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6篇

關於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6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心得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斯霞老師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長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澱下來的,她的教學思想、教學經驗是從一節節課中凝鍊出來的,她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既重視學習,又大膽創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經驗,不僅是鮮活的,而且是先進的。這些理論和經驗已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寶貴財富。

  《我的教學生涯》其中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二十多年,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導性的意義。這不得不讓人感嘆。

  書中提到“只要我們立足於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能積極地、愉快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使他們無拘無束地、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麼我們的辦法也會多起來。如果我們教的學生是在他們積極的思維活動下掌握知識的。那麼,是否也可以這樣說,他們就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了;而我們培養的正應該是這樣的學生。”也許這些理論在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難能可貴了,不由得要讚歎斯霞老師的創新精神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此同時,更令人感覺到現在的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樸歸真”了。

  斯霞老師面向全體、追求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在她在這本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她那時可能還不熟悉素質教育這個名詞,但她的教育、教學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她十分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對發表創見和大膽質疑的學生熱情鼓勵,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認識真正落實到教學之中。她的教育、教學始終面向全體學生,對調皮的孩子或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她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鼓勵。她始終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她一貫反對“負擔過重”“高分低能”,認為每個孩子各有所長,既要承認差異,又要善於發現特長,使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透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小打牢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基礎。

  斯霞老師在教學中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做法和理念,讓身處新課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聲有色地進行,正要求教師改變觀念,建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的理念。如今,我們再來學習斯霞老師的教學理念,便有一種新意,把斯霞老師的理念融入課改課堂中,會給我們更多的新的教學靈感。

  無獨有偶,再看看蘇霍姆林斯《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的:“母親和父親打心眼裡關心兒童的成功和失敗,他們就逐漸懂得了尊重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這門很微妙的學問。同時,在學前進行一些教學,還可以防止家長們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為‘只要逼得緊一些’,就能使兒童在學習上得‘五分’和‘四分’。我們力求使父母們懂得:對學業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兒童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的心靈。把學科成績的評分跟道德面貌的評價等同起來,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績(分數)的結果。我們認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著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裡,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徵、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

  蘇氏也早已作古,但現在有的家長、老師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是應該屏棄的。現在經常說以人為本,但何嘗是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導新課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舊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6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從《我的教學生涯》這本書中感悟到的東西又何止這些,只是擇取其中的兩點來談談心得。隨著時間的流逝,希望泛黃的只是書頁,沉澱的真知不被埋沒。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人活到老學到老,這永遠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古人早就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

  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中國

  現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書上說: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其他著作裡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我覺得,我們的許多研究論著,往往宏觀的原理性的論述多,結合現實的可行性則基本缺席,這也是許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論著的一個原因。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絡,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於字裡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

  書中提到有關閱讀的事,蘇氏認為不要因為孩子成績差,而不讓他閱讀,恐怕會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相反,一個孩子如果不加強閱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我認為,功夫在詩外,中國的古人已講過,這是極有道理的。閱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現在的一些教師和家長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於是禁止讓孩子看這些。其實恰好相反,沒有了閱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的。沒有了閱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於單純,如果因為發生一點不益於他們的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閱讀近者是對閱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境中,在環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對於學習中的作業,書中認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儘量減少不該有的錯誤,讓孩子一寫就正確。有人認為先讓孩子嘗試,嘗試不成功是沒有關係的,孩子能夠在一次一次失敗中接受教訓。但蘇氏不這樣認為。他說作業批改已經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檢查便可。這種說法卻是讓現在一直紮在作業堆裡不能自拔的教師們一個很大的啟發的。作業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講究方法,讓改作業發揮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給教師的建議》裡對時下父母們還是非常看重的分數作了非常科學的分析。可惜現在大部分的家長甚至教師還是一直把分數放在第一位,認為分數高就是學習好,分數高就是好學生。於是剝奪了孩子雙休日的休息權利,讓他們參加這樣那樣的學習班,進行這種那種的培訓。有些家長即使有些猶豫,但最終抵不住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往往學習班時去。正像一個同事所說的那樣:如果不參加學習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書中還描述:母親和父親打心眼裡關心兒童的成功和失敗,他們就逐漸懂得了尊重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這門很微妙的學問。同時,在學前期進行一些教學,還可以防止家長們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為“只要逼得緊一些”,就能使兒童在學習上得“高分”。我們力求使父母們懂得:對學業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兒童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的心靈。我們認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著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裡,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徵、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

  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幾十年了,但現在的家長們老師們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有的已經顯現出來,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淪喪,比如文化的沒落。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經常說以人為本,但現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讀書吧,朋友!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人民教師,內心澎湃著用心把每一個孩子教好的雄心壯志。實踐後才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他們的頑劣、無理,甚至感覺到不可理喻、無能為力。到底怎樣才能教好他們呢?怎樣才能把他們引上正路呢?他們有那麼複雜嗎?他們只是孩子啊!《聽聽孩子的心裡話》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感受到:教育者跟受教育者之間應該平等交流。

  確實,教師和家長本來就只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我們為什麼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壓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說:“教育孩子不是駕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於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要想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請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吧!”我們只有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導他們;不然,就是粗暴、蠻橫地打壓、灌輸,根本不能令他們心服口服,相反,給了他們野蠻、攻擊的例子。

  作者對她女兒的教育是寬容、平等的。她時常跟女兒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她的家裡,她的女兒像大人一樣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的對話一點也不像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嚴肅正規。她的女兒可以很自由地闡述自己的心聲,尤其是不贊成的意見,孩子可以反駁父母的不是。有些話當時沒機會或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她還用書信跟女兒交流。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兒開朗樂觀、積極向上還善良友愛,更重要的是有主見、獨立性強。

  著名的哲學家盧梭說過: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擁護你說話的權利。作者提到,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說話的權利,但我們國家的孩子卻沒有好好地享受過這個權利。我們沒有把孩子作為一個平等的主體,去聽聽他想要什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大人只會想“他只是一個孩子,懂什麼?”“他應該聽我們的安排,我們都是為他好”等等之類的。我們從來都忽略了孩子陳述自己想法的權利,我們似乎忘記了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孩子也可以有訴求的。當孩子被大人認為做錯事情時,他們總是被批評、指責,當他們想解釋和辯解時,總是被這樣的話打斷:“你不要辯解了,這沒用”,“閉嘴”,“做錯了事情,你還有理!”??這樣的話在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時出口成章,我們好像當成理所當然的,作者說得好,即使罪犯還有申訴的權利呢?我們憑什麼這樣對孩子?他們就這樣被“槍斃”了?

  因此,作為有素質、受過教育的教師,我們更不能這麼粗暴地對待孩子,我們更應該聽聽孩子的心裡話。只有知道孩子的內心想法,我們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達到教

  育的終極目的;只有瞭解孩子的真心,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為孩子好,把最好的給孩子,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教師平常就應該遵照這樣的教育理念,時時處處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再對症下藥、循循善誘。多一點理解,少一點野蠻;多一點交流,少一點謾罵;多一點平靜,少一點怒斥。

  也許學生表面上犯了彌天大錯,我們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給學生“判死刑”,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平心靜氣地跟學生聊聊,讓他說出真心的想法。就算他的真心是罪大惡極的,起碼我們老師沒有冤枉他,我們瞭解了他的內心,接下來才能有針對性地想辦法教育感化。不管對小孩子還是大孩子,我們都要給他們申訴的機會,正如作者所說“表達自己的內心對一個孩子來說極其重要,這是促使孩子社會化別的重要途徑,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證,也是他們自我完善的需要”,孩子做錯事情,我們給他們陳述的機會,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才發現有時候孩子不是無緣無故犯錯的,其實他們有時候只是好心辦壞事。可見,瞭解孩子的真心是多麼重要!

  《聽聽孩子的心裡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將平心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跟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任何時候都要讓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瞭解孩子的真心後再引導、幫助他成長進步,絕不做專制、粗暴的打壓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最近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與這位偉大的教育家進行心靈的交流。

  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篇文章裡談到了怎樣對待“後進生”問題,讀過之後,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作為教師,被贊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每一個後進生?如果教師只是口頭講授或板書,或者讓一些程度較好,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流利的回答,那麼表面上似乎很完美,但對於那些後進生就會產生很大的障礙,久之就會有更多的“欠賬”。因此,留下獨立思考的時間很重要,無論這些時間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後。要促使後進生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

  回想一下我們的教學過程,是否做到對學習困難學生特別關心、特別關注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好好地反思,切實地改進工作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還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求,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讀書,每天不間斷讀書,跟書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僅是為了教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求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讀一些學術專著,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內,是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些科學基礎知識,對於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海洋裡,你所交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一粟。

  總之,讀完《給教師的建議》,我感到收穫很大。只有我們每一位老師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教育的價值才能夠真正體現出來,所以,我們應每天都有更高的追求,以不愧己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我看了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讀了《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

  工作幾年來我越發的感受到方法的重要,總希望時間能再多些,方法更好些。我努力做到與學生心與心交流,可學生有時總不領情,我對他們的寬容反而成了他對自己的更加放縱。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浮躁、抱怨是無濟於事的,唯有學習會讓我們變的富有敏銳力和觀察力,知識能讓我們處理問題時更加有“殺傷力”。是啊,他的'這些話是多麼的富有哲理: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多麼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在這個時期,總是能夠找到時間,來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他還說:“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2)關於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古人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啊,看書確實讓我感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看的快樂又有收穫何樂而不為呢!

  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我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我就要讀教育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我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我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我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我不會將我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生活的工具。其實想來也對,教師是一個特別需要有創新精神的職業。我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我的工作效率怎麼可能提高,就好比是要求一個不愛看書的學生在四十分鐘內必須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是一樣的道理。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比登天還難。

  最後用一段引言來結束我的感受吧:請你像尋找寶石一樣尋找那些關於傑出人物(如菲·捷爾任斯基、謝·拉佐、伊·巴布什金、雅·斯維爾德洛夫、尤·伏契克、尼·別羅揚尼斯)的生平和鬥爭的書籍。請你把這一類書擺在你的個人藏書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這個假期,除了做網課的教學工作,我個人也是去學習了很多的東西,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培訓,自己同時也是看了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透過讀書來讓自己得到成長,讓自己有更多的收穫,我也是對於這次的讀書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讀書讓我感受到別人的工作經驗,很多是以前我不怎麼了解,或者是在工作裡頭察覺到,但是歸納不了的一些,透過讀書,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其實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看了一些優秀老師寫出來的書籍,讓我明白,要我做到這種程度,可以把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樣歸納出書去分享給其他的老師,我是還做不到的,甚至裡面講到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也是不那麼的懂,同時教學的工作也是需要持續的,堅持的做下去,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是做了十幾年,二十多年的,他們的經驗豐富,遇到的學生問題也是很多,去解決了,也是分享了出來,讓我也是明白,即使目前我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學生,但是也不代表以後不會遇到,而遇到了學到這些經驗,也是能有一個方法去解決,即使效果不一樣,但是也是會給我一個思路,讓我更好的把教學做好。

  透過閱讀別的老師的教學經驗的書籍,也是讓我明白學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以前我的教學也是比較的粗糙,一些工作的方法也是需要去變化的,讓我更知道,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去了解,去清楚問題的所在,所要用到的教學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雖然課堂上是隻需要兼顧到大部分的學生,但是課後的工作,卻是同樣不少,想要做好一名老師,豐富的經驗重要,但積極的心態,多去學,多去做也是特別的重要,沒有誰的經驗是一開始就有的,都是透過不斷的去嘗試,去做,來讓自己的經驗豐富,變得更加的優秀,而透過閱讀,透過看其他老師分享的經驗,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從中學到的,也是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裡頭去運用才行,這樣讀了的書才不算是白讀了。

  讀書,不但是會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多,同時也是讓自己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和優秀之間的差距是哪些,以後又是該如何的去改進去提升,也是要在今後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來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