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1
我校開展的6+1高效課堂改革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看到學生的變化,課堂的變化,特別是我們一年更比一年好的高考成績讓我不由得再次慶幸有這個機會參與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我們聽了很多高效課堂模式的授課,也進行了很多設計和思考,到底怎樣才是高效課堂,怎樣才能真正達到高效,我有一點看法。高效的目的是使學生學到更多,更加合理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摸索,爭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6+1課堂中,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6+1高效課堂改變了過去“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同學們可以大顯風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教師在課堂中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展示的環節教師又會設定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彙報探究結果。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和創造性得到較好的發揮,真正體現“我的地盤我做主”。
二、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
6+1高效課堂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而不是教師單方的輸出和學生單方的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學生是發展的人、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發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潛能的,最好的教師就是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改變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激勵性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在我們的學案編寫中正體現了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已有的經驗著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三、重視弱勢群體
以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關愛有加,而對學習有困難、思想品質不那麼端正的學生只有批評與責怪。因此上課只提問好生,給好生很多機會,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覺得壓抑,無形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其實這樣的學生,他並不是天生遲鈍,只不過是這方面的潛能沒得到很好的開發,6+1課堂模式給了他們機會,鼓勵他們,讓他們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他們也會勇於發言的。不再成為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
針對6+1的導、思、議、展、評、檢六個環節我有以下體會:在課堂的六環節中,“導”這一環節,我們英語課堂針對每節課的內容有不同的匯入方式。比如閱讀課,我們就根據課文內容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圖片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是知識點課,就在導的環節,先進行初步的學習,並在下次上課導的環節再對重點知識點進行復習或提問。有時在導的環節也會處理一些限時練上的錯題。
導的3分鐘時間總是顯得很短,很不夠用,因此,通常會提前上課。思的環節是學生進行獨立學習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作為老師,不干涉,不打斷,靜靜地觀察,同時也觀察學生對學案的完成程度,也為下一課時的設計做好參考。一般情況下學生都能完成,所以在思的環節,我們會分成兩步走,先讓學生讀背知識點,然後再做題。所有的課型中只有閱讀課,學生完成的不是很好,特別是差生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學案做完,特別是課文小結的部分。因此在以後的學案設計上我們老師應該更合理的設計,應該分層次教學,也可以在題的設計上適當降低難度。
議的環節是學生互教、互動的環節。在這一環節學生可以進行思想的交流,可以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但是在這一環節也存在一些問題,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能積極討論,成績差的學生,有時就處於邊緣地帶,老師檢查的時候,走到身邊的時候,就裝模作樣地學,走過去以後就又不參加大家的討論,有時甚至還在下面說些與學習無關的話,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針對這樣的學生,我的做法,是先進行說理教育,然後給其改正的機會,並對其提出學習的要求和目標,如果還是我行我素,不聽教誨,就開紅條。
在展示的環節,我儘量鼓勵學生,支援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展示出來或者說出來,並鼓勵學生使用課堂激情用語。在學生展示這一環節,有時是口頭展示,有時是書面展示。書面展示的效果比較好,口頭展示有時不太理想,有的組員不敢站起來說,總是怕說錯了被同學笑話,有的組員是對他們的答案不確定也不敢說,在這個時候我就會積極地鼓勵學生,告訴他們不要怕出錯,在學習的過程中出錯是很正常的,我們可以在錯誤中進步。課堂激情用語,貫徹地也不太好,也不徹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強調學生多使用。
評的環節,一般只重點講解重難點的知識,其他的知識點就讓學生多讀、多背、多提問。展和評的環節有時是分開,有時是結合在一起。雖然學校要求展評分開,但我個人的實踐感覺是得按所學的內容來定,有時完全分開,學生的錯誤不能及時糾正,在回過來去糾正,有點浪費時間,而且學生此刻的印象也不深刻。因此,我個人感覺展評分開還是結合應視情況而定。
檢的環節,時間把握上不是那麼準確,所以有時會拖堂,這和學案的'設計上也有關,題量多的時候,或者題難的時候就會超時,所以以後在學案的設計上我們會更下功夫。
關於學案和限時練的編寫,我們還有待提高。學案應層次化,問題化,特別是應該和教材有機地結合。限時練也應該更有針對性,更系統,不能隨意編寫,而且也應該層次化,照顧到各個程度的學生,不能讓差生在做限時練時無事可做,像是在看天書。
集體備課方面,也不夠高效,而且有時會流於形式。但是我們高一一部英語組的集體備課,備課內容真的很實在,下次學案的編寫我們會認真討論,修改,第二天要講的課,怎麼講,我們也會討論,而且課件的製作我們也會每次都在集體備課上大家認真地看一遍,再討論修改。當然也有很多不足,有時沒有做到全英,有時課件的製作會滯後,影響集體備課的效果,而且對當天剛上過的課反思較少,有時大家也會討論課後反思,但也沒有做到堅持。所以今後的集體備課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督促。
最後我想說一點有關課堂評價方面的看法。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展示,我都會給他們打分,但是,也僅限與打分,沒有後續的獎懲機制,所以我建議今後應建立更詳細的評價機制,而且要具體到班,具體到組,具體到個人,範圍也應該更廣一些,不能只獎勵優等生,其他層次的學生其實更看重評價的結果,我們也應該給他們一些被表揚的機會。
以上是我對6+1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的成績一年更比一年好,相信自己也會不斷地成長。6+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要想有更輝煌的戰果,還需繼續探索,開拓創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形成有××一中特色的6+1高效課堂模式。
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2
很慶幸有機會參加了20XX年6月14日至16日的《高校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的學習,本次培訓學習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以及自身有了新的認知,很多以往迷茫的地方變得清晰了,很多過去讓自己困惑的地方也找到了確切的答案。從總體上來說本次的培訓學習的確是及時和必要的,雖然學習時間不是很長,但卻有很多的收穫,大體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本次培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寬廣而高水平的平臺
本次培訓學習是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性的進修學習,教育部為我們聘請了各個專業的專家和學者,他們用自己的高超的教學水平和學識,用他們為人師的高尚品格影響和引導我們,讓我們能撥開雲霧看到前進的方向,讓我們感覺到為人師的責任與快樂,讓我們漸漸找到了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方法。專家和學者帶給我們的影響必將是長期的深遠的。同時,我們也在本次培訓學習中結識了很多的同行,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這讓我們能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眼界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而且這種相互的借鑑和學習也將是長期和深遠的。
二、本次培訓給我一個生命拔節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自從進入教育領域後,因為自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加上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壓力,本身變得非常的閉塞和迷茫。在教學中忽視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也缺乏這種變革的能力和條件,但是本次培訓卻讓我明白了很多以往不明白的地方,讓我找到了想找卻沒能找到的方法和手段,讓我結識了想結識卻沒有機會結識的一些師長和同行。可以說無論是從上課的專家還是同行們的身上我都獲益頗多。這其中既有彭林老師的教育是人格和人文素質培養的核心理唸的提出,也有魏鈞老師的多種課堂教學手法的引證;既有黃建榕老師對教學心裡的分析,對教育物件的人文人性關懷,也有蒙曼老師教學中的隨性和睿智,對學生創新性的啟迪,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還有諶衛軍老師教案的設計和課件的製作先進想法。從幾位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希望,我會盡自己所能虛心的學習和探索,努力讓自己真正的做到教書育人,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一分光和熱。
三、本次培訓讓我發現自身存在的許多缺憾
參加本次學習之後,讓我真切的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終身教育的必要性。透過聆聽專家們的講解我學到了很多,但是我覺得還不夠,我想很多和我處於同一環境中的同仁們也會有同感。我們這些基礎院校的教師缺乏這種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我們也很難有機會聆聽高水平大師的教誨,我希望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今後能給我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我們去豐富和提高自己,讓我們學習和接受更多的先進教學經驗和方法,進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為我國的和平和和諧的發展做出貢獻。
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3
4月29日,縣教研室組織我鎮部分教師到河北倉洲學校參觀、學習、聽課活動,主題是:“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我們聽取了四節高質量的公開課,進一步闡釋了高曉課堂的含義,特別強調要立足於自身實際,來構建高效課堂;要多寫、多看、多總結、多交流,透過研究、總結、深化、提升來促進自己業務水平的提高,我認為這次活動給我們一線老師明確了努力地方向,給高效課堂的構建帶來了活力。
透過此次參觀、學習、聽課活動,讓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外面的課堂真的好精彩;同時也認識推進課堂改革、建立高效課堂已勢在必行。
派尼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打造了不可思議的高分,我覺得他們是把學生培訓成了一個個優秀的“小老師”!他們徹底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生的手、口、腦解放出來,走進派尼學校任何一個課堂,令人無法相信,那就是課堂,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節課前,課代表把教學任務分配給每個組的組長,展示時“臺上”學生或表演、或辯論、或講解,全班學生圍成一團,看著很亂,其實徒弟都是主動跟著師傅走動的,目的讓全班學生都參與了學習的過程,主動學習遠多於接受性學習,學生透過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同學講解。老師點撥等環節,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透過大量板演等暴露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充滿了活動,不斷生成許多精彩的東西,師生的思維透過不斷的碰幢,產生智慧的火花。
我個人認為,改革無論用哪種模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動”起來(學到新知,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才能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全面發展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於“派尼”模式,不能急於求成,要有一個過程,把派尼模式漸進式地、有選擇地同化到我的教學中來。在課堂模式的改革中,我們同樣需要“變”,沒有人能給我們提供現成的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時段,設計導學案。就是把派尼成功較好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有機有效的溶入到我們的課改中去,不是照本宣科的全盤吸收,要有地放失,靈活的吸收,那麼,怎樣的課堂才稱得上高效課堂呢?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指在課堂教學中,透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在課堂上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的發展。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
高效課堂改變了老師的教法和孩子的學法。傳統課堂上老師是絕對的權威,老師的主導單位不可動搖,老師的言語不可置疑,而孩子卻是有問題不敢問,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說上臺去展示了,但高效課堂卻打破了這一現象,孩子的主導地位得到體現,老師的輔導地位得以明確,孩子改變觀念以後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現在回想一下,其實,最初我改革課堂模式初衷是想讓自己輕鬆一點,那是XX年5月一次聽課,第一次見到一種與我不同的課堂模式的課後就深深的吸引,我覺得教師在課上真輕鬆,不用怎麼板書,把教學目標、預習步驟打在投影上,課堂上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預習規定的時間後,讓學生講解,而且,還當場完成課堂作業,並當場批改,後來知道這就是洋思模式,所以,這八年來我的課堂都有這種方式的影子,從派尼學校成功的課堂我再次體會到: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說話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在動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現在我要做的就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後讓學生自己燃燒!
高效課堂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
快樂是前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學生有興趣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人文是內涵:數學課和其它學課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具備“對全體人民的科學思維與文化素質的哺育”,應該透過數學課堂讓學生學習數學時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數學知識,更要透過數學的學習來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薰陶,提高思維能力、鍛鍊意志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透過學生與學生間互動、教師與學生間互動,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發揮,真正地讓數學課堂變成學生交流與互動的舞臺,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