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看寧夏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觀看寧夏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觀看寧夏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寧夏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1
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各民族團結攜手,共同邁進全面小康,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雲淡,草木蔥蘢。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落實黨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全國“兩會”工作部署,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習近平特別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習近平十幾次到民族地區調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國北疆、西南邊陲,親眼見證民族地區面貌日新月異、少數民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共產黨說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在會見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幹部群眾代表時指出:“中國共產黨關心各民族的發展建設,全國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看望貧困群眾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習近平念茲在茲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深情牽掛的是各族群眾的小康路、幸福路。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政策,最佳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機制,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我們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小康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要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要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促進各項改革往深裡走、往實裡落,加快培育充分競爭的市場,不斷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讓各族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堅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把各族幹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能“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而且“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觀看寧夏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2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習近平日前在寧夏考察時,深入農村、社群、扶貧車間等進行調研,對民族地區發展和脫貧攻堅等工作作出新部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再次宣示了我們黨帶領各族人民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的堅定決心,匯聚起各民族團結奮鬥的強大力量。
民族地區發展得怎麼樣,少數民族貧困群眾過得如何,始終是習近平念茲在茲的牽掛。“我的心裡惦記著每一個少數民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到民族地區調研。從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從祖國北疆到西南邊陲,都留下了習近平訪真貧、問冷暖、解民憂的足跡。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習近平對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地區的關心關懷,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部署,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為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既意味著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發展進步,更意味著覆蓋的人口要全面。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後實現整族脫貧,民族地區發展日新月異,各族群眾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各民族團結攜手邁入全面小康,是14億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民族地區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的關鍵一役,也是當前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11個位於民族地區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中央確定的深度貧困“三區三州”都在民族地區。由於各種原因,一些民族地區群眾困難多、困難群眾多,擺脫貧困還有不少難題。這是一場只能打贏的攻堅戰,必須迎難而上、攻城拔寨,啃下這個最難啃的硬骨頭,為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打好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要在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兜住特殊貧困群體民生底線,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持續發力;要在精準施策上做文章,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等,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培育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要在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上動腦筋,加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力度,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要在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上出實招,把扶貧同扶智、扶志更好結合起來,增強民族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奮進史。五十六個民族心手相牽、不懈奮鬥,就一定能用汗水澆灌出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觀看寧夏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3
夏糧主產區,農民們搶抓農時、開鐮收割;重大工程施工現場,建設者們揮汗如雨、緊張作業;各地扶貧車間,貧困群眾全力以赴、趕製訂單任務……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緊張有序勞動的身影。無數人在為美好夢想打拼,為幸福生活奮鬥。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在寧夏考察時,習近平再次強調“奮鬥”,指出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習近平勉勵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是億萬人民艱苦卓絕的努力,讓我們從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各族群眾胼手胝足的奮鬥,讓我們實現從溫飽不足到14億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是全國上下埋頭苦幹的拼搏,讓我們書寫下年均減貧逾1000萬人的“最成功脫貧故事”……回望來時路,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都是“越是艱險越向前”拼出來的,“一個汗珠子摔八瓣”幹出來的。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一切,凝結著聰明才智,浸透著辛勤汗水,飽含著奉獻犧牲,展現了自強不息創造美好生活的精氣神。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習近平強調:“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脫貧攻堅奔小康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終究要靠廣大群眾的辛勤耕耘。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終究要靠廣大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特別是在疫情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挑戰的情況下,如何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如何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風險?需要各級幹部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都毫不動搖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都全力以赴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也需要億萬人民激發脫貧致富奔向新生活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中國人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更深深懂得,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透過艱辛的奮鬥收穫的幸福,感受才會最強烈,體會才會最深刻。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程序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每個人都應揮灑汗水、努力奔跑。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都要繼續發揚偉大奮鬥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一代接著一代幹,以尺寸之力積千秋之功。也只有在不遺餘力的奮鬥中,我們才能更真切體會到,“奮鬥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今天的中國,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14億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畏風浪、直面挑戰,腳踏實地、艱苦奮鬥,我們必將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觀看寧夏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4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寧夏考察並作重要講話,在當地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牢記習近平囑託,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各民族團結攜手、不懈奮鬥,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
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8日下午,習近平首先來到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指出,企業參與興辦扶貧車間,體現了先富帶後富,很有意義。
“習近平千里迢迢來到我們身邊,關心貧困戶生產生活,指導脫貧攻堅,讓大家倍感溫暖,也深受鼓舞。”弘德村扶貧車間負責人徐玲告訴記者,弘德村是生態移民村,也是閩寧協作產業幫扶村,“在紅寺堡區,每個鄉村都可以看到閩寧對口幫扶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如今,移民們就地有活幹、有錢掙,未來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20多年來,閩寧協作,山海牽手,樹立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共同發展的成功典範。”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幹部、紅寺堡區委常委、副區長賴有為表示,援寧幹部一定聚焦脫貧攻堅,推動勞務協作、消費扶貧兩項重點,持續拓展產業合作,把對口幫扶工作一件件抓細抓實抓出成效,讓當地群眾更多感受到閩寧協作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東西部協作不僅僅是經濟層面或是產業互補,還包括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有力促進了同心縣與全國其他地方一道邁向全面小康。”吳忠市委常委、同心縣委書記馬洪海表示,閩寧協作讓寧夏人民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習近平關心移民搬遷,強調要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說到了基層幹部群眾的心坎上。”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副鎮長楊青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們著力探索一條易地搬遷、東西協作、產業扶貧的有效路徑,貧困發生率從1997年的近90%降至0.197%,今年年底前全鎮剩餘22戶111名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精準、穩定、可持續上下功夫,把閩寧鎮打造成為東西協作、民族團結、和諧發展、鄉村振興的示範鎮。”
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習近平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固原市西吉縣新營鄉黨委書記張瑞表示,作為西吉縣脫貧攻堅的重點鄉鎮,新營鄉將全力以赴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今年以來,我們排查了15個大類的具體任務,逐一建立臺賬,先後幾輪壓茬整改,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來到寧夏考察並作重要指示,讓我們倍感振奮,對下一步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充滿幹勁。”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區長蘇煥喜說,“我們將進一步壯大體驗採摘、休閒觀光、設施蔬菜等城郊型特色農業,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讓大武口區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習近平強調,要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寧夏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這讓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加堅定、目標更加明確。”吳忠市鹽池縣惠安堡鎮麥草掌村第一書記石磊山表示,近年來黃花產業已經成為鹽池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再過半個月,黃花采摘季就到了,要早謀劃、早準備,引導更多村民加入採摘隊伍,實現家門口就業,持續增收奔小康。”
“作為新能源企業,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囑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北方大區總經理李向陽說,華潤近年來與寧夏海原縣深度對接,既引進農業、養殖、零售等產業,又發展清潔能源,努力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之路,讓海原天更藍、水更清的同時,產業更興旺、群眾更富裕。