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個人研修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個人研修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個人研修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教師個人研修心得體會1
經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刻的心得:
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才的奠基石。沒有受到良好的語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學習中取得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發現有的班級學生普遍喜愛語文課,但也有的班級學生普遍厭學語文。為什麼呢?究其原因,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沒有進行認真研究,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缺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厭學語文課,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師態度過於嚴肅,語氣生硬,課堂缺少溫聲和諧氣氛,師生之間較少有感情交流,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在不自覺中移植到對語文學習上,長期以往便導致學生厭學語文。
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一課課,教師設計好環節,讓學生一步一步按老師的思路去走,串問串答,過程簡單,程式化;一本書,一支粉筆,便是整堂課的教具。
三、學生的課業負擔沉重,繁瑣重複的讀、背、抄、寫成了學生的語文作業固定模式。
如何針對以上症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注重自身形象,威嚴之中應不乏親和力。
尊重愛護學生,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的感情慢慢移植到對語文學習中。
二、改變教學結構,豐富課堂內容。
45分鐘的課堂,應統籌安排,將聽、說、讀、寫穿插並進,眼、耳、口、手多種器官交替進行。因此,課堂應引豐富多樣的現代教學裝置,如掛圖、幻燈、錄音機、錄影、多媒體等。
三、佈置常規作業,培養良好習慣。
語文學習貴在積累,我採取"強制-督促-自覺"的連貫作法,讓學生準備一筆記本,命名為《每日隨筆》,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隨手筆錄,不拘一格,可寫心得、體會、雜感、筆記等。
四、組織豐富的活動,如參觀、訪問、演講、知識競賽……使學生身臨其境,觸發寫作靈感。
教好語文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責任在教師,我們每個語文教師一定要有教好每個學生的責任感,同時要在提高自身素質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現在先進的教學裝置和手段。
透過培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來充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培訓後,讓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教師個人研修心得體會2
我們常常有這種感覺,在課堂上,我們花不少時間分析課文,講解詞語,練做習題,學生們也認認真真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可依然有不少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不了。我想,這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語文素養的提升不應該單單是教出來,而應是“讀”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閱讀能教人思考,思考會刺激智力的覺醒。”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名人名家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給我們以啟示:閱讀,尤其是在寬鬆的課外時間裡,進行大量的閱讀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然而,要使課外閱讀收到一定的實效,離不開老師的正確指導。我想,應從興趣入手,使學生想讀;傳授方法,教學生會讀;正確引導方向,讓學生多讀,從而達到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博讀的效果。
一、激發閱讀激興趣,讓學生想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興趣可轉化為可貴的自覺性。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透過故事或問題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教師可選擇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課外書。比如:有一次我向學生們講了《醜小鴨和白天鵝》的故事,然後再啟發引導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還想知道更多的童話故事嗎?”同學們回答“想”後,我就向他們推薦了《安徒生童話選》這本書。這樣一來,同學們都興趣高漲,爭著去閱讀這本書。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我有一次向學生提出了為什麼井水會冬暖夏涼;為什麼麻雀會站在高壓線上不會觸電;為什麼冰棒會冒氣;為什麼太陽早上會從東邊升起晚上又從西邊落下等問題。當學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時,我“趁熱打鐵”,向他們推薦了《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學生就會自覺地閱讀這本書,從中去尋找答案。
(二)結合課本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
學生在課本中所學到的課文內容,有時想更加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求知慾望極高。這時向學生推薦這方面的課外讀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況且有些課文只是節選部分在課內學習,如能夠讓他們閱讀該全本書,瞭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團,學生會更有興趣。如學到《田忌賽馬》,可指導學生閱讀孫臏的故事;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選》;學了古詩,可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這樣,學生的興趣由課內遷移到了課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盼望著讀,自覺去讀,甚至於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實際推薦讀物
由於孩子天性活潑,因此必須選擇適合他們個性的,能吸引他們的讀物,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推薦讀物時做到有的放矢,使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都調動起來。
二、傳授閱讀方法,教學生會讀
我們都知道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那麼,怎樣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一)把語文課本作為例子,教會學生閱讀各種體裁的文章。
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特點,以落實重點訓練專案的課文為“經”,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以優秀課外讀物為“緯”,引導學生運用讀書方法從而構建“經緯”交錯的閱讀教學網路,促進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語文課本中敘事、寫人、寫景狀物的文章按照什麼順序寫,古詩、童話、寓言怎樣理解,都要傳授方法給學生,為課內和課外“鋪路搭橋”,才能變“學會”為“會學”。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方法,課外閱讀時才遊刃有餘。
(二)要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小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多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這既不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在教給讀書方法時,我著重訓練提高閱讀速度。要求學生先把兩個字作為一個閱讀單位,成功後增加到四個字,直到一次能看多個字,快速跳讀,一目十行,這就是瀏覽。略讀是要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領。因此,在閱讀中,對某些難點,只要不影響對整體的把握,可以繞過去,長句可以抓主幹,生字難詞只要不影響理解,可以跳過去,當然,這不等於走馬觀花,而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掃視。而精讀,就是細細品位文章的詞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真正讀熟讀透。任何一本課外讀物,對於小學生來說,都不需要面面俱到,隻字不漏地閱讀。要先看前言、目錄、後記等,然後抓關鍵詞句,抓線索,撥冗去繁,提綱契領,篩選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資訊。多種讀書方法穿插運用,效果較好。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用在課外閱讀中能夠使學生“積蓄豐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錄在本上,自訂報刊、雜誌、可剪貼,隨著年級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識去審視、評判,就可寫讀書筆記,總之,伴隨著思考的讀書,才能真正收到實效。所以在閱讀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記主要內容,摘錄重要句、段,寫出自己的感悟、聯想,這樣把讀書和生活結合起來。對學生所做的筆記,每週一次進行反饋評價,在學生之間傳閱那些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的筆記,進行交流。有時還讓學生給文字配上插圖,更增加了興趣。在指導、交流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閱讀建議,切實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巧鋪閱讀之路,讓學生多讀
培養了興趣,教給了方法,我們還得巧鋪路,讓學生有機會、有目的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讓學生博讀。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發生興趣”。因此,我認為首先要從教材入手,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具有示範性,它是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主要目的、科學實用的`讀物。教師在教授教材時,應抓住教材與課外讀物中存在的聯絡點,全面輻射,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其次,必須重視第二課堂和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如朗讀比賽、知識競賽等專題活動課,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接觸大量的書籍,使閱讀面越拓越寬。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透過合理的,大量的閱讀課外讀物,不僅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還會對學生的良好人格起到塑造作用。
小學教師個人研修心得體會3
通過幾個月的網上研修學習,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穫很多,盤點收穫,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2、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3、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對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能力,但在實際上多數同學仍然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讓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啟發,相互點撥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能與大家分享思維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體驗和收穫。這就離不開我們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活動前的合理安排與適當的引導。這樣,才有利於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增添學生競爭向上的精神。
為了促進合作,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髮展合作技能。課堂上有意識對學生進行合作訓練。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小組角色,承擔小組任務,同時有目的地在小組活動中示範合作技巧和協調教學活動,確保小組專注於學習目標,使小組成員在教師言傳身教帶領下逐步學會合作的技能。
4、加強學習,不斷網上研修,自覺走進新課程。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