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1
讀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後,深知“怎樣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學問。書中對於小孩的生活教育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睡,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從遊戲到學習等,種種問題都深入淺出的進行了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小孩子實在難養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難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門更深的學問。
書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有時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經意間我們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這樣她就會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你問:“為什麼爸爸可以這樣、媽媽可以那樣?,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觀會混淆,對你以後的話也會將信將疑、不會那麼採納聽從的。所以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則說來簡單,實施起來卻著實不易,我們自己應在從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習慣,更稱職地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現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裡她愛吃的東西最好只給她一人留著別人是不能碰的,喜歡的玩具也不肯給別人玩,而且有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壞習慣。所以書中提到教育兒童要教他們掃除自私自利心理,對於食物不要爭多嫌少,對於玩具不要強奪霸佔,需善事曉喻,教兒童推己及人,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思想,養成大氣無私的習慣,認識到分享比獨佔更快樂。
書中的核心觀點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認識和尊重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倡導“遊戲式教育法”。作者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以遊戲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應遵循這一規律,“遊戲就是學習,學習就是遊戲”。例如作者提出應該給孩子塑泥的機會,小孩子玩汙泥,雖有時會汙及身上的衣服,卻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照今天很多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大大縮減了玩耍和遊戲的時間和機會,怎不令人感慨!
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2
市教育檔案要求教師加強閱讀,我比較認同。因為我事先就形成了讀書的習慣,這次從圖書館借閱要求閱讀的書目,靜心閱讀摘抄。陳鶴琴所著——《家庭教育》,讀來頗有共鳴,讀來如行雲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寫過育兒日誌,思想領悟起來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遠,語言、思想等方面沒有太多因素的干擾。總而概括,如下幾點:
概括來說,這本書讀來順其自然,語言毫不晦澀。作者比較常用的語法就是排比句、並列句。排比句讓讀者在跳動的節奏中闡釋了多種情況,讀者的注意力易於集中。同時,也感受到作者是一個可愛的人。並列句前半句便於讀者認識,後一句便於讀者思考。作為育兒的書籍,比較適合父母閱讀。
其次,這是一個真正潛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個個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話語,那的確是自己的思考。讓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關注自己孩子的同時,還要關注別人的孩子的發展。這樣,透過對比就可以讓父母收穫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變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個成長階段不認真的時候也能夠育兒。
再者,育兒還需要更加細緻。我自認為是一個比較細心的媽媽,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問題總不是在想當然中結束。同樣一件教孩子刷牙的事情。作者又分為許多細節,有想法的教育孩子。我也需要更加細緻一些,主要是思想深度需再度挖掘。
最後,在摘抄妙招的同時,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作者也讀過不少書,拿《顏之推家訓》這本書為例,作者在看過之後,也有自己的觀點。《家庭教育》這本書從嬰幼兒到五六歲,都有一些建議。我看後頗為受用。
育兒書籍,我也看了不少。在陳老這裡,仍然有新的內容可學習。這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繼續好好讀書吧!
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3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代的許多年輕父母十分自私,打著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擺著疲於奔命的姿態,好像是為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為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動物,動物尚且需要關愛更何況是孩子。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著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著圍著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為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為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裡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也非常羨慕作者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過,但是沒有那麼透徹。讀完這本書可以說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啟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4
愛孩子是天性,是與身俱來的,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是教養好孩子卻是需要足夠的耐心,淵博的知識與不斷進取的心。
《家庭教育》這本書不但是我們家長的好幫手,裡面所講的故事,連孩子都非常喜歡閱讀。每次,讀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時,我會及時與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讓她體驗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可以得到重要的例項教育。
我非常感謝《家庭教育》這份家長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優秀的母親靠攏;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如何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互動;如何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更和諧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它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這份刊物將成為我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就象一盞指路明燈,為我們做家長的指引了一條怎麼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從此幫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長有了明確的方向,再也不走彎路,走錯路。我們愛這本書,從中我們學到了外國、中國的一些名人、古人、現代的一些好家長怎麼樣教育孩子的範例。
其中也有許多反面的教材,對我們也是一種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們教育孩子的態度粗暴,孩子犯了錯誤不是打,便是罵,結果孩子是越打越不聽你的話,經常和你講“道理”認為是他做的對,和你唱對臺戲,形成對立面。後來我們學習了這本書中的好多文章,怎樣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使我們明確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應耐心說服教育,還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後,我們要不斷遵循《家庭教育》一書的道德行為準則,在平時要從“言行舉止”、“待人處事”、“文明禮貌”、“寬厚待人”、“勤儉節約”、“積極向上”等方面做好帶頭人,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師,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家長讀書心得體會5
一、要正確運用表揚與獎勵
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到“兩三歲的小孩子就喜歡聽好話,喜歡旁人稱讚他”。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透過表揚、獎勵能使他們明白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鞏固和發揚,是比說教更有效的一種輔助手段。在運用表揚和獎勵時,要注意適時和適度;要正確處理好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關係;以精神獎勵為主,兩者適當結合。對不同性格的孩子,運用獎勵的方式也應不同。如對膽子小、能力差的幼兒,只要有點滴進步就應大大地肯定與表揚,使其提高自信心;對有自滿情緒或能力較強的幼兒,運用表揚、獎勵的方法要有節制。因此,要想運用好表揚、獎勵的教育方法,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態度真誠
對孩子進行表揚,要真誠,不能為了表揚而表揚,只有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發自內心的表揚才會產生感情的共鳴。那些言不由衷的表揚,不僅不會產生激勵的作用,還會使孩子反感和厭惡。
(二)切合實際,恰如其分
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表現行為,進行實事求是的表揚、獎勵,這對孩子也是一種激勵和評價,更有效地促進其良好行為的發展。評價時要掌握好分寸,如果表揚言過其實,就會使孩子產生“表揚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錯覺,直至不把表揚當回事;或者成天等著別人的表揚和獎勵。家長一旦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時,孩子就會非常傷感,悵然若失。
(三)及時表揚,不宜拖久
當孩子有了較大的進步或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給予及時的鼓勵、表揚,不要過了好久才想起來,時過境遷,孩子的進步沒有得到及時肯定,表揚的效果必定減弱。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情緒不穩定、波動大,及時的表揚、鼓勵能對他們好的行為給予及時的強化。
(四)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物質獎勵對孩子來說是可行的,但是最好以精神獎勵為主,以激勵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獲得更大的進步,如可帶孩子去動植物園、去遊樂場、去旅行、看電影或小小慶祝一下,都是比較好的方法。另外,在給予孩子物質獎勵時,應注意這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應伴隨說服教育,說明為什麼獎勵、哪些方面做得很好、今後應該怎麼做,使孩子在得到物質獎勵的同時也能將之化為精神上的動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表揚、獎勵孩子,應該不拘一格,應因時因事而異,以充分顯示出表揚的真正魅力。在表揚、獎勵過程中,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在家長對其進步給予肯定獎勵和評價時,讓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二、懲罰與批評的藝術
懲罰是在孩子有了過錯,雖屢經暗示、提醒,甚至警告都無效果的情況下,配合使用的一種輔助教育方法。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它不同於體罰。陳鶴琴先生說:“體罰是最野蠻的手段,喪失小孩子的人格,也是喪失做父母的人格。”懲罰通常是在講清原因以後,宣佈取消一次機會或是消減某些權利,如停止一次遊戲,少聽一次故事,取消一次外出遊玩、做客、觀看電影的計劃,限制活動的範圍;也可以表示生氣、不予理睬和拒絕親暱等,形式多種多樣,程度輕重不一。懲罰的目的主要是造成一種嚴肅、壓抑的環境氣氛,使孩子經受一次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明白自己不良行為的嚴重性,從而能自覺地抑制不良行為的動機,以後不再有意幹壞事。
對於孩子偶爾犯的小錯,家長可以不必太放在心上。如果孩子沒有禮貌,可以慢慢地教導他。孩子的哪些行為才需要給予懲罰呢?一是危險性的行為,像玩火、玩刀槍、在馬路上玩耍,等等;二是一些侵犯他人的行為,如和別人打架、拿別人的東西,等等。在運用懲罰手段時,需注意幾個方面:第一,不要事先說一些懲罰的話來警告孩子,但是事後卻沒有得到落實,這也不是好的教導方法;第二,不要孩子每做錯一件事就懲罰他一次;第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懲罰要適時,最好不要在飯前飯後或睡前給予懲罰,懲罰的時間也不能過長;第四,不要用嘲笑辱罵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等等。總之,懲罰是一種消極的輔助教育手段,必須慎而用之,非到萬不得已時不要隨便使用。
三、多給孩子一分尊重
孩子幼小可愛、稚拙天真,家長常常對之逗引取樂或傾注過分的愛,而容易忽視怎樣給孩子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家長對孩子有撫養、教育的責任,所以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必須聽從家長的教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對家長要唯命是從,作為家長應注意改變觀念,用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正處於發展階段,他們提出的要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長應該儘量給予滿足,即使一時不能滿足也要及時地說清楚道理;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則要一概拒絕,並說明理由。對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還是不合理,一併拒絕,甚至訓斥、打罵的做法,只會使孩子對家長懼怕、反感,進而疏離,不利於親子間的溝通,更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家長應尊重孩子,理解並接受孩子的合理要求,平等地對待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
家長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學會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與家長平等的人,不可視其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要能放下架子,傾聽孩子的意見,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角度來分析問題,也就是要將心比心,才能達到與孩子心靈的溝通與共鳴。家長要體諒孩子,與他們共快樂,為他們排憂解愁,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尊重。家長更要尊重孩子的權利,當然尊重並不等於一味地遷就或放任自流。實際上,家長有針對性地實事求是地批評指導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愛孩子是所有家長的共性,但愛要理智,是以尊重和理解為前提的。家長尊重孩子還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掌握科學教養孩子的規律和方法,改變錯誤的態度和方法,做到教養結合、愛嚴結合、言傳身教結合及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協調一致。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家長要儘量利用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尊重孩子的人格,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只有當孩子感到家長尊重自己的時候,他才願意接受成人的教誨。給孩子多一分尊重,實際上也是對孩子愛的一種表現。願所有的家長在愛孩子的同時,給孩子多一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