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1

  20XX年2月21日。中央教育科學院“思維潛能訓練及器具應用”的培訓在我校舉行,很開心我又能以一名學生的身份來學習未知,於老師重點講解思維器具的逆向開發,化難為簡、打破常規是“玩轉”器具的基本思路。楊老師耐心講解課堂中教育知識,讓我在課堂教學的理論學習上又有了新的認識。

  我認為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是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最起碼來說是離不開一節節數學課的訓練的。我想只有培養孩子創新獨立能力才能有更多的創意思維,那麼必須做到:

  一、獨立思考。

  接觸到具體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自己獨立自主的思考判斷,這個問題中已經給出的條件是什麼,要幹什麼?需要用到哪些知識,怎麼來解決比較合理等等進行必要的思維判斷,然後進行。當自己獨立自主的思維判斷後依然有困難,可以請教老師,或跟同學進行研究來解決。在這樣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力會得到訓練和提高。

  二、學會學習。

  在學習中,我們要利用好教師為我們學習創設的有利於質疑、探究的情境,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我們學生要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學思結合,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中感受認識、理解、掌握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

  三、打破常規,逆向思維。

  思維器具貼近生活,注重過程;發展思維,引導探索;加強實踐,促進交流。體現思維規律;引導積極探索;透過“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動,最佳化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器具的編排有助於提高我們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於明白教材的整體思路,從而提高我們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四、激發課堂學習中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不僅會培養我們學生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還會培養我們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或幾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即培養我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但是對於我們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實只要嘗試是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發展是有價值的,就是一種創新,這種思維就是創新思維。我們學生的創新不同於科學家、藝術家的創造發明,創造出新的“產品”,多數情況下我們學生的創新是解決問題時想出了其它辦法和策略。在課堂上,要注意老師創設的情景,在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下,激發自己的潛能和思維,大膽設想,主動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

  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2

  9月14日在學校領導的精心安排下,我們有幸聆聽了杜志強院長培訓的微課。感慨萬千,受益匪淺。特別是《微課》的學習,從幾個微課片段,就讓我們學習到了語言描寫的方法,神態描寫的方法,神態描寫的含義等,讓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是指以影片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物件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臺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資訊。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

  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3

  在歷史課改的嘗試與實踐中,我切實感受到我與學生都在不由自主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講堂到學堂的空間轉變;從灌輸到探究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從接受到合作的師生關係的轉變。這種變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師從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教師如何更好的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呢?

  1、信任學生,他們就會帶給你驚喜。回顧我以往的教學,為什麼我會在課堂上當主角?為什麼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因為我的不信任。信任他們,相信他們有能力自主地學習、思考和分析。課改以後,我開始試著信任他們,他們回報給我一份驚喜。

  例如在講第一課《中國遠古人類》這節課時,我按照以往常規的教學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有十分鐘,幹什麼呢?課後作業“想象並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我想就讓學生寫篇想象作文吧!現在的學生最不愛寫作文,我無法相信他們在這十分鐘會寫出這樣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們能寫出什麼來。為了調動他們的熱情,我將題目改為“一個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鐘過去後,一個學生舉手了——“我寫完了。”之後不斷地有人舉手表示完成。到下課時,全班絕大多數完成了作文,而收上來的作品,令我格外驚喜。很多學生的文章新穎、非常富有想象力。這一節課學生們的傑作,令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它也鼓勵我再大膽些,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

  2、教師在課堂中做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要做好這些角色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做大量工作。

  首先要精心備課、備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既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準備,也要想好不可預測的應對方法。

  其次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麼,需要什麼,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透過不斷調整教學程序,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捲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一課時,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時,就有同學根據平時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提出:“諸葛亮那麼傻,他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他當皇帝說不定能統一天下。”的問題,雖然不盡科學合理,但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討論,甚至辯論,最終達到“釋疑、解惑”的作用。面對學生有別於他人的探究方式,我們要引發學生間的思維碰撞,讓學生深入思考,順利地進入更高的層次的學習。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鬆愉悅。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

  具體說來,我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設計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課時,我先播放四大名著電視劇的主題曲片段,創設情境,很多同學也跟著大聲唱,樂曲將學生的每一個思維細胞調動起來,我再因勢利導,隨即提問:你知道這是哪四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對我國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學生會很快進入到學習佳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課的開始是激發學生學習該堂課興趣的十分重要的環節。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實踐講到商鞅變法,我作了如下設問:如果你是秦孝公、舊貴族、老百姓,你分別會對變法抱什麼態度?為什麼?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陳述不同人物的觀點。講張騫出使西域讓學生思考:現代史學家剪伯贊這樣評價張騫:“他是一個冒險家,又是一個外交家,同時又是一位戰將,真可謂中國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也。”你是這樣認為嗎?請結合本課內容加以闡述。這些問題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向深入。

  二、新課程改中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更願意上歷史課了

  1、比如歷史探究活動課,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開始成為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2、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例如我在《宋代的社會生活中》一課時,設計了“假設在東京有一個六人家,夏日晚飯後,他們一般會做些什麼呢?”的實踐活動,同學們六人小組便討論開了,確定主題、分配角色,各組同學爭先恐後上臺表演。有下棋的、看戲的、喝茶的、閒聊的,還有請鄰居共享美食的,一時間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同學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這麼大膽主動,這是過去不可想象的。

  3、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沒有了“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已從過去的注重老師教,轉到了注重學生學。師生互動、學生間的互動成為課堂活動的主旋律。教學中我經常會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同學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熱情高漲,使學習成為充滿樂趣的`事。

  4、愛是無聲的語言,愛是最美的教育。隨堂潛入課,潤心細無聲。教學中我儘量使用鼓勵性、發展性、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尊,促進學生產生最佳學習心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實現自我調控。例如:面對初一學生手忙腳亂不會學習歷史的狀態時,我引用印度詩人的:“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的教育規律詩,與他們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談心對話,並介紹一些學習歷史課的基本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信,使全班學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奮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瞭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麼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於他們的終身發展?這的確需要我們堅持實踐,堅持學習,不斷解決遇到的困惑。

  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4

  寒假我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培訓過程中,就厭學、網癮、早戀等問題展開討論,讓我受益匪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當今社會的教育工作中佔有很大的地位,那麼如何看待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又如何就學生的心理去開展各項工作?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在學校裡,每個學生的都有著自己不一樣的地方,有的個性十足,有的卻沉默不語。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如果只對學習好的學生加以培養而忽視了對後進生的關心,那麼這算是教育工作的一個失敗。每個學生都渴望被關心,被重視,得到別人的肯定。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學生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特為重要。特別在對後進生的培養,在瞭解了學生的心理活動後,我們可以對症下藥,引導其走向更好的轉變方向。其實並不是每個所謂的調皮學生都一無是處,每個身上都有著自己的優點,我們應該從他們的優點出發,為了創造機會,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樹立信心,相信這些學生也會有好的成就出現。同時,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先備人再備課,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不同特點,儘量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在進步,這樣也就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建立良好的工作心理

  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每個老師在教育工作中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更不可帶著情緒工作。所以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這次的心理培訓課讓我感受很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面,爭取業績進入一個新的臺階!

  學習培訓課的心得體會5

  短短三天的2012年山東省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學科骨幹教師培訓班已圓滿結束。在這三天裡,我有幸聆聽了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研製組、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金亞文教授對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詳細解讀;山師大音樂教授、音樂碩士生導師馮巍巍老師組織的對新課標的分組研討及互學反思;山東省中小學師資培訓中心王凱科長和趙健老師對指導教師的工作指導及研修平臺的操作技術培訓;教育部資深教育專家吳斌老師對這次音樂新課標培訓進行的專題交流及質疑解答。

  回想三天來的點點滴滴,相信每一個參訓老師都感觸很深。作為一個來自縣級單位的課標實踐者,悄然間已與課標改革攜手走過了整整十年。在這期間,自己作為一線教師參與了很多的研究與實踐,也有過很多的困惑與疑問,曾經不止一次的與當地的老師探討怎樣上音樂課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曾困惑過音樂欣賞課到底應該如何來上才能激發學生對聽賞音樂的興趣直至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透過這次培訓,以及這些資深的音樂教育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心裡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現把自己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瞭解了音樂課改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

  1、把原來音樂課中過分強調的專業化轉變到了現在的以人為本,實現了音樂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

  2、互動、感受、體驗、綜合的教學方式代替了原有的教師滿堂灌,音樂教學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

  3、教學內容實現了更新,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加貼近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單元的設計更加靈活,讓上課的教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4、十年的音樂改革,促使音樂教學質量也不斷提升。

  5、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6、教育專家不再高高在上,深入到一線來體驗,這讓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更加的有的放矢。

  二、注重雙基教學和學習興趣是可以有機融合的。

  原來的教學中,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只要在課堂上注重了雙基教學,學生們就會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透過聆聽金教授對課標的解讀,才知道這是非常片面的,在課堂中,雙基知識的掌握可以透過很多的方式方法來達成,比如體驗與模仿、探究與合作等等,孩子們可以在輕鬆愉悅中既掌握了基礎的音樂知識又可以對音樂產生持久的興趣。

  三、課標中新增、刪減、調整的內容,體現了專家們更嚴謹的治學態度。

  20xx版的新課標,相比起實驗版的版本,在很多的地方進行了改動,比如在課程基本理念上,在實驗版10跳的基礎上整合調整為5條,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強調音樂實踐”理念提升到了第二;把“提倡”學科綜合修改為“關注”學科綜合;把“理解多元文化”修改為“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並且金教授還著重解釋了多元與多樣性的區別;知識技能的音樂基礎知識方面新增了“節拍”“調式”兩項音樂基本要素,更加註重了對音樂的表現與感悟;在課程內容的設定上,“感受與鑑賞”修改為“感受與欣賞”,“創造”改為“編創”,更加適合了小學孩子們的身心特點,降低了本領域的標準要求;更加註重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教學,在每學年應背唱的歌曲中要求必須有中國民歌1—2首……這些變動,經過了專家們近三年的調研才完成,實在是不容易,這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好好去體會、把握。

  三天的培訓學習,我對新課標的感觸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並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新課標成為自己教學的風向標,讓自己的音樂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