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關於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教師關於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關於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1
4月23日,我有幸參加在陵水舉行全國家庭教育指導著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學習,圍繞這個專題,聆聽到多名省內外知名的家庭工作專家學者:關穎老師、程準教授、劉驚鐸教授、孫宏豔老師、硃紅老師、沈明革老師帶給大家極富養分的講座與分享、互動交流。
透過此次學習,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當今社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取得家長的支援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受益匪淺,有幾點體會:
1、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2、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3、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
這次為期兩天半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者專業能力提升研修學習活動,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家庭教育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修煉自己,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然而,這僅僅是開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明晰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思路,在學習與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家庭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教師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2
我們的孩子xxx是合肥市安居苑小學的3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優異,並且在《數學大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小論文,我們家長也經常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下面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培養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
一、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
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定學習任務,而是經常透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用撲克牌算24點,早期的時候讓孩子玩電腦教育遊戲軟體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二、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沒有要求孩子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愷佶有時候測驗或考試沒考好,心情特別沮喪,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後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三、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著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每天放學,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看電視或幹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透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
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看著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後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願,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五、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並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專案,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透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教師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7月25日至31日,我參加了xx文化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業培訓和考試。以下我將主要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在深入這個話題前,我首先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和參加培訓前對這次學習的期許。
一、我是誰
我是一位13歲男孩的母親,目前在北京郵政教育培訓機構從事行政工作,主要負責黨務和宣傳方面,從業18年,4年前調至本單位前,我一直從事郵政代理保險專業工作。參加家庭教育培訓,主要是循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想結識這個領域志同道合的人、得到專業方面的資訊和指導,當然,也包括對自己今後職業生涯的一種盤算。
二、我課前想要了解的問題
1、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採取的`運營模式、具體的方式與方法;
2、家庭教育指導師職業發展前景、用人渠道和現狀;
3、家庭教育領域研究的方法;
4、圍繞家庭教育的社會實踐平臺有哪些;
5、本期學友的職業分佈情況;
6、專業學習書目等。
很慶幸,在6天的學習中,我對上述問題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瞭解。
三、我對培訓課程的理解與體會
第一課:《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家庭教育現狀、問題、對策》
趙剛老師把教育問題直指社會問題,他提醒我們“社會不會(象家長一樣)包容我們的孩子”;他啟發我們認識去撇筆畫後的“我”就是“找”,教育是自我發現和認同的過程;他告訴我們未來的孩子更加需要具備國際化的視野。
課程向我們展示了東西方價值理念的碰撞;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和實踐中孕育著的“根”的文化與力量;以色列民族、日本大和民族的家庭、學校教育理念。在展示中,豐富的教育元素採取了多角度呈現:如配樂《免費》、實事新聞、媒體追蹤報道,透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真情的敘述、真實的案列,我們開始走入萬花筒般的教育世界,體悟教育之與每一個個體、每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深意;結合當下國情、教育政策、國內外社會組織和學術團體家庭教育活動,幫助我們拓寬觀察研究的視角和方法,為我們打開了家庭教育這扇古老又充滿活力的大門,我的“神經末梢”被一次次激發和喚醒。
第二課:《家庭教育諮詢策略》
李秀俠老師用她獨特的語態、語速、語言給展現出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職業情懷和職業素養。我們從他對兒子的培養教育中,從她總能聽出“弦外之音”中,體會到作為一位母親的智慧和從事心理諮詢專業的職業感;大量精準的一手案例在課堂上滔滔不覺地被信手拈來,讓我由衷敬佩於她多年來的深入學習和實踐精神;課下,李老師不厭其煩地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對他們面臨的困惑給予指導;課上,她保持謙虛,生怕哪裡沒有講好。但她也是嚴厲的,從她對上期心理諮詢師考試結果的精確資料、從她給報考人員提出的明確要求。
她課上曾說:“每一次諮詢下來,感覺自己象被掏空了,精疲力竭。”沒有與客戶的共情、沒有縝密的心思、超強的原則態度和理智應對,一般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這堂“超”實踐的課程,其實教師的功夫全在課外。
第三課:《兒童心理發展與家庭教育策略》
李文道老師課程設計採取的“提問式啟發式”,是最令我陶醉的一種教育方式。他用“先破再立”的方式,選取我們通常認為最常識的育兒知識,只消3個問題,就把我們這些“驕傲”家長的攻擊路線擊破了。我也十分喜歡他贈給我們的“熟知非真知”的格言。這便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和這個時代缺失了的真正的.“懷疑精神”、“批判精神”。
李老師告訴我們,“理論決定我們看問題的高度”,並鼓勵我們在學習中善於剔除那些已經OUT的教育理念,在對經典基礎理論深入學習的基礎上,概括規律和原理,創造性地開展家教工作,併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這是典型的學者思維,他告訴我們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如何活學理論以及我們作為家庭教育工作者應盡的推廣、傳播的責任與使命。
第四課:《家庭教育專業指導策略》
這堂課的標題是最富有詩意而動人的,叫做“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只有預見,才能遇見”,似乎既包含了家庭教育這個話題,又存在著一種與學員、與芸芸眾生的互動。
戴志強老師的課程帶給我最大的衝擊力就是他的姿態:一種超強行動力的本領,這種本領十分接地氣,它要求從最平常的事件中捕捉智慧,在不斷的問題與反思中加速自我成長。
戴老師知行合一的“真學習”觀也很觸動我,這就是改變思想,更要改變行動,這才稱得上是真學習。而他本人正是真學習的真實踐者。
他提出的家庭教育“愛從情感變成智慧、藝術、技術”、“找準自己的定位”、“改變自己、影響別人”,都值得我們細細體會;他給出的初為指導師的途徑、方法等都是十分積極、見效快的實用策略。
第五課:《家庭教育環境建設》
王力青老師的課程充盈她獨特的風格。我尤記得她講“靜”舉的兒子同學的例子。她的課有自己獨特的研究視角:如解讀“茫茫人海相遇”,極富有禪意;無論發生什麼,孩子願意回家的“力量”,所謂順勢;腦神經科學的最新發展成果;最新心理學研究發現等。
王老師的課堂也體現著師者風範和智慧:比如她從不打斷學員的發言、她也不介意學員插話,她不迴避學員提出的個別尖銳問題、她肯定每一名學員的響應。我看見講臺上站著的是一位胸襟寬廣、善於包容他人的美麗女人。
第六課:《繪本在家庭教育中的運用》
高衛星老師“很神”,因為我和全體學員一起目睹她對兩名學員實施的心理療法。我現在還說不上那種做法的學名,但干預的結果是有助於被幹預物件對自我的發現、對負面情緒的釋放、對生命中一時解不開的難題的一種釋懷。
真沒想到,曾經接觸到的極為有限的幾本繪本,背後竟然孕育著如此瑰麗的家庭教育藍圖。我感覺,她有著縱深的發展領域,而且可以被賦予科學的教育手段。正如我們在課程上參與的案例一樣,她與蒙氏教育有著極為相近的教育思想,在工具的選取方面,我認為二者均可視為一種啟發人們心智的載體。因此從這個意義看,我感覺繪本是人們用高智慧、愛、想象力、創造力發展的我們當代的一種嶄新的教育工具。與蒙氏不同的是,繪本的應用範圍更加寬泛,兒童、成人均可適用,針對前者更多是“預見”;針對後者則可以療傷(心理)、自修和促進成長。
高老師的身上散發著一種特別濃郁的母愛,如果你也象我一樣擁抱過她,如果你看見她象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接納每一顆脆弱的心靈;她有著特別的普世情懷,感念路邊一朵普通的小花、把一句“早上好”早早撒播在班級群裡。其實繪本本身就是關於世間最美好的教育。
(沙盤課程因為不涉及理論依據研究和說明,再加上我在互動環節因事提前離開,所以在此,這堂課我就不深入談了)
第七課:《家庭教育實物與操作》
吳幹老師的課程重點放在個人修為和個人如何成長,即方法論方面。具體到個人修為,主要講到自我覺察、學會放下、“知情意行”。我們課上很多老師都講“身教勝於言教”,什麼是修為,我認為從小處即可見得:上課中,吳幹老師彎腰撿拾學生掉落的筆;在《家》的旋律中,他禁不住掩面落淚;不止一次提到要“用我所學,還與他人”。在方法論中,“知情意行道術技法”16格工具,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一種系統化、科學化學習的路徑圖,我要學會它,掌握它,把這種思維模式好好運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包括家庭教育。此外,對責任、使命、計劃、動機以及核心競爭力等的思考過程,就是與自己的對話,並對自我和家庭教育事業進行客觀看待和理性分析的過程。
吳老的課程,使我們從管理學的角度審視自我、審視我與家庭教育事業。我聽得入神,老師下午開講時,我仍覺得課程才剛剛開始,寶貴的時刻就是這樣轉瞬即逝。
6天的培訓,有時一邊聽課一邊想著對待孩子曾犯過的錯;有時看到與學員相似的處境,黯然神傷;有時被家庭教育理念帶給我們的美好感受觸動、感動。我感覺到自己吮吸著培訓課帶給我們的新知、寶貴的精神財富;感受著一種積極向上的人性的力量、與社會與他人無私的奉獻情懷、內在修行帶來的定力,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真正的洗禮,思想意識的觸動改變,我自己覺察到了。回到家中第二天,我問先生,是否感覺我有改變。不善言談、說話有時慢半拍的他居然很快給出“是”的答覆,我更加驚歎於一次成功的培訓教育之與人帶來的改變,這知識的力量居然轉化為行動力,成為看得見的奇蹟。
當然,這只是萬里長征的起點。這一點,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因為未來,只停留在學習層面而沒有行動的學習,用戴老師的教導,那就成了假學習。
我將永遠告誡自己心懷敬畏,勉勵自己:1.01365=37.8;1.02365=1377.4。
最後,再次感謝xx文化,你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家庭教育豐富的內涵;再次宣告,參加這次學習,“物超所值”,我也願做一名xx文化忠誠的傳播者。
教師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4
初為人師的我,僅僅是一名剛入校不久的xx教師,面對如何有效的上好每一節課,總結用什麼方法更易於學生接受所學知識,是我成為一名合格xx教師的必修課。然而,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僅僅具備這種專業技能是不夠的,似乎擺在我面前的,如何洞悉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化特點,針對性的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有效的轉化待進生,是一個更重要更具挑戰性的必修課,但我相信,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愛是我不能自已的付出,愛也是豐滿孩子們高翔的羽翼!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實施下,作為教師的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個體差異,這包括來自於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孩子們的知識水平和接受知識能力的不同等方面的因素,所以積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最佳化課堂教學,將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佳化所授學科,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透過對班主任家庭教育的培訓,我透過以下幾方面來不斷的提升自我,並在努力之後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敢於革新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要透過自學,培訓,進修等多種方式不斷學習及研討增長才幹,提高自身素質。面對不同的教材敢於、善於大膽革新教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課上積極關注學生反饋情況,課後並與他人積極研討進行反思,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我發現,當我一步步這樣努力之後,我的課堂教學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孩子們以一種快樂的情緒與我在課堂上自由的互動著,我也體味著與孩子們共求知識的美好。
同時我還在課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所授學科及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來編寫設計教案,儘可能的設計出具有開放性﹑多樣性,順應新課改要求的創新性教案。除了精心設計教案以外,課後還要及時整理反思,將具體授課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逐一羅列並與他人研討解決方案,總結成功經驗及不足之處,在今後授課中儘可能的發揚或改進。我相信,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共同的成長!
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運用分層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不同的差異,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中分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考核。促進優等生的思維拓展﹑知識遷移的能力,使其學會自主學習;激發中等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樂學的學習習慣;樹立後進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其有主動學習的動力和願望。儘可能的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同時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得到共同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會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的洞察孩子們的不同,並採取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對於那些膽小不善發言的同學要時不時的點名回答,當其回答完畢要及時給予積極鼓勵,並表明期待他們下次的主動回答,促使他們不甘落後,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對那些在學習有困難,自卑感較強的學生,要挑選難度較低的問題,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尋找其閃光點,肯定他們進步的點滴,樹立其學習信心。而對於那些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優等生,則要知難而問,使他們不斷的挖掘自身的潛能,採取優等生之間的競爭評價,堅持用高標準去要求他們,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遜﹑拼搏向上,這便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有所得、有所獲。
第三、關愛孩子成長點滴,肯定孩子每次進步,用愛澆灌孩子的心靈
我逐漸開始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仔細的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心捕捉孩子們的閃光點、在他們每一次的進步中毫不吝嗇的鼓勵他們、用微笑包容孩子們成長路上的磕磕絆絆。漸漸的,我感受到了孩子們與我相處時的那份純真、恬靜與快樂,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一次次變化,懂事、有禮貌、樂觀而向上。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味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光輝與美好!
透過班主任家庭教育培訓,讓我明白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應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過硬的教師基本功,還要有敢於創新的能力,澆灌花蕾的愛心,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樂學會學,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不斷邁進!
教師家庭教育的培訓心得體會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與教育水平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形成起著關鍵的影響。7月13、14日,在xx小學的多功能廳,有幸凝聽了四位心理教育專家的講座,收穫良多,特別是xx小學陳曉群副校長關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的講座,他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家庭心理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陳校長以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為我們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她的家庭是怎樣教育孩子的。結合陳校長的講座內容,我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要從以下幾點做好:
一、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但它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間與學習用品,準備好自己出遊的食品,養好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等。
二、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也許有人會說,小孩子還未成年,有什麼義務呢?其實不然,孩子生活在集體中就有各種各樣的義務。在班級裡有打掃教室衛生的義務,在家裡有參與家務勞動的義務。如何培養這種義務感呢?筆者認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務,給孩子制訂一個家務勞動的計劃,每週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務勞動,或者將某一特定任務交給孩子去幹,只有在這種實踐操作中才能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三、培養孩子的挫折感
現代家庭物質條件優越,一些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現一點小麻煩或困難,往往不能很好地應對。為了避免孩子將來可能遇到難以應付的境況,家長在平時可不時地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讓他們不時地去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學會自己去應對。
四、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現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條件優越,父母疼愛有加,可為什麼他們感覺不到幸福呢?因為幸福是一種感受,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領悟,啟發孩子去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幸福,也可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生活的艱苦,從而讓孩子能夠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
五、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與人際關係,以此影響孩子。家長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講究文明禮貌,家務勞動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兒園,為孩子交友提供空間。引導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進行交往,在交往中教會他與夥伴互幫互助,多看別人的優點,學會寬容等。再次,家長與孩子平等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必須保持一點童心和童趣,使自己與孩子之間有共同的興趣和語言,走進他們的心靈,就他們關心的東西展開交流、探討,在這種親子互動中培養感情,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