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1

  《弟子規》中關於孝道的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就不是有形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假如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那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次,從《弟子規》裡,我讀到了誠信。為人處世,除了孝道,就是誠信了。誠信為本,誠信也是國人所追求和倡導的一個基本素質。任何時候、任何朝代,一個人立於世,只要開口說話,首先就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是不可能永遠行得通的。同時還要注意的是,話說得多不如說的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不合實際的花言巧語。

  目前在社會上,有一些人還未看到事情的真相,就喜歡輕易發表意見;對於事情瞭解得不夠清楚,就輕易傳播出去;遇到有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不管與已是否有關都喜歡參與進去,這些都不是正常現象,是與中國人的傳統道德相違背的,是應該屏棄的。

  還有些人,聽見別人說自己的過錯就生氣,聽到稱讚自己就高興。殊不知,這樣一來,圍繞在自己身邊的虛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誠有益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如果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先應該自我反省,檢視自己是不是有這些優點,是不是空有虛名;當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過錯時,要正確地接受和麵對。只有這樣,正直誠實的人才會喜歡和自己接近。

  另外,從《弟子規》裡,我還讀到了仁愛。提示自己對於身邊的人要有顆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壞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愚笨、尊貴、貧賤、種族、國界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為名利也毫無虛假。這也正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同境界。

  雖然現在已經不是“主子、奴才”的社會,也很少有人用婢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在這個社會里,上下、尊卑的關係仍然處處可見。而這是與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提倡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弟子規》裡的“泛愛眾”思想,多為大眾著想,共同營造一個相互關懷、相互體諒的溫馨、和諧社會。

  總而言之,《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著手,尋求人生的歸宿,是很多偉人、聖賢的最大願望。在《弟子規》中,聖賢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了,我們這些後者有真正的福報,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將是莫大的幸事。所以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反覆讀誦,深入內心,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2

  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現成的教育情境,緊緊抓住,及時施教,效果當然很好。如果沒有現成的教育情境,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並充分利用它來進行教育,效果也是很好的。家長利用或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抓住機會,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孩子身臨其境,感受和印象都十分深刻,所受的效益往往終身難忘,這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要善於利用或創設教育情境,家長應努力具備三個條件:

  一、要有強烈的教育意識

  要有高度的教育子女的責任感和自覺性,要時刻牢記家長肩負著“為國教子”的重任,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子女的良好情境。正如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加陳鶴琴先生指出的:“要知道養育兒女,乃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你能培養小孩,那便是為國盡忠,為人類服務。

  二、有敏銳的教育機智

  有時候,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教育情境稍縱即逝,如果做家長反應遲緩,它便很快消失。當某種教育情境剛剛出現的那一刻,家長能夠敏銳地覺察到、意識到,並且善加利用,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定會收到空口說教難以達到的效果。如果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亂拋紙屑、果皮、亂摘花卉不良行為,要立即教育並予以制止和糾正。

  三、要寓教育於潛移默化中

  家長的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對孩子來說是無聲的命令、行動的楷模。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越好。”要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知時節”的春雨那樣,寓教育於家長日常良好的言行舉止的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之中,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3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著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滋潤著中華物茁壯成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成為了傳之千古、揪之四海的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從前對於我來說,感覺國學有陽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飽讀詩書者的功課,在大師們口中筆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感覺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

  我們學國學,不只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則,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識字能力,白話水平,有助於對其他知識領域的領悟與旁通,促進各課學業的進步。同時,還可以增進腦力開發,提高記憶力、注意力、理解力、創造力等。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小學開展國學教育,是使兒童心性向善,潛移默化,陶冶性情,根治社會風紀敗壞,道德淪喪的一劑妙方。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聖賢的經典為基準,就是在元朝與清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變。這種以國學為基礎的教育,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能臣。然而現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加大重 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唐詩三百首,上到四五年級左右就可以讀四書五經宋詞元曲了,不一定理解意思,主要鍛鍊背誦和記憶能力,背誦雖然枯燥,但是底子打好了受益無窮。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4

  自從孩子開始讀小學後,在與老師、孩子的互動過程中,越發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今家教類書籍讀了約20本以上,但是在實際的應用時,仍然會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幸運的是每年老師推薦的《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會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成一個個小單元,透過一個個案例來解讀,在讀了兩卷後有以下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先通讀目錄,把目錄中自已最感興趣的專題內容讀一遍,然後在通讀兩遍以上。最後針對一些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展開閱讀,例如在書中看到曉北媽媽、梁小橋、董進宇、桐桐媽的文章後,感覺他們提出的案例或文章對自己十分有用,就去找一些他們的書籍或文章擴充套件閱讀。

  二、書中每頁的下端都印著“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意味著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根本是家長的問題,家長要不斷的學習如何教孩子如何愛孩子,而不是自己不停的在嘮叨中告訴孩子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

  三、常常在心裡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真的很愛你呀”,可是該怎樣表達這種愛呢?我會愛她嗎?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可是表達愛的方式不對,往往會造成非常可怕的結果。不停的嘮叨,不厭其煩的訓斥,忽略孩子獨立的人格和自尊,把小人當作是玩具或是父母可以隨意支配的木偶,只是希望她能夠按照大人設計好的路線行走,那樣做的後果是孩子離父母心中的期望只會越來越遠。時常問問自己:“我真的會愛孩子嗎?我有沒有帶著功利心去培養她,教育她,愛護她呢?”自問後,一定要義無反顧地永遠的無條件的愛孩子。

  四、孩子入小學前一直由外婆照顧,這也是我至今非常後悔的事情。孩子到了入學年齡時,有些習慣已經養成,想要改變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耐心與努力。在朝夕相處中作父母的要細心觀察,發現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時,及時指出來,給她一些指導性的意見,而不是讓她一直錯下去。當然指導的方式不是訓斥,而是以發現問題為主,然後在溝通中給一些指導的意見,而不是直接告訴她應該怎樣改正。

  五、讓孩子快樂學習比逼孩子學習效果要好。試想一下,孩子到這個世界上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她永遠無法一口氣學會所有的知識,因此培養學習的興趣和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不論考試成績如何,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身邊不斷的鼓勵,不斷的加油,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急功近利。在書中一個一個案例中吸取有益的經驗,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與教育水平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形成起著關鍵的影響。7月13、14日,在xx小學的多功能廳,有幸凝聽了四位心理教育專家的講座,收穫良多,特別是xx小學陳曉群副校長關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的講座,他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家庭心理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陳校長以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為我們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她的家庭是怎樣教育孩子的。結合陳校長的講座內容,我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要從以下幾點做好:

  一、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但它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間與學習用品,準備好自己出遊的食品,養好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等。

  二、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也許有人會說,小孩子還未成年,有什麼義務呢?其實不然,孩子生活在集體中就有各種各樣的義務。在班級裡有打掃教室衛生的義務,在家裡有參與家務勞動的義務。如何培養這種義務感呢?筆者認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務,給孩子制訂一個家務勞動的計劃,每週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務勞動,或者將某一特定任務交給孩子去幹,只有在這種實踐操作中才能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三、培養孩子的挫折感。

  現代家庭物質條件優越,一些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現一點小麻煩或困難,往往不能很好地應對。為了避免孩子將來可能遇到難以應付的境況,家長在平時可不時地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讓他們不時地去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學會自己去應對。

  四、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現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條件優越,父母疼愛有加,可為什麼他們感覺不到幸福呢?因為幸福是一種感受,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領悟,啟發孩子去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幸福,也可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生活的艱苦,從而讓孩子能夠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

  五、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與人際關係,以此影響孩子。家長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講究文明禮貌,家務勞動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兒園,為孩子交友提供空間。引導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進行交往,在交往中教會他與夥伴互幫互助,多看別人的優點,學會寬容等。再次,家長與孩子平等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必須保持一點童心和童趣,使自己與孩子之間有共同的興趣和語言,走進他們的心靈,就他們關心的東西展開交流、探討,在這種親子互動中培養感情,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6

  你要教育好孩子,首先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不能輸在家長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養上,別無選擇!建立一個學習型家庭,是現代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下,與孩子共同成長,是件兩代人共同收益的大事,要堅持下去必有超值回報。

  家庭需要以身作則:孩子一言一行反映著做父母的基本素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長久的場所,是孩子天然的學校,家長傳遞給孩子最重要的資訊,往往不是用語言方式來表達的。在孩子成長期,他們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並以父母作為楷模!

  家庭教育需要幽默些:幽默感,您與您的孩子一起歡笑,能讓孩子看到實物輕鬆和愉快的一面。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笑聲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中國教育方式大都是嚴肅多與寬容,從一些俗語上不難看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棒子出孝子。這種教育方式是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弄得非常緊張、對立,殊不知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要帶一些幽默感的。

  家庭教育方式多種多樣,但總的來說不外乎疾言厲色、心平氣和、風趣幽默三種,家庭教育本質在“教育”二字上,無論哪一種教育,都離不開生活理念的灌輸,但是不同的灌輸方式大不相同,風趣幽默的教育觸動的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更能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留下不滅的印跡,使他們時刻以此警示自己。幽默是家長與孩子溝通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教需要與學校配合:孩子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如同培育花朵一樣,需要精心把我育苗、培土、除草、滅蟲各個環節。需要方方面面協調一致,共同努力,若是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使花兒夭折、培育失敗、前功盡棄。因此父母們切不可自作主張、我行我素,而應與學校與班主任老師多加溝通、相互協調、相互理解、相互整合,已關注孩子的成長。記得在一次家長會上,趙瑛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讓孩子品嚐飢餓,他們就不知道實物的價值;不讓孩子品嚐寒冷,他們就不知道溫暖的可貴;不讓孩子品嚐失敗,他們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有的家長對孩子疼愛有加,生怕孩子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委屈,有時在學校裡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這樣容易造成家庭與學校之間產生裂痕,會為自己的孩子埋下失敗的種子。

  為人父母,師也!孩子的啟蒙老師是父母而非學校老師也。從某個角度來講,育比養更難、更重要,更需要藝術,更需要父母的無私和各方面的素質。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它包含了後天影響的意思,試想龍帶著龍子從小就騰雲駕霧,龍長大後何不能耀武揚威呢?所以要養育好兒女,必從提高父母自身素質開始,重視家庭教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