫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開的。他寫的全是講真話的書。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進步。他勇於解剖社會,更勇於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認錯誤,更不怕改正錯誤。他的每篇文章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的確是把心交給讀者的。人們說他的筆像刀一樣鋒利,但是他對年輕人卻懷著無限的好心。魯迅先生生前還經常介紹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費印刷年輕作家的作品。他長期生活在年輕人中間,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戰鬥,分清是非,分清敵友。先生愛護青年,但是從不遷就青年。先生始終愛憎分明,接觸到原則性的問題,他絕不妥協。這些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年輕的一代學習和借鑑嗎?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瞭解到魯迅先生生前也曾經歷過許多困難,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汙衊和誹謗。但所有的困難,一切的一切也不會阻止他始終不停腳步地向著真理前進。

  這難道不是我們當今現代人應該學習和堅持的信念嗎?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去用心瞭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古人、中國的領袖,反思當代中國、當今社會、反思自己,因為只有很好地瞭解過去,才會更好的創造未來!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0

  20XX年7月份,我參加了旅協赴許昌博物館社會實踐隊,在這15天的社會實踐生活中,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有了很多的感悟。

  我們到達博物館後就開始進行工作的分工。經過簡單的分組,我負責的講解的展廳是夏都之源,之前我自己也來過博物館,但再次走進我負責的展廳時,自己用一種更加認真的態度來欣賞和了解這些文物,我們的工作內容也包括寫講解詞。所以對博物館的文物有了大概瞭解之後,我就開始著手寫我的講解詞,透過查閱資料所以來到博物館之後,我們就進入了自己的展廳,對自己的文物進行進一步的熟悉,拿著手裡的講解詞,感覺自己的責任很大,因為很擔心自己講解不到位或是因為自己準備不足而不能準確的解答遊客的疑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背稿子的空閒時間,都會進行模擬的講解,透過彼此間提問各種問題,來使自己的講解詞更加完善和具體。我覺的這是我們在準備期間必須要做好的功課,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正是因為我們在平常的不斷努力與練習,所以我們在講解時才能給遊客一個更加深刻的一個感受,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參觀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說,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次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很失敗,我們希望我們的志願者講解員的價值就是在於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觀感受,我們是一個媒介,透過我們讓一些不瞭解許昌歷史的人們知道,原來許昌是有這麼悠久的一個歷史,這些感受都只有是參觀後才能感受到的,當在給人們講解的時候,聽到他們說的那一句謝謝,我覺的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

  準備講解詞,修改講解詞,背稿子,熟悉展廳,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因為在博物館實踐的時間很短,所以我們更加註重對時間的把握。經過前幾天的準備與訓練,我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再是簡單的要求自己能夠把博物館的文物講出來,而是更加註意以怎樣的語言和表達形式讓遊客來更好的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講解的最終目的就是讓遊客來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文物的內涵和它的歷史意義,我覺得這就是講解的真正價值所在。在這幾天的社會實踐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在進步,雖然進步很小,或許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是當我們靜下來回想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從一開始對文物的一無所知到有所瞭解到逐漸掌握。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進步,當我們真正努力做一件事情時,很小的進步都會使我們歡呼雀躍很久。我們在付出的過程中,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受。

  當你真正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究竟是有多大,所以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各種困難,但是因為你想把它做好,所以你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好它,或許你從來都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因為你想做,所以你就會克服你所認為的困難,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的過程。所以在這段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很開心,因為自己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還收穫了友情與歡樂,我覺得這就是參加活動的價值意義所在。

  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參觀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說,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次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很失敗,我們希望我們的志願講解的價值就是在於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觀感受,我們是一個媒介,透過我們讓一些不瞭解許昌歷史的人們知道,原來許昌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這些感受都只有是參觀後才能感受到的,當在給人們講解的時候,聽到他們說的那一句謝謝,我覺的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所以我也會繼續努力,希望能講的更好。不過看著自己呆了十幾天的展廳,還是感覺有一點不捨,不過生活就是這樣,有得也會有舍,希望下次有機會還能來到這裡,和大家一起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了歡樂和友情,也付出了汗水和努力,這些都都是對等的,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回報,可能有時候是一種情感上的回報,但我們還會感到十分的開心與快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1

  今天我來到了魯迅博物館,裡面主要講解了魯迅先生的一生。而其中又有不少東西是值得去銘記和震撼的,那是一些我若不來過就無法體會到的東西。比如說剛剛來到這個偉大的地方,我卻只看到了外景的稍顯寒酸。但進去後,自己就會被裡面的驚險所震撼。魯迅真的是個偉大的人,他的一生都在救助他的國家。他在教書的過程中一旦發現他的學子被日本人抓獲,他總是會想辦法去營救,雖然很難以獲得成功,但這已經足夠表現他的愛國!

  另外,在他的一生中也很難得會獲得富足,但他作為一名愛國人士,他總是忘掉他的艱苦,他總是可以為中國,為與他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人們送上一份精神食糧。雖然他積勞成疾,但他卻始終不忘創作,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都不會忘記為他的朋友寫一部作品!雖然作品沒有寫完,但這足以說明魯迅先生"曲線救國"和他為此的付出!

  今天參觀了魯迅博物館,讓魯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重新生成,雖說以前也知道魯迅是一個偉大的人,但來到魯迅博物館,我的印象更加刻骨銘心!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2

  假如你喜歡在都市中漫遊,卻忽略了光顧博物館,你的損失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

  假如你喜歡到書海中遨遊,內心深處肯定有過很多感動和追憶,會與“魯迅”這個名字緊密相聯。

  那麼,不妨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到魯迅博物館尋覓先生的足跡,你收穫的將是意想不到的豐饒。

  坐落在阜城門內的魯迅博物館,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傳統園林式庭院,綠草如茵,佳木蔥蘢。先生的白色半身雕像佇立在風中,長長的圍巾似乎翩然起舞,觸動著你的思緒翻飛。他側目凝視著東南方——那是故鄉浙江紹興的方向。他的臉部線條呈現出一貫的硬朗,雙眉微蹙,好像直到今天也一刻沒有停止過思索。

  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我和媽媽來到了魯迅博物館,參觀了魯迅先生的生平。走進展廳的一層,魯迅先生作品中的經典名句被鑲刻在牆壁上。《阿Q正傳》、《吶喊》、《狂人日記》……“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我還從未讀過先生的書,我似懂非懂地看著……展廳的二層按照先生生活的足跡一一做了介紹:南京、上海、日本、廈門、北京……我知道了先生的童年、知道了先生為什麼“棄醫從文”、知道了先生用他犀利的筆對封建舊思想、舊傳統的抨擊。我也理解了為什麼在他病逝後,靈柩上覆蓋著一面上海民眾敬獻的白色旗幟,沈鈞儒先生題寫“民族魂”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走出博物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和媽媽相約,有時間我們一定多去博物館看看,能夠增長我的知識,開闊我的視野,瞭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3

  4月29日天空中細雨紛飛,無聲的滋潤著世間萬物。在這個特殊的天氣和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公司組織青年職工參觀了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西側,大慶油田勘探園內,現名叫“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

  它的陳列面積是1480平方米,是一個普及石油知識,介紹大慶油田歷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覽館,館內分“大慶油田”、“油田地質開採”、“科研成果”、“巖芯標本”4個陳列室,展品有2500餘件,展出物品顯示了地下油層千變萬化的狀況。

  走進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猶似置身於一個地質的世界,許多標本,各種化石,奇形怪狀,顏色各異,都是從地下數千米深的地方採集出來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宮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科學技術的精妙和深奧,也會對採油工人產生深深的敬意。當我走進地質油層的立體模型中時,便會如置身油田地層的情景,如油層的厚薄,油層埋藏的深淺,石油怎樣從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觀者大開眼界,學到許多知識。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勘探、開採、注水工藝,油層、氣層分佈情況,油層模型,許多圖表,各種地質圖,大慶油田地面設施模型沙盤,岩心樣本,數十種石油產品等等。

  參觀大慶地宮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地質標本、油田知識的世界,在這裡我獲知:過去的西方石油理論認為,石油一般蘊藏在海相沉積中,而大慶這樣歷史上從未成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的成功開發,宣佈了西方落後石油理論的破滅,也促使我國幾乎所有地質條件相同的平原與盆地,均已找到了有開採價值的油田。

  在我為中國人的智慧和過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想到大自然為人類蘊藏珍貴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資源枯竭了我們即使擁有再高新的技術也會無濟於事,應該懂得去珍惜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慨嘆大自然的神奇奧妙的之餘,又被我們的曾奮戰在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們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折服,為自己身為大慶人而感到光榮自豪。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義務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並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們企業、油田能夠日益壯大,和諧穩固的發展而奮鬥!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4

  黑龍江省現有115座不同形式的博物館,按創辦的時間排序,大慶博物館是亮相較晚的小兄弟。20xx年6月18日,在大慶市東城區與歌劇院比肩而立的新館舍開門納客,以建築面積18700平方米的現代風格,成為現代人與遠古的自然和人文對話的場所。

  走遍世界五大洲,所有聲名顯赫的城市都有肇始文明的博物館。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越是博物館居多的城市,因為博物館最能表現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級。大慶50年的油田30歲的城市,雖說沒有厚土掩埋的秦磚漢瓦,卻不缺乏遠古人類活動的遺蹟。傾心打造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向前追溯冰河期大量史前生物的滅絕之謎,向後傳遞新石器時代東北先民漁獵生息的足跡。標誌著這座城市度過了單純的青春期,文化的理念開始逐步成熟,今後的大慶不再是石油光焰下的白丁,一部有館藏證明的豐富歷史將從這一刻書寫承前啟後的文字。新時代的大慶人站在石油的節點上,潛心研究松嫩草原天文地理演變的軌跡,深度發掘石器、陶器、青銅、鋼鐵標記的苦寒文明。如果說50年來的大慶是以噴湧的石油著稱於世;那麼21世紀以後的大慶將從第一座博物館開始把石油作為一個標點符號載入史冊。

  過去人們總把松嫩草原當成荒蠻的代名詞,實際上遠古時期的松花江和嫩江已經孕育了繁茂的植被和大量的動物種群。開館伊始的大慶博物館已經收藏了一件讓人仰慕的鎮館之寶,在肇源縣境內出土的一具猛獁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程度名列全國之最,並且還有一塊帶長毛的表皮更顯彌足珍貴。透過這副巨大的骨架,人們就會聯想得有多少食物才能填滿它的胃,還會疑惑大象怎麼會在冰天雪地裡沉睡?另外還有一幅頂著一對大角的王氏水牛骨骼,彷佛也在述說往昔松嫩草原的天高地闊。大慶人腳下發現的化石,向世界昭示一個不容置疑的科學命題,遠古的東北雖然氣候寒冷,但是並不缺少生命活躍的身影,這些化石有力的證明了大陸漂移和生物進化的假說,也為有機物的殘骸經過億萬年的地球化學變化生成石油的理論提供了佐證。無論戴眼鏡的學者還是戴紅領巾的學生,沉浸在歷史長河中的回眸都會有一種同樣的感受,今天的石油精彩僅是這片土地微秒間的靈動。

  沒有博物館的城市如同沒有根的浮萍,隨風漂移的新綠不知道自己的種源在哪裡,即便有繁榮的開始,也未必有昌盛的結局。儘管大慶市的主要人口都是石油凝聚的移民,但是石油人的後裔已經沒有了歸鄉的思緒,在這裡同呼吸共命運的繁衍,需要有一種認祖歸宗的文化皈依。相當於城市宗祠的博物館,幫助今天的大慶人理清了上承東胡下達滿清的民族融合族譜。遺憾的是大慶博物館的人文館尚在布展,用不了多久,白金寶等古人類遺址發掘出土的石器、骨器就會面世。順著這條脈絡可以看到肅慎人、扶余人、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輪番縱馬放鷹,彎弓射鵰的箭鏃和刀矛。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的不斷南遷,他們的血脈分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完全融入到漢族的龐大中失去了蹤影。今天追逐石油而來的移民,誰敢說自己的基因絕對純正,或許幾百年前某個從這片草原挺進中原的精血,就是自己前十代的祖先。

  經濟發達的國家不以人均收入多少美元論高下,而是以擁有多少座博物館看榮辱。目前大慶只有一座尚不完善的綜合性博物館,說明我們這座城市在文化層面上才剛剛啟步,因為我們的城市年輕,我們還可以步履從容。博物館是屬於城市的,也是屬於大眾的,孩子們進課堂讀書是學習,讓他們去參觀博物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直觀的學習。相信我們的博物館絕不會是外秀內空的花瓶,肯定會裝滿知識,裝滿誘人,走在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今天,小姨帶我參觀了大慶博物館。在這裡,許多有趣的動物、神奇的恐龍化石和模型,還有成百上千的昆蟲標本讓我大飽眼福。

  走進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兩個黑色的大鼎,足有四米多高,威風凜凜地矗立兩旁,像兩尊黑麵門神。小姨告訴我:“快去二樓,那裡才有你要找的“朋友”呢!”我迫不及待地衝上二樓。

  我們首先進入了動物區。哇!這裡四處迴盪著動物的叫聲,“呀!這不是金雕嗎?”我尋聲望去,原來是一個比我小的男孩在看一隻栩栩如生的金雕模型。只見這隻金雕站在樹樁上,展開巨大的翅膀,瞪著圓圓的眼睛,惡狠狠地盯著我,彷彿把我當成了一頓美餐,令我不寒而慄。我拿起相機,把它健美的身姿拍了下來。這時,我才發現柵欄旁邊的一塊牌子上寫著“扎龍溼地”四個字。我繼續向前走去,不遠處,一對丹頂鶴悠閒地站在草叢中,它們頭對著頭,好像在說什麼小秘密呢!它們旁邊的池塘裡,一對鴛鴦正在戲水。這時,小姨提醒我說:“快看你的腳下。”啊!好險哪!一條大鱷魚在我腳邊張著大嘴正要咬我呢!我嚇的拔腿就跑。

  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我們來到了恐龍區。我一向喜歡研究恐龍,就興致勃勃地走了進去。突然!“嗷——”的一聲吼叫,把我嚇了一跳。原來是一隻慈母龍正在呼喚它的孩子。它脖子來回擺動著,好像很著急的樣子,難道它的孩子遇到危險了嗎?一抬頭,一個恐怖的恐龍頭佔據了我的視野。它張著血盆大口,口中叼著一隻腔骨龍。我從它的爪子認出它是一隻霸王龍。這種兇猛的肉食恐龍到白堊紀末期才滅絕。趁它沒注意,我趕緊從它身邊溜走了。耳邊又傳來幾聲怪叫,我定睛一看,原來是無齒翼龍在歡迎我呢!它這一叫不要緊,旁邊的腕龍也叫起來了。只見它伸長了脖子,使勁擺動尾巴,好像在驅趕侵犯它的敵人。我還看到了許多恐龍蛋和恐龍的化石。令我自豪的是,有一具披毛犀化石竟是在我們大慶市出土的。

  最後,我們又參觀了昆蟲區,看到了許多美麗的蝴蝶和各種各樣有趣的甲蟲,真是大開眼界!

  全中國的小朋友們,如果你有機會來大慶遊玩,一定要來大慶博物館看看啊!這裡時時給你新奇,處處令你驚喜,到時候,我願意為你當導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