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2021年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年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1

  20xx年11月,跟隨教育局組織的外出學習小組赴xx和xx,參觀學習了三天。參觀了學校的校園文化,聽取了校長的報告,而且有機會聽了語文、科學、綜合實踐課。對於正在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觀摩的所有課堂教學,教師教態都十分規範,課堂組織緊張有序,當堂訓練紮實有效,而且各個教師的課堂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敬業精神已經在教師身上得到完美展現。他們一定做出了艱辛的努力,才會有今天的收穫。

  透過聽課,能夠深深地感覺到,執教觀摩課的老師教材研究的很透徹。在教材的處理上都有獨到之處,能夠抓住重點施教。無論是教師的引導還是朗讀,都能恰到好處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突出教學重點。他們的課堂恨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課堂氣氛活躍。特別是三年級的古詩教學中,透過教師精彩的品讀與引導,引發學生邊讀邊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所有的理解都水到渠成。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我也很想把這點做好,只是在實行的時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這次學習使我在這一點上頗有收穫。在以後備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上課的時候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每堂課的教學中互動模式要多樣,激起同學們對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另外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要清楚明確,難易適中。我深刻認識到: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沒意義,這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透過這次外出學習,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對自己的教學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我想這次學習引發的反思能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能成為成功的敲門磚,能成為我堅定航向的指路標。只有把學到的知識技能轉化成自信,透過今後的不斷努力,使其成為前進的內驅力,才能在教學中有所成就。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2

  11月24日下午,我們一行十二人赴通州中學,參加該校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基於師生髮展的共生文化研究”活動下的課堂教學研討,我們八個學科共聽了近二十節課,參與了學校組織的評課活動,感觸都很深。

  一、總體感受:

  1、校園整潔、大氣、深遠,教室佈置簡潔、科學(尤其是黑板,採用兩塊可滑動黑板,半面投放大屏,既簡約也合理)。

  2、學生待人禮貌,遇到外校老師主動打招呼,在學校活動有序、守紀,課堂動腦、動手、動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頻繁而不凌亂,氣氛十分活躍、和諧。

  3、老師備課充分,選題精當,板書工整、語言規範、教態自然有親和力,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髮言,耐心傾聽學生觀點,體現以人為本,和諧互動。

  二、具體學科

  語文學科:幾節課都與文學欣賞有關,老師所選素材意境優美,匠心獨具,可見教育功力不凡,課堂配樂精準,讓人如沐春光,師生如置仙境,聆聽天簌之音,而教者的每一個問題如銀瓶乍破,思維突現,令人耳目一新,師生與天地共和諧。

  數學學科:高三複習課,全課選題,變式一氣呵成,場景不變,但高潮迭起,由淺入深,以小見大,題目的主元素不變,省去了學生不斷讀題時間,增大了課堂容量,而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不斷變化,深化了主題,凸顯了思想和方法,不斷歸納總結,提煉和昇華整個課堂,思維之火花頻發,體現了激情課堂。

  物化學科:精心備課,知識點梳理細緻,教學內容歸納分類、逐次深入,層層推進,如一幅油畫漸次開啟,使人慾罷不能,先做後評,學生講解,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英語學科:課堂靈動,師生之間充分體現民主與平等,師生、生生之間相互啟用、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和諧共生。

  政史地學科:倡導自學,一切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給每個同學自我展示的平臺,崇尚學術爭鳴,注意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提倡知識與現實的結合,注重學以致用,強調課堂檢測,既提升了學生能力,又實現了知識的掌握,充分實現了發展學生能力與提高應試(學業考試)水平雙贏。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3

  此次外出學習的機會也是特別的寶貴,很感謝學校領導的支援,讓我也是在此次的學習中去有了很多的收穫。聽了其他老師的講課也是對於自己有挺多的感觸,明白做好一名優秀的老師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我也是要繼續的來努力在平時的教學中去做得更好。

  此次也是和其他學校的老師有了很多的交流,大家一起去聽課,去看到老師是怎麼樣來上好一堂簡單的課,課堂上很多的知識也是信手捻來,而很多的教學方面也是處理的很老道讓我也是知道,這除了是經驗也是能力,而我也是做不來,可以說此次的講課讓我更看到了差距,以前對於自己的教學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是此次的聽課卻是讓我更加的明白自己和優秀之間的差距,也是不能去自滿,同時也是在此次的交流中讓我明白有些問題其實不單是自己有困惑,其他的老師也是有的,而得到了解答也是可以讓我更好的來處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去把學生教好。同行之間的交流也是讓我更加的清楚其實自己和其他的老師相比,也是有一些差距,一些經驗上的事情,有些我沒有遇到的,或者一些解決的方式也是在交流中學到了很多。

  同時此次的外出學習,除了交流和聽課,也是有老師講了一些我們教學之中新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有一些實驗性質的,可以說開拓了眼界也是讓我知道,教學的方法和方式都是不斷去進步的,而自己也是要不斷的努力,積極的來做的更好才行的,同時也是多去學習,多去關注一些新的東西,而不能滿足於自己知道的,這樣其實也是容易退步而不是說還有進步的,我也是清楚自己的一個情況,的確之前的工作也是太過於順利了,也是讓我遇到少一些的挫折,如果遇到比較糟糕的教學環境或者學生們不是那麼的優秀,那麼挑戰也是更大,而自己要去做好就不是那麼的輕鬆,我也是要清楚這些方面今後去繼續的學習才行的,同時對於工作我也是有一些要去改進的方面,會在以後做好。

  此次的學習,讓我收穫挺多,同時也是看到問題,找到了一些改進的方法,對於以後的教學也是要做的更好才行,同時對於學生們也是多一些的瞭解,有些情況是需要多去觀察多去思考才能真的找到解決的方法,去做到位的。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4

  我們xx小學這次開展了一場外出聽課的學習活動,學校派我們幾個小學四五年級的語文教師去到xxx小學聽課,讓我在教學和思想等方面有所收穫,也讓我明白了自己在教語文上還有不足。以下是我外出聽課的心得:

  在xxx小學聽了幾堂課,我深深的意識自己在語文上的造詣還不夠,也知道自己對語文的學習還不夠。從xxx小學五年級的xx老師的課堂上了解學生學習語文,要在基礎上下功夫,特別是學生對字詞的理解,作為老師的我,應該要把一個字做充分的解釋,旨在教學生真正弄得字的意思,把一個字做到了充分的詮釋,學生以後對字詞的各方面都能夠掌握好,一般我們教學生新字詞,都是直接帶讀幾遍,簡單的造詞造句,根本就會仔細的把一個字的所有解釋都教給學生,導致學生字在不同的段落中有不同的意義就不知道了,這其實是教新字詞的一個短板。

  自從聽了這次別的學校老師上的語文課,我真正明白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有很多欠缺。畢竟自己也才剛做語文老師沒有幾年,還沒有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而且經驗也是不足夠的。這次跟其他老師一起去聽課學習,我更加明白老師這個職業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職業,需要自己對自身能力加強,更需要自己去努力學習,在教學的同時不停的查漏補缺。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豐富,更是對學生的一種負責。只有老師自己本身的學識強了,才能把更好的學識傳播給學生。從別的學校那學習的好處,就是能夠借鑑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而不斷的改進,然後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到合適自己的教學方式。而且從xx老師那,瞭解到這個崗位,就需要自己給自己壓力,只有這樣才能把作為老師的職責做好。

  透過此次的外出聽課的學習,我能夠吸取他人的經驗,在結合自己的教學,努力從中找到合適自己的語文教學。我也在聽課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情景,我更加發現自己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去改進的,而且自己之前上課時,有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所以今後自己身上的缺點就是最需要去改正的地方,那是我迫切的需要改變的,我希望自己能夠教好語文。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5

  聯想到自己從教十多年以來,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不斷的加強學習,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憑藉自己實力也將脫穎而出。我覺得自己有了壓力和動力。尤其是透過這次學習,更感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差距,來自全省的教學精英們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看似他們呈現給我們的都是精彩,其背後必有汗水的揮灑。借用一句話來表達我內心的感受“經歷了就會感動,行動了才會有收穫。”。所以為適應現狀需要我去學習,為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更需要我去學習。

  一、學習他們教師的敬業精神

  在課堂聽課活動中,教師教態都十分規範,課堂組織緊張有序,當堂訓練紮實有效,而且各個教師的課堂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敬業精神已經在教師身上得到完美展現。他們一定做出了艱辛的努力,才會有今天的收穫。敬業本質上就是工作觀,他們的工作觀值得我們學習,

  二、學習他們高效的自主學習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在學習活動中必須自主、合作、探究、體驗,這一點在來自省小學的課堂中體現得十分到位。他的教學理念十分先進,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已經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行動。教師巧妙的創設情境,學生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小組合作交流、班級合作交流。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教師引導學生以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課堂知識進行總結、評價、反思。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了合作,承擔責任。

  三、實踐了才會彙集成河

  莊子說過:“始生之物,其形必醜。”任何東西的形成必須經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修剪、不斷的完善才成型的。專家們當天有關評課,其內容自成體系,脈絡清晰自然,讓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更懂得了如何去評價一堂課,怎樣來評價,以什麼樣的方法等等,非常具體。由此,我想到這樣完善的內容是與專家們多年的親身實踐,不斷分析總結分不開的。如果我們也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待我們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定會有所收穫。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6

  在幼兒園領導的安排下,我獲得了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這次,我透過外出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令我豁然開朗。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當今幼兒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體會如下:

  一、環境創設獨具特色

  走進校園,雖然面積不大,他們的創設很有地方特色,一個小壩美映入眼簾,彷彿孩子天天在家鄉景點遊戲,可以看出老師們對環境創設的用心。進入教室,我看到他們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特色,內容比較新穎,具有廣南地區的民族特色,整個教室的區域劃分比較明確。

  二、在上課方面更有啟發,從精彩的一節教學活動《美術欣賞——水墨畫》中發現自己平時活動組織的不足,這節課真得很不錯,在美術欣賞教學方面,對我來說是一個薄弱環節。這次我明白許多:

  1、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現在的幼兒教學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只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的到發展。

  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學習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孩子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孩子的學習方式。從孩子的需要出發。

  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課開始,教師可透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孩子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孩子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孩子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孩子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必須把孩子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這次參觀學習,無論在環境創設方面還是教學方面對我都有很大的觸動,在以後工作學習中我將不斷反思,努力創新,不辜負領導的良苦用心,也會為了孩子盡心盡責做到最好。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7

  前不久外出學習了,下面聽聽他的心得體會

  一、備課要圍繞課標。

  備課必須深入研究課標,吃透課標。教材是對課標的再創造,是為達到課標要求而提供的材料,對教材的處理必須達到課標的要求。即在吃透課標的基礎上再研究教材。在備課過程中必須研讀黃皮的地理課程標準解讀,深入到教材的每一節。

  二、瞭解學生,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高自身素質。

  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啟用,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因此,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四、勇於實踐,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

  我們不能只抓課堂而放棄課外,老師要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要把所學的用到生活當中去,學生可以透過探險,實驗,野外實習等來更廣泛獲得地理知識。讓學生走出去,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用地理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能力,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