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心得體會(通用11篇)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通用11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心得體會(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歡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以往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時間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向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當被遺忘,他們的無謂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真愛生活中一切完美的東西,為他人帶來歡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每逢清明節這個時候,上墳祭祀的人成群結隊,像潮水般湧上去,人們習慣用燒紙錢,放鞭炮的傳統方式寄託親人的思念,清明節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也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承載著人們的完美期望和祝福,清明祭祀是個人情感的追求,也是中華民族高尚的品德。我們手握白花步入墓區,懷著崇敬的心境去緬懷死難的烈士們。一位位烈士的影象出此刻我們的面前,彷彿在訴說著他們的鬥爭過程。為了人民他們拋頭臚灑熱血通往直前。為了解放中國,他們捨棄小家,聚在一齊,才換來了今日大家的安寧,我們把手中的鮮花獻給了烈士表達我們對烈士們那份崇高的敬意和緬懷之情,墳前的小草綠綠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氣息,好像烈士對我們說著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有仗不完的勁,最終我們繞了一個圈子,離開陵園,門口的柱子上幾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光彩奪目。這道光激發了我們心中的愛國信念。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後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完美明天的旗幟。敬愛的革命烈士們,經過你們不懈努力和艱苦卓越的奮鬥,當年被帝國主義列強辱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今日,我們接過從您手中傳過來的接力棒,決心要更新觀念,擴大視野,掌握一技之長,全面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興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託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證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可是,我們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僅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我們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們看見了,會欣慰的說:“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有關清明的詩,也許就僅僅因為這首詩,清明時節,就必定是下雨天這一定義住進了人們的心裡。
20xx年的清明並沒有淅淅瀝瀝的下著雨,而是迥乎不同的晴天,是因為20xx的悲傷、喜悅、感動已經把雲兒的淚水給用完了嗎?噢,應該是吧!
爸爸說:“清明是思念的日子!思念朋友、家人,但是,更多的是思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噢!原來,清明就是思念。啊!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抬頭,看那陰沉沉的天,雲已經把太陽蓋住,只剩下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今天,真的會思念那一顆顆鑽石似的雨點兒。
閉上眼,我聽見了遠處飄來的鞭炮聲,轟的一下子,在我的心裡也產生了聲樂上所謂的共鳴,那些喧鬧的鞭炮聲炸響在天際,驚起了對面屋頂上正在做著關於思念的禱告的鴿子,“騰”的一下飛起,飛向了我的眼睛所不能及的地方!
翻著相簿,撫摸那能定格時間的照片,淚也不爭氣的劃過臉頰,滴在那個人微笑的臉上,他的笑真的很可愛,會讓一個非常悲傷的人都破涕而笑;他的笑如陽光般的燦爛,讓昏暗的心靈都能變得明亮,他就是我的曾外祖父,一個老小孩吧!清明,在天空中搜尋他的影子,多想撥開雲瞧一瞧,只可惜,雲太高了,我的手,太短了!在夢裡搜尋他的影子,在迷離的夢裡,奇怪的街道後面隱藏的是一張張陌生的臉,一句句莫名的話,只可惜,就是沒有他。在清明的陰暗中,我又再一次的搜尋他的影子,聽,他在叫我呢!真的很感動,我終於知道了,曾外祖父他住進了我們的心裡。
今年,我雖然沒去踏青、掃墓,卻知道了思念,源於清明那一天的思念。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3
今年清明時節,窗外下著陣陣春雨。奶奶出去給人做飯,又吃不了奶奶的秘製烤鴨了。
我的奶奶胖胖的,飽經風霜的臉上爬滿了皺紋,但常常浮現出慈祥而又甜蜜的笑容,使人覺得和藹可親。奶奶是廚師,每當過時過節,總是會出去為別人過生日或結婚的人家做飯,其中最受人歡迎的是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我的最愛,因為奶奶手上有著秘方,端上桌的烤鴨色澤金黃,冒著熱氣,還不時有場油的“跳高比賽”,用小刀將肉片割下,皮與肉之間,有著一層厚厚的脂肪,但由於經過烤制,吃起來脆脆的,並不油膩。如果用麵皮包起來,再沾些甜醬,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這次清明,家裡沒有了一個胖嘟嘟的身影感覺冷清了許多。獨自一人,坐在乾淨的臺階上,無垠的孤獨包圍著我,想想小時候的我,是多麼的任性與調皮。
記得以前每次下鄉,我都會去田野裡奔跑,每到吃飯時,奶奶都會挺著個肚子,一搖一擺地來喊我回家吃飯,兒時的我,總捉迷藏似的與她繞著圈,小時候是多麼的天真無邪。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與奶奶過的每一分每一秒卻變得煎熬,昔時的美味也變得如同嚼臘。思緒將我扯回了一件讓我羞愧的事。
由於爸媽出去辦事,一天沒回來,奶奶在家照顧我,我們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一直到睡覺前我才說了聲:“晚安”,奶奶的臉上有了我意想不到的笑容,我這是怎麼了?晚上,一直輾轉反側,睡不著。忽然,一陣輕輕的腳步聲從遠而近,奶奶幫我理了理被子,又走遠了,直到我再也無法捕捉到。
我明白,奶奶一直沒有變,只是我一天天長大了,從奶奶的懷裡掙脫,我一步步走遠了,每一步都是那麼的堅定,奶奶的目光隨著我的腳步越拉越遠,她渴望的只不過是我偶然的一回眸!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4
當今,主流社會倡導的是“厚養薄葬”,主張在生前給足尊嚴,善待處之,使之生活幸福;提倡在死後喪事從簡,生態入葬,留下環保風範。這是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賴以生存地球的高度負責,沒有哪一個人可以逃離生生死死的規律,更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改變“赤條條地來,空蕩蕩地去”的現實。生態,才是維繫人類生存的重要密碼,對待逝者,需要用生態的觀念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在公眾吐槽大氣汙染時,很多人習慣性地把矛頭指向各大涉染企業的煙囪、馬路上汽車尾氣的排放,甚者來自西北區域的沙塵暴,這些都是公認的公共生態環保責任,唯獨沒有想到與己相關的應擔責任。在一些地方,親人離世還保留著土葬的做法,佔用大量農地耕地;運靈車一路拋撒冥幣,既不雅觀又給環衛工人添累;高高的墳頭前,燒化的是祭奠用品更是新的汙染源……特別是清明節期間,各種汽車開進山野,你追我趕,喇叭聲此起彼伏,打破山村的安祥與靜謐,活脫脫地演繹成一場車展秀。這與生態祭掃先人的要求相差甚遠,離傳統的清明祭掃愈行愈遠,繁華落盡是空虛,心靈的哀思何以寄託?
清明節,是中國人們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央文明辦力推的“我們的節日”。國家文明需要社會文明來詮釋,社會文明需要公民文明來體現。作為新時代的國人,身上理當充裕著時代文明的風範,能否讓清明節成為展示文明的一扇視窗,從這個視窗望去,滿眼的生態文明應當成為一景。如果說,一堆紙錢化作升騰的青煙,能夠寄託後人的哀思,那麼,一束鮮花清新高潔敬獻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輩的追思嗎?在祭奠先人的問題上,與佔地土葬及烏煙瘴氣地亂燒一通相比,海葬、河葬、樹葬等充滿環保理念的生態殯葬,則更加順應潮流,倍受推崇。
生態殯葬靠公民的自覺,更要靠法律法規等硬約束增強執行力。教育只能起到宣傳引導的作用,但不是根治意識形態領域問題的萬能藥,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法規作後盾。在推進生態殯葬管理方面,僅僅依靠沒有約束力的說教和制度是遠遠不夠的,應當讓公民知道破壞生態殯葬的嚴重後果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生態文明不是軟綿綿的說教,而是需要國家、社會、公民各個層面實實在在地落實各自的責任,把擔當的精神寫在盡職盡責中。
生態祭掃,是緬懷先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善子孫後代生存環境的最佳選擇。故人離去,留下的是精神財富,激勵後人以科學的精神繼續創造劃時代的輝煌。作為後人,理應接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把先人的創新創業、勤儉節約等精神發揚光大。由此,方能告慰先人,昭彰後人,不負做人。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詩實在耳熟能詳。應該是在我們小學還是初中時期必背的詩文之一了。當時還小,不知道這首詩中包含了怎樣的意境和心傷,不懂得親人離去的心痛可以至此。
有一個人,他/她明明與你息息相關,在你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有一天,他/她就這樣不見了,再也見不到了。那種感覺,就好像誰突然把你的心挖空了一塊,再也填不上了。你明明還有很多很多話要對他/她說,你明明還有很多很多事要為他/她做,你明明還有好多好多愛沒有對他/她訴說,你明明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想要和他/她一起去,但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切已經無法彌補了。子欲養而親不待。便是這樣痛徹心扉的遺憾。
我們生活在一個個不同的石頭森林,在一個個不同的格子間裡為了生存而忙碌,卻忘記了給那個賜予我們生命的人兒一個關心的問候。一年回家探望他們的次數屈指可數,每一次,都覺得他們越發蒼老。時間都哪兒去了?在你忽略他們的每一刻,皺紋已經爬上他們的眼角,青白已然染上了他們的黑髮。時間不等人,這個道理我們比誰都明白。
不要說“我很忙,沒空”,我很忙只是一個華麗的藉口,再忙吃飯喝水上廁睡覺所總有時間吧?從中抽出個幾分鐘和父母親人嘮嘮家常,關注一下他們的心情如何身體可好並不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其實他們要的並不多,一個問候,短暫的陪伴,你能夠幸福。這,就是他們一生的追求;這,就是他們茫茫人生的全部呀!
是啊,尚未為人父母不知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人類都是懂得借鑑前人經驗的靈長類動物。為何一定要讓自己去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以後,才懂得孝心未盡會是多麼痛苦的遺憾呢?就是現在,就在我們每一次有空發呆的午後,在我們每一個不知道去哪兒遊山玩水的假期,在每一個想起他們的瞬間拿起電話,讓遠方的他們知道:我們也在牽掛著你們。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6
今天是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在我印象中,淅淅瀝瀝的小雨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專案,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每當這個時候,全社會都在做著有關祭祖的活動,各大媒體也毫無例外,只要我們開啟電視機,就一定會看到有關緬懷先祖的報道,“我們要感謝他們,是他們的不懈努力,造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有沒有人想過,我們如此興師動眾地紀念祖先的目的何在?
當我們懷著無比悲痛和感激之情來懷念祖先時,你可否曾想過,當我們入土之後,會不會得到子孫們相同的禮遇呢?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來能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呢?我想這也是我們在此刻應該考慮的問題吧。
不可否認的是,有好多人在祭奠祖先時,懷著無比虔誠的態度向祖先們祈禱神靈保佑,卻在祭奠過後,照常做著斷子絕孫之事。難道他們就不曾擔心過死後被子孫們唾棄嗎!
自古以來,名垂青史很難,但只要本本分分,忠厚老實,不做傷天害理之事,得到後輩們的認可也不是難事。然而卻總有些人違背歷史規律,挺而走險,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最終導致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歷史上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我們千萬要引以為鑑。
最後,奉勸各位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以免在若干年後的清明節被子孫們唾棄。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7
四月到了,清明節也到了,處處可見人們忙著掃墓祭拜,這清明節對中國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有一個傳說故事: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太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因此與忠臣介之推流亡在國外,介之推一路保護重耳,功不可沒。重耳成為國君後,介之推便離開重耳躲進山中,重耳想要讓介之推回來,因此放火燒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沒想到介之推他不肯下山,就被燒死了。後人便在他死去的四月上山祭拜,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祭拜。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上要準備的祭品都有其意義,像吃韭菜(代表長長久久)、吃年糕(代表步步高昇)等。另外在祭拜的習俗中有一個最特別的,那就是“掛紙”。大家去掃墓時,一定有看過家中長輩把一張張長方形的五色紙壓在墓上,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和漢朝皇帝劉邦有關。在劉邦未當上皇帝之前,他一直在外打仗,因此無法回家鄉掃墓,他當上皇帝后,當他要回去掃墓時卻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所以他就把一張紙撕成許多小紙片,撒到空中,想借此找出父母的墓,結果有其中一張落在一座墓碑,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走,他朝著墓碑走近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所以之後每年劉邦掃墓時都會壓一張紙片在墓碑上,後來,大家效法皇帝,久而久之,這就演變成一種習俗了。不過,現在的意義逐漸演變成為祖先的居住新增新瓦,與之前大大不同。
每年我們全家人當然也有去掃墓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節,我們到了墓地之後,才發現沒有帶掃把,只好拿四周的葉子來掃,打掃的很辛苦;掃好墓要回去時,我還跌到別人的墓上呢!嚇了我一大跳,之後我去掃墓時走路都會特別小心。
我覺得對我們中國人意義重大,掃墓則是代表我們對祖先的尊敬。在這天,我們要多說好話,才能把心中的誠意表現出來喲!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8
春天裡,絲絲細雨中飄來了我入學的第一個清明節。這一天,我也在網上體會、瞭解了掃墓的經過和含義。
據資料介紹,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另外還有很多以“清明”為題的詩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七絕《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說起清明節掃墓,因為我的知識匱乏,給了四歲的弟弟一個錯誤的解答。這天早上,電視新聞裡播報各地清明掃墓的新聞。還沒有起床的弟弟問我:“姐姐,什麼是掃墓”我認真地思考了一番後告訴弟弟:“掃,就是一個人拿著掃帚掃,掃墓就是用掃帚掃木頭。”聽到我們對話的姨夫給我們作了解答,我才知道自己的解釋完全是錯誤的。後來,為了叫我更加明白,下班後的媽媽開啟電腦,分別登陸了《中華文明網》《濮陽文明網》叫我親自體驗了掃墓的經過,並查閱有關的清明節資料,才叫我真正明白了此掃墓不是彼掃木。在此,我感謝網路,因為有了網路讓我瞭解無知的知識,讓我有機會向無數為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鮮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獻花、鞠躬,表達緬懷和崇敬之情。
關上電腦,問起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在網上掃墓嗎?媽媽說她們小時候沒有電腦,掃墓是親自拿著掃帚去烈士陵園掃墓、獻花的,媽媽曾經去過陝西吳旗的陵園和山東東明武勝的陵園,這次和我一起網上掃墓也是第一次。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9
今天是清明節,我過得很高興。
在回老家做清明的路上,我看到春雨,行人,酒家,不由得想起杜牧寫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心裡覺得這首詩寫得實在是太形象、太貼切了。
剛到老家,我就發現家鄉的景象變化真大呀!路變得又寬又平,像一塊黑色的綢帶;街道兩旁種有一排排綠油油的樹木,可愛的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好像在給我們說:“歡迎回來!你看,我們家鄉的變化很大喲!”新建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樓房;田裡種滿了碧綠的農作物,田邊還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家鄉的變化真是令人留戀往返啊!
到了目的地,我們先從塑膠袋裡拿出香紙蠟燭等祭拜用品;然後砍了幾根竹子,把砂紙穿進去後插到了墓頂上;接著擺好雞、豬頭、米酒等貢品,再點燃蠟燭和香,之後,每個人都拿著香朝著墓碑拜三下;拜完後,我們就插香,燒紙錢、紙衣服、紙鞋。想不到,祭拜的過程那麼麻煩,不過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節過得真有意義,不僅知道清明的重要,還知道清明的習俗呢。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誠如杜牧所說,清明時節,常常陰雨連綿,漫山遍野盡是溼淋淋的,猶如一幅水墨畫。臉上寫滿感傷的人們,撐著一把把油紙扇,微微低著頭,走在前往墓地的山路上。雨水順著傘面滴滴濺落在地上,我想,也許是老天爺不願意看到人們太多的傷悲,於是就用雨水洗刷記憶中的沉痛。
每逢清明,我們全家都會去拜山。印象中的清明掃墓,既沒有“雨紛紛”,也難以覓得“行人慾斷魂”。一路花紅柳綠,春光爛漫。遠處泛綠的樹木進入我的視線,連鳥雀也開始嘰嘰喳喳唱著春天的奏鳴曲。只有近處,雜草中林立著一座座墳墓,平添了一絲絲肅穆的氛圍。“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起這詩句,心中不免多了一份傷感。我們走到祖先的墓前,虔誠地放置了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雙手合併放在胸前,閉上眼睛,在心裡默默地悼念。奶奶嘴裡唸唸有詞,我卻聽不清在說些什麼。也許是祈禱,也許是祝福。願先人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
想起奶奶曾經對我說起的祖輩們度過的那些艱苦歲月,那些困苦生活,我不禁潸然淚下。我們雖然沒有這樣的經歷,可是我們讀過中國歷史。清末的頹敗,民國的慘悽,抗戰的艱難。國家衰亡,民不聊生。江姐的英勇,五壯士的不屈。無數英豪,慷慨赴死。是他們,用鮮血捍衛了國家民族;是他們,用悲壯換來了和平安寧;是他們,用艱苦換來了今天的幸福。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先輩們的艱難創業,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清明時節,作為後代子孫,我們又怎能不深切緬懷他們,怎能不虔誠祭拜他們呢?
紙錢燒完了,留下一堆灰燼。我往山上一望,空中飄著的盡是紙灰,如同一隻只灰色的蝴蝶在跳著一支悲傷的舞。隨著清風,連同我們對祖先的懷念一同飄飛、遠走。我端起一杯酒,灑在墳前,合上手,再一次虔誠地跪拜。此時的我,心中的波濤再次掀起:忘不了,忘不了先烈們對祖國的功勳;忘不了,忘不了祖輩們對兒孫的貢獻。
先輩們雖遠在天邊,卻近在咫尺。他們一直活著,活在你的心中,活在我的心中,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1
清明是祭奠亡人的日子,人們往往此時此刻會冷靜下來重新審視生命內涵。
生命是什麼?生命的財富是金錢還是情感?二者的比重是不是掌握於最佳點?。
不管日復一日如何忙碌奔波,不管地位怎樣不同,不管貧富有何懸殊。在清明這天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調正情感的鉛錘。人們會放下一切,一家人約個時間,聚在一起去給先人掃墓。在悼念已故親人中得到生命的啟迪。
雖然如今與親人陰陽兩隔。但在所有掃墓人的心中,親人沒有死,只是離開了紛繁喧鬧的人世,安靜地躺在地下休息。人們帶來許多祭品。點心,酒。更有甚者帶來模擬別墅、汽車、空調、彩電、冰箱。還有冥美元。冥歐元。人們生活步入現代化後。為地下的親人沒有趕上今天的現代生活而惋惜。子欲孝親不在的傷感希望能用這種形式去補償。
到了墓前,掃去灰塵,碑前擺上祭品和鮮花。點上蠟燭。當燒紙錢的時候。掃墓人便喋喋不休的向亡人敘述心中的感慨。彷彿親人活生生的坐在身邊。聆聽著家常話。告訴他們一年的好訊息和敘述一年的生活艱辛。說著說著,又會想起親人在世的時候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卻不能延續再現,淚水潸然而下。頓悟生命是那麼珍貴。生命是那麼脆弱。生命不能轉回,但是我們還有生命的人,卻在不經意中以各種形式浪費生命。活得好累好累的。想起來真的是沒有必要。在反思中,人們暫時忘記了功名利祿。忘記了平時的爭吵,忘記了之間的隔閡。彼此的心貼的越來越近了。心靈得到了哪怕是片刻的淨化和昇華。
一年中,親人相聚人數最多的除了春節,就數清明節了。人們不會放過親人聚在一起的機會,在親情復甦的日子,還會在祭奠之後找個餐館坐一坐。交流思想。增加感情。到分手的時候大家都戀戀不捨。親情在這裡又一次的加濃。同時人們把日常偏重利益和金錢的天平向情感和精神傾斜。
因此,清明節有傷感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在悲喜中人們不斷地悟出人生的哲理:生命是那樣的短暫,在時間的縫隙中悄然流過。稍縱即逝。然而,生命又是那麼鮮活,充滿勃勃生機。每個人生命的軌跡長度有所不同,但寬度相同。主宰生命的自己應在這個幅度中注入歡樂和幸福,減少惡性的因子。當然人生是不平坦的,但我們要儘量戰勝困難。更不能自找煩惱。善待自己,寬以待人,也就是給自己留下更多的空間。快樂人生是自己創造的。煩惱人生是自己若的。一切不要太找真兒。快樂是一天,煩惱也是一天,我們為什麼不快樂一天呢?
很多煩惱是利益所致。其實利益是沒有盡頭的。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為了利益絞盡腦汁,爭得頭破血流。人心所悖,過了一輩子的煩惱生活,真是得不償失。還不如清貧一點,簡單一些,快樂一生,更有價值。學會總結前人生命的失誤,減少重複錯誤。我們的生命才會更充實。更豐滿,更有意義。
人是情感動物,不是造錢工具。有錢沒情感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沒錢有單有情感的生活也過不下去。在利與情之間把握好人生的尺度。讓勞動創造快樂,是我們的宗旨。
清明節是心靈洗禮的日子。人們經過洗禮。生命會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