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1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某某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於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就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特別就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就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透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就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
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洩,並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就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三、要培養孩子大量的閱讀。
讀書就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就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閱讀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裡,每天晚上總就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就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閱讀,閱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透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做的很不到位,在家裡,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就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就是,僅僅只就是一個孩子。專家說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有著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2
5月13日下午,在青園陽春廳參加了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座談會後,我深有感觸。
學校能為我們構建這樣一個好的家長與學校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作為學生的家長,非常感謝學校!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家長的我有很多的時候都是隻能用無奈兩個字來總結,孩子就是隻聽老師的,在家和學校就是不一樣,為什麼?因為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神聖地位,老師是最愛他們的,老師是無所不能的,老師說一不二……老師是最會激勵孩子的,孩子什麼時候須要表揚,什麼時候須要幫助,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的父母,我們就沒有學校老師那麼有經驗,那麼有耐心。我覺得當孩子入校的時候,我們的家長也應當入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畢業……
根據這次報告精神,結合我們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經過認真的反思,在今後的家庭教育中我會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心愛護,讓孩子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由於我們雙方從事的工作性質,不能抽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從上託兒所開始就在學校全託,現在一年級了也幾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顧。更為嚴重的是,雙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緒控制,在家裡是典型的慈父嚴母型經常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爭吵、衝突,給孩子一種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覺,也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這一教訓是極為深刻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教育的特點是不可逆轉性。對此,現在我們得做到及時的糾正,首先,雙方做了溝通,彼此理解對方,解除相互間的誤解,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壯成長,必須創造一個幸福的環境,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雙親一致。夫婦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為戰,使孩子無所適從。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辦,更不能溺愛。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學會處理一些基本的事務,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的意見可以不重視,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會出現心理問題。不把孩子當回事,就根本談不上培養孩子的自尊。要幫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在現階段,孩子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夥伴關係。良好的同伴關係,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愛的歸屬感,對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至關重要。同時要培養孩子謙虛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學會寬容和。
四、鍥而不捨,強化孩子的素質教育
要強化自立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從小樹立“吃苦”的精神,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艱辛,因此,我們要從小刻意地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對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於答應,要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要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這本身就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可以促進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發展,也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提供各種條件培養孩子的興趣,特別是讀書的興趣,要選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書,培養孩子“深讀”的習慣。
由於我的專業知識有限,以上這些體會非常浮淺,本人建議,由學校透過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定期組織開展系統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從整體上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學校的教學工作實現協調持續發展。
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傑。然而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我們看到太多的父母在為子女的不爭氣而捶胸頓足,搖頭嘆息。於是,怎樣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擺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一名家長,我也同樣遭遇了這道難題,媽媽和婆婆有時說:“我那時一個人帶三、四個孩子,你們才不過一個,就忙得人仰馬翻的”。到底是現在父母比較“軟弱”,還是現代父母“難為”?
當我聽了縣張局長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後,忽然使我眼前豁然開朗了,他那簡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動的語言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也讓我從家庭教育的誤區中走了出來。近三小時的講座讓我領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最佳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醜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影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資訊,最佳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體會到醜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醜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為此家長做好最佳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二、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不要有過多的禁令約束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責怪孩子,更不要打罵體罰孩子,要讓孩子自由發展,盡情揮灑他們的天性,展現他們的才華。這樣他們才會無憂無慮地成長,開開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樂。
其次,在遊戲中,要讓孩子盡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樂的時候往往是他們玩得最盡興的時候,而現在的孩子好象丟失了盡興玩耍的條件和勇氣,他們在玩耍的同時擔心父母的責罵。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玩得盡興,玩得快樂呢?首先,我們要擁有一顆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體察他們的需要,歸還他們遊戲的權利,創造有趣的空間和環境,讓孩子盡情地釋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給他們青春的回憶錄上畫下童年的天藍色和快樂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動中多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幼兒年齡雖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嚴,也是獨立的人,應該有自我選擇的權利。他們會對自己所選擇的事情投入的熱情,從而以全身的熱情投入其中,以快樂的心情去享受快樂,因而會得到全身心的放鬆和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誤”。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的,嘗試就免不了犯錯誤。而那些“錯誤”一般都是由於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和缺乏知識的緣故,對於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讓他們在寬鬆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認知、探索、創造這個世界。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吸收知識的養料,在成長的年輪上輕輕鬆鬆地,快快樂樂地度過燦爛的童年歲月,踏著快樂的節拍去創造快樂的未來生活。
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
(一)學會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負責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時,家長不要輕易替他尋找,而要藉此機會進行教育。家長可以問孩子:“玩具玩完應該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這個玩具放在哪裡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
孩子雖小,也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可以在飯前擺放碗筷;擦桌椅;掃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為家長一定要堅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勞。
(三)自我服務勞動
自我服務勞動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環境整潔衛生的勞動。作為學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務勞動的要求是:學會洗手、洗臉、刷牙、洗腳、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個人衛生;能穿衣服,繫鞋帶;學會削鉛筆、包書皮;能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整理和保管。
總之,教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還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樹立一個鮮活的榜樣。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的確,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成長曆程,就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4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小學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關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那麼,怎樣搞好小學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小學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小學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說“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小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裡,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後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周老師結語:一個人是否傑出,主要表現在他的行為上,而行為表現的優劣主要取決於他的習慣。因此,要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才,就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教育和家庭更應該在此關鍵時期加強配合與聯絡,相互協助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這裡我為各位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提出三項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優點、又要看到缺點。
看到優點,就及時表揚;看到缺點就及時批評,不能一味表揚,也不能一味批評,應該表揚與批評相結合。表揚和批評都要恰如其分。表揚時,不要說得完美無缺,批評時,不能簡單粗暴,說得一無是處。
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意見不統一
比如,孩子有了缺點,爸爸批評,媽媽袒護,而且常常為此爭吵,這種情況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這樣孩子就是非難辨了。同時也不利於孩子及時改正錯誤。
三、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
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聽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5
今天在西師附小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人生課。而這門課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成長的。作為一個家長、一所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培養都應該有一種責任心和關注度。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在《親子共成長》中的一位專家就這樣說道:“不要做一個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並不是有了高學歷、有了好工作你就一定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我們做家長的要時刻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養好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環境是最為重要的因素,而家庭教育中的環境因素我簡單的把他們分了以下四個方面:語言環境;親子環境;個性發展環境;硬體環境。
語言環境:有一位專家提出了一個每個家庭都會有的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中國的父母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責備和懲罰。而且責備的話語往往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懲罰的內容也並不是和孩子犯的錯有任何關聯。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你看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你怎麼每次都這樣粗心?不許吃飯了。”這樣的話語是最傷害孩子的,也是亂貼標籤的一種傾向。孩子如果常常被這樣的話語評價批評的話,就會沒有了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所以說話的技巧很重要,引導的方向更重要。我們面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首先要記住我們是希望他更好更優秀,所以千萬不能人身攻擊。教育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孩子,剛才發生了什麼?你很傷心很難過對嗎?你覺得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讓孩子思考後想出解決方法,並讓他認識到這樣的後果是不好的,充分讓他認識到自己失誤的原因即可。而並不是讓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因此語言環境造就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親子環境:父母應該有顆平常心,父母心態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凡是心態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快樂的孩子;心態不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障礙的孩子。無論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錯事,考出了什麼樣的糟糕成績,作為家長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讓孩子在良好的親子環境下長大,總有一天孩子會學會感恩,學會為了報答而努力奮鬥,成為高情商的人才。
個性發展環境:作為家長,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別讓虛榮心害孩子,別讓補償心代替了自己的平常心,給孩子勇氣,給他們自己的天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有他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並不代表放縱。我們不能幫孩子一輩子,陪孩子一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留給孩子金錢、住房、汽車等等財富,不如教給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內力的發展,這樣才能讓他們受益一生。
硬體環境:作為家長,應該不斷地學習、適應資訊化、網路化、現代化、數字化的時代,因為我們的孩子出生在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硬體環境,讓孩子能夠學習掌握探知手段和能力。更應該創造讓孩子們親自去體驗社會,探索世界的優良環境。
作為家長我希望能為孩子創造以上幾點環境,讓他能快樂健康成長。無論他將來是在事業上的成功人士還是平凡人士,只希望那是他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我會一同伴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